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砒氯铵与聚维碘酮对小鼠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抑制作用

2014-12-03 08:11李子夏左艳萍王丹杨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年10期
关键词:念珠菌真菌白色

周 芳 李子夏 梁 斌 左艳萍 郭 娜 王丹杨

(西安医学院口腔医学系口腔修复正畸学教研室,陕西 西安 710021)

近年来,口腔黏膜念珠菌感染的发病率逐渐增高〔1〕。口腔白色念珠菌病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口腔黏膜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可伴发多种口腔黏膜病,且有一定癌变的可能〔2〕。因此选择安全有效的临床药物进行治疗及其预防是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探讨西砒氯铵含漱液和聚维碘酮溶液对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抑制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选择雌雄各半健康美国癌症研究所(ICR)小鼠60只,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证书编号:SCXK(京)2002-0003〕,体重18 ~22 g。

1.2 菌株 白色念珠菌标准菌株(ATCC90028),购自南京皮肤病研究所。冷冻保存,使用时经沙堡氏液体培养基,35℃培养48 h,配制成菌密度约为1.5×1010CFU/ml的菌悬液。

1.3 实验用药 西砒氯铵含漱液(依信),杭州民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批号 H20010753);聚维碘酮溶液(艾利克),成都永安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批号:H51022885。

1.4 方法

1.4.1 实验分组及小鼠口腔感染模型的复制 将45只小鼠随机分成西砒氯铵组、聚维碘酮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15只。参照文献〔3〕,实验开始时在小鼠的日常饮水中加入浓度为1%的阿莫西林溶液,2 w后改浓度为0.1%,直到实验结束。通过乙醚将小鼠麻醉,用无菌小油画笔蘸取浓度为1.5×1010CFU/ml的白色念珠菌菌液0.07 ml,涂抹至小鼠右颊侧口腔黏膜,每3天用无菌探针轻划小鼠右颊侧口腔黏膜3下,以不划破黏膜为原则,持续4 w。

1.4.2 模型的鉴定 随机选择三组中建模成功的小鼠各1只,处死后取涂菌处黏膜固定、脱水、包埋和切片。进一步在常规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过碘酸雪夫反应(PAS)染色光镜下观察以确定建模是否成功。

1.4.3 给药 采用上述构建成功的小鼠模型,通过乙醚将小鼠麻醉,西砒氯铵组、聚维碘酮组和生理盐水组小鼠分别给予0.1%西砒氯铵含漱液、1%聚维碘酮溶液和0.9%生理盐水,涂抹至小鼠右颊测口腔黏膜2次,1次/d,持续2 w。

1.4.4 观察指标 观察小鼠口腔黏膜萎缩、红斑变化,并进行评分:无损害,0分;单个、小灶性损害,1分;斑片状损害,2分;弥漫性损害,3分。同时于0、3、7、12 d选择小鼠口腔黏膜病变最为严重的部位取材,采用真菌培养法及镜检法检测三组小鼠在给药后菌落数及镜检阳性率的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定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方差分析,分组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小鼠口腔感染模型的复制 经临床观察可见小鼠口腔涂菌侧黏膜表面有白色绒状斑片,用棉签擦除后显示红色充血糜烂面。取黏膜患处分泌后涂片,经革兰氏染色,镜下可见酵母样孢子。将患处分泌物标本接种于沙堡氏培养基上可见白色奶酪样菌落。取其患处黏膜做病理学检查,HE染色可见上皮棘层增生,上皮钉突呈圆形,基地膜部分被炎症破坏,在黏膜上皮外1/3处有菌丝入侵。

2.2 3组小鼠黏膜萎缩及红斑评分变化 西砒氯铵组小鼠口腔黏膜萎缩评分由 0 d 的(2.42±0.80)降低到(0.63±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7 d和12 d时黏膜萎缩评分低于聚维碘酮组和对照组(P<0.05)。西砒氯铵组小鼠口腔红斑评分由0 d 的(2.78±0.94)降低到(0.95±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7 d和12 d时西砒氯铵组和聚维碘酮组红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西砒氯铵的评分低于 聚维碘酮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小鼠黏膜萎缩及红斑评分变化(n=14,s)

表1 3组小鼠黏膜萎缩及红斑评分变化(n=14,s)

与对照组比较:1)P<0.05;与聚维碘组比较:2)P<0.05;与0 d 时比较:3)P<0.05;下表同

组别 黏膜萎缩红斑0 d 3 d 7 d 12 d西砒氯铵组 2.42±0.80 1.70±0.64 1.26±0.551)0.63±0.241)2)3) 2.78±0.94 2.14±0.77 1.64±0.561) 0.95±0.48a3)0 d 3 d 7 d 12 d聚维碘酮组 2.40±0.75 1.93±0.69 1.61±0.621) 1.13±0.371)3) 2.73±0.98 2.39±0.82 2.02±0.721) 1.37±0.511)3)对照组 2.35±0.83 2.30±0.87 2.27±0.78 2.18±0.75 2.76±0.91 2.70±0.86 2.63±0.80 2.49±0.79

2.2 3组小鼠真菌培养及镜检情况 西砒氯铵组小鼠口腔真菌培养菌落数由 0 d时(6.53±1.58)cfu/ml降低到 12 d的(0.81±0.43)cf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 7 d 和12 d时菌落数低于聚维碘酮组和对照组(P<0.05)。西砒氯铵组小鼠口腔真菌镜检阳性率由100%降低到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7 d和12 d时,西砒氯铵组和聚维碘酮组真菌镜检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3组小鼠真菌培养基镜检情况(n=14,s)

表2 3组小鼠真菌培养基镜检情况(n=14,s)

组别 菌落数(cfu/ml)镜检阳性率〔n(%)〕0 d 3 d 7 d 12 d西砒氯铵组 6.53±1.58 4.27±1.12 1.83±0.941)2)0.81±0.431)2)3) 14(100.00)11(78.57)6(42.86)1) 1(7.14)1)2)3)0 d 3 d 7 d 12 d聚维碘酮组 6.37±1.50 5.01±1.251) 3.01±1.071) 1.95±0.983) 14(100.00)12(85.71)10(71.43)1) 7(50.00)1)3)对照组 6.60±1.62 6.37±1.511) 6.21±1.46 6.17±1.35 14(100.00)14(100.00)13(92.86)12(85.71)

3 讨论

白色念珠菌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病原体入侵体内后是否引起疾病主要取决于白色念珠菌的侵入途径、数量、毒力以及机体的抵抗力、口腔局部环境的变化、机体的适应性等多方面的因素〔4,5〕。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免疫抑制剂和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使用、机体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血清Zn+缺乏,血清Fe2+含量增多、血清抑制因子降低、维生素A缺乏及血糖升高等,都是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有利因素〔6,7〕。根据病变部位和病损特征,口腔念珠菌感染可分为增殖型、萎缩型和假膜型。临床上与念珠菌感染有关的口腔疾病可导致患者出现口腔黏膜烧灼感、刺激性疼痛、味觉减退、口干口苦等。

研究〔8〕证实,白色念珠菌对口腔黏膜上皮组织有较高的黏附性,这种黏附性主要依靠菌体的甘露糖蛋白部分结合上皮细胞表面受体,从而发挥黏附作用,这也是白色念珠菌致病的“立足点”,因此破坏菌体甘露糖苷蛋白的结构可有效抑制这种黏附作用。西砒氯铵含漱液主要成分为氯化十六烷基吡啶,是一种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可减低细菌表面张力,从而吸附于真菌细胞壁表面,并同时与细胞壁上的阴离子相互作用,增加细胞壁的通透性,使膜内蛋白质发生变性,发挥抑制和消灭真菌的作用。体外实验已报道〔9〕,西砒氯铵对口腔内常见的真菌、需氧菌及厌氧菌均有良好的抑制及杀灭作用。聚维碘酮是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药剂溶液,能够有效杀灭革兰阴性及阳性、真菌、芽孢等多种致病微生物,对口腔念珠菌的辅助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但该药对口腔黏膜具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可导致局部红肿、痛痒、烧灼感等,并引起齿唇着色等严重副作用〔10〕。本研究结果表明,西砒氯铵含漱液与聚维碘酮溶液均可有效改善白色念珠菌感染小鼠口腔黏膜萎缩及红斑,但西砒氯铵对缓解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症状的作用更强。而且西砒氯铵在清除真菌作用上优势更为明显。

1 陈谦明.口腔黏膜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1.

2 Riachi M.Treatment of oral candidiasis〔J〕.Northwest Dent,2013;92(2):4.

3 沈佳娜,张 钰,黄 韧,等.小鼠念珠菌感染模型和抗感染免疫〔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8;16(3):233-7.

4 杨 文.口腔念珠菌感染临床分析〔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1;24(3):291-2.

5 高仕瑛,杨 赟.口腔念珠菌感染与肿瘤患者〔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3;15(5):269-9.

6 王爱媛,房 辉,王 余,等.老年2型糖尿病、糖调节受损及正常人群的口腔念珠菌感染情况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2495-6.

7 Sroussi HY,Burke-Miller J,French AL,et al.Association among vitamin D,oral candidiasis,and calprotectinemia in HIV〔J〕.J Dent Res,2012;91(7):666-70.

8 黄玉淑,白 丽.白色念珠菌感染免疫应答的研究进展〔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2;32(9):1103-6.

9 Watanabe E,Tanomaru JM,Nascimento AP,et al.Determination of the maximum inhibitory dilution of cetylpyridinium chloride-based mouthwashes against Staphylococcus aureus:an in vitro study〔J〕.J Appl Oral Sci,2008;16(4):275-9.

10 Guzel A,Ozekinci T,Ozkan U,et al.Evaluation of the skin flora after chlorhexidine and povidone-iodine preparation in neurosurgical practice〔J〕.Surg Neurol,2009;71(2):207-10.

猜你喜欢
念珠菌真菌白色
论少见念珠菌在口腔念珠菌感染病例中的分布及其致病性
LC-MS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高等大型真菌与人类
无菌部位的念珠菌属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真菌造房子
雪为什么是白色的
总之就是要选白色
总之就是要选白色
总之就是要选白色
老年念珠菌尿液检验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