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医学系统信息交换平台设计与实现

2015-01-01 02:13文新建吴火平高翔宇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浏览器病历远程

文新建,吴火平,高翔宇

(解放军第184医院信息科,鹰潭 335000)

远程医疗是采用远程通讯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提供医学技术服务的系统,对服务对象进行检测、会诊、教育、信息传递和管理。以现代物理技术为基础,集计算机、声像、通讯技术为一体,采用先进的数字记录和传送方式,对医疗影像进行数字化和重建处理。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临床要求的不断提高,出现了具有多媒体处理功能的医疗诊断系统,远程医疗系统便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远程通讯技术的实际应用[1]。其内涵“远程”,主要体现在:①医疗过程的现场化:医疗是一个特殊的过程,需要先进的网络多媒体技术和通讯技术,实时人机交互技术,尽最大的可能消除空间距离,实现“身临其境”。②远程医疗的信息化:医疗过程,直接依赖于来自患者的各类信息,汇聚信息的全面性是远程医疗广泛应用的基础,医疗信息化是实现高效远程医疗的基础。

1 远程医疗当前存在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及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远程会诊过程中的音视频质量得到有效保证,专家更加关注患者病历、影像资料的完整性。医学资料信息的采集与交换是远程医疗中一个基础性的、不可或缺而又至关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远程医疗质量。只有患者的资料准备充分,专家才会对患者有全面的了解,以保证诊断正确,提高远程医疗质量。传统的基于“视讯会议系统”的远程会诊系统已不能满足远程医疗的发展要求,基于“视讯会议系统”的远程会诊系统,其数据处理功能不完善,与视讯系统整合不够,会诊所需要的病历、影像图片、检查检验资料等资料需要通过扫描或压缩等方式采集数据,不直接与医院信息系统共享数据,会诊所需要的患者资料需要二次录入,数据采集率低、采集转换后的数据质量差,病灶信息的丢失失真,达不到远程会诊的要求[2]。远程会诊只能停留在视频交流咨询层次,读片水平、对病情的判断认知仍然受到基层医师医疗技术的限制,远程会诊的效果难以体现。

根据《远程医疗咨询系统功能规范》和疾病诊疗对检查资料的实际要求,远程会诊系统的研究由提高会诊现场的音视频质量和处理方法,向提高会诊数据质量和数据处理方法方向发展[3]。构建直接与医院信息系统、区域信息数据中心实现数据共享的远程医学系统信息交换平台,有助于提高远程会诊数据管理效能、更直观的展示会诊数据,进一步提高远程会诊质量。

2 远程医学系统信息交换平台设计

2.1 平台设计策略 基于XML医疗信息接口的集成模式,系统内部数据通信与协同由XML数据引擎和数据关联引擎构成。系统交换支持各种标准与非标的医疗多媒体异构数据,包括文本(HL7、MML、数据库、Web Service)、DICOM图像、音视频流数据、会议协同数据和其他文件数据(特别是“其他文件”数据,是兼容非标数据的现实典型需要),实现本系统内的全兼容和对其他厂商交换系统兼容的可能性。

XML数据引擎和数据关联引擎构成交换系统的核心。数据关联引擎的作用:①有机关联管理和交换多媒体异构数据;②起到健康档案引擎作用。数据关联引擎以CDA为基础改进。

2.2 信息交换平台接口 接口设计采用国家标准结构化电子病历模式,按照国家标准数据元集的标准与医院信息系统开发接口,把医院信息系统中患者病历概要、门急诊处方、门急诊病历及检验检查、心电等所有电子病历数据信息,按照数据元标准传送到电子病历浏览器所在的远程医学平台(图1)。

图1 信息交换平台接口架构

3 远程医学系统信息交换功能实现

3.1 电子病历浏览器 电子病历浏览器基于B/S架构,实现与医院信息系统、会诊医院的互联对接。本系统参考国家电子病历标准,将电子病历内容分类整理,在不影响医院现有电子病历运行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三级医院已有的信息化优势,分类获取患者住院期间所有的电子病历数据。同时,系统基于web方式,利用浏览器方便的把患者住院期间电子病历档案完整地展现给会诊医院专家。其是依附于远程医学平台的一个患者电子病历展现浏览器,整体框架技术架构(图2)。

图2 电子病历浏览器技术架构

患者的医疗信息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多种不同系统的集合体,引入XML技术可以实现电子病历所需的大量信息集成,能够描述不规则数据,并将医院内部来自不同系统的不同结构的数据都转换成XML格式数据库,为电子病历信息的共享和交换提供基础。能将病历信息的外观与其内容集成到一起,利用XML解析器,电子病历系统就可以将不同格式的病历信息形象地展现在用户面前。使电子病历进行多媒体查询时,做到图文并茂,甚至可以看到三维影像,最大限度的保证病历的完整性。

3.2 检验数据浏览器 国内传统的远程会诊模式是申请方医院把收集到的病患检验检查报告资料以文件特定的格式上传至会诊方医院,会诊方审核资料完整性并提交给会诊专家。这种模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上传的检验检查报告资料有限,往往是截取患者某一时刻片段的检验检查报告资料,而不是患者某一时间段全部的检验检查报告资料,具有片面性,不利于全面远程诊断。为了克服传统会诊模式的缺点,必须充分利用国内众多医院信息化建成的优势,研究设计能够代表未来远程医学发展方向的新模式,改变传统的会诊流程和业务模式,实现快速会诊。

为解决传统远程会诊检验检查报告资料上传及会诊模式存在的问题,采取远程B/S架构浏览器模式,远程专家无论何时何地登陆远程临检数据浏览器,都可以便捷地浏览患者检验检查资料,及时做出诊断和治疗方案。

3.3 影像浏览器 远程影像浏览器采用先进的三层架构设计,利用富终端(Rich-Client)实现PACS阅读器的各种功能,包括二维、三维,并支持检查报告的上传。它支持多个数据源,并利用无损压缩的方法传输DICOM影像。服务器端本身装有一个PACS服务器软件,可以作为医疗影像的缓存池。

医学资料的交换是远程会诊中一个基础性的,不可缺少而又至关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远程会诊的质量,应高度重视,灵活使用,但不论使用哪种方法,都应重视病历资料及各种检查结果的收集整理,力求做到资料完整、精确、规范。只有患者的资料充分,专家才会对患者有全面的了解,以保证诊断准确,提高远程会诊质量。充分发挥医院信息系统(HIS)、电子病历(EMR)、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在远程会诊的作用将是远程医疗的一个重要课题。

[1] 陈祖林,金忠林,刘建华.基于“信息交换”建立的远程会诊支持系统的研发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14,9(3):88 -90.

[2] 吴小毅,宋庆宇.远程医疗系统的支撑技术[J].遵义医学报,2002(25):359-360.

[3] 徐庐生,唐慧明.从信息技术看我国远程医疗的发展[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6,12(11):3 -7.

[4] 刘 辉,马 瑾.家庭远程医疗监护系统的发展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3):1542 -1544.

[5] 崔 泳.新疆创国内远程医学新模式[J].中国信息界:e医疗,2011(10):37-38.

猜你喜欢
浏览器病历远程
让人胆寒的“远程杀手”:弹道导弹
强迫症病历簿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大数的认识”的诊断病历
反浏览器指纹追踪
远程诈骗
为何要公开全部病历?
环球浏览器
村医未写病历,谁之过?
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