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农产品出口贸易及其发展对策研究

2014-12-09 22:48史宏男
天津农业科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农产品出口发展对策辽宁

史宏男

摘 要:综述了辽宁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与特点,系统分析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后辽宁省农产品出口政策的变化情况,并提出相关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把握市场主动权、充分利用大连期货市场、积极进行对外投资,实践走出去战略等新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农产品出口;发展对策;辽宁

中图分类号:F752.62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06.005

1 辽宁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态势

辽宁省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凭借自身资源、地理位置的优势以及经济基础,农业迅速进入了全面快速发展阶段,不仅成为我国的粮食主要生产省份,水果、蔬菜、水产品、畜产品等农产品的生产和发展也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尤其是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和突破辽西北三大战略的实施,带动了一批重大项目的建设和产业集聚,推动了辽宁优势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等进一步发展,这为辽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又一个的契机。

从1978年至今,辽宁农产品出口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1)1978—1987年是初步发展阶段。在农产品产量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加之国家对外政策的转变,使得农产品出口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农产品出口额从1978年的2.5亿美元增至1987年的4.7亿美元。(2)1988—2000年是稳步发展阶段。经过10年的初步发展,辽宁农产品出口已走入正轨,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在接下来的这个阶段,农产品出口经历了一个发展高潮和回落的过程。农产品出口额从1988年的6.0亿美元增至1997年的7.8亿美元。(3)2001—2012年是高速发展阶段。农产品出口从2001年的12.34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47.8亿美元,年均增长13.10%[1-13]。但是,从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农产品出口发展增速有所减缓,2009年基本与2008年持平,而到了2010年,辽宁农产品的进口额却出现爆发式增长趋势,增长了一倍,这是改革开放以后辽宁农产品对外贸易过程中出现的第一次逆差。到了2011年、2012年农产品进出口差额很小。从2010年开始,农产品进口额始终维持在一个高水平,这是辽宁农产品对外贸易出现的新形势(图1)[14-26]。

2 辽宁农产品出口贸易政策及对策演进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到市场经济的确立,再到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政策和国际形势的变化都对辽宁农产品对外贸易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当国内外形势发生变化时,对外贸易政策也会相应地进行调整、改变。

2.1 入世前的政策及对策

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的管理体制和农产品贸易保护政策基本上是依据我国的计划经济原则实施并建立起来的,表现为较高的关税和非关税保护水平。(1)关税。从1992年初开始,中国积极调整农产品进口关税,并且在入世之前,平均关税进一步减至19%。(2)非关税措施。主要涵盖了包括进口许可证、法定商品检验、进口配额、食品卫生检验、动植物检验等内容。(3)设立专门的国营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条件下,我国成立了国有外贸公司,进行管理国家重要的农产品出口贸易。(4)出口竞争措施。包括从出口补贴、出口退税和进口关税减免,到出口退税、关税减免及支持出口的金融手段。(5)支持政策。遵循“绿箱政策”的农业支持和补贴;属于发展中国家特殊差别待遇中的农业支持与补贴,“黄箱政策”即:对棉花、粮食的政府定价收购及保护价收购;农业生产资料价差补贴[27]。

以上这些政策都对当时的辽宁农产品对外贸易,无论是对外出口,还是从国外进口农产品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再根据国内政策、国际形势和辽宁省内具体情况,辽宁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策略,以促进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但是这个时期的对策仍以宏观调控为主。

2.1.1 加大资源投入力度 这里的资源指的是资金、技术、土地、劳动力等各生产要素的投入,在改革开放到入世前的这段时间,辽宁省农产品生产规模小,劳动生产率低,直接影响着农产品的对外贸易发展。而扩大资金、土地、劳动力的投入能够有效扩大生产规模,加大技术性投入对当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2.1.2 营销链条和格局初步形成 积累了一定的技术、资金和人才贮备,也提高了一些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但是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同样存在许多问题,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足,深加工水平差,产业基地化建设程度较低等。

2.1.3 改革管理体制、改变政府职能 逐步建立能够适应农产品市场运行规则的管理体制,将宏观上的调控、引导,微观上的指导、扶持作为政府职能目标的定位。建立并完善农产品贸易的信息库,为决策部门、农业经济组织、农户及企业及时和准确提供信息[28]。

2.1.4 调整农业产业、出口产品结构 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及以农业生产、加工、出口等服务环节为主的第三产业,调整和降低种植业的比重,加强养殖业和副业生产,加强种植业内部结构的调整,使辽宁省农产品生产与国际市场相适应,降低种植业中的资源密集型产品(如玉米、小麦等)的生产比重,提高生产加工效率,加大种植业中具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如蔬菜、花卉及部分水果等)的生产比重,增加了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经济作物和小杂粮的生产[29]。

辽宁农产品的对外贸易从最初的起步,到整个80年代的起伏发展,再到90年代的稳步发展,是一个对国内外政策、经济环境不断摸索、改进的过程。对外策略也从初期的宏观管理调整为局部、细节、微观的对策,一方面体现出不断变化的形式,另一方面也体现出辽宁省对环境认知、反馈的过程。

2.2 入世后的政策及对策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农业贸易政策需要按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文件》的有关规定进行制定和修改,将不再使用出口补贴政策鼓励农产品出口。(1)关税。实施期末水平并且应与主要贸易国家关税水平持平甚至更低,并且在2004年前分阶段完成所有的关税削减,与乌拉圭回合《农业协定》时间表相吻合。关税削减后为约束关税,而且要求不允许提高关税。(2)关税配额。对玉米、小麦、大米、食糖、棕榈油、豆油、棉花、羊毛等10种农产品实行进口关税配额管理。(3)国营企业贸易。我国对玉米、大米、小麦、食糖、豆油、棉花、棕榈油、菜籽油和化肥等农产品进行国营贸易管理。对于这些产品,中国承诺在一个给定的国营贸易企业进口量的同时,对配额分配适当留出一部分给非国营贸易企业,但非国营贸易企业享受配额比例将继续提高。相关的法规主要有《2003年重要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分配实施细则》、《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管理暂行规定》、新《货物进口许可证管理办法》、新《货物出口许可证管理规定》、新《外贸法》等[30]。

入世后,国际农产品市场变得更加广阔,而国内农产品市场也变得更加开放,这样的内外部条件虽然为辽宁省农产品的对外贸易带来一定机遇,但也应该注意到国内市场的开放使得国外优质农产品大量进口到国内市场,会对当地的农业造成巨大的挑战。针对新情况,为促进辽宁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提出了更加细节化的策略和措施。

2.2.1 加强生产基地和经济带的建设 2001年,为整合省内资源和加强生产、加工、出口各环节的联系,辽宁省出台政策,力争到2006年内建成3条现代农业经济带,包括沈大、沈山、黄海大道。并且完成20个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加快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创汇等基地的建设,建设和完善110个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和完善15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订单农业作物面积占播种面积50%以上,实现农产品及精深加工产品出口创汇20亿美元。

2.2.2 加强农产品深加工,挖掘产品附加值 纵观辽宁省农产品出口结构,主要以大宗农产品和初级农产品为主,深加工程度不足,农产品深层价值无法体现。从2003年以来,辽宁省高度重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而农产品加工业也成为振兴老工业基地的“三大产业”之一,并设立行业推进小组。据统计,2010年,辽宁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 200亿元,相比较2005年增长156.4%,年均增长20.7个百分点。全省以加工为主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60个,据此为基础,扎实推进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长和拓宽产业链条,为农产品出口奠定了良好的条件[31]。

2.2.3 打破传统区域限制,培育多元化市场 现阶段,辽宁省农产品出口市场以日、韩、美为主,单一市场对对外贸易有着重大的影响、贸易风险较大,出口目标国的政治、经济形势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而设立的贸易壁垒都会使农产品出口形势变得极其不稳定,对辽宁省农产品出口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辽宁省必须开始拓展欧盟、中东、朝鲜、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建立多元化出口市场来分散风险[32]。

2.2.4 打造优质农产品 积极发展绿色农业,包括绿色市场、绿色营销、绿色生产等各个环节,发展生态农业等。辽宁省在水果、蔬菜、花卉、中药材、苗木等园艺生产等方面具有相对比较优势,可以着重发展。引进科技含量高的种子、优质种苗、种畜禽、进行开发和培育,实现农产品的优质、绿色、优质化[33]。

3 辽宁农产品出口贸易对策调整建议

3.1 发展有机农业产品,实施品牌竞争战略

当今世界各国对农产品不仅仅停留在数量、品种的初级需求上,对品质,安全等要求更加严格,一些国家和地区借助本国消费者对农产品需求的提升,而出于保护本国市场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的地区性保护措施,例如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欧盟的“农药残留标准制”等。对此辽宁省应该不断地制定和完善农产品相关的质量安全法规,并且根据农产品生产水平,适当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加强对农产品出口企业的监管和引导,提升农产品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关注农产品质量并建立健全农产品安全标准体系,进行农产品国际质量认证,通过建立农产品对外贸易各个环节管理的办法,促使农产品安全质量及卫生标准与国际接轨[34]。

3.2 充分利用大连期货交易市场

纵观全球各国家之间的大宗农产品贸易,大多根据世界上主要期货市场价格作为定价基础,期货市场的价格对农产品现货市场的影响极大,但是中国的期货市场影响力太小,国内农产品期货价格还是离不开现货价格,一般企业只在期货市场做套保锁定利润,期货市场利用率低。而主要发达国家,例如美国发达的农业产业对期货市场的依赖程度非常高。因此,辽宁省的农产品出口贸易应借力于国内外的期货市场,并在国家政策与辽宁省自身政策作出一些调整。首先,应在辽宁省内逐步建立规范的农产品现货市场,规范的农产品现货市场标准能够与高标准的农产品期货市场接轨。其次,打破农业经济个体之间分散的关系,建立合作经济组织,鼓励经济个体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农产品期货交易。另外,应遵循市场活动规律,减少人为期货市场价格调控,有步骤、有节奏地放开农产品市场价格。

3.3 对外直接投资

面对当今国际农产品市场,在各个国家壁垒高筑,农产品进口标准、条例纷繁,出口门槛日益提高的情况下,辽宁省内各企业应顺应“走出去”政策,到境外进行投资,直接面对国外的销售市场,避免跨国销售的许多环节,提高效率。还可以减少目的国的关税、非关税壁垒和反倾销不必要的麻烦,并且有利于辽宁省农产品企业扩大产品的销售市场,雇佣当地优秀的资源、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有利于提升管理、科技以及生产水平。

3.4 人才建设,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伴随着经济时代到来和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人才已经成为关键性影响因素,辽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管理型人才,统筹全局、宏观调控、运筹帷幄。专业性人才,专业性强,如:农业科技型人才支持农业的发展,金融性专业人才支持农业的辅助行业发展等。另外辽宁省企业需要进一步优化公司人员的配置,增加对专职人员的需求,进行相关业务的培训,提高人员业务素质。与此同时,政府可以搭架加强校企合作的平台,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同时,满足企业对优秀人才的需求,从而解决辽宁省农产品出口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差、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增强农产品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农产品出口,从整体上提升农产品出口水平。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14]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15]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16]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17]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18]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19]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20]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21]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22]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23]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24]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25]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26]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27] 牛若峰.在WTO框架下加强中国农业的国内支持政策[J].福建论坛,2000(10):23-24.

[28] 李辉,韩晶玉.辽宁农产品出口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8(10):309-313.

[29] 王慧娟. 试论辽宁农业结构与布局调整[J].辽宁大学学报,2006(7):77-79.

[30] 寿金宝,栾淑梅,单希光.加入WTO对辽宁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与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0(3):71-73.

[31] 辽宁省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辽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战略对策[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0(11):121-123.

[32] 王勇,王玉丰.关于推进辽宁农产品出口问题的研究[J].农业经济,2005(9):47-48.

[33] 杨春.绿色贸易壁垒削弱辽宁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1(5):9-11.

[34]辽宁农产品出口体系建设研究报告[EB/OL].(2009-03-19). http://shenyang.customs.gov.cn/publish/portal102/tab37076/info208772.htm.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14]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15]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16]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17]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18]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19]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20]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21]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22]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23]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24]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25]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26]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27] 牛若峰.在WTO框架下加强中国农业的国内支持政策[J].福建论坛,2000(10):23-24.

[28] 李辉,韩晶玉.辽宁农产品出口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8(10):309-313.

[29] 王慧娟. 试论辽宁农业结构与布局调整[J].辽宁大学学报,2006(7):77-79.

[30] 寿金宝,栾淑梅,单希光.加入WTO对辽宁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与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0(3):71-73.

[31] 辽宁省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辽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战略对策[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0(11):121-123.

[32] 王勇,王玉丰.关于推进辽宁农产品出口问题的研究[J].农业经济,2005(9):47-48.

[33] 杨春.绿色贸易壁垒削弱辽宁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1(5):9-11.

[34]辽宁农产品出口体系建设研究报告[EB/OL].(2009-03-19). http://shenyang.customs.gov.cn/publish/portal102/tab37076/info208772.htm.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14]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15]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16]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17]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18]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19]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20]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21]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22]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23]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24]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25]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26] 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27] 牛若峰.在WTO框架下加强中国农业的国内支持政策[J].福建论坛,2000(10):23-24.

[28] 李辉,韩晶玉.辽宁农产品出口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8(10):309-313.

[29] 王慧娟. 试论辽宁农业结构与布局调整[J].辽宁大学学报,2006(7):77-79.

[30] 寿金宝,栾淑梅,单希光.加入WTO对辽宁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与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0(3):71-73.

[31] 辽宁省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辽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战略对策[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0(11):121-123.

[32] 王勇,王玉丰.关于推进辽宁农产品出口问题的研究[J].农业经济,2005(9):47-48.

[33] 杨春.绿色贸易壁垒削弱辽宁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1(5):9-11.

[34]辽宁农产品出口体系建设研究报告[EB/OL].(2009-03-19). http://shenyang.customs.gov.cn/publish/portal102/tab37076/info208772.htm.

猜你喜欢
农产品出口发展对策辽宁
辽宁之光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辽宁舰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影响的研究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山东省提高农产品出口贸易竞争力的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