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阳光照耀的方向

2014-11-29 03:52王玲玲
教育 2014年31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课堂

王玲玲

向着明亮那方

哪怕是一片叶子

也要向着日光洒下的方向

向着明亮那方

哪怕烧焦了翅膀

也要飞向灯光闪烁的方向

向着明亮那方

哪怕只是分寸的宽敞

也要向着阳光照射的方向

这是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中心小学教师朱燕芬喜欢的一首小诗,也是她有“座右铭”。朱燕芬用20年的执著与坚守,从一名默默无闻的老师蜕变为“武进名师”。她说,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头脑。幸福是需要设计的,尤其是做一名优秀语文老师,就是要不断设计幸福。

课堂教学与设计幸福

朱燕芬1993年毕业。在刚参加工作的8年里,她教过5门学科。徘徊在专职与兼职之间,专业与非专业之间,她的教育人生也是有起有落。刚踏上工作岗位,她语数包干,既教语文,又教数学,后来又专职教两个班数学,偶尔兼职学校的拍照工作,各种大会、小会都有她的身影;加上当时的专职教师比较少,还兼任过自然、美术、综合实践等学科。突然有一天她醒悟了:不能这样做教师,得有个选择,主攻一门学科。

这种感受,今天来看,这就是教师的“自觉成长”。一个人的发展,最重要的不在于想有多么高远,而在于眼前拥有什么样的起点。就如孔子所言“从心所欲,不逾矩”;尼采所提出的精神成长有骆驼、狮子、婴儿“三变”那样:骆驼所听到的是“你应该如何”;狮子面对的是“我要如何”;对婴儿意味着“完美的开始”,提供所有的“生长可能性”。

朱燕芬说: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是在匆忙和周而复始的工作节奏中,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多少空间去关注自己的内心。人的视力有两种功能:向外看去,可以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向内看来,则可以设计幸福,发现内心。

“草根”的同伴互助

1999年,湖小最先进行了课程改革,为老师打开了一扇窗户,一个个大师、一位位专家请进来,给学校吹来了阵阵春风。由于她工作的特殊性,语数包干要照顾班级,再加上大会小会的拍摄任务,难以认真听课;就在这样的繁杂和琐碎中,有一点她自认为到今天是不后悔的:每次有名家名师来校上课,她对于自己没听到的课和没有听全的内容,自己总是寻找同级组老师的听课本,问问有什么环节特别吸引人,或者有什么设计可以模仿。听他们评说,再对着教材去体会,就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步成长。当然,要是当年没有级组老师的不厌其烦,没有与级组老师的争论、讨论,或许她也看不到自己的进步了,也许这就是“草根”的同伴互助。

她常提及一副对联: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她说,此对联不是讲对山川的征服,而是讲山川对自我的提升,就像大海到了尽头,以苍天为岸,对自己是一种拓展,人登上山峦的顶峰,不是说要把高山踩在脚下,而是说人站在山顶,高山提升了人的高度。

选择在于情有独钟

朱燕芬工作的第二年就担任教研组长。她发现,虽然是一个小小的教研组长,但是涉及了相当多的管理,要和同级组的老师协调工作,安排任务大家要满意,说话口气要人人能接受等等。这时,她发现读书时代理科好现在倒有点江郎才尽了,她要回去做语文教师,从头学语文。

她认为,语文与人的生命有着最恒久、最直接的关系。每一次生命的跃动,都可以用语文清晰记载,这是其他任何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参加摄影协会沙龙,每次朋友们说:“朱老师,你来帮我取个题目,获奖了请你吃饭。”这时她才发现,底蕴是书堆起来的,她要回头重读书。

朱燕芬说,幸福就是要有目标。西方有一句谚语:“对于盲目的航船,所有的风向都是逆风的。”可见,目标对于航程有多么重要。感谢在湖小这片教育的林子,饱吸着成长的阳光、雨露与营养,承接一束属于自己的阳光,向着明亮那方,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成长加速度。折腾,对于年轻人来说,是寻找,是探索,是在不断碰壁中成长,更是在不断成长中细化,明确自己要走的路。折腾中可以寻求改变,折腾中可以突破自我,折腾中可以寻觅最佳路径。

“记得第一次带给我成就感的语文课,是多年前《尊严》的同课异构。”朱燕芬说,当哈默饿到极点,面对镇长杰克逊香喷喷的食物,他心里是怎样想的?请你选择一组关联词,结合课文内容来说说。(虽然……但是;无论……都;如果……就;因为……所以)学生借助这一组关联词,把哈默的内心刻画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学生还运用了课堂没提供的关联词——“与其……不如”“尽管……还是”,学生的发言博得满堂彩。这堂课引得大家最津津乐道的,也正是这个环节。这是一个半开放,富有弹性的教学预设。“这个简单的方式把人生体验很快地穿越沧桑,传递到今天,让孩子们觉得温暖。这堂课获得了同课异构的一等奖,但让我内心充盈一段时期的快乐,正是这个环节,让我与语文相识生爱,坚定了在语文教学之路上探索的之路。”

三年磨一课

记得《姥姥的剪纸》一路获得“湖小课堂效益月”一等奖、区评优课一等奖、省“杏坛杯”赛课一等奖时,朱燕芬才明白三年磨一课的心路历程。

那是2009年10月的一个深夜,月朗星稀,疲惫的她还在电视台跟着播音员一字一句练习普通话,用心揣摩语句,细心体会情感。原来,她要去参加武进区小学青年教师评优课,她特别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白天,积极探讨教材的重难点;课间,进行封闭式备课、说课;节假日,邀约同事进行模拟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众多青年教师中脱颖而出。2011年参加江苏省杏坛杯评优课,她以深入浅出、情韵交融的教学风格荣获一等奖;其课堂实录作为苏派教学典型在《江苏教育》刊登,真可谓三年磨一课,芬芳自苦寒。

特级教师、无锡锡山教育局的孟晓东局长说:“朱老师的课堂,有着苏派教学的美丽身影,优质的课堂对话充满高雅、广阔,变生硬的课堂为活泼的学堂,关注文本的同时关爱生本,关注情境的同时关照发展。”

智慧的觉醒

朱燕芬说,教育过程犹如一个耕作过程,其劳动的程度和工作的精细的水平决定着丰收的产量和质量。当产量不高、质量不精的时候,没有理由去责怪农作物;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也不能把责任推卸给孩子。更多的时候要考虑:教育是一个农业生产的过程,有没有提供适合他生长的环境,有没有掌握他的“教育节气”。endprint

多年以来,她给自己一条定律:如果课堂出现问题,应该是没有爱学生到底,了解学生之彻;课堂出了问题,不要找学生麻烦,一定要找自身原因。她认为,课堂是永无止境的田野。这一不期而遇的顿悟,在浮躁的追问中未能解决的种种问题,往往会在某种特定的宁静之境中豁然开朗,有时甚至还会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视角和原创性发现。这不正是一个语文教师自身的心灵解放和生命解脱吗?

朱燕芬认为,每个教师都是学校的一张名片。每一个教师,如何发展自我,犹如设计一张张富有生命力的“名片”,因为今天的创造就是明天的收获。2011年朱燕芬被任命为学校副校长,她常说:“虽然现任职务上我是副校长,但终身要做的是一名有思考、能奉献的发展型教师。”她曾到过西藏拉萨第一小学、宁夏固原火车头希望小学、山东德州实验小学支教,做报告,并被德州实验小学聘为学术顾问,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

这几年一路走来,她着实“小有收获”。她先后获得全国新教育先进个人、江苏省和谐教育先进个人、省“333”培养工程对象、常州市学科带头人、常州市师德模范、武进区优秀教育工作者。

朱燕芬说,课程的丰富多彩才能带来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站在育人的视角思考语文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如何准确认识语文学科在儿童成长期的独特价值,为其终身发展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对学生一生受益而服务?需要重新认识和挖掘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并让育人价值在追求具体化和清晰化中落地。

2011年9月,朱燕芬带着一群“草根”开始了“词语串串烧 生活真奇妙”的小学低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校本化研究之旅。以“识词”为线索,以地方历史文化和生活场景为课程内容,借助历史、文化、人物、故事等的感知、理解、积累、表达,开发地域性校本课程,唤醒沉睡的文化课程,引入适切的绘本课程,促进听与读、读与说、听与说,丰富生活经验,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她说,看到孩子们因这些课程乐此不疲的劲头,才有了继续走下去、走向深入的想法。然而在真正实施中,总觉得自己有点“土八路”的味道,层次上一直得不到飞跃,如何让自己的课程变得“高大上”?2014年《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群”的建构》在《人民教育》《江苏教育》上发表,似乎看见了一丝崭新的曙光。

朱燕芬说,首先在“读书节”基础上开发课程,以“演”为中心,以故事和音乐为线索,将表演与音乐、阅读、美术、读写等学习领域相整合,以戏剧表演为媒介丰富和发展语言、动作、音乐、艺术等方面的经验和能力,增强每个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豪感,从而实现读与写的自然转化,读与写的智慧变身,突破了学科目标的界限,改革学习方式,解决当前知识快速增长、学科互相孤立、课程缺乏弹性和活力的问题,让儿童在更开放、更活泼的环境中实现生命成长。

让幸福传递

文化是一片土壤。每所学校的文化总是不可估量地影响着每一位师生。每一个师生都会从这片土壤中吮吸营养,发展成长。8月的一个中午,骄阳似火。朱燕芬刚刚从浙江学习回来,就头顶烈日,默默地测量书画长廊的设计尺寸,构思整个画面的基准色调。忙于基建工作的马校长回到学校,以为来了什么陌生人,在基建工地有什么企图?看着她晒红的脸,马校长一脸的感动,这条书画长廊已开工一个多月了,只差最后的装饰,没想到她一接到任务就来了,全然不顾刚刚学习后的疲倦,全然不顾这炎炎夏日的滚滚热浪。

其实,测量、策划、设计、选材,只是她在学校生活的一个小片段而已。校园文化设计她已做了多年。南校区搬迁时,她整个暑假泡在学校,顶着灰尘扬土,与工程人员谈设计,浸透了无数的心血和汗水。教师博物馆、学生博物馆、新教育实验室、微笑墙、海粟馆、荣誉墙、艺术长廊;画册《湖小教育集团的简介》《秀——湖小艺术》《这里走出一品平民》,别具一格的设计和灵动的艺术魅力,让每次来湖小参观学习的专家为之惊叹。

这样的工作需要比别人走更多的路,花更多的时间,但能把自己的激情融入教育之中,感动更多的人。为了丰富自身的文化素养,朱燕芬参加南京艺术学院的美术大专班,还成为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会员。为了提高审美修养,她涉猎书画、篆刻,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同时还继续进修,取得硕士学位。在教育的道路上走出了自己的辉煌。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美在课堂花开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