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俯卧位对新生儿肺炎氧合功能的影响

2015-01-08 07:29余毓梅许一凡周世林陈笑霞
现代医院 2015年9期
关键词:体位通气新生儿

余毓梅 许一凡 周世林 陈笑霞

新生儿肺炎是常见于新生儿的呼吸系统疾病,重症肺炎时患儿通、换气生理功能出现明显障碍,可诱发严重低氧血症、细胞生理代谢紊乱、多器官组织功能障碍等严重现象,患儿死亡率较高[1-2]。临床治疗需予以氧气吸入治疗,既往多选择仰卧位,但有研究人员发现,肺炎早产儿俯卧位时潮气量、动态肺顺应性和呼吸气道阻力较仰卧位均出现明显改善[3]。因此本研究拟比较仰卧位与俯卧位对新生儿肺炎患儿肺功能的影响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57 例肺炎患儿均为本院2011 年2 月~2014 年2 月期间住院治疗的新生儿,上述患儿均除外急性出血、心脑等重要脏器组织疾病和需行机械通气治疗者,根据数字表随机分为仰卧位组(n=28)和俯卧位组(n =29),两组新生儿肺炎患儿在性别、胎龄、年龄、受试体重及出生体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患儿临床资料比较(±s)

例数性别(男/女)胎龄(周)年龄(d)受试体重(g)出生体重(g)仰卧位组2815/1337.2 ±2.44.1 ±2.22 927.2 ±712.43 071.2 ±844.7俯卧位组2916/1337.4 ±2.54.2 ±2.42 933.5 ±735.63 058.5 ±827.4

1.2 诊断标准

上述患儿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3]:①咳嗽喘息、口唇青紫、口吐泡沫、呛奶及呼吸困难等;②体温可正常或明显升高;③肺部听诊可闻及干性哮鸣音或湿性啰音;④正侧位X线胸片检查示肺纹理明显增强,出现点片状阴影,同时可伴随有肺组织气肿;⑤吸空气情况下,经皮血氧饱和度(TcSO2)检查结果低于0.90。

1.3 实验方法

所有新生儿肺炎患儿入院后均给予抗生素、雾化吸入气道湿化,加强保暖工作,盐酸氨溴索祛痰等常规对症支持方法治疗,两组治疗方法无差异性。FiO2吸入调节范围为:早产儿0.90 <TcSO2<0.92,0.90 <足月儿<0.95,患儿均裸体放置在抢救台上,腹壁温度需维持在36.5℃左右。俯卧位组:将新生儿头偏向一侧,颈下不需放置支撑物,躯干和下肢呈俯卧状摆放;仰卧位组:将新生儿头放置在正中位,行常规持续通气治疗。

1.4 观察指标

随机选取患儿初始测定体位(仰卧位或俯卧位),变换体位后10 min 检测指标,每种体位吸入氧体积分数和呼吸频率均测定3 次,取其平均值,经桡动脉穿刺采血入肝素化的毛细玻璃管中,立即检测各指标,随后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PaO2、PaO2/FiO2、PaO2/PAO2、A - aDO2、PaCO2和RR 等指标变化,并观察各体位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 对研究资料予以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两组比较采用成组t 检验,两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指标变化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后PaO2、PaO2/FiO2、PaO2/PAO2、A-aDO2等指标均明显好转(p <0.05),且俯卧位组患儿上述指标改善更为显著(p <0.05),而两组PaCO2、RR 等指标的治疗前后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2.2 不良反应

两组患儿仰卧位或俯卧位时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表2 两组患儿临床指标变化比较(±s)

表2 两组患儿临床指标变化比较(±s)

注:同组治疗前后比较,1)p <0.05;两组治疗后比较,2)p <0.05

PaO2(mmHg)PaO2/FiO2(mmHg)PaO2/PAO2(mmHg)A-aDO2(mmHg)PaCO2(mmHg)RR(次/min)仰卧位组(n=28)治疗前58.7 ±7.4128.6 ±28.70.286 ±0.067185.5 ±45.854.6 ±8.254.2 ±8.5治疗后63.5 ±6.81)150.2 ±34.11) 0.311 ±0.0871) 164.1 ±37.21)55.5 ±9.655.7 ±9.2俯卧位组(n=29)治疗前58.8 ±7.5127.7 ±27.50.287 ±0.065188.2 ±47.454.7 ±8.554.6 ±8.3治疗后70.9 ±7.21)2) 171.2 ±38.71)2) 0.342 ±0.0891)2) 152.1 ±32.31)2)56.1 ±9.756.4 ±9.4

3 讨论

新生儿肺炎患儿选择何种体位行氧气吸入治疗一直是儿科医务人员面临的问题,而关于不同体位对患儿氧合功能影响的文献报道也相对较少。由于临床监测氧合功能的常用实验室指标是PaO2,反映机体内氧气交换效率的实验室指标为PaO2/FiO2、PaO2/PAO2、A-aDO2等。因此本研究观察仰、俯卧位时患儿指标变化对其氧合功能予以评价。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儿治疗后PaO2、PaO2/FiO2、PaO2/PAO2、A-aDO2等指标均明显好转,且俯卧位组患儿上述指标改善更为显著,上述结果提示俯卧位时患儿氧合功能较仰卧位明显改善,分析可能的发生机制为:①膈肌移动:新生儿呼吸肌未发育成熟,主要依靠膈肌进行呼吸运动,因此膈肌后部运动是影响肺组织容积的重要因素。当患儿为仰卧位时,膈肌后部运动容易受到流静力学压力所限制,肺组织难以得到充分扩张[4]。而患儿为俯卧位时可明显缓解流静力学压力的影响作用,膈肌后部运动不会受到明显限制,肺组织可得到充分扩张,氧合功能显著性改善[5-7];②肺组织通气/血流比值明显改善:正常新生儿仰卧位时,受到重力作用影响,肺血流逐渐由腹侧流向背侧,而肺组织通气主要依赖背侧肺泡[8]。当新生儿患有肺炎时,肺组织病理改变严重程度和发病部位不均匀,使得肺组织通气功能与血流不一致,进而导致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出现严重失调,换气生理功能明显障碍,氧分压逐渐降低[9]。患儿仰卧位时心脏正好处于双肺组织上方,可明显压迫背侧肺泡组织,使其出现异常萎缩和塌陷等现象[10]。而当患儿俯卧位时,胸膜腔内压不会受到重力作用明显影响,腹侧、背侧肺泡可得到均匀扩张,且双肺也不受被心脏所压迫,背侧萎陷肺泡可明显扩张,使得肺组织通气/血流比值、氧合功能等均出现显著性改善[11]。此外在重力作用下,俯卧位患儿呼吸气道内分泌物可得到良好引流,最终氧合功能出现明显改善[12]。

综上所述,俯卧位可提高新生儿肺炎患儿的氧合指数,为改善新生儿肺炎患儿氧合功能的适宜体位。

[1] 刘 玲,李 微,江志贵,等.甲基强的松龙对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指标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3,13(5):46 -47.

[2] 张国华,陈春喜,何建青. 新生儿肺炎患者中血清SIL -2R、CRP 及心肌酶水平的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2012,9(9):75-79.

[3] 张逢博,刘光磊,孙国云,等.仰、俯卧位对新生儿肺炎换气功能的影响[J].临床荟萃,2008,23(15):1095 -1096.

[4] 王欣怡,张文彬,刘宏伟. 体位对患儿机械通气效果的影响[J].中国综合临床,2005,21(9):847.

[5] 赵诗萌,薛辛东,阎 虹. 仰俯卧位对早产儿肺炎患儿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5,13(6):76 -78.

[6] 潘迎洁,陈晓春.仰俯卧位对早产儿呼吸暂停辅助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0):35 -36.

[7] 谢惠娟,周海群,苏小燕,等. 体位护理对新生儿肺炎疗效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3):325 -326.

[8] 吴杰斌,蒋红侠,许 红,等.俯卧位机械通气对呼吸衰竭新生儿氧合指数的影响[J].儿科药学杂志,2013,19(3):6 -9.

[9] 曲 丹,薛辛东,高 英.仰、俯卧位对新生儿肺炎通换气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5,20(2):81 -83.

[10] 李海霞,张卫星,刘 芳,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在呼吸机辅助呼吸下采用俯卧位通气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0):6 -9.

[11] 蒋学忠,曹玉萍.俯卧位通气在急性呼衰中的急救体会[J].中国全科医学,2005,4 (8):571 -572.

[12] 林洁清,陈月美,张秀美. 仰俯卧位交替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机械通气中的应用[J].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9):2940 -2941.

猜你喜欢
体位通气新生儿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早期科学干预新生儿喂哺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不通气的鼻孔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