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糖铁复合物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疗效及对sTfR 和SF 含量的影响

2015-01-08 07:29练治平
现代医院 2015年9期
关键词:硫酸亚铁铁剂缺铁性

练治平

缺铁性贫血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营养缺乏症,临床上多通过铁剂的补充来对其进行治疗[1]。本研究就我院收治的缺铁性贫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临床疗效和对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及血清铁蛋白(SF)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180 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参与调查研究的患者均符合我国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诊断标准[2],即:血红蛋白的含量在110 g/L 以下(初步诊断标准),患者还伴有红细胞平均体积降低(<80 f)、平均血红蛋白水平降低(<26 pg)、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在30%以下的情况。临床上多通过血红蛋白的含量和红细胞计数水平将缺血性贫血的程度分为三个等级,90 g/L <Hb≤110 g/L,3.0 ×1012/L <RBC <3.5 ×1012/L 记为轻度;60 g/L <Hb≤90 g/L,2.0 ×1012/L <RBC <3.0 ×1012/L 记为中度;Hb≤60 g/L,1.0 ×1012/L <RBC <2.0 ×1012/L 记为重度。

排除标准:存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存在严重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就诊前有使用补铁剂治疗的患者;有药物使用禁忌症的患者;妊娠期或者哺乳期的女性;继发于恶性疾病等的缺铁性贫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0 例。观察组患者中,男46 例,女44 例,年龄19 ~72 岁,平均年龄为(39.3 ±4.2)岁;其中,轻度、中度、重度缺铁性贫血的患者分别有20、52 和18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43 例,女47 例,年龄21 ~74 岁,平均年龄为(40.3 ±3.9)岁;其中,轻度、中度、重度缺铁性贫血的患者分别有19、55 和16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贫血程度等方面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且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患者知情的情况下,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药物。对照组患者给予硫酸亚铁颗粒(广东粤龙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74105)口服,每天1 次,每次5 mg/kg,饭后服用。观察组患者给予多糖铁复合物胶囊(珠海长沙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050112)口服,每天1 次,每次两粒(规格是150 mg)。治疗时长均为8 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评价方法[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含量(Hb)、血红蛋白计数(RBC)以及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血清铁蛋白(SF)的变化情况,并观察治疗结束之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疗效评价标准:将患者的临床主要症状消失,Hb 超过100 g/L,RBC 超过3.5 ×1012/L 的情况记为痊愈;将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且Hb 与治疗前相比上升超过20 g/L 的情况记为好转;将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改善,且Hb 没有明显升高的情况记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比较

用药之后两组患者Hb、RBC、sTfR、SF 均有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b 和RBC 的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 <0.05),但sTfR 和SF 相差不大,无统计学差异(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观察指标比较(n=90,±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观察指标比较(n=90,±s)

Hb(g/L) RBC(×1012/L)sTfR(mg/L) SF(μg/L)140.6±21.6 4.51±1.031.76±0.91 20.88±2.13对照组观察组123.8±17.6 3.62±0.781.74±0.88 19.93±2.05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痊愈28 例,好转60 例,无效2 例,总的治疗有效率为97.8%;对照组患者痊愈20 例,好转58 例,无效12例,总的治疗有效率为86.7%;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发病原因在于机体中铁的摄入量不足,无法满足正常铁代谢的需要。患者会因铁储备的缺乏对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合成造成影响,进而发生贫血。缺铁性贫血的主要临床表现在于困倦、嗜睡、头晕乏力等[4],临床上多通过铁剂的补充来对其进行治疗。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补铁剂也从第一代的无机补铁剂逐渐发展到第二代可溶性的小分子有机铁盐补铁剂,而第三代大分子复合物补铁剂的出现更是具有稳定性好、毒副作用小、利用率高的优点。多糖复合铁剂就属于第三代补铁剂。

本研究比较了第一代的无机补铁剂硫酸亚铁颗粒和第三代的大分子复合物多糖复合铁剂在治疗缺铁性贫血中的效果,可见多糖复合铁剂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硫酸亚铁,且患者的血红蛋白含量和血红蛋白计数也显著高于使用硫酸亚铁的患者。证实了其应用的优越性。

SF 和sTfR 的生化检测是目前临床常用的诊断指标,这两项铁指标的检验具有快速、无创伤的优点[5],对于缺铁性贫血具有一定的诊断与鉴别意义。能有效地反映早期铁缺乏的情况,临床上常将其作为检测缺铁的金指标。本研究的治疗组和对照组中血清铁蛋白(SF)在缺铁性贫血患者中的水平显著升高,而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反之,两组的SF 和sTfR 含量没有明显差异,说明二者对SF 和sTfR 有相同的影响作用,治疗缺铁性贫血作用机制都是通过提高SF含量和降低sTfR 来体现疗效。

多糖复合铁剂虽然在治疗缺铁性贫血中不能通过SF 和sTfR 来表达其优越性,但是能显著改善缺铁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的有效率高。说明多糖铁复合物是理想的治疗缺铁性贫血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卿 蕊. 多糖铁复合物治疗76 例儿童缺铁性贫血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14(3):111 -112.

[2] 汪 萌,叶 袆.多糖铁复合物治疗青少年缺铁性贫血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1,18(9):23 -24.

[3] 刁玉娥.多糖铁复合物胶囊和硫酸亚铁片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疗效比较[J].临床医药实践,2014,23(6):416 -417.

[4] 汤春妮. 多糖铁复合物的研究进展[J]. 安徽化工,2012,38(4):1 -2.

[5] 何玉红,封彩云.SI、SF、TIBC 与sTFR 4 项铁指标检测对缺铁性贫血与慢性疾病性贫血诊断价值的探讨[J].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0,8(2):56 -57.

猜你喜欢
硫酸亚铁铁剂缺铁性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及其与缺铁性贫血的相关性
孩子贫血能食补吗
硫酸亚铁溶液与氧气及次氯酸钠反应的实验探究
综合护理在小儿缺铁性贫血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术后静脉补充铁剂并不能改善分期双侧膝关节置换血红蛋白水平和输血率
营养干预对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的影响研究
铁剂
——忌食
碳酸钠及碳酸氢钠与硫酸亚铁反应的探究
口服铁剂有禁忌吗?
硫酸亚铁修复铬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