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异与音乐感知的相关性分析*

2014-12-04 02:31刘子夜刘博钟佳利亓贝尔董瑞娟王硕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4年4期
关键词:音调条目受试者

刘子夜 刘博 钟佳利 亓贝尔 董瑞娟 王硕

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耳鼻咽喉头颈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北京 100730)

音乐是文化的外延,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具有很强的民族性。由于中西方地域文化的差异,造成了中西方音乐在历史文化背景、内容形式、美学思想、情感心理等方面具有较大差异[1]。

从本质上而言,音乐是一种抽象而复杂的声音信号,是由蕴含不同时间形式、频率分布以及和声成分的多层次声音所组成。音乐与言语相似,同样以沟通和情感表达作为目标,且具有明显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多方面的作用,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音乐是仅次于言语的第二大听觉刺激,然而人工耳蜗植入者却普遍存在着音乐感知困难的现象[2~8],因此评估并提高人工耳蜗植入者的音乐感知能力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目前,用于评估人工耳蜗植入者音乐感知能力的软件大多来自国外,尚没有一套适用于我国人工耳蜗植入者的音乐评估工具。故本实验拟对比研究中国、外国受试者的音乐聆听行为和音乐感知能力,分析文化差异与音乐感知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设计开发适用于我国人工耳蜗植入者的音乐评估工具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与研究对象 ①年龄≥16周岁;②双耳各频率(250、500、1 000、2 000、4 000、8 000 Hz)纯音气导阈值均≤20dB HL;③均接受过高中或大专及以上教育,均未接受过专业音乐培训;④无耳科疾病病史且近期未患过任何耳科疾病或上呼吸道感染。

实验组:40例中国受试者,男18例,女22例;年龄17~37岁,平均28.9±4.8岁,均使用汉语普通话交流;对照组:40例外国受试者,女21例,男19例;年龄17~32岁,平均22.4±3.5岁,分别来自欧洲、美洲、亚洲、非洲,均以英语为主要交流方式。

此研究课题已获得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的伦理审批,所有受试者均自愿参加本研究。

1.2 测试材料与方法

1.2.1 慕尼黑音乐问卷(Munich music questionnaire,MUMU)[9]该问卷是国外普遍采用的一种评价受试者音乐聆听经验的材料,本课题组将慕尼黑音乐问卷进行中文翻译,选取“是否经常聆听音乐?”、“是否经常唱歌?”、“是否经常弹奏乐器?”三个问题用于比较受试者音乐经验,要求受试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1(很少)至10(经常)十个等级中进行选择。

1.2.2 音乐评估软件(musical sounds in cochlear implants,MuSIC)[10]应用该测试软件分别对音调(pitch)、节奏(rhythm)、旋律(melody)、音色(timber)、和弦(harmony)、情感(emotional)和不和谐音(dissonance)等主、客观因素进行评价,评估受试者的音乐感知能力。

1.2.2.1 音调辨差阈值测试(pitch discrimination threshold) 评价受试者区分两个音调最小频率差的能力。分别选取弦乐器演奏的F3调(175Hz)与长笛演奏的C4调(262Hz)作为目标音,频率辨差值在1~26个1/4音(quartertone)间变动。要求受试者在听到两个音后分辨其高低,进行二选一的选择,若选择错误,频率辨差值增大,反之减小,直到获得能够感知有别于目标测试音的最小频率辨差值,即为F3与C4音调辨差阈值。

1.2.2.2 节奏、旋律及和弦辨别 节奏辨别(rhythm discrimination):评价受试者对时域信息中节奏的辨别能力。选取软件库中3个测试项,分别由定音鼓、手鼓、小军鼓和木板四种打击乐器演奏,共12对节奏测试条目,每对条目包含两个不同的节奏片段。旋律辨别(melody discrimination):评价受试者旋律辨别能力,选取软件库中由大提琴、小提琴、钢琴和长笛演奏的12对旋律辨别测试条目,每对条目包含两个不同的旋律片段,但具有相同的节奏,没有歌词信息,频率从相差1个半音到2个倍频程不等。和弦辨别(chord discrimination):评价受试者对和弦声的辨别能力,选取软件库中的9对和弦辨别测试条目,每对条目包含两个不同的和弦片段,测试条目从同时弹奏2个音至同时弹奏4个音不等。这三项测试均要求受试者每聆听完一对测试条目后进行二选一的选择,判断两个片段是否相同。正确辨别率=该项目正确辨别条目数/该项目选取辨别条目总数×100%。

1.2.2.3 情感及不和谐音评级测试 情感评级测试(emotion rating):评价受试者感知音乐情感的能力,选取软件库中15条乐曲;不和谐音评级测试(dissonance rating):评价受试者感知音乐和谐度的能力,选取软件库中12条目标音;两项测试均要求受试者每聆听完一个条目后,根据自己的感受,在1~10分十个等级中选择,情感测试为1(非常悲伤)~10(非常欢快)分,不和谐音测试为1(刺耳不和谐)~10(动听和谐)分。

1.3 测试环境和设备 测试在本底噪声<20dB A的安静环境下进行。所有受试者均接受GSI61听力计的纯音听力测试,填写慕尼黑音乐问卷,随后进行音乐感知测试。要求受试者双耳佩戴MADSEN TDH-50P输出耳机,均在最适聆听强度下聆听由笔记本电脑中MuSIC软件播放的测试内容。测试时间约35分钟。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使用2samples-t和Mann-Whitney U方法分析两组受试者音乐经验是否匹配;使用One-sample Kolmogorov-Smirno检验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音乐测试结果,若呈正态分布则采用2 samples-t检验分析两组间音乐测试结果的差异;若呈非正态分布则采用Mann-Whitney U方法对两组间音乐测试结果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音乐经验比较 由表1可见两组受试者的音乐经验相互匹配。

2.2 两组音乐要素客观测试结果 实验组F3音调辨差阈值、旋律辨别测试结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C4音调辨差阈值、节奏辨别与和旋辨别测试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1 两组受试者音乐经验比较(分,±s)

表1 两组受试者音乐经验比较(分,±s)

组别 是否经常聆听音乐是否经常唱歌是否经常弹奏乐器实验组7.1±2.3 5.5±2.5 3.8±2.8对照组 7.6±2.1 5.6±2.8 4.3±2.8 P值0.104 0.854 0.083

表2 两组受试者MuSIC测试结果比较(±s)

表2 两组受试者MuSIC测试结果比较(±s)

组别 C4音调辨差阈值(1/4音)F3音调辨差阈值(1/4音)节奏辨别(%)旋律辨别(%)和弦辨别(%)实验组 1.5±1.7 5.6±4.0 85.8±11.9 75.8±11.2 74.9±12.4对照组 1.0±0.0 3.5±3.7 89.9±12.3 81.6±12.3 74.9±13.1 P值0.072 0.011 0.454 0.015 0.881

2.3 音乐理解主观测试结果 表3示音乐情感测试结果,其中条目21、5、13、32的结果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示不和谐音测试结果,其中条目32、34的结果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受试者对音乐情感或悲伤或欢快的感受趋势(图1)和对音乐不和谐音的感受趋势(图2)基本一致。

表3 两组受试者对15条不同编号乐曲的音乐情感测试结果比较(分,±s)

表3 两组受试者对15条不同编号乐曲的音乐情感测试结果比较(分,±s)

实 验 组 1.9±1.4 2.6±1.6 3.2±1.6 3.5±1.7 3.6±1.6 4.4±1.7 4.5±1.6 4.7±1.8 5.5±2.1 6.0±1.5 6.3±1.5 7.5±1.4 7.9±1.6 8.1±1.5 8.7±1.3对 照 组 1.9±1.0 2.5±1.2 3.8±1.4 4.1±1.6 5.1±1.4 4.4±1.2 5.2±1.3 5.3±1.4 6.4±1.5 6.9±1.2 6.9±1.3 7.5±1.2 8.4±1.1 8.7±1.2 9.1±0.8 P 0.926 0.588 0.080 0.102 0.000 0.943 0.032 0.151 0.038 0.004 0.081 0.864 0.121 0.092 0.082

表4 两组受试者对12条不同编号乐曲的不和谐音测试结果比较(分,±s)

表4 两组受试者对12条不同编号乐曲的不和谐音测试结果比较(分,±s)

实 验 组 2.7±2.0 3.0±1.9 3.1±2.1 4.5±2.5 4.6±2.2 5.1±2.5 5.5±2.5 5.6±2.5 6.4±2.4 7.0±1.9 7.1±1.9 7.4±2.0对 照 组 3.7±1.8 4.0±1.9 3.6±1.6 4.7±1.9 4.1±1.7 5.5±1.9 5.9±2.1 6.4±2.1 6.0±1.3 7.5±1.4 7.0±1.7 7.6±1.7 P 0.031 0.042 0.172 0.69 0.243 0.462 0.444 0.0740.328 0.229 0.855 0.717

3 讨论

音乐感知能力是将音乐的感觉与知觉相结合,音乐感觉即人们借助听觉器官辨别音调、音强、音长、音色细微差别的能力;音乐知觉是指人们对音乐的复杂形式(如节奏、旋律、和声等)细微变化的辨别能力[11]。音乐感知能力主要通过主观问卷和客观测试相结合来评估。

图1 两组受试者音乐情感测试结果趋势图

图2 两组受试者不和谐音测试结果趋势图

音调是音乐感知的必要要素,它与声音的频率有关,在音乐中以一个音符表示。人耳听觉系统通过时间和位置结构编码时域和频域信息来感知音调的变化[12]。换言之,音调的感知是人耳对单个乐音基频的感知,从物理学角度分析,音调感知与文化背景相关性甚小。国外研究表明,听力正常者可以辨别音调变化在1个半音(1个半音=2个1/4音)左右的两个音符[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在长笛演奏的C4(262Hz)音调辨别测试中,两组受试者的平均音调辨差阈在1个半音之内,与国外研究一致;但在以弦乐器演奏的F3(175Hz)音调辨别测试中,两组受试者的音调辨差阈值要高于国外研究,以实验组更明显。推测其可能的原因是F3音调辨别测试结果个体差异较大,其离散程度过大对统计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由于本研究受试者例数较少,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增加样本例数并使其具备更好的同质性以便进一步观察。

节奏作为音乐的另一重要元素,是各音的长短关系和强弱关系,它主要反映各音值之间的时间性[11]。节奏可以在没有音调等信息的情况下被独立欣赏,也可以成为旋律音乐的骨架[15]。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节奏识别率分别为85.8%和8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节奏的时间特性和独立性决定了文化因素对其影响较小。

旋律是经过艺术构思而形成的若干乐音的有组织、有节奏的和谐运动,它建立在一定的调式和节拍基础上,按一定的音高、时值和音量构成具有逻辑因素的单声部集合体。旋律感知受旋律熟悉程度、构成旋律的各种元素(如旋律轮廓、时长、节奏等)的感知程度以及其他特征如歌词等的影响[16]。本研究中旋律辨别测试材料具有相同的节奏并且无歌词,避免了节奏和歌词等因素对旋律辨别的影响。Brockmeier等[14]的研究中选取了MuSIC软件中的126对旋律辨别测试条目,音调变化从1个半音到24个半音,难度等级分为7级,结果显示67例听力正常德国人的平均难度等级达6.4,可以辨别音调变化在1个半音的两段旋律。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旋律辨别的平均正确率分别为75.8%和81.6%,可以辨别音调变化在1个半音内的两段旋律,与Brockmeier等的研究结果一致。但实验组旋律辨别正确率低于对照组,其可能原因与测试软件内容来自外国音乐有关,实验组对旋律的熟悉程度有限,不了解旋律识别所涉及的旋律轮廓和音程序列,因此只能依赖音调感知的变化来分辨旋律的异同,最终导致中、外受试者在旋律识别上存在显著差异。

和弦是指组合在一起的两个或多个不同音高的一组声音。本研究中选用的和弦辨别测试条目是同时由2~4个音一起演奏的旋律。文中结果可见,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和弦辨别平均正确率均为74.9%,两组一致,说明文化差异对音乐和弦感知无明显影响。

情感是对事物的态度和体验,其主要由三对情感元素构成,即:愉快—不愉快、兴奋—沉静、紧张—松弛,其中每一对情感元素之间又存在着许多程度的变化[17]。音乐与情感紧密相关,音乐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音乐的内涵和本质特征,音乐中蕴含的情感可以承载于旋律中响度的变化,节奏的变化,以及音调的变化;例如,节奏慢、响度变化幅度小、高频能量低,基频较低且变化较少的乐曲常常给人悲伤的感觉;相反,则给人愉快的感觉[18,19]。有关音乐和心理学研究表明,文化差异可能会对聆听音乐时所反映出的情绪变化有一定影响[20]。本研究中的情感评价测试旋律均来自国外音乐,故以对照组对音乐从悲伤到欢快的感情变化趋势为标准,来比较实验组对音乐的情感变化情况,发现文化差异仅对个别条目(编号21、5、13、32)的音乐情感有影响,实验组与对照组对音乐的情感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因此,文化差异与音乐情感感知之间的关系还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不和谐音也是一种主观音乐评估方法,国内外对此的相关研究并不多见。Brockmeier等[21]应用“和谐—不和谐”的等级评价方式,评价了人工耳蜗植入者和听力正常者音乐和谐度的感知能力,结果发现两组受试者感知无明显差异。本研究同样采用上述评价方法比较中国、外国两组受试者对不和谐音感知情况,以对照组(外国受试者)对音乐从不和谐到和谐的感知变化趋势为标准,结果显示除32、34两条目音乐两组稍有差异外,两组受试者对不和谐音的感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说明文化背景对其影响不大。

综上所述,文化差异对音乐感知能力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在旋律感知能力方面。因此,在评价中国受试者音乐感知能力时,应结合我国的音乐文化特点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

1 张艺.中西方音乐异同初探[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142.

2 Gfeller K,Olszewski C,Rychener M,et al.Recognition of“real-world”musical excerpts by cochlear implant recipients and normal-hearing adults[J].Ear & Hearing,2005,26:237.

3 Macherey O,Delpierre A.Perception of musical timbre by cochlear implant listeners:a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study[J].Ear & Hearing,2013,34:436.

4 Ferrerman BL,Domico EH.Speech recognition in background noise of cochlear implant patients[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ery,2002,126:257.

5 Gfeller K,Turner C,Oleson J,et al.Accuracy of cochlear implant recipients on pitch perception,melody recognition,and speech reception in noise[J].Ear & Hearing,2007,28:412.

6 Magnusson L.Comparison of the fine structure processing(FSP)strategy and the CIS strategy used in the MED-EL cochlear implant system:speech intelligibility and music sound qualit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diology,2011,50:279.

7 Rosslau K,Spreckelmeyer KN,Saalfeld H,et al.Emotional and analytic music perception in cochlear implant users after optimizing the speech processor[J].Acta Oto-Laryngologica,2012,132:64.

8 Fuller C,Mallinckrodt L,Maat B,et al.Music and quality of life in early-deafened late-implanted adult cochlear implant users[J].Otology & Neurotology,2013,34:1 041.

9 Veekmans K,Ressell L,Mueller J,et al.Comparison of music perception in bilateral and unilateral cochlear implant users and normal-hearing subjects[J].Audiol Neurootol,2009,14:315.

10 Fitzgerald D,Fitzgerald H,Brockmeier SJ,et al.Musical sounds in cochlear implants(MuSIC)test[EB].2006,Innsbruck,MED-EL GmbH.

11 阎林红.关于音乐感知能力的研究——音乐表演艺术从业者的心理基础[J].中国音乐,1995,4:16.

12 田勇泉,主编.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78~279.

13 Gfeller K,Turner C,Mehr M,et al.Recognition of familiar melodies by adult cochlear implant recipients and normalhearing adults[J].Coch Impl Intl,2002,3:29.

14 Brockmeier SJ,Fitzgerald D,Searle O,et al.The MuSIC perception test:a novel battery for testing music perception of cochlear implant users[J].Coch Impl Intl,2011,12:10.

15 Drennan WR,Rubinstein JT.Music perception in cochlear implant user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psychophysical capabilities[J].J Rehabil Res Dev,2008,45:779.

16 Dowling WJ,Kwak S,Andrews MW.The time course of recognition of novel melodies[J].Perception and Psychophysics,1995,57:136.

17 Scherer KR,Banse R,Wallbott HG.Emotional inferences from vocal expression correlate across languages and cultures[J].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2008,32:76.

18 Patel AD.Music,language,and the brain[M].U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2008.261~262.

19 Juslin PN,Laukka P.Communication of emotions in vocal expression and music performance:different channels,same code[J].Psychol Bull,2003,129:770.

20 Gregory AH,Varney N.Cross-cultural comparisons in the affective response to music[J].Psychol Music,1996,24:47.

21 Brockmeier SJ,Peterreins M,Lorens A,et al.Music perception in electric acoustic stimulation users as assessed by the MuSIC test[J].Otorhinolaryngol,2010,67:70.

猜你喜欢
音调条目受试者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听力障碍幼儿音调异常矫治的实施建议
你可以相信电话那头的人吗?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刘涛《音调未定的儒家——2004年以来关于孔子的论争·序》
对县级二轮修志采用结构体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