瓣膜修复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分析

2015-01-04 08:58卢衡凭
当代医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心内膜炎瓣膜感染性

卢衡凭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较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是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心内膜引起的感染。心脏瓣膜病、心肌病等疾病患者是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高危人群[1]。感染性心内膜炎不仅能够引起瓣膜及其周围组织的破坏,还严重破坏了心脏的正常功能。为提高治疗成功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本研究选取14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探讨瓣膜修复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140例,随机均分为2组(n=70)。对照组采用单纯给予抗生素治疗(无效则转外科手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瓣膜修复术,并行常规血培养以及药敏试验。其中观察组男51例,女19例,年龄24~61岁,平均年龄(33.56±7.68)岁;对照组男53例,女17例,年龄23~59岁,平均年龄(34.01±8.63)岁。2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 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心脏有杂音、血尿、肝脾肿大、多器官功能衰竭、肺部病变等症状。

1.3 诊断标准 (1)通过病理学确认,赘生物或心内脓肿内有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心内膜活动性炎症变化;(2)经过2次血培养,发现结果为阳性,并证实为同一病原菌引起;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心内膜受累数据;(3)发热>38℃;外周血管发现渗出现象;免疫指标升高据。符合上述2项条件其中1项者则可确诊为感染性心内膜炎。

1.4 血培养 采集患者血样培养,严格按照相关操作步骤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药敏结果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评判。

1.5 方法

1.5.1 对照组 采用单纯单纯抗生素治疗,如发现治疗无明显效果后则转外科手术。血培养阳性者,依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相应合适的抗生素;如为阴性者,则应先采用万古霉素联合其他抗生素治疗。

1.5.2 观察组 采用全身麻醉,在中度体温体外循环下条件下进行。冷却血液,按照4∶1的比例稀释,作为心肌保护剂。检查瓣周脓肿、瓣周漏和受累瓣膜情况。清除赘生物以及坏死的组织,并使用抗菌药物清洗。术后采用常规抗炎治疗,定期为患者做心电图,随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以便采用其他对症治疗等措施。

1.6 疗效评价标准 (1)痊愈:体温正常,临床症状消失,血流动力学稳定,赘生物基本消失,血培养检查(3次)结果为阴性;(2)显效:体温正常,临床症状显著缓解,赘生物明显变小,血培养检查(3次)有部分阳性;(3)无效:临床症状无显著改善。治疗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总例数×100%。

1.7 手术指征 (1)经内科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者;(2)感染的病原体毒力强,引起严重瓣膜损害,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3)经抗生素治疗后,仍无法控制感染,瓣膜赘生物增大或者发生栓塞;(4)瓣周脓肿扩散;(5)发生进行性肾功能衰竭。

1.8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2组正态计量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耐药率分析 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头孢类药物、庆大霉素以及左氧氟沙星等药物耐药性高,但对万古霉素、肽能和舒普深耐药率则较低。

2.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患者痊愈29例(41.43%),显效 24例(34.29%),无效 17例(24.29%),其中转外科手术治疗12例,死亡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5.71%;观察组患者痊愈 39例(55.71%),显效28例(40.0%),无效 3例(4.29%),治疗总有效率为95.7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随着治疗方法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病原微生物的致病率不断发生变化。感染性心内膜炎是较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指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心内膜引起的感染。草绿色链球菌以及葡萄球菌是导致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元凶,但近年来,其致病率明显降低[2],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成为引起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因素[3]。病原微生物的改变,给临床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提出了相当大的挑战。为保证临床疗效,治疗过程中,应了解病原微生物的变化特点,及时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4]。

目前认为,对于以下症状则应采用手术治疗:(1)心力衰竭以及真菌性心内膜炎患者;(2)病原菌耐药性较高,抗菌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3)实验室检查发现瓣膜穿孔、瘘管形成和瓣周脓肿形成等情况[5]。瓣膜修复术有以下优点:(1)能够保留自身瓣膜,维持心脏整体性,利于术后心功能的恢复[6];(2)对临床远期疗效也能起到改善作用。

本研究发现,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头孢类药物、庆大霉素以及左氧氟沙星等药物耐药性高,但对万古霉素、肽能和舒普深耐药率则较低[7];对照组患者痊愈29例(41.43%),显效24例(34.29%),无效 17例(24.29%),治疗总有效率为75.71%;观察组患者痊愈39例(55.71%),显效28例(40.0%),无效3例(4.29%),治疗总有效率为95.7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瓣膜修复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不仅能够维持心脏结构整体性[8],还对术后心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另外患者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选择相应抗菌药物治疗。

[1] 郑家豪,薛松,黄日太,等.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0,17(5):377-380.

[2] 曹向戎,孙广龙,张健群,等.瓣膜修复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12(16):3366-3368.

[3] Masterton RG.Antibiotic de-escalation[J].Crit Care Clin,2011,27(1):149-162.

[4] 罗锡为,黄炯强.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诊治75例[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9):39.

[5] 陆双政.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诊治现状[J].右江医学,2012,40(3):427-429.

[6] 房勤,谷天祥,刘波,等.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治及预后[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3,8(21):479-481.

[7] 刘林华.感染性心内膜炎20例诊治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杂志,2012,19(8):186-187.

[8] 王波,阎德民,肖德锦,等.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0,15(1):112.

猜你喜欢
心内膜炎瓣膜感染性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思考心电图之177》
不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超声诊断的临床效果观察
感染性心内膜炎中生物被膜形成的机制及诊治进展
超声心动图诊断Loffler心内膜炎1例
心瓣瓣膜区流场中湍流剪切应力对瓣膜损害的研究进展
“烂”在心里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瓣膜置换围术期护理配合分析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尿酸与CHADS2CHA2DS2-VASc评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