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LB2000语言量表的大学生英语社会文化应用能力研究

2014-12-27 07:36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17期
关键词:交际量表英语教学

林 雅

林雅/中国计量学院讲师,硕士(浙江杭州310018)。

语言量表也被称为语言能力标准,是衡量一个语言使用者准确使用某种语言能力的标准、依据或是参考点,它也用来描述一个人熟练运用某种语言完成一系列任务的情况。语言量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语言学、教育学和应用语言学最近的事态发展。纵观全球语言量表的历史,美洲、欧洲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地区都制定了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语言量表。

通过对外国语言量表的研究和分析,不仅可以为我国制定统一的汉语语言量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而且也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英语教学水平。由于受篇幅的限制,本文在对加拿大语言量表2000(Canadian Language Benchmarks 2000,以下简称 CLB 2000)的大概描述和对其社会文化应用方面的分析后,提出了我国大学生英语社会文化应用能力提升的策略。

一、CLB 2000语言量表的内涵

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移民众多且来自不同的国家,语言使用情况混杂,政府为了加强移民之间的沟通,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提出了对他们进行语言培训的新政策,新政策在1992年颁布并实行。为了评估学员的语言能力水平,政府特别制定了一项判断标准,该标准是在1993年由政府组织的专家、学者和行政人员等组成的工作委员会负责开发的,当时制定的初稿称为“加拿大语言能力标准”(CLB量表),CLB量表的草案完成于1995年,于1996年正式公布使用。CLB量表的制定还与另外一个因素相关,即加拿大的多种英语水平考试,这些考试自成体系,有不同的名称、等级以及社会标准,非常容易混淆,很多人分不清哪些是正规的哪些是不正规的,即使是正规的考试,在等级上也很容易让人产生混乱的感觉,就像我们现在在大学实行的英语四、六级考试,专业四级、八级考试一样,外人搞不清他们是什么关系,哪一级别代表的水平更高。CLB量表出台后,全国就可以使用统一标准的语言表达能力测试,这一量表在1999年修订过,在2000年宣布了厚达200页的最终标准。

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加拿大国家标准来说,CLB共划分了3个等级(初等、中等、高等),12个级别(见下表),分别从听、说、阅读和写作四个方面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做出了说明。

CLB量表每个级别的描述都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听、说、阅读和写作的完整说明,以及学生在这四个层次上拥有的全面语言技能;第二部分是完整的语言任务完成需要的各种条件,如沟通的目的、阶段、学科、主题、任务长度等;第三部分是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运用英语做什么。举例来说,学到第五级“说”的能力时应该做到以下几个要求:学生基本上能参与日常社会的对话,谈论生活和个人熟悉的话题时,能够使用多种结构简单或一些结构复杂的句子,在使用简化词语时,有出现语法错误的情况,这些错误有时会影响沟通;知道一些日常词汇和习惯用语的表达方式,但是数量有限,谈论不常遇到的话题时能灵活运用已经掌握的简单词汇,能用and、but等连词组织一篇语意连贯的讲话,思维顺畅,但它往往会停顿或犹豫,能够通过电话与他人进行一个简单的交流,但在没有可视化工具的帮助下,长时间交流仍然很困难。量表列出的完成任务需要的条件包括:面对面进行交谈或电话交谈,说话比正常速度慢,交流的情境基本上是共同的或非正式的场合并且大多是可预见的,但也包括一些正式场合,交谈能够持续3-5分钟,主题是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遇到特定主题,需借用照片或其他可视化工具等帮助交流,规模也限定在一个或多个特定条件下的沟通。CLB2000语言量表的第三部分内容更具体、更丰富,分别从社会交际、提供指导、建议和要求、提供特定信息等四个方面向学生说明了能够使用英语做什么。

CLB2000语言量表级别及其描述维度

CLB2000语言量表是一个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主干的语言交际能力模型。它主要介绍了学生可以用语言来做什么,运用什么样的沟通方式来完成任务,进一步反映了近年来在该领域的英语教学与研究取得的新进展。

二、目前国内外针对语言使用中的社会文化应用能力的研究现状

沃夫森(Wolfson)指出:在与外国人接触当中,讲本国语的人一般能容忍语音或句法错误,相反,对于讲话规则的违反常常被认为是没有礼貌。因为本族人不大会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因此,文化错误常常比语言错误更严重,因为前者容易造成外国人与本国人之间感情上的不愉快。文化知识和文化适应能力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姆斯(Hymes)提出交际能力的四个重要参数是合语法性、适合性、得体性和实际操作性,其中适合性和得体性的实质就是社会文化应用能力。而获得社会文化应用能力是以掌握语言的非理性意义,即语言的联想意义为基础的。

根据钟华等人所做的一项调查,目前我国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社会文化应用能力状况表现为以下方面:语言能力和社会文化应用能力之间的相关性低,即学生社会文化应用能力的发展与语言能力的发展不同步;社会文化应用能力发展不平衡,学生的语言行为能力落后于非语言行为能力,对高级文化的掌握落后于对普通文化的掌握;学生不善于将深层文化知识运用于日常跨文化交际中,尤其是语言交际,1/4学生社会文化应用能力中最薄弱的环节在于语言本身所涉及的文化因素上,尤其是词语的文化内涵,1/2学生对文化持有正确的态度,认识到了语言与文化、文化与交际的密切关系,1/4学生尚未认识到非语言交际手段在实际交际中的重要性。

三、CLB 2000对于社会文化应用能力的诠释

针对社会文化应用能力的定义很多,比如M.Bram和G..Zarate认为,社会文化应用能力由四种不同但相关的能力构成,它们分别是处世能力、沟通能力、知识体系和运用能力。郝丽霞从语言的联想意义角度定义了社会文化应用能力,她指出社会文化应用能力主要是指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知识文化是基础,交际文化是目的,交际文化比知识文化更直接地影响跨文化交际。

最权威的定义是将社会文化应用能力分成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社会文化应用能力的综合指标,每个级别包括一般说明,强调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生在社会文化应用方面要达到的一般语言技能。第二部分包含完成具体任务需要具备的各种条件,如社会文化应用的目的、对象、场景、主题、时间的限制以及可以获得的援助等。社会文化应用能力的结果和标准为第三部分,这一部分主要是说明学生可以做什么,达到怎样的程度,并按要求显示结果。以CLB 2000中处于中等水平的第五级别的社会文化应用能力为例进行描述如下。

综合指标:学生基本上可以加入日常的社会沟通,理解熟悉的话题以及个人的生活或要求,但要注意民族文化差异、文化习惯,文化差异始终影响着沟通的顺畅进行。例如,在吃饭时总是彬彬有礼的中国人说“多吃点”,如果直译的话就是吃更多的食物,表达出来已经成为命令,使对方感到不被尊重、非常不舒服,很有礼貌、地道的英语表达是:“Would you like more?”这样就好多了。因此,有没有认识到中国的文化习惯与西方存在的差异会影响他们之间的沟通。为了能够使用各种简单的结构和一些复杂的结构,偶尔采用简化的情况下出现一点理解上的困难也是可以理解的。如美国著名《时代》杂志,在描述时任总统的尼克松访华时,用了“Nixon’s Odyssey to China”作为这一重大事件的描述。在这一句话中,“Odyssey”原意是指古希腊著名诗人荷马的史诗,具体内容是关于特洛伊古城失守后的一个艰难的时期,在这样的背景知识下,我们就可以明白“Odyssey”一词是用来描述中美关系的正常化是多么漫长的过程,所以如果你不明白“Odyssey”的历史,将无法真正了解尼克松访华时中美表达的意思和深远意义。根据这段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语言和社会文化应用的必要性以及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为了充分利用英语社会文化的应用机会,具备一定量的日常有限的词汇和表达非常有必要,这样能够避免一些词汇理解上的错误。例如,一个具体的词“American Dream”,字面意思是“美国梦”,但是在美国文化的概念中,它代表的是平等权利和平等自由的思想,并且美国宪法中也有关于平等思想的规定,这充分体现了美国的建国精神和核心价值观。此外,虽然一些术语具有相同的含义,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要表达的意思有很大的不同。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象征着力量和皇帝命运,然而在西方文化中,龙则意味着相反的意思“母夜叉”,成了邪恶的代名词。很多词汇包含了丰富的社会文化知识,要发现背后的真正含义需要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只有清楚不同社会文化的差别,才能深刻体会到这些词汇的深刻含义和用法。

完成社会文化应用任务所需要的条件:提供社会文化的背景材料,场景多数为熟悉的、常见的情境,形式为面对面交流或书面交流,话题为具体的、熟悉的日常生活。

能力结果和标准:本部分内容主要是从社会交际能力、阅读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等方面分析达到这一级别后可以用英语来做什么了。

四、CLB 2000对我国大学生英语社会文化应用能力培养的启示

中国加入WTO后,与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社会上对具有优秀英语能力的人才需求大增,对社会文化应用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再是单纯地为学习而学习了,他们越来越注重提高自己的应用能力,学生学习英语已经成为学习其他文化知识的工具。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社会文化应用能力成为紧迫的研究课题。

1.教师要努力转变教学理念。教学理念的转变是促进我国大学生英语社会文化应用能力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因此,教师首先应该注意改变自己的想法,懂得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形成一种思想,也形成一种文化,来实现这一概念在教学上的应用。一直以来,教师始终在尝试实现语言学习和文化教学的紧密结合,教师必须果断放弃狭隘的传统职业教育,并积极扩大应用到教导学生的过程中。学生除了学习基础知识外,还要掌握英语应用背景和文化习惯,并且进行相应的练习,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作用,以促进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因此,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技能,成为实现语言教学最为关键的教学理念。

2.教师要精通英语教学的理论知识。在现代社会,教师要上好一堂课必须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在英语教学中,涉及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语言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教师必须掌握系统的理论体系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现代英语教育提倡使用的探究法、小组合作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演示法、情境法等本质是在行动中学习,让学生在学中练、在练中学,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激活学生的现有知识和经验,在帮助学生学会沟通中解决问题,完成能力培养的任务。

教师应该保留在四个领域的知识:英语知识、英语语言技能和知识的应用、学生的学习策略、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和理解。教师不能满足于单纯地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传授相关的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灵活应用社会文化知识的能力。英语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要让学生学会应用英语进行交流,满足学习和生活的需要。因此,无论是在工作交流中还是在生活交谈中,我们都需要让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

对于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区别,中国古代很早就给出了非常明确的答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这里,鱼是知识,而渔则是捕捞能力。教师要了解如何将一些生活策略和学习策略传授给学生,而不是简单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个性化、自主性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策略,学生可以自主学习英语技能,获得独立应用英语知识的能力,并获得未来工作的个人经验。

正如我们都知道的,语言是学习其他文化知识的工具,语言始终与文化相结合,文化背景是语言学习者和教师必须熟悉的情境,文化背景的学习有利于国家的文化传播。学习一门语言,发展到学习的高级阶段文化背景就成为学习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的文化模式、生活习惯、身体语言,都不可避免地反映在语言中。

3.教师要有意识地在英语教学中渗入文化元素。正常的英文文本会包含很多知识,除了英语知识外,也广泛涉及人文、历史、地理、文化、社会习俗和其他领域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这些知识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比如,当讲到关于全国性的节日的时候,教师可适当给学生补充一些历史知识,如关于国家各个历史节日和风俗习惯等。课堂中渗入这些知识将会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譬如讲到感恩节时,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介绍庆祝感恩节的方式以及感恩节的起源,让学生对感恩节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果有必要,老师可以比较中国和西方的文化,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母语与英语的语言和文化差异。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注意到文化渗透与加强学生社会和文化应用能力。

4.教师要积极借助大众媒体的作用开展英语教学。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利用大众媒体对学生学习有很大的帮助,首先是电影、电视、图片、报纸、杂志等大众媒体可以随时提供最新和最生动的文化信息和语言信息,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社会动态和社会热点问题,能有效提高他们的社会技能和社会文化应用能力。其次,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真正了解原住民的生活和他们表达思想时的面部表情、手势动作和其他一些肢体语言,从而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更直观的印象。总之,直观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好处,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文化和社会生活,而且还可以帮助他们了解更多、更真实的语言表达方式与内容,这是完全依靠教师的讲解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5.教师要用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良好的语言环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沟通技能,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语言经验的获取,特别是采取这样的措施获得的经验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如果能定期组织英文辩论赛、演讲、歌唱比赛、知识竞赛或情景剧表演,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在实践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技能和沟通能力,由此可见,良好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对发展大学生的英语社会文化应用能力关系重大。

6.教师要挖掘学生的自学能力。很多教育专家、学者认为,适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鼓励、指导和帮助对发展学生的多项能力作用显著。高等教育阶段教师在教学中真正起到了学习组织者、引导者、督促者的角色,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体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自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教师在教学的不同阶段要担负起观察员的角色,发挥着顾问和监督的作用,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和对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表现给予评估,了解学生的需求,不断创新学生的社会文化应用形式和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从以前课堂控制者向现在课堂教学组织者的角色转换,改变原来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不断挖掘自己的自学能力。

7.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英语的学习不只是个人的事情,团队合作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更容易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培养我国大学生的英语社会文化应用能力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不是一朝而就的事情,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做出积极的努力,一定会明显提高我国大学生的英语社会文化应用能力。

[1] 邢继萍.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培养的新途径[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1).

[2] 林津石.论英语教学中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J].辽宁大学学报,2011(5).

[3] 屠献芳.论英语教学中学生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J].湖南教育研究,2009(3).

[4] 岳禹辛.语言与英语教学的关系[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5(14).

[5] 韩红.合作学习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6] CLB 2000.www.language.ca.[EB/OL].2012-03-03.

[7] 文秋芳.从全国英语专业四级应用能力考试看教学[J].英语界,2001(4):24~28.

[8] 张庆宗.论高校英语应用能力培养中教师的角色定位[J].英语与英语教学,2000(8):58-60.

[9] 马金龙.大班英语应用能力交际活动模式新探[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4):94-96.

[10] 陈宏新.从四、六级考试谈大学英语社会文化应用能力的教学改革[J].山东英语教学,2002(2):56-58.

[11] 孙倚娜.认知法在大学英语社会文化应用能力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界,2003(3):20-25.

[12] 邱东林,季佩英.改革大学英语测试内容,提高学生英语社会文化应用能力水平——复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报告[J].英语界,2004(1):21-25.

[13] 夏纪梅.解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J].英语界,2005(2):12-14.

[14] Brown,Gillian.The Performance and Competen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15] Richards,Jack C.,et al.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Applied 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5.

[16] Samovar,L.A.,R.E.Porter.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Beijing:ForeignLanguage Teach2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17] Wolfson,N.1983,《Rules of Speaking》in J>C.Richards and R.W Schmidt(eds.),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Longman.

[18] 海姆斯.论交际能力[C].社会语言学译文集,1985.

[19] 钟华,樊葳葳,秦傲松.非英语专业学生社会文化能力调查[J].外语界,2001(4).

[20] M.Byram,G.zarate,G.Neuner.La Competence Socioculturelle dans L’apprentissage ct L’enseignementdes Languages[M].Strasbourg;Editions du Conseil de L’Europe,1997.

[21] 郝丽霞.从语言的联想意义看社会文化能力的重要性[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86-288.

猜你喜欢
交际量表英语教学
情景交际
交际羊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