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少年注册足球运动员缺乏的原因及对策*

2014-12-09 07:38马培兵
菏泽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足球学校足球运动教练员

马培兵

(菏泽学院体育系,山东 菏泽274015)

引言

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是中国足球运动的希望,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发展直接制约我国足球运动水平的提高.发展足球运动,提高青少年足球运动水平和身体素质是我国对足球改革和发展提出的新政策,但目前中国青少年注册足球运动员人数的缺乏使中国国家队、国青队无人可选、无人可用、无人能用.本文对青少年注册足球运动员缺乏的原因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1 政府部门对青少年足球运动的政策回顾

足球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它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曾告诫中国足球运动员“在将来要打胜仗”;1985年,邓小平指出“中国足球运动要从娃娃和少年抓起”;1999年,江泽民同志勉励中国女子足球队要再接再厉,为祖国为人民争取更大的光荣;2008年十一运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强调“中国足球还要发扬‘志行’风格”[1];同年10月习近平曾表示“中国虽然有一流的球迷和全世界可观的足球市场,但现在的水平还比较低,既然我们其他的运动可以拿到金牌,那么一定要下决心把足球搞上去……但是这个时间会很长”[2].2008年10月,刘延东强调“搞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夯实中国足球运动的社会根基,推动我国足球运动在普及中不断提高”[3];2009年6月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成立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并颁布《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足球活动的通知》;2011年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制定《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实施方案》,提出要从小学到中学、大学,从短期规划到长远设想都形成完整的规划体系.

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成立.1956年成立了球类司,且在球类司下设足球科.建立了青少年足球业余训练体系,在各地业余体校中开办足球培训班,建立基层足球代表队.以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为塔基,以体育运动学校、体育中学和重点业余体校为中层,以各省市代表队和国家队为塔尖,形成金字塔形的层层衔接的训练模式.20世纪90年代,足球职业化改革中规定业余体校不再开设足球班,并要求各职业俱乐部组建相应的梯队.2011年实施《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足球活动实施方案》,并在全国选择了44个城市的1300多所小学、700多所初中开展校园足球活动.

2 近年来中国青少年注册足球运动员人数状况及与日本的比较

2.1 中国青少年注册足球运动员人数状况

据统计,1990~1995年我国青少年注册足球运动员人数达到历史最高的65万人,随后下降,2000年仅有28061人.2000~2012年,中国青少年注册足球运动员人数变化情况见表1.

表1 2000~2012年中国青少年注册足球运动员人数 人

从表1可见,2000~2004年青少年注册足球运动员人数持续下滑,2003~2012年青少年注册足球运动员人数呈低水平波动状态,均不超过1万人.注册人数低水平徘徊与足球界整体环境腐败和制度朝令夕改、企业退出、俱乐部频繁易主有直接关系.

2.2 2000~2011年中日青少年注册足球运动员人数比较

2000~2011年中日青少年注册足球运动员人数情况,见表2.

表2 2000~2011年中日青少年注册足球运动员人数比较 人

从表2可见,2000年日本青少年注册足球运动员为591106人,2000~2011年注册足球运动员数目始终呈上升趋势,2011年青少年注册足球运动员发展到927671人.目前已经突破100万大关.近十几年中日青少年注册足球运动员比例基本维持在1∶700左右,按中日人口10∶1(中国和日本人口数目模糊处理为13亿和1.3亿)计算,中日青少年注册足球运动员人口比是1∶7000.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是中国足球运动的未来,是培养足球人才的根本,中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缺乏不仅严重制约各级联赛发展,而且影响联赛质量.无法保证高水平比赛和我国足球世界排名的稳定或提升.

3 近年来中国青少年注册足球运动员缺乏的原因

3.1 青少年足球培养体制不十分合理

足球管理体制改革前,主要采用小学、运动体育学校和省(市)专业队相结合培养模式,1992年红山口会议拉开中国职业足球改革序幕,1993年职业俱乐部应运而生,同时青少年足球培养体系发生变革.原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依附于体委系统的竞赛、训练、管理体制全面走向俱乐部为主体的竞赛、训练、管理体制.随着改革的进行足球学校曾一度出现繁荣景象,但随着联赛进行过程中出现一系列问题,足球学校纷纷倒闭或处于半瘫痪和瘫痪状态[4].2000年,中国足协明确提出甲级俱乐部必须建设除一线队外的二、三、四线后备梯队.2001年调查显示,26家俱乐部中有19家建立了完整的四线梯队.但某些俱乐部的梯队是通过租借球队或收编的足球学校而设.由于监督不力和条令逐渐废止,很多俱乐部更不注重青少年队员培养.2009年6月颁布了《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足球活动的通知》,2011年联合制定《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实施方案》并且在49个布局城市、3个试点县、5个省级会员单位、4400多所中小学校推广,目前校园足球活动已初见成效,校园足球注册运动员呈几何增长趋势.

3.2 青少年足球比赛场次不足

目前,主要赛事有全运会、城运会、U系列赛(主要为U19、U17、U15三个年龄段),U19赛近两年基本停办,据中国足球协会官方统计,U系列联赛中U17、U15年龄段队伍每年参加正式比赛场次在20~25之间,全运会、城运会系列比赛为4年1届,非全运会、城运会期间青少年比赛不多.足球俱乐部梯队竞赛主要是全国足球联赛和优胜者杯足球赛,有U15、U17、U19及以上四个年龄组别.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别进行第一和第二阶段联赛,前16名的球队参加优胜者杯比赛,平均每支梯队每年参加正式比赛17场.在实际U系列赛中,某些球队选择放弃部分或全部比赛,造成比赛场次相应减少.全国男足U15有的赛区有时候会因为多支队伍放弃比赛,导致整个赛区竞赛无法开展.总体上少年比赛场次过少,质量不高,对锻炼队员、提高比赛阅历、增加比赛经验的作用不大.

3.3 青少年足球教练员方面的原因

3.3.1 青少年足球教练员数量少

2011年中国注册足球教练员10500人,其中D级和C级(青少年足球教练员)为8421人;日本足球教练员57483人,其中D级和C级(青少年足球教练员)为62737人.中日青少年足球教练员比例为1∶7.45.刘鹏在回顾2012年体育工作的进展时说,目前足球有国家级布局城市49个,省级布局城市57个,参加校园足球联赛的学校达到5084所,注册学生球员超过19万人.青少年足球教练员8421人相对于5084所校园足球学校和各俱乐部梯队以及足球学校远远不够,持有D级或C级证件的教练员多在俱乐部梯队或足球学校任教,校园足球教练员持有足球教练员证的较少.合格足球教练员缺乏将会严重阻碍青少年足球技术提高,降低训练和比赛质量.

3.3.2 青少年足球教练员的执教积极性低

教练员职教动机多为增加自身收入,喜爱足球事业或愿从事足球行业的少,教练员待遇普遍偏低.兼职教练员多数没有编制并且训练积极性不高,教练员往往偏重训练轻视科研,教练员的科研只为应付检查和职称评定,因而教练员科研水平不高.教练员知识结构偏差较大,部分是职业俱乐部退役球员或淘汰的二线球员.知识结构偏差限制了教练员的训练水平.

3.4 经济方面的原因

3.4.1 青少年足球运动资金投入少,训练场地严重缺乏

资金投入不足影响青少年足球运动发展,中国足协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投入偏少.前几年中国足协对每个年龄段队伍冬训投入8万元经费,按照每赛区8万元拨款计算,每年各年龄段比赛共计投入200万元左右,投入的资金远不如中超一场有黑幕比赛的黑金或赢球的奖金数目.训练场地是足球比赛和训练的必备场所.俱乐部梯队和足球学校内部足球训练场地相对充裕,能基本满足本俱乐部梯队和足校青少年训练和比赛,一般不对外使用;社会上适合开展青少年足球运动场地很少,即使有收费也相当高;校内有人工草场地或天然草场地可供开展校园足球的中小学仅占40%,标准土道操场也不是每个学校有,教育部门投入资金本就不多,中小学运动场多数是小场地,除外迁郊区的新校外,市区内的中小学结构非常紧凑,面积最多有两个篮球场,有标准足球场的较少,不但各种运动设施掺杂在一起,而且这些场地还要进行体育教学,很难达到班班有球队的校园足球目标,满足不了校园足球活动的正常需要,开展校园足球比赛、训练困难更大.足球场地严重缺乏影响了足球运动的开展.

3.4.2 青少年足球运动“钱”景暗淡

从经济学理论出发,认为人都有趋利本性,趋利既是人类走向物质丰厚的动力,学生从事足球运动要考虑到“钱”景,要衡量学习和训练占用时间或精力所带来“利”的回报.选择成为职业足球运动员要冒很高风险,且成为职业足球运动员的几率相对较低.青少年和家长看来,足球职业运动员行业“钱”景暗淡,导致青少年不愿在足球运动方面投入过多时间和精力,尽管很多中小学生喜欢足球运动,但单一走职业道路或进入高校足球队会面临严峻的就业挑战,学习之余进行足球训练和比赛并不困难,但投入金钱和其产出效益较低为学生和家长所不能接受,而且部分学生会利用周末或假期参与文化或特长辅导,虽然适量运动会增进健康,提高学习效率,但目前能认识到并且坚持这样做的家长和青少年较少.

3.5 校方和家长对足球运动持态度淡漠

青少年参与足球运动取决于家长和校方对足球运动的态度,学生喜欢足球运动若得不到校方和家长两方的支持和许可,会少参与甚至放弃.足球训练运动量大、耗时长,学校担心足球训练和比赛占用学习时间或影响学习效率,降低升学率;或担心出现意外受伤要承担额外责任.因此多数校方不支持校园足球.目前青少年多是独生子、小皇帝、小太阳,家长怕孩子吃苦受累,稍有磕磕碰碰就停止孩子训练.

3.6 足球业界社会形象不良

近几年我国足球业界整体环境较差,不但国家队成绩不尽人意,而且比赛乱象和众多负面新闻对足球运动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假、黑、赌”已不是新鲜字眼,球员赌球、招妓、打架、打假球也不是新闻;俱乐部贿赂裁判、私下买通球员,甚至买通足协高官是潜规则;裁判员昧良心吹黑哨;足协内部高官受贿,甚至直接操作比赛也屡见不鲜.这种不良的足球环境给足球运动带来致命打击.球迷曾有“珍爱生命,远离国足”的戏说,从侧面反映了众多球迷从痛心到谩骂、麻木和选择离开足球运动的态度.这种不良环境影响家长对青少年参与足球运动的态度,影响社会对足球的投入和企业参与.

4 中国青少年注册足球运动员缺乏问题的对策

4.1 理顺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

要实现青少年足球人口稳定增长,必须理顺青少年人才培养管理体制,完善青少年足球培养运行机制.我国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已然初步呈现多元化培养态势,但人才培养效益并未体现.要实现足球人才培养涌现性效应必须实现“多元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多元化”人才培养系统中,传统体校和完全市场化培养模式经检验不十分成功,要重新探索足球学校培养模式、运行机制.可尝试俱乐部、足球学校和校园足球的有机结合,资源共享,注重各种培养路径合作,充分发挥各培养路径的功能和作用,使各培养路径融合为完整系统.实现青少年训练、比赛、文化学习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合作共赢,而不是强调单方面效益.可尝试俱乐部与学校相结合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模式.青少年球员在学校学习文化课,课外活动、周末、寒暑假期在俱乐部训练,学校体育课教学内容以足球为主.足协和俱乐部共同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学校提供足球生源、场地、文化、思想教育等方面支持.这种模式可解决青少年文化课学习难题,缓解学校场地和优秀教练员不足的状况,学校可为俱乐部提供最广大的足球人口,俱乐部也可解决优秀青少年球员向职业俱乐部输送衔接的难题,为优秀青少年提供到职业俱乐部踢球机会.

4.2 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

中国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要放弃“唯成绩论”和“急功近利”的思想.不能为争取好成绩频繁换帅、贿赂裁判、打假球,更不能为追求成绩虚报球员年龄、骨龄造假.应遵循青少年足球运动训练规律,重视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可持续发展,应重视技术、意识和兴趣培养.奖金、职称与成绩不能直接挂钩,教练员应遵循青少年足球训练规律,不能单纯追求自己眼前利益.对教练员评价不仅注重成绩更要看重青少年潜在能力.教练员要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同时又要建立合理和完善教练员评价制度.

4.3 重视青少年足球教练员培训

足球运动水平提高的关键是青少年运动员的培养,青少年培养又取决于教练员的执教能力.目前持有D级和C级证件的教练员较少,且多在俱乐部梯队任教,基层学校足球教练员基本由体育教师担任,足球专业教练员不多,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足球学校和校园足球运动发展与提高.可从体育院校足球专业毕业生中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到基层教练队伍中;足球俱乐部可派教练员或有经验的球员到足球学校或校园进行指导;足协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派优秀教练员定期到基层足球单位执教.长远来看,足协应该完善教练员培训制度,培养大批能训练、懂足球的优秀教练员充实到个相关单位,并出台相关政策激励更多人员从事足球运动.

4.4 重视文化教育促进体教结合

青少年球员综合能力最终决定于文化教育水平,良好文化素质是球员接受先进足球理念、理解教练意图、领会战术要求的基础,是独立观察分析场上情况并迅速做出正确判断并采取最佳战术方案的基础.文化素质提高是促进青少年升学、就业和谋生的保障,文化素质提高也相应减少家长和青少年的后顾之忧.使文化素质和足球运动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训练过程中应重视青少年球员文化学习,青少年球员可平时到普通学校去上学,空余时间(周末、假期)到俱乐部训练,应有长远打算,采取少收或不收学费形式,重在普及足球文化,提高足球兴趣、扩大足球人群.学校和俱乐部应经常与球员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向家长汇报情况.这不仅有利于青少年全面发展,而且能提高青少年成才几率.

[1]胡锦涛.接见新中国体育发展60年优秀运动员和教练员代表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9-10-18(2).

[2]习近平.访问欧洲5国的讲话[EB/OL].http://www.china.com,2009-10-07.

[3]刘延东.在全国足球工作座谈会的讲话[EB/OL].http//www.sport.gov.cn,2009-10-14.

[4]杨一民.关于我国青少年足球主要问题与对策的探讨[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1):33-35.

猜你喜欢
足球学校足球运动教练员
高中校园足球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新型足球学校不是一所真实的学校 而是一个足球学校的概念
浅析激发幼儿足球运动兴趣的策略
高校校园足球发展现状与发展模式研究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铁岭市中小学校园足球运动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取经”恒大足校,圆我省校园足球梦——恒大足球学校甘肃省教育厅中小学校园足球培训班记事
北京市校园足球协会与中国足球学校洽谈合作意向工作会在首都体育学院召开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