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汝珍家族史料新考

2014-12-05 04:19王密林
北京观察 2014年8期
关键词:家世春辉镜花缘

文 王密林

作者系《镜花缘》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

《镜花缘》这部小说虽闻名于天下,但该书作者李汝珍的存世文献史料却极为稀少,目前所见的有关李汝珍的资料都是东鳞西爪,甚至难以勾勒其完整的生平面貌,所以即便是与其相关的零缣片纸、残编断简,研究者也都视若拱璧。

京寓得李春醴上舍维醇书

庭树有疏阴,好鸟不可求。

风雨飘摇去,望远心悠悠。

怀君无闲日,书来及暮秋。

辛苦自池阳,尽室迁扬州。

昨闻古洪泽,堤溃当秦邮。

郡有损户口,岸不辨马牛。

饥驱安所择, 侧无全筹。

况君悲陟岵,更遭大父忧。

八口渡江来,应共哀鸿愁。

侠助有古义,我真愧朋俦。

身世拙衣食,踟躅空涕流。

诗题中所提及的“李春醴”即李维醇,春醴是他的字,因李维醇此时的身份是监生,故称其为上舍。李维醇是古典白话小说《镜花缘》的作者李汝珍的侄孙,他的父亲是李兆翱,又名时翱,祖父就是李汝珍的长兄李汝璜。

《镜花缘》这部小说虽闻名于天下,但该书作者李汝珍的存世文献史料却极为稀少,目前所见的有关李汝珍的资料都是东鳞西爪,甚至难以勾勒其完整的生平面貌,所以即便是与其相关的零缣片纸、残编断简,研究者也都视若拱璧。这首诗文字虽不多,但包含了不少李汝珍家族史事的信息,可以填补李汝珍研究中的诸多空白,弥足珍贵。

辛苦自池阳——李汝珍的祖籍

李氏一门的祖籍尚能保留在其家族记忆中,估计其落籍大兴的年代距此时并不算太久远。赵春辉先生在《李汝珍家世新考》中根据道光乙未(1835)科《会试同年齿录》中李维醇条下的记载,考出李汝珍的祖父名廷栋,监生;父亲名馥,监生、候选主簿;但二人在清代北京的地方志中都籍籍无名,这则史料的发现,也许能为李汝珍家世史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探索方向。

尽室迁扬州——李汝珍晚年的去向

众所周知,李汝珍自嘉庆二十三年(1818)赴苏州监刻《镜花缘》后其事迹就再无可考了,前辈学者对李汝珍晚年的去向做了诸多推测,有认为其回大兴原籍的,有认为其终老于海州板浦(今属连云港市)的。其中较有说服力的是孙佳讯先生根据李汝珍的姻亲海州板浦许氏的后人许绍蘧所传口碑“李汝珍是扬州人”,推测李家自李汝璜嘉庆十六年(1811)卸任淮南草埝场盐课司大使后“可能移家扬州”,但苦于没有找到相关的文献证据,所以还只能是个推论。这首诗则明言李家“尽室迁扬州”,证实了孙佳讯先生的推论,也证明了许氏后人世代相传的相关口碑是可信的和有价值的。

李家因何故迁往扬州呢?赵春辉先生的《李汝珍家世新考》据《同年全录》载,李汝璜卸任淮南草埝场盐课司大使后曾升为山东泰安州州判,但并未赴任,原因不详。笔者据《蠡庄诗话》中记载:“李汝璜,大兴人。官扬州盐场。”可知李汝璜或因长年管理盐务,经验丰富,这之后被调往扬州的两淮盐政机构任职,因此举家迁居扬州。而李汝珍在经济上是需要依赖长兄李汝璜的,故也应随至扬州,并最终在扬州去世。从嘉庆十六年起至举家北归大兴止,李氏一门中除个别人如李汝珍曾暂居海州板浦、李兆翱因回原籍参加科考并在景山官学任职迁回大兴外,都定居在扬州,故李汝珍的姻亲许家视其为扬州人。

八口渡江来,应共哀鸿愁——李家北归大兴的时间

赵春辉先生在《李汝珍家世新考》一文中推测“李家可能已迁回北平大兴”,但对其何时北归无考,孔继在诗中则明确给出了李家北归的时间。

前文提及,孔氏此诗作于道光十一年辛卯暮秋的九月,在其收到李维醇的书信之后。诗中所描写的“昨闻古洪泽,堤溃当秦邮。郡有损户口,岸不辨马牛”、“八口渡江来,应共哀鸿愁”,正是李氏一门北归大兴时,所遭遇的洪水溃堤,淹没人畜,道路阻梗,哀鸿遍野,困厄难以言状,一路备尝艰辛的悲苦情形。史载这一年的六月十八日,“运河决堤于马棚湾,平地水深五尺,是岁大饥,人相食”。从诗中可知,李氏一门八口人在道光十一年北归大兴时,在六月路遇洪水,运河道梗,一路艰辛,李维醇“饥驱安所择,侧无全筹”,迟至九月尚被困于途中,只能遥寄书信给大兴的朋友,以通达消息,而到达大兴时,恐怕要在该年的年底了。

诗中“况君悲陟岵,更遭大父忧”,透露出李汝璜、李兆翱相继去世的讯息,李家迭遭大丧,元气大伤。而此时身在京城、拙于衣食、欲助无力的好友孔继,遥想着年仅二十岁上下的李家长房长孙李维醇就要担负起整个家庭的重担,带着一家老少,在洪水灾害中艰难跋涉,辗转千里回归故乡大兴,思及这种种艰辛,不禁“踟躅空涕流”了。

猜你喜欢
家世春辉镜花缘
南宋詞人吴文英家世補論——從新發現翁逢龍傳記資料談起
王骥德家世、生平与著述新探——以晚明穆光胤《玄对楼巳集》为中心
城市轨道交通员工专业英语素养构建探讨
《镜花缘》,果真一番镜花水月?
4 万公里骑行:只为了满满的母爱
镜花缘(2)
基于分布云和Logistic方法的微格录播系统
镜花缘
镜花缘一唐敖出海
吕惠生的家世与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