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校体育大众化的困境与出路

2014-12-24 03:00史鹏飞马洪涛
创新科技 2014年8期
关键词:大众化课外体育

史鹏飞 马洪涛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公共教学部,河南 郑州 450043)

浅析学校体育大众化的困境与出路

史鹏飞 马洪涛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公共教学部,河南 郑州 450043)

本文针对目前学校体育大众化的情况并不乐观,存在的形式化、教条化、工作虚化等一系列的问题,进行分析后提出了建议和出路。

学校体育;大众化;困境;出路

体育大众化是实现全民体育、全民健身宏伟目标的基础,而学校体育大众化又是体育大众化的前沿阵地,因此学校体育大众化对于实现全民健身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学校体育大众化顺应了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同时又能促进这一趋势健康、有序的发展。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大众化的重要性对于学生素质、乃至国民素质的提高都有着现实的意义。尽管学校体育大众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目前还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困难,分析学校体育大众化所面临的困境,找到适合其发展的道路才是学校体育大众化目前所要解决的关键。

1 学校体育大众化的阐述和内容

1.1 学校体育大众化的阐述

百度词条对学校体育的阐述是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学校体育大众化是一个量变和质变统一的概念,量变是指适龄学生的入学率的高低,质变是指体育教育理念的转变、体育教育功能的扩大、培养目标和体育教育模式的多样化、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方法、管理方式以及体育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变化。

1.2 学校体育大众化的内容

学校体育大众化从形式上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部分:首先是体育教学的全面化;学校的体育教学并不是单一的,它包含了球类、田径、操类、体育舞蹈、民族传统体育类等。其次是课外体育活动的多样化;体育教学的全面化也就培养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多样化,爱好不同,学生参与锻炼的项目也就不同。再次是学校竞技比赛层次化;既然是竞技比赛就有水平高低之分,所以不同年龄段、不同竞技水平的学生参加比赛的层次也应该不同。再次是早操和课间操的全面化;它是要求所有的在校学生都要参与锻炼。最后是运动保健的科学化;学校体育大众化不仅是让每个学生掌握运动锻炼的方法,而且还要让他们掌握运动保健的知识和方法,以便在出现因运动引起的不适或运功损伤时得到及时地缓解和科学的简单处理。

2 学校体育大众化的困境

2.1 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堪忧

1978年以来全国几次大规模的学生体质健康调查表明,我国各个年龄段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呈下滑趋势,近视、驼背、肥胖等外在表现在学校所占的比重日益增高,而力量、耐力、柔韧、灵敏、速度等基本素质在逐渐下降。近几年,学生因参加军训或体育运动而出现昏厥乃至死亡的案例频频出现,这也致使很多学校都取消了长跑、跳、投等很好的运动项目,这些项目是我们行动的基本能力,取消得如此之轻率着实令人费解。出现这些事故的原因并不在于运动项目本身,因噎废食、本末倒置的做法只会使事情变得更糟,若不改变,学校体育大众化很难实现。

2.2 学校体育大众化教学欠缺合理性

目前学校体育中,传统的体育知识,技能等体系仍然占据着学校体育大众化的主导,学校体育项目很难满足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造成了很多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东西用不上,社会用到的知识和技能学校里又学不到的局面。知识的墨守成规造成了学生从小学就对体育产生不了多大兴趣,到中学、大学这种情况依然没有得到改观,尤其是小学和中学,家长为了成绩,学校为了升学率,无视体育课的重要性,有的甚至占用体育课的时间上文化课,结果培养出了不少学习机器,但是体质上却变成了风都可以吹倒的柔弱君子,部分措施也只是停留在口头上,那些运动伤亡事故的发生也就成了必然的事情。

2.3 学校体育大众化课外体育活动较少

中小学的学生迫于学习的压力,很少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加之体育课堂教授项目的局限性,课外体育活动的多样化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终身体育习惯形成的重要过程,如果其在中小学都得不到重视和发展,到大学校再谈发展已经相当困难,因此这也造成了学生实际的锻炼实践与社会需求不太相符的局面,以至于学校体育大众化与社会之间也出现了严重脱节的状况。

2.4 学校体育大众化场地设施不足

学校体育大众化的经费投入相对不足,尽管我国不断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但是还是不能满足日益增长学生的需求。城乡学校的体育教育资源相差很大,城市学校的体育器材、场地设施建设相对能够满足正常的体育教学,但是这些场馆基本上都会收取一定的费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农村的情况与城市反差极大,不要说完善体育器材、场地设施,就连体育教师都比较缺乏,很多学校都以文化课的老师代之,基本上很难保证正常的体育教学活动,不解决这些问题,学校体育大众化极有可能最终成为泡影。

2.5 学校体育大众化与社会脱节严重

社会对学校,尤其偏远山区学校的资助相当有限,学校体育培养的人才也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学校体育大众化没有达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另外学校体育项目也不能适应目前社会上的群众锻炼的需求,这就造成了学校体育大众化与社会的脱节,各自为战。如果这种情况长期得不到解决,势必会对学校体育大众化长远、完善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3 学校体育大众化建议与出路

3.1 落实学校体育大众化目标,高度重视学生体质

切实贯彻《全民计划健身纲要》,把学校体育大众化作为纲要的前沿阵地,确切的落实纲要的具体要求和精神。建立学校对体育大众化科学的评价体系,用以督促和监督学校对体育课的重视以及教师工作的实际情况,建立评价学校领导是否重视学生体质的评价标准,以引起学校领导对体育课的足够重视。培养学生重视体育和参与体育的意识,调整学校体育教学的项目以符合和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提高学生对于体育的热衷和喜爱,从而更好的切身参与其中,由此长期发展学生体质改观的问题也就简单易解了。

3.2 改变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增加教学内容

改变“填鸭式”教育模式的建议已经很多年了,但是成效不大。就学校体育大众化而言,改变这种模式已经迫在眉睫,学校对于体育教学大纲的设定应该考虑实际情况,多开设一些学生爱学的,喜欢学的,又能在社会上用到的体育项目,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坚决抵制只要学校定了,学生就得服从的教学模式。改变三大球垄断学校体育的局面,丰富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比如在学校可以设置一些健身操课类、体育舞蹈类、民族传统体育类以及定向运动、毽球等既能锻炼学生的身体又能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还有利于学生走向社会能够有用武之地,能够将这些所学的体育健身内容融为己有,服务大众。

3.3 优化城乡学校体育资源配置,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政府要优化城乡学校体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大对农村学校体育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村体育教师的工资待遇,完善农村学校的体育设施建设,配备各种实用的体育健身器材和设备,为农村学校大众体育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在不断增加学校体育大众化的场所和设备的同时,不断提高现有体育器材、设备以及场馆设施的使用效率,做到物尽其用,为学校体育大众化的开展提供良好的保障。社会各界要积极参与学校体育大众化的硬件建设工作,为学校体育大众化建设献言献策、出钱出力。学校要培养实用的、复合型的体育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力争实现体育大众化的总体目标。

3.4 重视课外体育活动的执行和开展

学校应该建立一个由校领导及有关部门人员共同参与管理的课外活动管理网络,负责检查督促,组织实施,配合管理,以加强课外活动的执行和管理效能。选择合理的课外体育项目应该遵从群体性、调节性、兴趣性、季节性以及补充性的原则,以便课外体育活动更能适合学生的健身需求。在课外活动中开展体育竞赛,通过竞赛,学生的锻炼效果和运动才能可以在比赛中得以充分表现和发挥,同时也能更好地提高课外活动质量,以此满足学校体育大众化健康、持续、良性发展的需求。

[1]田标,唐勇干.20世纪我国体育的大众化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9,9:125-128.

[2]姚蕾.中国城市学校体育教育现状与思考[J].体育科学,2014,12.

[3]谭华.学校体育的困境与出路[J].体育文史,2000,4:26-27.

G80

A

1671-0037(2014)04-101-1.5

史鹏飞(1983-),男,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马洪涛(1982-),男,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大众化课外体育
小满课外班
陆地冰壶运动大众化推广的研究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客体关系的特点与当代启示
我们的“体育梦”
延安戏曲改革研究:大众化视角下的回顾与反思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