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文勇的书香人生
——铁骑力士集团董事长雷文勇家庭荣获首届“全国书香之家”小记

2015-01-03 09:02贺小晴
剑南文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力士书香

■贺小晴

雷文勇的书香人生
——铁骑力士集团董事长雷文勇家庭荣获首届“全国书香之家”小记

■贺小晴

第一次记住雷文勇的名字,不因他是铁骑力士集团的董事长,而是因为一则趣闻:

铁骑力士庆功宴上,成百上千的人举着酒杯,等着董事长雷文勇发表祝酒辞,雷文勇高举酒杯,运足了气,所有人的期待达到饱和时,雷文勇却道:说句耿直话,哪个儿不干!

我是听朋友转述这个场面的。听时意外至极。听过的祝酒辞太多了,堂堂铁骑力士董事长,如此的一个“大人物”,且在如此正规众人瞩目的场合,他竟口出“粗言”任性至此?

倘他不是土豪,便是一个十足的举重若轻出神入化角色。

之后有机会到铁骑力士采访,未见到他,却见到了一道过目难忘的横幅:兄弟伙辛苦了!一个“伙”字,功夫了得,果然,那是雷文勇的语言——与那句祝酒辞如出一辙:有温度、有率性、有粗犷,有体贴、有乡音乡情……

雷文勇的低调是有名的。可雷文勇的低调,好比一条奔涌翻腾的暗河,少有人见过他的真面目,却总能听见滔滔浪声,雷鸣般滚过耳际。

自诞生起,铁骑力士的发展就有目共睹。1992年,雷文勇怀揣3.5万元资金下海,租下一个仓库,办起了饲料厂。22年过去,如今的铁骑力士,已成为旗下拥有3条产业链,51家分公司,年产值50多亿元的产业王国,雷文勇也因此成为现代农牧行业的领军人物。无论是铁骑力士,还是雷文勇个人,都拥有了太多的荣誉:

铁骑力士: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饲料行业最具竞争力十大品牌、5个国家级副会长单位等一系列“国字号”荣誉。

雷文勇:全国劳动模范、中国饲料行业年度经济人物、四川省十大杰出青年、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畜牧业协会副会长、中国饲料经济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这些含金量极高的荣誉或身份,雷文勇似乎全不在意。走进雷文勇的办公室,你会发现,看不见一块奖牌一张证书,更看不见司空见惯的,与各级领导的合影,倒是满屋子的书,让你误以为撞进了某座图书馆。正因为此,年前由国家新闻出版总局评选的首届“全国书香之家”揭晓,全国996个家庭上榜,雷文勇的家庭榜上有名——这一看似虚幻的荣誉却让雷文勇极为安慰。他称,这是他所有荣誉中最重要的一项。也因为书的话题,我们进行了交流,由此了解到一些意外而感慨的故事,将这些故事串起来,你会看见一位企业家不一样的高度,也会看见雷文勇及其家庭不一样的人生。

书迷书缘

雷文勇爱书仿佛天生。出生于剑阁县开封镇的他,家境并不宽裕。他的书多半是从小伙伴处借来的,借啥读啥,但凡有字的东西,都恨不得拿来读:历史,小说,诗歌……上小学、初中时,他和二哥雷文军睡一张床,盖一床被子,一本《春秋》,他打着手电,在被子里翻来覆去读。常常是二哥一觉醒来,他还在被子里弓身看书。几十年后的2015年3月5日,二哥雷文军60岁生日时,雷文勇深情地对二哥说:我读书的那点底子,都是在你温暖的被窝里培养起来的。

省粮校毕业后,雷文勇分到粮站工作,业务能力首屈一指,成为饲料方面的技术科长。可雷文勇非但不感到满足,甚至还有些煎熬。因为书,他过得十分窘迫:遇上一本好书,他不但读,还要“据为己有”。兜里的钱除了吃饭,都买成了书。以至于他和妻子杨秋平结婚时,两人搬到一起的最大家当,就是满满两大箱书。

没钱买书就想挣钱。1992年,他下海创业时,他的目标已不仅是挣钱买书,而是挣够60万,出国留学——到国外去,读更多的书,见更大更广阔的世界。

路在很多时候,一旦上了轨道,就有自己的逻辑。雷文勇创办了铁骑力士后,虽然未能如愿出国留学,可他爱书如命的性情一如既往:办公室像图书馆,家中随处是书,桌上、沙发、床头甚至厕所里,都有随手可拿的书。他笑侃自己:宁可半月无肉,不可一日无书。出门在外,候机或者等人,只要有一本书,时间便变得分秒可贵。即使在喧闹的街市、广场,他翻开书,世界便宁静无人。

从冯友兰的《中国哲学通史》到《中外企业家传》,从《微软的比尔·盖茨》到《中国企业500强》,从古典诗文到当代文选……读书让他温雅,也让他生命里的血性奔涌。他喜欢成为成吉思汗那样的英雄,他的铁骑力士,便是由此获得的意象:长矛、骑士、战马。

由书,他还珍惜所有有字的世界。无论是家里的保姆还是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都深知他的脾性,有字的纸张或字条,哪怕只写了一个字,都不能随便扔弃,得他自己处理。

闲暇之时,他最喜欢的休闲是去新华书店,或者去旧书摊“淘宝”。旧书摊上的陈旧和灰尘在他眼里一点不觉得脏,反倒有一种疼惜和感动。新书旧书,他一视同仁,被他抱回家上宾一般放进书架,适时翻来,书香弥漫。常常在世界各地飞,他淘书的世界更加广阔,行李箱被书塞得满满的,过安检时超重已是常事。他便笑侃自己说:这是我一个恶习。

如今,作为全国农牧行业首屈一指的企业家,雷文勇时常感慨的并不是他的成功和财富,而是他对书的感情:我比普通人幸运,我是个买得起书的读书人,在书店买书,无需翻看价格,只要喜欢,尽收囊中。

他坦言,创建铁骑力士23年,他最大的财富,一是有一群共同抱团打天下的铁骑力士人,二是家中数以万计的藏书。熟悉雷文勇的人都知道,因为读书,他有了不一样的思维和方略,有了寻常人难以理解的远见和卓识,也因此,铁骑力士自诞生起,就出手不凡,战绩卓著,扩张之势稳健迅猛,成为绵阳乃至更广泛地区成功与财富的代名词。

读人铸人

雷文勇常说,他平生有两大爱好:读书,读人。读书的目的在于明理,在于回到生活,认知生活。读人,则能知人、用人。

知情人都知道,雷文勇带领的铁骑力士团队,其显著的特点有目共睹:活力,进取,其乐融融,二十年来,没有一个骨干员工流失。雷文勇称,他最大的理想是做一个非人力资源专业的人力资源专家。

这个说起来有些绕口的“理想”,包含着巨大的洞穿力和智慧:是回到“人本”,人是最大的财富,了解人,然后铸人。

有人曾问雷文勇,企业做得这么大,你的管理秘笈是什么?他回答:每个人都有潜力,如果能把所有人的潜力调动起来,就可以做很大的事。铁骑力士能做大,说白了,就是一群人干一件事,全力以赴。

还有许多“雷氏”名言被员工津津乐道:

铁骑力士不姓雷,姓铁。我一个人就是浑身是铁也打不出几颗钉。

我不是牧羊犬,也不是牧羊人,我是一只领头羊。

我只潜心读书,开发挖掘铁骑力士“人”的大森林、大煤矿。

有一种娱乐叫教育,有一种消遣叫“淘宝”。

……

有很多小故事印证了“雷氏”名言很“接地气”。

一个是冯光德。冯光德原是北川畜牧局的一名技术干部,铁骑力士成立之初,雷文勇以其“读人”的独特功夫,看准了冯光德的人品和才干,邀他加入。1996年,在公司的千人营销大会上,雷文勇以他“读人铸人”的强大自信,突然宣布,成立一个实验室,且以学术带头人冯光德的名字命名为“冯光德实验室”。

事发突然,之前没有一个人知道,冯光德自己更是一无所知。与会者当即提出异议:要么以你雷文勇的名字命名,你是董事长,知名度大些;要么以铁骑力士命名,怎么说实验室也是公司的,而当时的冯光德,既名不见经传,又不是公司的所有者,万一,有一天,他走了怎么办?干不好怎么办?

雷文勇的回答坚定有力:如果他走了,那是我读人不准,看走了眼,当是我的责任;如果他没干好,也是我的责任,说明我读人不准,用人不到位。

自信至此,没人再坚持己见。后来的事实证明,雷文勇“出格”的决定意义非凡。被极度信任的冯光德在后来的工作中,发挥出极大的潜能和创造力,如今的“冯光德实验室”,已是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与高校共建有两个博士工作站,申请专利70余项,取得46项科研成果,成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另一个是雷文勇“读”冯斌的故事。冯斌在雷文勇眼前出现时,是陪朋友前来应聘。雷文勇在与应聘者交流时,观察到一旁的冯斌一直在下意识点头、摇头。交流结束,雷文勇问冯斌:可愿意来公司工作?当时的冯斌在一家国营企业的电大任教,原本“高分子材料”专业的他,却对市场营销学很有研究。如今面对雷文勇的邀请,冯斌感到能有机会将理论付诸实践,很乐意试一试。冯斌到岗的第三天,雷文勇便带着他登上飞机,飞往北京参加“名牌战略研讨会”,目的是要开阔他的眼界,启发他的思维。知道他对市场营销有兴趣、有想法,专门为他开辟了一块饲料销售的特殊空间:成立了拓展科。

铁骑力士做品牌鸡蛋的构想成熟后,雷文勇大胆启用“有想法”的冯斌主持品牌鸡蛋项目,从两万只蛋鸡起步,直到今天,成为名噪一时的“圣迪乐”鸡蛋品牌。

如今的“圣迪乐”,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连续三年荣获全国品牌鸡蛋销量冠军,品牌影响力中国第一,“圣迪乐”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并成为亚洲博鳌论坛、亚信峰会等国际高端会议的指定供应商。

正如时任市委书记杨海清所言:雷文勇用好了一个冯斌,成就了一个产业。足见雷文勇读人用人的功夫。

再一个故事,“何健方程式”:何健=1000万元项目资金+一辆别克轿车+一顶博士帽。

1998年,何健还是西南科大的一名教师,雷文勇“读”他之后,认为他大有前途,决定定点“铸”他:

给他一千万资金用于科研,一辆别克轿车(那个时候车少,拥有一辆别克轿车十分难得),研究生毕业后,可在世界范围内选取任何一家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费用由公司支付。

1999年,何健加盟铁骑力士。若干年过去,何健早已完成博士学业,去年获评“全国十大最具影响力动物营养师”。

以何健为例,雷文勇实施的是他在铸人方面的著名理论,潜艇理论:潜艇吸收得多,才能沉得下去,当吸收的东西释放出来,才能浮得上来。

除此之外,在“铸人为乐”上,雷文勇还有一系列理论:用B级人做A级事的“小马拉大车”理论,“1+1+3”的扩张战略,以及“科技为人”等等。

橡树木棉

爱读书的雷文勇,多年来保留着一个习惯:写信。他写信,不是QQ邮箱里的简短留言,也不是半公开半做秀的微信微博,而是一对一真情实感的书信:给亲人,给朋友,给属下……

读和写往往是相连的,文字的深处,有唯你才适的情感。雷文勇十分器重如今已成为公司执行总裁的李全。在培养李全的过程中,雷文勇没少花心思,除了言传身教,聘请大学教授专门为他授课外,他还给他写信,用文字的方式,贴己的情感,与他交流思想,为他分析自身的优缺点,帮他拓展视野和潜能。

对属下,对朋友,对亲人,雷文勇伏案写信,传递真情,可对父辈,对老师,雷文勇的用心又有不同。读书人尊师,奉行的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雷文勇为恩师李正德持续28年过生日的故事,在铁骑力士传为佳话。

雷文勇刚参加工作时,李正德是粮店所属浓缩饲料厂的厂长,雷文勇任技术科长。李厂长爱才惜才,对雷文勇十分关爱。他知道雷文勇爱读书,常常读至深夜,为了能让他多睡会儿,李正德每天早上跑步回来,都要为雷文勇打一壶开水,放两个馒头在桌上。工作上,更是对他悉心教指,大胆信任。细微的情义往往能深入骨髓。自那时起,雷文勇就将李正德视为“恩师”,并将恩师的生日,作为自己表达感恩之情最重要的日子: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四,他都要亲自为恩师操办生日,28年来,从未间断。今年的农历二月初四,是李正德70大寿,雷文勇为他举行了隆重的生日庆典。庆典上,雷文勇恭敬地站立,向老师深深地三鞠躬:谢天谢地谢正德!

在场的人目睹了这个场面,无不为雷文勇的真诚情怀所感动。

对老师如此,对父亲,雷文勇又是一番不同的感悟:“有钱的人出力,那才是孝顺。”雷文勇的父亲已经103岁,身体健朗,为了表达孝顺,雷文勇专门为父亲准备了一辆三轮车,但凡有时间,他便自当“车夫”,拉着父亲到处走,到处看。

为女儿取名雷博,可见雷文勇对女儿的期望。女儿刚满周岁,便带她去书店,女儿对书的热爱源自基因,伸出小手去摸书,店里的阿姨上前阻止,要小孩不摸书,一向温雅的雷文勇生气了,怨阿姨不明白书的真义。

女儿十八岁时,父亲为她举行了成人礼,礼物是一张“碟片”:《雷博那些事儿》。片子里,画面与文字交融,情感与岁月历显:成长的足迹,亲情的细微,希翼的真切……

陪伴女儿成长的过程中,做父亲的雷文勇也体味着成长的快乐,为了与女儿有共同话题,他看韩剧,看日剧,看郭敬明;女儿要去美国留学,学经济学,学美国历史,他找来经济学和美国历史认真研读。

毫无疑问,女儿秉承了父亲爱书的性情,走到哪里,口袋里都带着书,从美国来去,行李再重也舍不得少搁几本书。

女儿20岁时,从美国回公司授课,面对众多比她成熟甚至年长的“学生”,女儿响亮提出:要精神时尚,内心强大。

最让人感慨的是雷文勇和妻子杨秋平的情感历程。雷文勇和杨秋平的爱情,是从图书馆里“泡”出来的。结婚之后,两人爱读书的习性从未改变。杨秋平至爱的一首诗,是舒婷的《致橡树》: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多年来,书作为桥梁始终将“橡树和木棉”紧紧连结在一起,既相依相偎,又相对独立,雷文勇和杨秋平之间,便不可能出现许多成功家庭常出现的境遇:一个人进步了,成功了,另一个人却远远地落在后面,最终导致分离和怨尤。

出现在他们之间的,是一种奇迹般的惊人的相似:

丈夫雷文勇就读武汉粮院,妻子杨秋平就读郑州粮院;夫是川大MBA、妻是南京理工大学MBA;夫是14期长江商学院学员,妻是20期长江商学院学员;夫是全国劳模,妻是全国三八红旗手;夫是绵阳商会会长,妻是绵阳女企业家协会会长;夫是四川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妻是四川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夫是四川十大杰出青年,妻是四川十大杰出女性等等。

去年,雷文勇妻子杨秋平五十岁生日那天,雷文勇给妻子备好了一份特殊的礼物,碟片,《知·秋》。妻子名杨秋平,五十岁生日,又是人生之秋的开始,名《知·秋》,朴实深情。碟片中详细记述了二十多年来夫妻共同的记忆,妻子的情趣情致,一些难忘的小故事,并特意附上一封“情书”。接到碟片和情书的杨秋平,感慨之情难以言表:有钱的人已经不会这么做了,没钱的人又做不了这样……妻子对丈夫说。

让书籍飞

今年的元宵节,铁骑力士以一种特殊的形式表达对这一传统节日的祝贺:赠书活动。每人先备好一本书,公司备好一个电脑抽号机,随机抽号,“书送有缘人”。现场的气氛雅致热烈,原本淡雅的书墨之香,因为书多人众,汇成昂扬的情绪,汇成浓浓的情怀,挥之不去,经久弥香。

从个人读书到团队学习,雷文勇所带领的“铁军”必定是一个学习型组织。早在创业初期,他就十分注重将学习的习惯、读书的风气作为基因植入团队的血液中。他们最早的学习用具是一块小黑板。有一个开着车灯学习的故事老员工们人所共知:那是创业初期,雷文勇邀请绵阳师范学院蒲永川教授到公司为员工们培训,中途突遇停电,雷文勇便把课堂搬到了教室外,命人把车灯全部打开,就着车灯完成了整个培训。夏夜蚊虫滋扰,雪亮的灯光下,员工们在专心听讲,雷文勇却在一旁为蒲教授打扇驱热驱蚊。

如今,公司成立了铁骑力士大学,雷文勇亲自担任校长,专门用于员工深造。此外,公司每年还送骨干员工到高校深造、培训,进入清华、北大、长江商学院、中欧商学院等校深造的就有100多名员工。还与中国人民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联合开设了铁骑力士MBA班,鼓励员工多读书、多学习。

雷文勇还专门雕刻了一枚印章:“书是生活的源泉”,为员工签名送书。为鼓励员工读书,他制定奖励政策,凡买书者,买够了一个书架时,他便送员工一个书架。读书与赠书在公司已成为常态,成为风气,成为经久不息的时尚。

今年的元宵节上,公司提出了响亮的口号:2015,让我们一起读起来!

书往来,书传情,书中有缘,书中有福——书满天飞!

元宵节上,一个出乎意料的情节,让当晚的活动达到高潮:活动设定了一项奖励,电脑摇号,中奖者,公司奖励购书款100元。

摇号开始前,雷文勇激情承诺:如果摇奖摇到我,我就给现场的每一个人,奖励一百元购书款。

摇奖开始了。现场响彻着整齐划一的声音:雷总,雷总,雷总……奇迹瞬间出现,摇奖屏幕上,定格着雷文勇的名字。

瞬间的寂静,人们不敢相信眼里的情景。紧接着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大家深信,是雷总的许诺感动了大家,是大家的心愿感动了上苍。

雷文勇哈哈大笑,幽默地说:请叫我幸运星。

他当场兑现承诺,给现场的每人奖励一百元购书款。随即,又拿出一堆大钞小票,再给每人发111元,谐意:要要要——要读书!

雷文勇的心里有一笔账:全公司7000多名员工,每一个员工都有家属,让所有的员工和家属都读书,都爱书,必将石击千浪,汇成书的海洋,书的天空。

雷门家训

侄儿生日时,雷文勇想着送一件礼物给侄儿,最终他送出的礼物出乎意料,雷门家训:

厚道做人,勤奋做事,诚信立业,厚德载福,身有绝技,善干善成,孝道为先,爱国爱家。

八句话32个字,寓意深远涵盖广阔,做事做人、品格才能、父母家国……用篆字刻在一方玉石上,为庄重深厚的内容赋予了一种古朴典雅的形式,抽象的精神有了具象的载体。雷文勇说,我以后的财富就是“雷门家训”,如果有什么传家宝的话,也就是“雷门家训”。

古往今来,中国多数的书香之家,都有类似的“传家宝”。难怪之前,说到荣获“全国书香之家”的感受时,雷文勇表现出少有的欣喜与安慰:如果我这代人不能成为书香之家,那我的女儿、我的孙子肯定是。

如今,他的家庭成了货真价实榜上有名的国家级“书香之家”。

然而,雷文勇深知,“书香之家”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种修养和积淀的历程。在中国,“书香之家”大体对应于西方所言的“贵族”。而贵族,绝不仅仅指财富的拥有。常言道,三代人才能培训出一个“贵族”,可见“贵族”一词里,财富的积累,精神的高贵,时间的久远,历史的传承,缺一不可。

由此,我仿佛洞见了深藏在雷文勇心底里真正的“野心”,也由此洞见了在商战中常胜、以成功者身份立于世的雷文勇,其着力点更在于精神世界的拓展和生命意义的追寻,更在于以价值立世——他是和平年代里难得的,以勤奋和激情征战“疆场”的真正的骑士。

采访中,说到他的妻子杨秋平,他说如今的社会有两种主义,一是功利主义,二是价值主义,妻子属于后者。毫无疑问,雷文勇亦然。价值即追问,即寻求普世意义。读书至深,雷文勇始终在思考着文化和传承的问题。文化是为了“化”人,传承是为了把这种“化”人的文化持之久远。对雷文勇而言,他的生活始终包含着两大方面,事业和家庭。事业上,他竭力挖掘铁骑力士团队的“大森林”、“大煤矿”,力求让每一个“兄弟伙”都能超越生存的基本诉求,共同追求生命的高度与广度,广利众生,一起完成铁骑力士人肩负的历史使命;家庭乃至家族上,他希望自他而起,勤奋做事,厚德载福,寻求生命的升华和智慧的圆满,“雷门家训”便是典藏。

有人说,雷文勇一生经历了三个阶段:草商,儒商,哲商。唯一不变的,是他始终如一地读书,始终与书香为伴。书香的深处,便是智慧,便是顿悟,便是由繁化简游刃有余,人生便达至一种清朗而寂寥的境界。

圣与凡,金戈铁马与从容淡泊,粗犷与细微,孤寂与欣然……

又想起最初的印象:那个粗犷豪迈的雷文勇。那种练达与率性,那是对生活对生命了悟至深后的挚爱。

举重若轻,出神入化。

猜你喜欢
力士书香
墨韵书香
墨韵书香
最是书香能致远
墨韵书香
冬天的太阳是香的
书香海报
英力士与中石化接近达成和解
西藏雕塑艺术中“力士”形象文化分析
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