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2014-12-24 03:00韩振堂
创新科技 2014年8期
关键词:病毒检测计算机病毒保护性

韩振堂

(黄河水利委员会信息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0)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韩振堂

(黄河水利委员会信息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0)

病毒的防治技术总是在与病毒的较量中得到发展的。总的来讲,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技术分成四个方面,即检测、清除、免疫和防御。除了免疫技术因目前找不到通用的免疫方法而进展不大之外,其他三项技术都有相当的进展。

病毒预防;病毒检测;病毒消除;病毒免疫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计算机变得越来越普及,而针对计算机的病毒也越来越多,几乎所有的计算机用户都面临病毒的侵袭。它使计算机的硬件系统遭到破坏、数据丢失,严重影响了企业和组织的生产和发展。因此,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及防治,对于企业和组织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病毒的防治技术总是在与病毒的较量中得到发展的。总的来讲,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技术分成四个方面,即检测、清除、免疫和防御。除了免疫技术因目前找不到通用的免疫方法而进展不大之外,其他三项技术都有想当的进展。

1 病毒预防技术

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防止计算机病毒对系统进行破坏,实际上它是一种特征判定技术,也可能是一种行为规则的判定技术。也就是说,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是根据病毒程序的特征而对病毒进行分类处理,然后在程序运行中凡有类似的特征点出现的则认定是计算机病毒。具体来说,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是通过阻止计算机病毒进入系统内存或阻止计算机病毒对磁盘的操作,以达到保护系统的目的。

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技术主要包括磁盘引导区保护、加密可执行程序、读写控制技术和系统监控技术等。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应该包括两个部分,即对已知病毒的预防和对未来病毒的预防。目前,对已知病毒预防可以采用特征判定技术或静态判定技术,对未知病毒的预防则是一种行为规则的判定技术即动态判定技术。

2 病毒检测技术

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判定出计算机病毒的一种技术。病毒检测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计算机病毒程序中的关键字、特征程序段内容、病毒特征及传染方式、文件长度的变化,在特征分类的基础上建立的病毒检测技术;另一种是不针对具体病毒程序自身检验技术,即对某个文件或数据段进行检验和计算并保存其结果,以后定期或不定期地根据保存的结果对该文件或数据段进行检验,若出现差异,即表示该文件或数据段的完整性已遭到破坏,从而检测到病毒的存在。

计算机病毒的检测技术已从早期的人工观察发展到自动检测某一类病毒,再到今天的能自动对多个驱动器、上千种病毒进行自动扫描检测。目前,有些病毒检测软件还具有对由压缩软件生成的压缩文件进行病毒检测的能力。现在大多数商品化的病毒检测软件不仅能够检测到隐藏在磁盘文件和引导扇区内的病毒,还能检测在内存中驻留的计算机病毒。

3 病毒消除技术

计算机病毒消除技术是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病毒传染程序的一种逆过程。从原理上讲,只要病毒不进行破坏性的覆盖式写盘操作,病毒就可以被清除出计算机系统。安全、稳定的计算机病毒清除工作完全基于标准、可靠的病毒检测工作。

计算机病毒的消除严格地讲是计算机病毒检测的延伸,病毒消除是在检测发现特定的计算机病毒基础上,根据具体病毒的消除方法从传染的程序中除去计算机病毒代码并恢复文件的原有结构信息。

4 病毒免疫技术

计算机病毒的免疫技术目前没有很大发展。针对某一种病毒的免疫方法已没有人再用了,而目前尚没有出现通用的能对各种病毒都有免疫作用的技术,也许根本不存在这样一种技术。现在,某些反病毒程序使用给可执行程序增加保护性外壳的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作用。若在增加保护性外壳前该文件已经被某种尚无法由检测程序识别的病毒感染,则此时作为免疫措施为改程序增加的保护性外壳就会将程序连同病毒一起保护在里面。等检测程序更新了版本,能够识别该病毒时又因为保护程序外壳的“护驾”,而不能检查出该病毒。另外,某些如DIR2类的病毒仍能突破这层保护性外壳。

5 加强计算机网络的管理

计算机网络病毒的防治,单纯依靠技术手段是不可能十分有效地杜绝和防止其蔓延的,只有把技术手段和管理机制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才有可能从根本上保护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虽然目前在网络病毒防治技术方面,基本处于被动防御的地位,但管理上应该积极主动。首先可以从硬件设备及软件系统的使用、维护、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制定出严格的规章制度,对网络系统的管理员及用户加强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规范工作程序和操作规程,严惩从事非法活动的集体和个人。其次,应有专人负责具体事务,及时检查系统中出现病毒的症状,汇报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在网络工作站上经常做好病毒检测的工作,把好网络的第一道大门。除在服务器主机上采用防病毒手段外,还要定期用查毒软件检查服务器的病毒情况。最重要的:一是应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网络使用制度,提高自身的防毒意识;二是应跟踪网络病毒防治技术的发展,尽可能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手段,建立“防杀结合、以防为主、以杀为辅、软硬互补、标本兼治”的最佳网络病毒安全模式。

TP309.5

A

1671-0037(2014)04-29-1

猜你喜欢
病毒检测计算机病毒保护性
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病毒及其防范技术
2021下半年加州鲈病毒检测总结与建议
腐植酸:盯住东北三省5650 万亩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发力
精神疾病患者保护性约束使用的现况调查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养心暖阁春意煦 时花新句上墙来 养心殿内檐书画保护性修复
浅析计算机病毒特性
Genetop马铃薯病毒试剂盒在马铃薯病毒检测上的应用综述
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五峰马里兰烟草花叶病及病毒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