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期肉”背后的问题难以过期

2014-12-05 04:19资深评论人
北京观察 2014年8期
关键词:福喜洋快餐小作坊

文 詹 勇(资深评论人)

最近一段时间,“过期肉”让不少人心里添堵。随着媒体的曝光,人们惊觉,在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这么一家国际知名企业,鸡肉随意更改和延长保质期、霉变牛肉继续深加工等小作坊常见的做法,竟然也是家常便饭。随之,麦当劳、肯德基等多家“洋快餐”也深陷其中,“上游供应商一个捣鬼,下游企业一片中枪”的局面,引发了诸多反思。

近年来,从政府到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不可谓不重视,各种措施也采取了不少,但问题也是不断出现,成了挥之难去的心头之患。这次“过期肉”事件,虽然是新闻,但折射的问题人们并不陌生。

首先就是一些企业为了一个利字,不惜违法违规,以赚取大量的利润。根据媒体扎实调查发现,上海福喜所做的一切,已经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违规篡改生产日期,多的延期达一年;将过期或变质原料回炉后再生产;把颜色发青的臭肉重新切片装进新包装。有句话说,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在被曝光的视频中,操作人员甚至声称:“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就这么简单。”这里的“简单”,其实就是赤裸裸的利益逻辑。只要能赚钱,管你什么质量标准,什么企业标准,甚至国家法律也可以不顾,如此利令智昏,可以想见一个企业利欲熏心到了何等的地步。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出了事,正在大家关注福喜公司将采取哪些后续整顿措施的时候,发布会上,竟然有一项措施是“花费1000万对中国民众进行食品安全重要性教育”,立即引得现场一阵嗤笑。企业有病,公众吃药,这是哪门子的歪理?实际上,最应进行这种重要性教育的,恰恰是企业自己。

生产和销售“过期肉”,企业的信誉难道就不会“过期”么?问题曝光后,一些“洋快餐”业绩锐减、门庭冷落,已经说明了这一点。企业追求利益固然是市场本能,但如果连基本的底线也没有,这样的暴利终会成为自己挖掘的坟墓。义与利并不冲突,有义才有利,持大义者才有丰厚长远之利,遗憾的是,不少企业算不清这笔账,陷入了追逐不义不法之利的泥沼之中。

反思福喜事件,还有一个问题不可忽视,那就是“监管去哪儿了”。匪夷所思的是,上海福喜尽管劣迹斑斑,却依然顶着不少光环与荣誉。记者在厂区就看到,一个玻璃柜里摆满了各个部门和组织颁发的奖项。俗话说店大欺客,大型企业一面享受鲜花与掌声,一边又暗行不法之事,这种强烈的反差,暴露出日常监管的漏洞乃至盲区。

从这个角度看,“过期肉”带来一个不容忽视的警示:在食品安全领域,从来就没有绝对的免检者。小作坊乱象丛生,固然需要加大力度整治,但大企业也不能放松监管,甚至放进“保险箱”中,否则,福喜的臭肉重装、洋快餐的过期汉堡等问题,就会获得孳生的土壤和环境。

食品安全,既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消费者桌上一根安全的香肠,需要生产企业、物流企业、销售企业等关口一起努力,严把质量关,也需要监管部门形成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制度,让监督的眼睛无所不在,时时刻刻让企业绷紧质量安全的弦。出了问题,更要依法严厉打击,下猛药、出重拳、绝不姑息,让违法者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只有这样,过期的臭肉才会无所遁形,放心食品才能源源不断地进入百姓生活。

猜你喜欢
福喜洋快餐小作坊
洋快餐变“土”
福喜的婚事
安徽:食品小作坊整治提升行动成效显著
安徽:启动食品小作坊整治提升行动
加强食品加工小作坊监管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洋快餐少吃为妙
南乐县张果屯镇食品小作坊开展提档升级工作
猎鸟
不宜用洋快餐做孩子的奖品
舌尖上的洋快餐,谁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