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研究

2014-12-22 03:19笪鸿雁
关键词:马鞍山市城乡居民农村居民

笪鸿雁,苏 平

(马鞍山市委党校 马鞍山电视大学,安徽 马鞍山243000)

改革开放以来,马鞍山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在逐渐缩小,但无论是经济总量、居民收入、生活水平、公共设施及福利、生态环境等都还存在着一定差距。注重农村的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要指示,正确分析、认识城乡发展的差距,找到造成差距的根本原因,才能针对性地找到解决农业农村农民发展问题的对策。

2011年8月,安徽省区域调整将含山县、和县划为马鞍山市。2012年9月,马鞍山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区划调整后的马鞍山市辖花山区、雨山区、博望区3个区和含山县、和县、当涂县3个县。全市总面积4 049平方公里,总人口230万,共有35个乡镇,397个村委会,农业人口146.9万人,主要居于含山、和县、当涂县三县区域内。

一、马鞍山市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

(一)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马鞍山市城区与农村的经济发展存在着差距,含山县、和县差距较大。含山、和县、当涂的经济发展水平近几年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012年马鞍山市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5.63万元,含山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06万元,和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89万元,当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4.54万元,三县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均低于全市人均值,含山、和县不足全市的一半(见表1)。

从固定资产投资看,2012年城镇为11 340.8亿元,比2011年增长27.3%;农村为670.8亿元,比2011年只增长10.2%。说明马鞍山城市经济发展比农村发展更快。

(二)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偏大

马鞍山市城乡居民收入比较从横向、纵向两个方向进行,横向主要与全省、周边相邻省内城市芜湖、铜陵,以及江苏省南京市进行比较;纵向主要是近十年来马鞍山城乡居民收入比较(见表2、表3)。

表1 全市和三县经济发展水平对比

表2 2012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横向比较

马鞍山市2012年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2.83:1,说明城镇居民收入远高于农民收入;在安徽省内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低于安徽省平均水平,但高于相邻的江苏省南京市及省内相邻的几个城市水平。

表3 马鞍山市各年份城乡居民收差距比较

从表3城乡收入比可以看出,农民收入从2005年开始,马鞍山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均呈现缩小的趋势。2011年含山、和县并入马鞍山,城镇居民收入上涨13.2%,农村居民收入上涨14.9%,农民收入涨幅大于城市,但由于城市居民收入的基数大,所以农民的实际收入还是远低于城市居民收入。

(三)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差距

2012年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为18 286元,农村居民只有6 782元,城乡之比为2.70,说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远低于城市。2011年城乡消费之比是2.74,说明2012年城乡消费差距没有明显改善。

从消费支出构成来看,城乡居民的食品消费、衣着消费、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方面,占各自总消费支出的比接近,但是,在支出的绝对数上,城市居民远高于农村居民。如食品消费城乡之比是2.62倍;衣着类消费城乡之比达到3.89倍。在居住消费和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方面,城乡居民消费占各自总消费支出,城市居民明显高于农村居民,比如在居住消费上,城市居民占总支出的11.3%,农村居民只占总支出的7.8%,城乡居民消费之比达2.04倍;在交通和通信类上,城市居民占总支出的12.9%,农村居民只占总支出的10%,城乡消费之比达3.46倍。

在高档耐用品的消费上,特别是空调、电脑、冰箱、汽车等商品的拥有率上城乡差距则更大。2012年家用汽车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拥有59辆,农村只有6.5辆;每百户城市居民拥有电脑87台,农村只有32.9台;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有空调179台,农村87台。

(四)城乡工农业协调发展的差距

判断城乡工农业是否协调发展的一个办法是测算该地区的工农业反差系数,即二元结构强度。二元结构强度,是指农业与非农业间的相对国民收入差距。[1]

表4 马鞍山市2011~2012年二元结构强度

世界发展中国家工农业二元结构强度最大为4.09倍,而中国改革前的所有年份工农业二元结构强度均大大高于这一世界极值,1970年达到了7.64倍,成为世界之最。[2]改革开放后,我国工农业二元结构强度有所降低,但大多数年份仍大于4.09倍这一世界极值。马鞍山的二元结构强度远高于世界发展中国家工农业二元结构强度,说明马鞍山农业发展速度很慢,农民收入增长速度不快,农民生活水平还比较低(参见表4)。

(五)城乡教育、就业的差距

马鞍山市城乡居民在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及社会福利等方面依然存在明显差距。在教育方面,农村学校建设经费缺口较大,农村教育资源远低于城市。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方面农村远低于城市(表5)。

数据来源:马鞍山统计年鉴,2013年

城市的学校比农村的学校普遍升学率高,教师的学历水平也普遍较高,城市的学生除了文化课还有其他素质拓展培训,如音乐、舞蹈、美术、武术等,然而农村学生却没有这些机会。在就业方面,由于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一部分农民无地可种,纷纷流入城镇,但是,由于文化知识水平、技能不高,工作环境和待遇都无法和城区居民相比。医疗方面,城市有比较完善的医疗体系,而农村的医疗条件和医疗水平无法和城市相比。“三甲医院”和“高中示范校”为代表的优质资源差距悬殊,限制了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六)城乡公共服务配置的差距

农村的道路长度、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环卫机械等公共设施配置远不如城市。比如,含山、和县自来水普及率分别只有94.43%和91.59%,燃气普及率更低,分别是53.33%、32.38%;城市污水处理率远高于农村,城市达到100%,而含山、和县和当涂县三县分别只有84.28%、85.09%、85.0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为:66.67%、79.37%、100%;含山、和县、当涂三县的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为:40.5%、23.8%、73.5%,而城区达到95%以上,全市公共厕所市辖区有90座,而三县仅分别是15、17、18座。

基本社会保障方面,城乡差别较大。尽管近年来马鞍山市农村社会保障标准逐步提高,但城乡参保人员的保障水平差距明显。从2013年11月1日起,马鞍山市城市低保由现户月人均405元提高到450元;农村居民低保标准,由户年人均290元提高到355元。城乡居民低保相差近百元。城乡居民人均养老金水平差别最大,农民人均养老金为每月400元,而城镇居民则达到2 000元,是农民的5倍之多。除此,在享受住房补贴、各种保险,农村与城镇在社会福利方面有很大的差别。

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分析

(一)由二元结构形成的城乡分割的运行机制是导致城乡发展差距的根本因素

我国长期以来执行的户籍管理制度,严格规定“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身份有别,形成了等级森严的二元体系。这种二元体系又导致了城乡分割的运行机制,产生了重城轻乡的局面。[4]“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分别执行科教、卫生、医疗、就业等一系列政策,城乡分开实施不同财政、税收、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管理制度。[5]城乡分割的机制,造成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从农业流向工业,从农村流向城市,而把人口和劳动力留在了农村,导致农民权益严重受损,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形成了农村人口和农村GDP严重失衡的局面。差别对待城乡,实施不同的制度,导致城乡差距越来越大。

(二)政府对农业投入少是导致城乡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

城乡发展差距与政府对农业的投入不足有关。长期以来,农村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较低。从2005年开始,马鞍山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占总投资额比重大幅下降,所占比重从2004年的24.7%下降到2005年的7.39%,之后就再也没有突破过10%。区划调整后,2011年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只占总额的6.39%,2012年下降至5.58%。

财政支出上,也存在着“重工轻农”倾向。多年来,马鞍山市农业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不高,据2012年的统计数据,用于农业生产的支出占财政总支出不超过10%。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支出城乡差距也非常明显。

(三)农村居民观念落后、素质不高是导致城乡发展差距不可忽视的因素

农村居民观念落后体现在教育意识不够,闲暇时间在家休息、看电视、玩棋牌麻将等,很少去学习充电。而且很多农村居民不支持子女上高中、中专、大学,2012年马鞍山市农村高中在校学生数仅占全市高中在校学生数的6.6%。根本原因在于一些农村居民认为教育成本高,而就业难,花了很多钱上学而找不到一份好工作,还不如不上。观念决定行为,这些落后的观念影响了农村居民对新生事物观念和能力的接受,更影响了农村的自身发展。

农村劳动力资源素质不高。农村居民文化水平偏低、就业技能较差,一方面是农村居民的教育意识问题,另一方面则是教育资源相对落后。马鞍山市虽然对农村教育投入了很多,如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同步享受免交学杂费、课本费等政策、2011年开始农村户籍上职业中专的学生给予免除学费、出台了《关于开展全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音乐体育美术教师专项培训计划(2013~2015年)》等政策,但是,农村的教育资源与城市相比,还是相对落后,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还是相对较少,并且农村教育条件较差,教师的综合素质也相对偏低。这些都影响了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影响了农村劳动力资源素质的提高。

(四)乡镇企业发展缓慢、农民缺乏有效的合作组织是导致城乡差距的经济因素

近年,马鞍山市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建设,大力鼓励乡镇企业的建立和发展,也不断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如黄池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神蜂蜂业专业合作社等。乡镇企业和农村合作组织在组织农民、服务农民、致富农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发展了农村集体经济,促进了农村发展。但是,乡镇企业发展存在着规模小、发展慢、效益低、产业结构简单、成本大等特征,农村合作组织存在规模小、运行欠规范、带动能力不强等问题。乡镇企业是农村工业化的载体,发展乡镇企业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效的农民合作组织,能使得农村产业化形成规模,有效配置与整合农业生产要素,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农民收益。

三、缩小马鞍山市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的建议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缩小城乡差距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马鞍山的城乡发展水平在安徽省内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不是最大,但还是要充分认识农村当前的落后面貌。统筹城乡发展,要树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理念;要树立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发展理念;要树立向农村倾斜的政策导向和制度设计,重视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和积聚;按照基本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确定农村社会发展的重点和优先领域;加强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总之,要重视三农的发展,不仅要与省内城市比,还要与相邻的南京及江苏的其他城市比,要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促进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二)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破除二元体制

现行户籍制度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在限制人口流动的同时,限制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并且进一步加剧了城乡差距。近年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力度明显加大,在解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2010年至2012年,全国共办理户口“农转非”2 505万人,为前3年的2.2倍。2013年3月,马鞍山市出台了《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2013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这为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明确了路径和要求。户籍制度改革有利于破解我国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解除“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身份区别,促进城乡人口有序流动,推动城乡社会协调发展。[6]马鞍山市要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马鞍山市户籍管理制度改革。

(三)加大对农村投入,统筹发展城乡社会公共事业

马鞍山市要对与户籍挂钩的相关政策进行清理,尽快研究制定与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相适应的配套政策和措施。要从全局上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把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整体来统一规划。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和农村居民的生活消费环境,使农村居民在道路、医疗保健、社会保障等方面享有和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加强优质资源引进,实现城乡社会公共事业和服务共享,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真正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四)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教育意识和整体素质

虽然马鞍山市在农村教育方面投入很大,但是远远不足以满足农村教育的需求,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投资,尽可能减小农村中小学的资源配套、课程设计、教师素质要求等方面与城市的差距,使农村子女能接受多样化教育以提高其整体素质。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改革农村教师的聘用、交流和考核制度。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提供良好的就学环境。对于家庭确实困难的农村学生要加大资助力度。还要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采取多种政策如鼓励大学生创业、大学生下基层锻炼等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改善农村子女就业状况,如岗前培训、面试指导等。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让农村居民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了解到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是暂时的,提高农村居民对高等教育的信心。要加大对农村文化设施的投入,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精神文明,如增设棋牌室、业余文化馆、健身广场等,使农村居民在劳累之余也可享受到其他乐趣,同时也增加了农村居民之间的相互交流,让农民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五)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加快农业经济发展

马鞍山市乡镇企业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有的企业已形成品牌,在国内外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但是数量还太少。要加大对乡镇企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固定资产投入力度,引导乡镇企业进行技术改革,明确乡镇企业的产权关系,通过兼并、联合、合资、股份等形式扩张企业规模。加大一些骨干企业培植力度,通过调整优化乡镇企业产业结构,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名优产品,促进骨干企业发展。乡镇企业自身要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注重新技术的应用、新产品的开发,以适应市场竞争需要。

加强引导建立更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一是支农资金适当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二是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贷款服务,在各种贴息贷款项目和小额贷款上给予倾斜;三是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税收、用地和农产品运输优惠等方面的政策;四是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培训、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服务;五是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能力,鼓励有一定生产经营规模和实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拓展市场。

(六)加快农业发展改革,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含山县农业资源丰富,和县素有“蔬菜之乡”、“养鸭之乡”、“温泉之都”的美誉,当涂县素有“渔米之乡”之称。近些年,三县的现代农业发展进程加快,建立了一些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产品稳定增产,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但是,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之间脱节、规模效应不大、涉农政策没有形成“叠加”效应等问题还存在。因此,马鞍山市还需要进一步加快农村改革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抗风险能力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强农业示范区建设,要引导政策、资金、技术等要素向农业倾斜,要像抓工业园区一样抓农业示范区建设。要努力引导一批实力雄厚的公司进入农业领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要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现代种植业,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走效益农业和农业产业化之路。

总之,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是一个综合治理的系统工程。缩小马鞍山市城乡差距是促进和谐马鞍山建设,推动“一江两岸,拥江发展”规划实施的重要内容,只有真正从思想上重视,真正了解、体会当前城乡之间所存在的客观差距,才可能将一切策略、措施付诸行动,才能真正让所有城乡居民共享马鞍山市改革发展成果。

[1] 韩正清.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强度演变实证分析[J].地方经济,2009(36):109-111.

[2] 蒲红刚,刘玉强,张喜东.经济二元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分析[J].商业时代,2012(31):14-15.

[3] 唐滔,赵礼祺.重庆城乡发展差距实证研究[J].经济师,2008(2):276-277.

[4] 周琳琅.统筹城乡发展——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5] 袁蕾.北京城乡发展差距研究[J].特区经济,2012(4):269-271.

[6] 杨业中.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研究[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2):46-50.

猜你喜欢
马鞍山市城乡居民农村居民
马鞍山市采石小学
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七中学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提高就业质量助推城乡居民增收的分析和思考
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之研究——以马鞍山市含山县实践为例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河北省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主要成效与思考
马鞍山市九村小学
人力资本、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