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校园建设的探索

2014-12-24 03:00何秀霞
创新科技 2014年8期
关键词:文明校园院校

何秀霞

(河南化工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2)

浅谈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校园建设的探索

何秀霞

(河南化工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2)

高职院校是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场所,承担着对当代大学生的新思想、文化的培养,促使大学生带动全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本文围绕着建设自然生态优美的高职生态院校,管理生态高效的高职生态院校,人文生态厚重的高职生态院校,服务生态高远的高职生态院校,从以下三方面:生态教育、生态校园、人文生态等进行了由表及里、不断升华的积极而有益的探索,打造生态文明校园。

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校园建设

文明象征着人类社会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水平与整体面貌,是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程度的概念。生态文明已成为世界发展潮流,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状态。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是建设和谐社会理念在生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升华。”教育不断改革创新,作为人类社会新文明与新智慧发源地的高职院校,着力建设生态文明学院,努力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已是新时代学院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代著名生态思想家唐纳德沃斯特警示人们:“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全球性生态危机,起因不在生态系统本身,而在于我们的文化系统”。建设生态文明高职院校以便适应与引领社会的发展;注重个性、全面发展的生态人的培养;营造弘扬生态文化的育人环境与当代构建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背景下的高职人才培养相结合,学院要做好“生态教育”“生态校园”“人文生态”三方面的工作。具体如下:

1 生态教育

生态教育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是人们对生态危机反思的产物,涵盖多个教育层面,是一种符合时代潮流的新的教育理念,主要解决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高职院校急需采取多种形式结合当代构建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背景下的高职教育体系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生态大学是开放、竞争、和谐的,生态教育的新思想;生态教育的新理念;生态教育的原理;全部融入现代生态教育的十分重要的阵地。通过生态和谐的理念塑造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道德人格,其核心就是生态化教育。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高职学院要始终把生态教育置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之中,将生态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教育、人文教育等相结合,培养学生自觉的生态理念,提高自我应对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养成保护自然生态的良好习惯,致力于培养和造就传播生态文明的使者。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的生态伦理是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的凝结,为建设生态文明校园提供参照视角、思想启迪,如其中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关怀、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等思想。生态教育不仅仅能使人们获得对生态系统知识的认知,改变极端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念,促使学生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主力军,且能够带领全社会形成生态自然观、世界观、伦理观、价值观、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2 生态校园

生态校园建设是树立生态文明观和建设生态文明有机统一体,是校园人文、自然环境的和谐,进而形成园林景观、文化特色、产学结合等板块基本架构。培养学生具有生态文明科学知识素质、生态文明道德素质、生态文明法制素质,提升学生建设生态文明的能力,使生态素养内化为品质,外化为行为,在学生们长期生活、生产过程中自觉投身到生态校园的建设中去,为生态校园建设构筑做强大支撑。

建设优美的自然生态,构筑文化载体和物质支撑,创建“绿色”校园。我们要充分发掘人本因素,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木和树人都是一个国家基础性的,长远性的工作。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校园环境中蕴含的人文关怀的生态环境作为相对静态的“长时段”,如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等宣传阵地,为学习生态文化提供了天然条件,为师生营造优美宜人的学习生活环境,组合为生态文明校园建设的物质载体;同时还要把爱护环境珍惜资源融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等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形成无声的育人载体;均对培养学生不俗品格、启迪智慧、积淀高雅校园文化之功能。马克思主义蕴含的生态价值以及我国古代的生态伦理思想提供了正能量的思想源泉,促进学生对于生态环境与行为的转变,形成校园生态环境继续潜移默化的陶冶师生性情、修身养性。

推行管理生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将以情感人和以章律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倡导人际和谐和绿色高效理念,形成有利于全院上下齐心协力、同心同德的竞争环境,创建节能型校园。适度的发展规模,高效率的资源配置,绿色办公理论的倡导,被生态文明浸染的人际关系,能够有力促进和谐、保证民主,达到公平,使全院、各部门、全体师生各负其责,有序竞争,形成合力,实现高职院校自身的和谐发展。

3 人文生态

人文生态观注重人的全面培养、知识结构和整体教育统一和协调发展,注重学习的体验、理解和感悟性教育,实现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生态人”的愿景。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有目的地塑造成教育学生的“老师”,以“底蕴深厚的学校文化为引领”,才是一所好学校,一所成熟学校,一所优质学校;才是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精神家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理想乐园。

构建教学、科研、行政的生态组织系统。开展生态文化建设和对接地方生态产业,从“专业化”转向“综合化+专长化”,既对所有系、部专业都开设有关生态学必修公共课和选修课;教学和科研并重,构建有利于创新的学术生态环境,为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提供动力支持。坚持平等原则,相互尊重、相互砥砺、心理相容的和谐师生关系,实现质量、结构、效益相协调的开放式办学,促进社会经济良性发展。学术管理是高等教育管理的核心,行政管理是对高校内部行政事务的管理。秉承学术自由理念,行政发挥有限作用。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之间的关系和谐,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实现生态文明的传播与辐射,共同保证提升师生乃至公众的生态文明素养。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代步工具——汽车与日俱增,实行人、车分流,实行动、静分区,实施校区内汽车尾气、汽车噪音零排放计划、低碳校园计划和无烟校园计划。科学发展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提倡在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要建立绿色办公制度,推行利用废物资源,为学生提供环境治理平台,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保障生态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高端技能型、创新型生态人才。

总之,职业学院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导下,在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保障的前提下,切实找准自己办学层次的定位和领域,勇于探索,开拓创新,有针对性地选择发展的重点和非重点,逐步形成和彰显生态办学特色的独特魅力,共同努力构建生态文明的校园。

[1]潘岳.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体系的基础[J].中国国情国力,2006(10):1-3.

[2]苏婷.生态校园呼之欲出节能措施不断涌现[N].中国教育报,2007,1.

[3]叶茂宗著,城市生态与立体绿化[M].北京市: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49-54.

[4]俞国良.学校精神与学校文化力[N].中国教育报,2008,5,6.

[5]邬建国著,景观生态学中的十大研究论题[J].生态学报2004,(9):2074-2077.

[6]徐春浩,生态文明之花盛开和谐校园——河南理工大学绿色校园建设纪实,大公网河南频道,2007-11-11.

[7]池如龙,生态校园建设与社区环境保护行动,上海市环境学校网站2007-01-05.

G417

A

1671-0037(2014)04-110-1.5

何秀霞(1973.3-),女,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政治。

猜你喜欢
文明校园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请文明演绎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漫说文明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对不文明说“不”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