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品供给结构偏向对居民消费影响实证研究

2015-01-04 02:54周久妹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广州510632
商业经济研究 2015年11期
关键词:消费率公共品偏向

■ 周久妹(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广州 510632)

引言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居民消费率为50%左右,到2009年则只有33.94%的水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65%左右)。即使是发展模式与我国相似的日本和韩国,其居民消费率也分别保持在60%和50%以上。而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尽管其居民消费率也是不断下降的,但最低水平也高于55%(见图1)。

地方政府为了优先发展经济,将大部分的资源用于投资和生产,却忽视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与居民福利直接相关的民生性公共品的供给,导致“重投资,轻民生”的公共品供给结构。地方政府提供公共品时的结构偏向与我国居民消费率的长期偏低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内在联系?又是如何影响居民消费的?本文引入“公共品供给结构偏向”的概念,并将其指标化,来解释我国居民消费率长期偏低现象。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将公共品分为经济性公共品和民生性(非经济性)公共品两类。经济性公共品包括能源、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其特点是具有很强的经济外部性,能在短期内促进地方产出的增长。民生性公共品包括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或设施,特点是为居民生活服务,在短期内不能带来经济增长,只能通过人力资本积累来实现对产出的作用。公共品供给结构偏向是指:政府在经济性公共品供给与民生性公共品供给决策中,更倾向于将经济资源用于经济性公共品供给,而轻民生性公共品的供给。

目前国内外已有相当多的文献对政府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了讨论,贝利(Bailey,1971)最早对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他认为政府财政支出对私人消费究竟具有挤出效应还是引致效应取决于系数符号θ。之后学者们采用新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因方法和数据的差异,其结论也各不相同。较多国外学者的实证研究都表明,政府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出效应,如Aschauer(1985)、Furceri and Davide(2009)等。但Karras(1994)、Eriksson(2005)等的实证结果却发现政府财政支出增加能够促进居民消费。我国早期的研究结果较多支持财政支出能够促进居民消费的结论(胡书东,2002;李永友和丛树海,2006),从而认为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政府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大会抑制居民消费(贾俊雪和宁静,2011),并且不同的支出类型会对居民消费产生不同的影响(王宏利,2006)。一些学者研究了单独某类公共品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如尹华北和姬恒(2011)等研究了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认为社会保障的不完善是导致我国居民消费率偏低的重要原因。陈斌开、陆铭等(2010)认为如果政府放开户籍的限制,可以使居民总体消费水平提高2.2%。姚洋和陈斌开(2011)还研究了政府基础设施投资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他们认为政府对基础设施过度投资造成了第二产业的规模过大和工业企业利润增加,从而导致了我国居民消费率的长期偏低。

上述文献研究为本文提供了重要思路,但缺乏一个将政府公共品供给结构作为一个整体的分析框架来分析其与居民消费关系。本文将构建公共品供给结构偏向与居民消费关系的分析框架,并将“公共品供给结构偏向”指标化,来解释我国居民消费率长期偏低的现状。

本文认为,地方政府公共品供给结构偏向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影响居民消费:首先,政府为了吸引流动性较强的工业企业,将大量的资源投入到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并对工业企业实行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这其实是对工业企业的让利行为,而政府又可以通过税收和加大对本地区经济利益的攫取等方式获得收益,其结果是居民在政府、企业、居民三者的收入分配中的份额不断减少。居民收入份额的下降必将导致居民消费率的不断下降。其次,长期以来政府对教育、医疗及社会保障等民生性公共品的投入不足首先会影响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影响居民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讨价还价能力,导致工资增长缓慢;同时,民生性公共品相当于一种转移支付机制,能够间接增加居民的财富,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不足使得居民不得不通过自己的储蓄来弥补,从而减少当前消费;另外,民生性公共品投入不足还会导致居民不确定性的增加,从而居民预防性储蓄增加,也会减少当前消费。

计量模型及数据

(一)计量模型

本文将采用传统的线性回归模型作为模型设定形式,基本形式如下:

其中:i、t代表地区和时间,ratio_comit是本文的被解释变量(居民消费率),即各地区居民最终消费占该地区按支出法计算的GDP的比值,tendencyit(滞后一期的公共品供给结构偏向)为本文的关键解释变量。本文参考刘炫(2013)对公共品供给结构偏向的测量方法,公式如下:

图1 1978-2012年部分国家居民消费率的变化趋势图(按2005年可比价格计算)

因经济性公共品供给主要为经济性基础设施投资,本文用经济性基础设施投资作为经济性公共品的替代变量。考虑到从政府公共品供给政策的制定、实施到最后各类型公共品对居民消费产生影响需要一个过程,本文选用滞后一期的公共品供给结构偏向作为本文的关键解释变量。为了使δ更准确地反映公共品供给结构偏向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本文还引入了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作为控制变量,来衡量政府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直接挤出效应或挤入效应。

Contralit是本文的控制变量,包括滞后一期的居民消费率(ratio_comit-1)、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ratio_czzc)、对外贸易占GDP的比重(ratio_trade)、老年抚养比(lnfyb)、少年抚养比(snfyb)及城乡收入差距(incomegap)。

(二)数据

本文选取了26个省(西藏因数据不全没有包括在内,北京、上海、重庆、天津四个直辖市因在提供公共品方面与其它省份相比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也没有包括在内)1990-201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所有数据来自Wind数据库和《中国统计年鉴》。为了保证计量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已对所有与价格相关的数据以1990年为基期进行了平减,各变量样本值的统计特征描述如表1所示。

计量结果分析

由于本文的解释变量中含有被解释变量的滞后项可能会导致解释变量与随机扰动项相关,加之横截面存在相依性,因此,本文分别采用纠偏后的二阶差分GMM和二阶系统GMM对模型进行估计。为了确保估计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对两个模型工具变量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AR(2)和Sargan检验值的伴随概率都远远大于0.05,说明二阶差分GMM和二阶系统GMM估计方法的工具变量都是有效的。因在小样本下系统GMM比差GMM的估计偏差更小,本文以系统GMM的估计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发现:

政府财政支出能够促进居民消费的增加,实证结果系数显著为正,但地方政府在提供公共品时的结构偏向会对居民下期的消费率产生显著的负效应。这主要是因为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都是来自强势政府的推动作用,政府财政支出的财富效应大于挤出效应。但政府提供公共品结构偏向一方面会导致投资过多而挤占居民消费,另一方面,政府在居民福利方面的投入不足又会直接影响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最终导致居民消费率不断下降。

居民消费率滞后项的估计系数非常显著,本期居民消费率多增加一个百分点,能使居民下期消费率相应增加0.76个百分点,这说明我国居民消费存在较强的“棘轮效应”。可能因为我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居民受传统文化及传统观念的影响较深,形成了相对较为稳定的消费习惯。

对外贸易会促进居民消费率的提高,系数值显著为正。这说明对外贸易促进了我国劳动就业率的提高,从而促进了消费。城乡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也与现实相符,因为高收入家庭收入增加所增加的消费不如低收入家庭增加的多,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会进一步抑制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因此会影响整体居民消费率的提高。

老年抚养比对居民消费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少年抚养比对居民消费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近年来我国老年抚养比的上升和少年抚养比的下降均促进了我国居民消费率的提高。但未来少年抚养比下降空间不大,随着生育政策的改变可能还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扩大,老年抚养比在今后会对居民消费率产生更为显著的影响。

表1 变量数值特征

表2 居民消费率的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结果

结论和政策含义

本文发现:政府财政支出的扩大并没有挤占居民消费,而是从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居民消费率的提高,但是偏向于经济性公共品供给的公共品供给结构却抑制了居民消费率的提高,政府在提供公共品时的结构偏向程度越高,则对居民下期消费的抑制效应就越大。此外本文还发现,我国居民的消费习惯非常稳定,滞后一期的居民消费率对本期消费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本文政策含义如下:从制度上进行改革,改变政府行为的激励机制,使地方政府投资符合现阶段国民经济和社会整体的发展水平,同时提高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与民生相关的公共品。如改革地方政府官员的考核指标和现有的财政体制、建立合理有效的中央转移支付制度和监督机制,加大对农村地区公共品物品的供给(尤其是民生性公共品),改善农村的消费条件,真正做到让农村居民能够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才能转变他们的消费观念,增强他们的消费信心。

1.胡书东.中国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需求之间的关系[J].中国社会科学,2002(6)

2.李永友,丛树海.居民消费与中国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基于居民最优消费决策行为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6(5)

3.贾俊雪,宁静.地方政府支出规模与结构的居民收入分配效应及制度根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8)

4.王宏利.中国政府支出调控对居民消费的影响[J].世界经济,2006(10)

5.尹华北,姬恒.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实证分析[J].消费经济,2011(4)

6.陈斌开,陆铭,钟宁桦.户籍制约下的居民消费[J].经济研究,2010(增刊)

7.刘炫.城市化、公共品供给结构偏向与城乡收入分配[D].博士论文,2013

猜你喜欢
消费率公共品偏向
8~12岁儿童抑郁与认知重评的关系:悲伤面孔注意偏向的中介作用*
“偏向”不是好导向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我国经济消费率问题探析
经济动态效率视角下的省际最优消费率研究
公共品私人供给的影响因素研究
国内研发、对外开放与偏向性技术进步:以我国工业行业为例
公共品提供与税收遵从的关系探讨
城乡公共品供给的成本差异与农村公共品供给*
基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中国居民消费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