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商务英语学生语用能力调查及对策研究
——以广东省J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5-01-09 00:11林勉何颖群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商务英语交际社交

林勉 何颖群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广东江门 529000)

高职商务英语学生语用能力调查及对策研究
——以广东省J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林勉 何颖群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广东江门 529000)

语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学生是否能够得体应用语言的交际能力,因此应该将培养高职商务英语学生语用能力提到一个重要的位置。问卷调查在广东省J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进行,结果客观地反映出高职商务英语学生现行的语用能力水平:整体语用能力水平偏低;高职商务英语教育能够起到提高语用能力作用,但是不明显;学生的语用能力差异与性别无关但是与高职前地区教育水平差异相关。

语用能力;交际能力;商务英语;高职;地区教育

英语语用能力(pragmatic Competence)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国内外学者对语用能力的定义也不尽相同。Chomsky将语用能力分为语用能力和语法能力。他认为“语用能力所体现的是具体情境中语言运用的合适性(appropriateness);语法能力体现的是语言形式的准确性(accuracy)”[1]。Leech提出了语用语言能力和社交语用能力的区分[2]。在此基础上,英国语言学家Thomas进一步将语用能力定义为“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的有效使用语言的能力和在语境中理解语言的能力。”在Thomas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他所指的语用语言能力是以语法为基础的,而社交语用能力则是指感知在社交情境中构成得体言语行为的成分的能力。后者与社会价值和信仰等文化因素相关,是比后者更高一级的能力[3]。我国学者何自然将语用能力定义为“运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并且语用能力可以简化为表达和理解两个方面[4]。

综观各种对语用能力的定义,可见语用能力侧重的不仅只有语法和句型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强调学习者是否能够运用语言进行恰当和得体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因此,笔者认为语用能力的培养不能仅放在语法能力的培养上,更重要的是在培养语法的基础上,让英语学习者了解社交情景,利用恰当的语言进行交际。语用能力的不足必然会导致语用失误,进而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

一、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语用能力研究现状

商务英语专业在我国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但是在高职教育中,商务英语专业历史不算长。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教育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而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实用性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才能培养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具备区别于本科院校的同专业学生的更强的实用性和动手能力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长期的“哑巴英语”学习模式和应试教育使得大部分的学生仅仅只会注意语法语句的学习。因此,在运用语言与外国人交往的时候会闹笑话,甚至会导致对方误解。现成的语用能力研究中,大都集中在大学本科层次。例如孟梅,刘秦亮对大学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进行了语用能力研究,发现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下有很多语用失误[5]。冯序颖对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中学生的语用能力进行了研究,发现学生语用能力的滞后存在主观和客观的因素,要提高学生的口语语用能力必须从真实的语料、中英文背景下的语用比较、以及老师自身的语用素质提高等方面着手[6]。而对于需要进行大量跨文化交际的涉外专业大学本科生和专科生的语用能力,韩东红等也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在校的学生普遍存在语用能力偏低的情况。而走出社会的毕业生由于存在一定的知识遗忘,普遍测试成绩比在校生低,但是对于告别场合的语用能力,却比在校生要好。这个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实际的运用能够促进语用能力的培养[7]。大量的研究表明,在我国不断强调英语重要性的过程中,大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依旧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找出症结所在,才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只有提高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才能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消除交际障碍[8~9]。目前大部分语用能力的研究,针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语用能力研究很少,但是语用能力对于以培养实用型的复合人才为目的的高职教育却又十分重要。只有强调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才能让学生在将来工作的商务场合中,运用英语得体地进行交际,帮助其顺利地达成既定的工作目标。因此,笔者认为清楚了解高职商务英语学生的语用能力水平,才能更好地研究和制定出相应方法培养学生具备更好的语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二、调查方法与结果

(一)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语用能力调查,其对象为广东省某职业技术学院三个年级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调查问卷的内容改编自何自然、阎庄英语语用能力调查材料[10]。内容分为语言语用能力和社交语用能力两方面,共20题。每个题目都有一个特定的情景,然后需要学生判断所给定的回答是否适用于这个特定的情景。每个题目包含2~3个选择,全部题目为不定项选择题。整份问卷包含20个特定情景,53个子选择,其中32个为正确的选项。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62份,回收问卷710份,回收率为93.2%。

(二)调查结果

1.频率分析结果

如表1所示,这次问卷共有32个正确选项,接受了调查问卷的同学的平均得分为14.77个,没有达到平均水平。可见,高职商务英语学生的语用能力整体水平不高。另外,最高的平均分是三年级学生,二年级学生次之,最低的平均分是一年级的学生,这一部分数据也从一定的程度上证明,高职商务英语学生经过了大学期间的知识积累,语用能力是会有提高的。

表2、表3分别是学生在语言语用能力和社交语用能力各题目的具体得分情况。如表2所示,学生们的语言语用能力情况不容乐观,在23个题目中,只有5个题目的得分率超过60%。最低的得分率甚至只有9.6%。而如表3所示,学生的社交语用能力比语言语用能力稍微好一些,在9个题目中,有3道题得分率超过60%,最低的得分率为10.4%,但是这些数据也反应出高职商务英语学生的社交语用能力仍然比较低。

表1 语用语言能力总体情况

表2 语言语用能力得分率

表3 社交语用能力得分率

2.独立T检验结果

除了以上的描述,笔者还对学生的语用能力进行多种分析,试图找出不同组别的学生在语用能力上的差异。首先,基于性别的不同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运用独立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不同性别的语用能力差异的显著性。从表4的数据可以看出,P=0.940>0.05,由此可以看出两组数据的差异不显著,因此,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语用能力并没有因为性别的不同而不同。

表4 性别分组独立T检验结果

3.One-way Anova检验结果

第2种分组是基于生源地的不同,将学生分为5个组别,分别是江门市区、五邑地区、珠三角地区、潮汕地区和其他地区。然后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检验(One-way Anova),从而得出地区教育水平的差异会否产生语用能力的差异。从表5的数据看,由于Sig值为0.028,小于0.05,所以判断方差不具备齐性,方差分析结果无用,因此,需要用Sig值进行事后分析。结果见表6。从表6数据看,只有五邑地区学生和其他地区的学生语用能力差异显著,其他组的学生的语用能力差异并无显著性。从表7S-N-K检验结果看,Sig值为0.087,大于显著性0.05,这说明组内语用能力差异无显著性。

表5 地区分组方差齐性检验结果

表6 Tamhane检验结果

表7 S-N-K检验结果

三、结论

经过对数据的一系列分析,笔者发现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语用能力(包括语言语用能力和社交语用能力两个方面)都比较差,并且体现了一系列的特点。首先,大一新生的语用能力最差,大二次之,大三学生最好。这结果一方面体现现行的高职英语教育确实起到了提高学生总体的语用能力水平,但是,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因为即便是大三学生,语用能力还是很低。如果学生凭借现行的语用能力水平进行交际,很难在相关的商务场合中达到交际的目的。然后,从数据分析来看,学生语用能力的差异与性别没有关系。最后,由于地区教育的差异,来自不同地方的学生的语用能力也有一定的差异,来自于五邑地区的学生与其他地区的学生的语用能力有着显著的差异。

四、对策及启示

根据调查的结果,笔者分析并提出以下对策:首先,对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育在提高语用能力方面没有针对性这点,教师可以在各种课程中设置不同的情景教学。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陈旧的教学资料无法让他们积极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很多教学的案例资料甚至可以追溯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投入到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真正通过自己的摸索,通过习得提高自己的语用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不同的情景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在教学情景设计中不断增加更多贴近现实的商务元素来丰富教学资源。另外,针对地区教育的差异,在大一的时候还可以实行分组教学,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组,然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分组教学,还可以小组间交叉活动,发现问题,共同进步。作为教师,还需要制定阶段性检测。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帮助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实现高中到高职的学习转变。

这次的调查结果给了笔者很多的启示。在以培养学生实用能力为主的高职教育当中,高职商务英语学生的语用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这个能力恰恰是以后能够帮助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自如交际的能力。在往后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更加应该注重学生的语用能力培养,而不是一味的给学生输入知识,应该让学生更加多地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转变。

[1]Chomsky,N.Essays on Form and Interpretation[M]. Amsterdam:North-Holland,1977.

[2]Leech,G.N.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 1983.

[3]Thomas,J.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J].Applied Linguistics,1983(2):91-112.

[4]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5]孟梅,刘秦亮.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研究报告[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12(4):92-94.

[6]冯序颖.大学英语口语课程与学生语用能力培养[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6(2):64-68.

[7]韩东红,兰裕明,姚文清.涉外专业学生语用能力的调查与分析研究[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12(4):79-82.

[8]范晓迪.从语用失误看语用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 2012(23):177-179.

[9]黄亚南.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角度分析社交语用失误及其对策[J].2012(1):147-149.

[10]何自然,阎庄.中国学生在英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汉英语用差异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6,67(3):52-57.

(责任编校:马余平)

A Survey on the Pragmatic Competence in Business English Students in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Taking J Polytechnic in Guangdong For Example

LIN Mian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Jiangmen Polytechnic,Jiangmen,Guangdong 529000)

Pragmatic Competence reflects students'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of using language properly to some extent, therefore,to cultivate Business English Majors'Pragmatic Competence should be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in vocational education.A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the Business English majors in J Polytechnic in Guangdong.The results objectively show that the overall Pragmatic Competence level in the Business English Majors is low;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for the Business English majors can improve the competence only to an unobvious extent;the students Pragmatic Competence is not related to the gender but closely to the regional education level before vocational education.

Pragmatic Competence;Communicative Competence;Business English;vocational education;regional education

H 319.1

A

1672-738X(2015)01-0081-04

2014-11-15

林勉(1981—),女,广西梧州人,英语讲师,工商管理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商务英语。

猜你喜欢
商务英语交际社交
情景交际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交际羊
两块磁的交际
社交距离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