“绑匪克星”曹志刚

2014-11-27 06:03胡爱华
北京纪事 2014年11期
关键词:小钟绑匪人质

胡爱华

沉着、安静,是大家眼中的曹志刚

影视剧中的刑警善辩、机智,而生活中的曹志刚却给人一种安静沉着、儒雅斯文的感觉。曹志刚平时话不多,屋子里也是整整齐齐,这多少与曹志刚曾经的军旅生涯不无关系,他18岁就入选三军仪仗队成为一名战士。1992年,曹志刚放弃了上军校的机会,进入北京市公安局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这一切源于一个孩子的警察情结……

在曹志刚幼年时代,他目睹了一名女警察在集贸市场勇猛地把小偷按倒在地,“警察是正义的化身”烙印在曹志刚幼小的心灵中。18岁时曹志刚应征入伍,在他看来军人和警察同样都肩负着保卫人民安全的使命。正是对这份使命感深深地着迷,在退伍时他选择了人民警察作为他的终身职业。

从军人变为首都民警是跨行的转变,他很快就适应了。1997年曹志刚成为巡查执法总队的一名民警。2000年,市局选拔刑警,冷静、沉稳的性格,使他脱颖而出成为一名首都刑警。这几次人生转变,正是曹志刚理想成功实现的过程。

刚步入刑警队伍的曹志刚射击成绩很不好,不是脱靶就是打不准。带曹志刚的队长也有招儿,把他的弹夹卸了,让他打空枪,他瞄得很准。接着,他又偷偷给曹志刚的枪里装上一发子弹,不明就里的曹志刚还当是空枪那么瞄准,枪响了,十环,这下把曹志刚的信心打起来了。他开始苦练射击基本功,那段时间让他记忆犹新。每天成百上千次训练一个动作,端枪、放下,端枪、再放下……行进间射击,迅速拔枪射击,手臂酸得抬不起来了还要坚持训练。早晚练体能,白天练战术,不停地训练各种射击姿势,光训练背心就磨破了十几件,肘部都磨出了厚厚的茧子。经过刻苦训练,上万发训练弹的磨砺,成就了曹志刚警队“神枪手”的美名。

用身体保护人质安全 英雄队长带出了一支“玩命”的团队

“我没想到警察能冲进来,听到爆裂的窗户和门的声音,反应过来,满眼都是民警,北京这么大,没想到这么快就能把我救出来。”被救的人质曾不止一次描述过这样的情节。在行动中,有一个细节让人疑惑——曹志刚不止一次将人质拥在怀中。起初人们以为是安慰的拥抱,后来听说那是在用身体保护他们的生命,为了让被绑架的人质免于再受到伤害……

“玩命”可以说是这支队伍的精神状态,曹志刚所在的团队是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特别侦查支队。这个特殊的团队肩负着打击首都地区绑架、劫持、涉枪、涉爆等严重暴力犯罪的神圣职责,面临凶恶歹徒和危险场面,对于他们来说已是家常便饭。“我们就是一支‘玩命’的团队,而且出生入死的时刻,我们的队长总是第一个冲进现场,把更多的平安留给队友。” 曹志刚的队友们如是说。

发生在2004年2月的绑架案,人质为知名演员吴若甫。曹志刚被任命为解救人质突击小组组长。2月3日深夜,第一个落网的嫌疑人王立华带着警方前往关押吴若甫和另一个人质的地点,顺义的一个平房小院。院门外王立华驻足不前,他问警察:“他们可有枪,你们谁先进去?”“我。”身穿黑色防弹衣的曹志刚平静地说,他看出王立华的狐疑。“你可能出不来了。”“我等会儿出来还要见你。”曹志刚潜入院内前,回头对王立华说。

“行动实施前我们警方已经知道歹徒手里持有手枪、冲锋枪、手雷等武器,但当时曹队仍是像往常一样冲在第一个。”和曹志刚一起参加行动的队员说,“当时我们进院时在大门受阻,曹队说了一句‘翻墙’,就上了墙,等我第二个跟着翻上墙,曹队已经第一个往屋里冲了。他用身体整个把门上的玻璃撞碎,直接冲了进去。

“简直是迅雷不及掩耳!”演员吴若甫在回忆当时获救情形时说。在自己和另一名人质几乎放弃希望时,关押他们的小屋,所有门窗突然一齐爆裂,霎时间,曹志刚带领着特警一拥而入,绑匪们还没有反应过来便被全部制服。

曹志刚擒获嫌疑人走出院门时,没忘冲着旁边惊呆的王立华笑着点一点头。

“整个过程不到3秒,之后,曹队长把我紧紧搂住。”吴若甫感慨道。自己事后得知,歹徒们持有炸药和手雷,曹志刚当时是做好了用胸膛保护他的准备。

是的,他不但用身体保护人质安全,而且在这样的危险时刻,即便如今已身为副总队长,他从来都是冲在第一个,把危险留给自己,让战友们多一些平安。

“他们都还是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别说牺牲了,就是伤一个也受不了啊!”曹志刚说,“作为队长,我把他们带出去执行任务,更有责任把他们安全带回来。”

神枪战警的三次“亮剑” 他在思索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第一枪,他击毙劫匪解救人质,挺过了心理的那一关。2004年5月18日傍晚,北京西客站东侧不远的马连道。无业的来京男子王某抢了路边瓜摊上的西瓜刀疯了般挥砍,接连砍伤三名无辜路人,并劫持了看车棚的女青年小钟。

王某在车棚里,用西瓜刀顶住小钟的脖子。谈判专家在车棚外喊话。担任解救人质重任的曹志刚则穿好防弹服,端着枪在距车棚1米外的地方,随时准备破门救人。

1小时后,王某的情绪有所缓和,接受了从窗户递进去的饮料,顶住小钟脖子的手开始松动。心急的小钟使劲向下一缩,想要趁机逃脱。此举激怒了王某,举刀向小钟的脖子狠狠划去。车棚里传来惨叫声,事态急剧恶化。谈判失败,解救人质的命令下达,曹志刚踹门而入。男人手持西瓜刀再次砍向女人,但他的手停在半空中,因为曹志刚扣动了扳机,人质解救成功。

当天晚上,曹志刚回到宿舍疲惫不堪,但是关上灯却怎么也睡不着。那张带着既狂躁又恐惧的年轻面容、那个被子弹击中倒下去的身影,一直盘旋在曹志刚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才20岁啊,这么年轻,做点什么不好,为什么要劫持人质呢?”“是我开的枪,他伤害了人质,我不能坐视不管……但是,如果他不给小钟那一刀,如果进去时他没有再伤害小钟的举动,我就能制服他而不是击毙。”这些没有答案的问题,让曹志刚辗转难眠。

“击毙他是很可惜,但如果不击毙,无辜的人质就会受到伤害,正义就不能弘扬,无辜的生命将……”想到最后,曹志刚解开了心结,坦然面对,安然入睡。

因为担心击毙劫匪会给狙击手造成心理阴影,次日一早单位请来心理医生作心理辅导。几个问题后,心理医生惊讶了,这位昨天才开枪击毙劫匪的警察心理素质如此之好。

仅仅过了三个月,位于通州区的一间发廊里突然冲进一个男人,持刀砍伤三名服务员后,劫持女孩小彭为人质,给谈判组开出要8000万的天价。两个多小时的谈判没有结果,专案组决定突击解救人质。

曹志刚再次“亮剑”,担当起狙击手的重任。现场窗户极高,外面还罩着钢筋的防窃网,窗帘也都被拉上了,这一切,对枪手而言是极大的考验。就在歹徒不经意间探头观察外面的情况时,曹志刚举枪便射,子弹穿过细密的防盗栏,击碎双层玻璃,准确地击中了歹徒,人质获救。

因为表现卓越,曹志刚被任命为特别侦查支队第三队队长。2006年11月6日,北京某大学古筝艺术学院的一名女大学生在超市购物后被歹徒绑架,绑匪致电其家属索要3万元。警方确定嫌疑人躲藏在河北廊坊的一个小区。在抓捕行动中,两名嫌疑人挟持女学生开车逃窜。警方四辆车相互配合,在国道上将嫌疑人的车辆逼停。

依然担纲狙击手的曹志刚从车上跃下,奔到劫匪车边,他知道自己的每一步都让人质更靠近生门。在后座上抓着人质的绑匪,眼见大势已去,举刀对准女大学生的脖子砍去。然而,他还是慢了一秒,曹志刚拔枪、上膛一气呵成,扣动扳机,子弹穿过车窗仅7厘米的罅隙,正中绑匪眉心,女学生安全获救。

这就是广为流传的曹志刚三次“亮剑”出枪的故事。没有一枪是轻而易举的定射,没有一枪差出分毫伤及无辜,冷静果敢,枪法出众以及过人的心理素质为曹志刚赢得了“绑匪克星”的美名。可是在各种礼赞和褒奖之后,清醒的曹志刚每一次开枪,都会反思案情,叹息人命关天,即便一枪毙命是他的职责,但对于生命,果敢的枪手看得高于一切,不到万不得已,他绝不会扣动扳机。

后来,在曹志刚处置朝阳区一起劫持案件中,嫌疑人因为失恋找前女友谈复合,遭到拒绝,情急之下,嫌疑人把她劫持为人质。曹志刚了解情况后认为嫌疑人本质并不坏,对女孩感情也很深,具体案情具体分析,经请示,他做出“不采用武力手段,和平处置案件”的策略。在与嫌疑人隔着门的对话中,每一句都是经过他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之后得来的,谈到口渴了就递上一瓶水,饿了就送去点吃的,历经整整7个小时的诚恳劝解,嫌疑人最终被曹志刚感化了,主动释放了人质。

“用心比用枪更重要。”从警23年,曹志刚只开过4枪,他说:“嫌疑人和人质一样,都是人命。警察不是杀手,最终目的是要让人质安全获救,案件和平解决,击毙嫌疑人并不是最好的结果。”

现在曹志刚已经从一名民警成长为反恐总队副总队长,除了劫持、绑架案件,还要负责涉枪、涉暴等反恐工作。“他的压力越来越大,睡眠不足对他来说已是常态。”跟曹志刚共事近20年的宫警官说。面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压力,曹志刚常常跑上一两个小时加以释放。“不练体力连犯罪嫌疑人都追不上,跑步的时候也能放松心情。”他解释道,“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就是我和战友的心愿,做不到,就别干警察!”

曹志刚救下了上百个命悬一线的人质,却一直欠自己一个好觉,欠家人应尽的关怀。

然而,即便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牺牲了与家人春节的团圆,冒着出生入死的危险,他却从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从没有动摇过与邪恶较量的正义信念!

(编辑·韩旭)

hanxu716@126.com

猜你喜欢
小钟绑匪人质
解救人质
难言之隐等 则
来自绑匪的视频
双人脱困
梦里梦外
把目标细分
每秒摆一下
每秒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