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挖掘,让例题成为引领学生思维的“试金石”

2015-01-12 07:47江苏扬州市江都区真武镇滨湖小学225268沈延安
小学教学参考 2015年32期
关键词:试金石结合律算式

江苏扬州市江都区真武镇滨湖小学(225268) 沈延安

深入挖掘,让例题成为引领学生思维的“试金石”

江苏扬州市江都区真武镇滨湖小学(225268) 沈延安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载体和范本,因此教师教学中应避免教教材、教例题的误区,通过挖掘教材的例题资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材例题 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 思维

例题是引领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的重要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例题教学的功能,陷入单纯教例题的误区,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那么,该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充分发挥例题的引领作用呢?

一、创设例题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

数学教材在选编例题时,大多会选用一些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情境素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因此,教师要深入解读教材,挖掘例题情境背后的深层含义,开展灵活有效的教学。

例如,教学“加法结合律”这一内容时,教材例题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如下图),通常教师会根据这一主题图让学生思考:“一共有多少个学生参加活动?你是怎么计算的?”在学生列出算式17+23+28=68(人)后,教师继续引导:“还有什么办法?”学生认为可以先求出跳绳的人数,然后加上踢毽子的人数,这样就得到算式17+ 28+23=68(人)。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验证17+ 28+23和17+23+28这两个算式的结果是否相等,最后揭示课题。笔者认为,这样的例题教学,显然没有深入挖掘教材例题对情境创设的内在深意,而且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那么,该如何进行例题情境的挖掘呢?这道题的编排意图旨在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这两个算式中找到规律,理解加法结合律的数学本质。因此,笔者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设计:先让学生明确这一道题有两种不同的解法,前者为17+28+23,后者为17+23+28,发现这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一组算式的具体特征,并举出类似的例子,再进行独立尝试和验证。最后,让学生抽象出加法结合律的数学模型,获得对加法结合律的抽象认知。由此,通过数学例题的情境挖掘,教师不仅帮助学生理清了思路,而且引导学生把握了数学规律的本质,充分发挥了教材例题启迪学生思维的有效作用。

二、践行例题操作,顺应学生的思维

动手操作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但现实中往往出现动手操作流于形式的现象,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要顺应学生的认知经验和思维现实,充分发挥例题的操作功能。

例如,“因数和倍数”这一内容,笔者分析后认为,教材的设计意图是要教师结合三年级学过的倍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动手摆长方形,形象感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为此,笔者这样设计教学:先让学生拿出12个小正方形,通过不同的方法摆出一个长方形,再让学生体验每排各摆几个,摆了几排,从而认识一排有4个,就是1个4,摆了3排,就有3个4;一列有3个,就是1个3,摆了4列,就有4个3。通过操作和思考,学生很快得出结论:12是4和3的倍数,4和3是12的因数。通过这样的操作引导,既帮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数学表象,又有效沟通了倍数和因数之间的联系,提升了概念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三、把握例题难点,激活学生的思维

从数学的角度而言,例题的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帮助教师提炼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便于灵活使用教材;二是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将学生的已有认知结合起来,引导进行数学实践和数学探究,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如,教学“认识角”时,通常教师会用课件展示主题图,带领学生讨论如何进行角的大小比较。笔者认为,这道例题的设计意图有两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对角的大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探索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显然,大多数教师会忽略例题的第一个设计意图。为此,笔者进行了以下的教学改进:先让学生观察钟面时针与分针的转动,思考“角的大小是指什么”,使学生对角的大小有初步的认识。接着,让学生转动分针和时针,观察角的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观察后认为角的大小和角的边的长短无关,只和角的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使学生逐步实现对角的大小这一概念的深刻理解。通过对例题的深入挖掘,既突破了概念教学的难点,又使学生深入理解了所学的数学概念,有效激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总之,教师要深入解读教材例题的编排意图,充分发挥例题的思维引领效能,让教材例题成为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的“试金石”,使数学课堂教学实现有趣、有效、有用的目的。

(责编 杜 华)

G623.5

A

1007-9068(2015)32-047

猜你喜欢
试金石结合律算式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战“疫”是考察识别干部的“试金石”
怎么写算式
CACSI:汽车品质的试金石
好玩的算式谜
究本溯源,提高计算能力
对“运算律”单元教学的思考与建构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探究求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