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万古一青峰:缅怀周一峰同志的革命人生

2015-01-01 01:19周民霖
文史春秋 2015年4期
关键词:南通江苏同志

● 周民霖

从广西壮乡走出来的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周一峰,在江苏工作长达半个世纪50多年,曾长期担任江苏省委常委、副省长和常务副省长。今年是周一峰诞辰100周年,江苏《新华日报》等报刊刊登了《群山万古一青峰》等纪念文章,在他曾经艰苦奋战,建立过功勋的南通地区,举办了隆重的纪念座谈会。他那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以及爱民为民的思想和作风,在群众中广为传播。

为信仰而战的革命生涯

周一峰,广西鹿寨人,壮族,1915年生于上海,童年在壮族家乡度过,13岁回到上海念书。20岁在上海复旦大学读书时,周一峰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学生抗日救亡运动,并加入上海市学生救国会,创办进步刊物,后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出狱后,他革命意志更坚定,于1938年2月秘密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随后被中共江苏省委派遣到江北从事地下工作,不久,任中共江北特委委员,时年24岁。周一峰的父亲周公谋时任国民政府军亊委员会少将参议,但为了追求自己的信仰,周一峰毅然抛弃舒适安逸的生活,走上危难艰险的抗日前线。

在江北特委工作期间,受中共派遣,周一峰只身打入国民党保安一旅。经过艰苦的工作,他获得了信任,担任团政训室主任。这一时期,他不仅发展了地下党员,成立了地下党的基层组织,给新四军提供了许多重要情报,还成功地对这个部队进行了争取和分化工作。时任苏中军区政委陈丕显在纪念周一峰同志的文章中有一段回忆:“1940年冬,徐承德部消极抗日,积极反共,趁我新四军三纵主力七团西调警备的空隙,纠集保安一旅企图偷袭我苏四区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掘港镇。千钧一发之际,一峰同志获得了有关敌人作战会议的重要情报,他星夜疾步飞奔报告了三纵队领导,使我军赢得时间,调集兵力,动员群众,部署反击,取得了掘港镇保卫战的胜利。事后,三纵队司令员陶勇对一峰同志能在关键时刻获得敌人的核心机密,大加称赞。”

黄桥决战后,周一峰以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代表的公开身份,多次参加与国民党在(南) 通、如(皋)、海(门)、启(东) 的谈判,与保安一旅旅长薛承宗达成了合作抗日的协议,为新四军挺进到这些地区创造了条件。随后,周一峰担任新四军驻马塘办事处主任,为进一步建立南通地区抗日民主根据地作出了很大贡献。

周一峰

抗战期间,周一峰同志历任苏中第四地委组织部长、南通县委书记、南通警卫团政委等职务。在苏中四分区极其残酷的反“清乡”斗争中,他坚持党的正确方针,依靠广大群众,以少量武装与日寇展开了机智勇敢的斗争。当时,敌强我弱,斗争环境恶劣,南通警卫团团长殷逸等同志在这场斗争中喋血牺牲,有的同志因形势残酷而丧失了斗志。周一峰却镇定自若,鼓动大家振奋革命精神,不要忘记抗日救国的历史责任。他说:“干革命哪能没有牺牲,幸亏子弹没有长眼睛,只穿过我的棉祅,贴着肚皮而过,否则我也到马克思那儿报到了。为了革命牺牲是光荣的,我们要为牺牲的同志报仇,要为民族的解放战斗到底。”

在掩埋了殷逸等战友的遗体,擦干了身上的血迹后,周一峰仍坚持在生死搏斗的第一线。他与新任南通警卫团团长康林指挥了多次对日寇的伏击战,拔掉了日伪军多个据点,其中何家桥伏击战,延安《解放日报》曾专题作了报道,称赞南通警卫团创造了在“清乡”区歼灭战的光辉战例。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南通地区不仅挫败了日寇“清乡”阴谋,保护了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还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主根据地,为此,周一峰多次受到上级表彰。

解放战争时期,周一峰先后担任第7纵队第63团、第59团政委,参加了苏中“七战七捷”的战役。其后,他受命于危难之际,被派到长期战斗过的南通地区即华中第九分区坚持敌后斗争,历任第九分区副政委、政委、九地委书记。在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军主力北撤,环境异常险恶的形势下,他与第九分区司令员梁灵光等其他领导一起,重新组建分区主力和地方武装,武装力量由2000人发展到1.8万人,不仅胜利地完成了极其艰苦的反“清剿”斗争,而且歼灭了敌人有生力量1.6万人,有力地配合解放军主力的反攻,周一峰、梁灵光与第九分区为此受到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苏中军区等多次嘉奖。其后,周一峰被任命为警八旅政委,带领第九分区军民参加了淮海、渡江两大战役。

呕心沥血造福一方

全国解放后,周一峰先后担任松江地委副书记、苏州地、市委书记,后任江苏省财委、计委主任等。1956年,周一峰当选江苏省委常委、副省长。期间,他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主持制定和实施江苏“一五”和“二五”计划,筹建南京大桥、大运河扩建等项目。三年困难时期后,百废待兴,周一峰响应中央关于加强农业第一线的领导的号召,调去粮棉大户的南通地区担任地委书记。当时,农村生活艰苦,他带头骑上自行车走村串巷,深入群众,蹲点跑面,探索振兴农业的办法。在他的领导下,广大干群努力奋斗,连续4年上了4个台阶,实现了亩产百斤皮棉专区,粮食也由调进改为调出,成了全国产棉产粮大户。他在南通打过多年游击,热爱那里的山山水水,一下基层,就扎根于群众之中,与群众实行“三同”,深受群众爱戴,群众都亲热地叫他“老政委”。

“文革”中,周一峰被打成走资派,受到批斗和迫害。粉碎“四人帮”后,他回到省里工作,担任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他抓紧抓好江苏经济建设的重点项目,无论是连云港和镇江港的建设,还是扬子乙烯、征仪大化纤、大屯煤矿、徐州电厂、谏壁电厂、镇海水泥厂等,无不留下他密集的脚印和汗水。上世纪80年代初,江苏决定将京杭大运河扬州至徐州段400公里河道拓宽,当时,这可是全国最大的内河工程,事关重大,周一峰责无旁贷兼任了此项工作的总指挥。他日夜操劳,呕心沥血,工程终于如期完工,并被国家交通部誉为工期短、效益好、投资省的典范。

周一峰关心群众利益,爱民惠民,甘做人民的公仆。上世纪60年代初,他在江苏省海安县角斜镇蹲点,首先选择角西大队实现农业机械化。有个叫高广明的社员是肺结核患者,大量吐血,当地医生认为无法治疗。周一峰知道后,立即吩咐把病人送往南通医院。经诊断为肺脓疡,经过6个小时手术,根治了缠住他10年的病魔。像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时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江渭清评价说:“一峰同志就是这样的人,对同志对战友,对部属,即使是普普通通的百姓庶民,他都是诚恳宽厚待之,以自己至诚情怀、高尚的品德而赢得了人们由衷的敬重与爱戴。”

1983年,受党中央委派,周一峰先后赴广西、安徽工作。他任中央广西工作组长期间,恰逢“文革”遗留问题多,矛盾错综复杂,他坚持原则,正确执行中央关于广西处理“文革”遗留问题的方针政策,团结广大干部,稳妥地解决了广西“文革”遗留问题,平反了大量冤假错案,加强了领导班子建设,选拔了一批德才兼备的干部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中,稳定了广西大局,受到中央充分肯定。周一峰强调冤仇宜解不宜结,让“文革”中有严重错误的人主动上门道歉请罪,共吃“弥合饭”,共饮“团结酒”,有力地消除了派性,化解了仇恨。

在担任中央安徽整党联络组组长期间,他同样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浓厚的家乡情怀

几十年来,周一峰始终不忘自己是壮族人民的儿女,他对壮族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仍很眷恋。他作为中央工作组组长在广西时,生活简朴,他不喜欢山珍海味,却偏爱壮族的粽子、糍粑、荔浦芋,还对桂林豆腐乳和酱血鸭情有独钟。有时,他会主动和群众讲几句壮话,还说:“作为一个民族,语言和文字是不能丢的。”

周一峰同志常常说他有两个故乡,江苏是他毕生战斗过的地方,这无疑是他的第二故乡。但是,他忘不了养育哺育他的壮族故乡。所以,当党中央决定江苏和广西是对口支援的省区时,他异常兴奋,并以极大的热情去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1980年,时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黄云率广西政府代表团一行20多人到江苏,正式会谈建立对口支援关系。周一峰代表江苏省委、省政府热情接待了广西同志,并在中山陵五号主持了两省区会谈,确定了长期挂钩支援的形式和办法,初步拟定了江苏支援和合作的重要项目,江苏9个市确定与广西14个地市结成支援对子。

不久,江苏省组织各市、各行业的领导到广西考察和商谈支援项目。在代表团出发前,周一峰作了重要讲话,他说,对口支援广西是中央决定,是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代表团去广西一要学习,二是支援。对广西方面提出的项目,凡能办到的,要认真办好;一时办不到的,要积极创造条件去办;实在办不到的,也要把情况说清楚。此后江苏20年的对口支援,成绩显著,为广西经济发展作了很大贡献。

1991年4月30日,周一峰因操劳成疾,不幸病逝。“一世干革命鞠躬尽瘁为国家为人民甘做黄牛无私奉献宽厚正派吾辈效仿典范;毕生征腐恶坚持真理荣也罢辱也罢淡泊烟云坦荡胸怀德在人心清名永留汗青。”正如这幅挽幛概括的那样,这就是周一峰的为人和一生。

周一峰逝世后,应南通地区各界人士要求,将他的骨灰埋入南通革命公墓一棵巨大的罗汉松下,罗汉松侧耸立着一块巨型花岗石,正面镌刻着由姬鹏飞同志写的“沃土埋铮骨,松柏慰忠魂”,背面镌刻一峰同志的生平。文

猜你喜欢
南通江苏同志
数读江苏
同志
『大元帅』与『小同志』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非遗南通
南通职业
数独江苏
OVER THE RAINBOW
数读江苏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