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图腾》的叙事特色

2015-01-03 09:02李丽霞
剑南文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狼图腾游牧民族阿诺

■李丽霞

《狼图腾》的叙事特色

■李丽霞

改编自姜戎同名小说的电影《狼图腾》立足于大自然平衡的角度去探讨依存于草原大命前提下的人、狼、羊等的关系。正如导演让·雅克·阿诺所言,《狼图腾》讲述的是一个爱的故事,对草原的爱、对蒙古族文化的爱、对蒙古人的爱。在叙事过程中,采用了独特的叙述视角和多样化的叙事手段,通过狼羊大战、狼马大战等惊心动魄的场面描述,推进剧情。从生态平衡视角去探讨人与人、人与狼、狼与羊之间的关系,完成了对小说原著主题的凝练与升华。

一、引言

《狼图腾》这部电影改变在姜戎的同名小说《狼图腾》,影片由导演让·雅克·阿诺进行拍摄,耗时五年,才拍摄完成,一经上映,取得了十分良好的票房成绩。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借此片体现出的人文情怀令人动容。

故事讲述了上世纪60年代,北京知青陈阵和杨克来到了内蒙古额仑大草原插队,加入了蒙古族牧民毕利格老人以及他的儿媳噶斯迈一家所在的生产队,从此开始前后几年的放牧生活。从他者的眼光观察游牧民族,从旁观到逐步融入,到由衷热爱,陈阵对游牧文化的认识由浅入深,对狼的认识也不例外。从先入为主的“恶狼”观念到逐渐了解了这种动物后的对狼的迷恋,甚至有了想自己养一只属于自己的小狼的念头。“草原大命”的游牧民族的朴素的生态观念,与以场部主任包顺贵为首的生产队的开荒种地,灭四害特别是史无前例的灭狼运动,让狼群和人类之间的关系陷入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自然与人的关系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电影中人羊大战、人马大战、人狼大战等场面惊心动魄,以壮美悲情的场面形象展示了草原生态链条的残酷与自然法则。让·雅克·阿诺在《狼图腾》中以自然主义风格记录人与自然的种种问题。笔者将以其叙事特色为研究对象,充分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二、《狼图腾》的叙事特色

首先,冷静的叙事角度。《狼图腾》采用了追忆的形式,以陈阵的回忆拉开序幕。但在叙事过程中,秉承的则是冷静客观的态度。影片之中对于失落的一切——草原、狼群、自然等方面的探索,都以冷静的旁观者的角度进行探索与观察。《狼图腾》并非对于逝去的自然与生活的祭奠,我们可以看到其中的狼性,也看到了导演所要呈现的人性。包顺贵在影片中是与做为“草原大命”的冲突方存在,但他却又非单纯反面人物出现,他身上明显带有时代烙印,相信“人定胜天”,甚至为了灭狼不择手段。他下令保护芍药花,却无视天鹅为珍稀动物,但同时他也对毕力格老人表示了应有的尊重,对开拓新的草场充满热情。特别是灭狼行动中,汽车追狼的那一场面,飞驰的汽车,飞奔的狼,从人口中吐出的狼奔跑历程的记录,奔跑至极限的轰然倒地的狼,以跳崖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生命也不愿屈服的狼······在冷静的叙事中,以人物自身的行动暴露了以包顺贵为代表的人类在面对大自然的无知与粗暴。

其次,叙事中地情感表达。影片中的知青陈阵与杨克,他们作为草原中的过客,是草原上游牧民族的他者存在。对于游牧民族而言,他们是外来者,他们有知识有文化,对他族的文化及历史抱有天然的好感。如阿诺导演所言,《狼图腾》讲述的是一个爱的故事,对草原的爱,对游牧文化的爱,包括对狼的爱。因为爱,所以反思,反思人与人,人与狼,人与自然的关系;因为爱,所以在对待小狼的问题上,不惜一次次冒险,甚至不惜扔掉用于做饭的牛粪,不惜冒犯周围的牧民。因为爱,对蒙古女人嘎斯迈及草原上的智慧老人毕力格充满敬意;因为爱,所以对自然表现出了应有的尊重。面对草原所遭受的巨变及自然与文明的强烈冲突,有着他们自己的认识与反思。他们对包顺贵灭狼政策的不同意见,对狼马大战中关于马倌责任的问题的争论及对于过度开发的反思,均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所产生的破坏。为了诠释爱,导演甚至不惜牺牲掉巴图,让原著中原本只是在狼马大战中受伤的巴图在电影中身亡,为原著中并不出现的陈阵与嘎斯迈的爱情提供条件。作为草原上勇敢坚强的女性代表的嘎斯迈,影片中通过陈阵对她的爱彰显对游牧民族文化的认同与喜爱。为了给人以希望,电影中也给予了陈阵所羊的小狼以光明的结局,以小说中的小狼的死亡相比,电影中的小狼获得了自由。小狼重获自由并非得益于陈阵,而是得益于嘎斯迈,甚至还安排了陈阵与获得自由的小狼的惊鸿一瞥,代表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其次,动物叙事主线,让·雅克·阿诺是最会拍动物的导演,在这部电影之中,在影片之中充分展现了对于自然的致敬。在最懂得草原的老人毕力格那里,古老的经验演变为了坚定的信仰。草原的人们懂得狼的生存之道,所以对狼充满敬畏之情。影片将文明视为一个外来者,生产队、知青,都是破坏了这种生态平衡的存在,在草原之中,狼性无所依存之日,即为生态链条断裂之时。以毕力格老人为代表的牧民的古老而朴素的“草原大命”的信仰,与以包顺贵为代表的外来者“人定胜天”的理想形成了对立。这种对立的处理,延伸到叙事之上,所呈现的正是这种艰难的叙事,在电影中的表现为人与狼的对立依存关系。狼会给牧民带来灾难,但它的存在,又制约着黄羊和獭子、鼠类等肆虐,客观上又保护了草原,促进了草原马的优胜劣汰。因此,狼这一叙事主线同样也不可忽视。这种动物的叙事过程,也正是人与狼、自然与文明的表现形式。

三、《狼图腾》的叙事所表现的深层含义

导演让·雅克·阿诺,从中立的叙事视角出发,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下,对人与狼的关系及狼的残忍与智慧进行展现。狼在故事之中是电影的主角,也充当着唤醒人性的任务。电影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小说中对于狼性的过于高扬,代之以生态平衡视角去探讨人与人、人与狼、狼与羊之间的关系,完成了对小说原著主题的凝练与升华。如果说对于人类而言,人类征服自然的脚步注定不会停止,但对于人类来说,过渡开发和利用自然所带来的一系列后果,却又是我们人类必须承担的。区主任包顺贵作为人类在生态环境中的代表,既代表了人类文明征服自然的努力,也体现了人类对自然掠夺过程中对自然生命的藐视及对草原生态平衡的破坏。

事实上,影片所呈现的远不止人与自然这么简单,也不单纯的是人与自然如何寻求平衡这么着高尚。通过本片,我们看到的,是工业文明与游牧文化的冲突,人们在接受自然的给予,但是单纯的依靠自然,在现代社会当中,并不可取。但是改变游牧民族祖祖辈辈的生活方式也也是痛苦的。现代科技的发展与固有的生活方式发生冲突时,如何在传统与现代文明中寻求一种平衡,利用现代科技造福人们生活的同时,保护环境,在草原追求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处同样也是游牧民族及决策部门所面临的问题。

总之,《狼图腾》这部电影以严谨的态度,自然主义风格,以独特视角,通过人与狼的不同的叙事主线,给我们呈现出了独具特色的动物叙事的典范之作。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狼图腾游牧民族阿诺
新疆农耕与游牧民族的饮食礼仪探析
《狼图腾》中“狼”符号的主体性探析
中国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曼德拉山岩画考察
自我的游牧民族
蒙古国看《狼图腾》:女主角好
我看电影《狼图腾》
看《狼图腾》5年磨一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