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卷评分和肺通气功能评价补肺颗粒对稳定期慢阻肺的疗效

2015-01-13 09:17杨晓龙
中成药 2015年10期
关键词:稳定期阻塞性通气

杨晓龙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东院急诊科,上海20120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不完全可逆,并呈进行性发展,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颗粒在肺部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它属于中医“痰饮”、“咳嗽”、“喘证”、“肺胀”等范畴,主要为本虚标实证型。补肺颗粒由党参、山萸肉、熟地黄、陈皮、炙麻黄、紫菀等组成,具有健脾补肺益肾,祛瘀化痰平喘之功效。本实验以稳定期COPD 的治疗为切入点,开展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评价补肺颗粒治疗该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水平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实验于2007 年1 月—2010 年12 月收集病例68 例,采取计算机随机方法将所有病例分为治疗组(34 例)和对照组(34 例)。入选标准:稳定期;年龄40 ~75 岁;近2 周内未使用抗生素、长效支气管扩张剂或激素;均符合COPD 诊断标准[1],具有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为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改善率<15%,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病全球倡议(GOLD)标准,所有患者气流受限的严重程度为中度(GOLD2)或重度(GOLD3)。排除标准:除COPD 以外影响肺功能的疾病,如合并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特发性肺纤维化等原发肺部疾病者;同时有心、脑、肝、肾、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妊娠或准备妊娠及哺乳期妇女;过敏性体质或对研究药物过敏者。在治疗组中,男21 例,女13 例,年龄56 ~80 岁,平均67.7 岁,平均病程 (8.3 ± 2.4)年,GOLD2 14例,GOLD3 20 例;在对照组中,男22 例,女12例,年龄54 ~78 岁,平均(66.5 ±7.8)岁,平均病程(7.6 ±2.3)年,GOLD2 15 例,GOLD3 1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和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表明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补肺颗粒由曙光医院制剂室提供,配方为党参、赤芍、山萸肉、熟地、当归、炙麻黄、黄芩、半夏、紫菀、陈皮、甘草,每袋8 g;而补肺颗粒安慰剂的主要成分含8%补肺颗粒生药加辅料,每袋8 g。药物和安慰剂在形状、颜色及包装等方面一致。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均给给予沙美特罗和丙酸氟替卡松吸入粉雾剂(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每次分别吸入沙美特罗50 μg 和丙酸氟替卡松250 μg,一天2 次。治疗组加服补肺颗粒,每次2 袋,每日2 次,连续治疗12 周;对照组加服补肺颗粒安慰剂,每次2 袋,每日2 次,连续治疗12 周。

1.3 肺功能测定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以及治疗12周后均进行肺功能测定,检测肺通气功能采用FEV1 以及FEV1 与用力肺活量 (FVC)的比值(FEVl/FVC),每个患者至少接受3 次检测,两次间的误差值<5%,取最佳值作为统计数据。

1.4 问卷调查 采用St. George's 呼吸疾病问卷(SGRQ)评分[2],分为呼吸症状、活动能力和疾病影响3 个部分,共有50 个项目,用于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独立填写调查表,计算出分项评分及总评分,分值范围0 ~100 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健康状况越差。

1.5 治疗随访 所有患者均同意接受随访,随访3 个月,用于分析治疗前后的有关数据。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将完成随访的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结果分别进行配对t 检验,Pearson 直线相关分析肺功能和SGRQ 评分的相关性,P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SGRQ 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入组前的SGRQ 总评分和分项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两组治疗12 周后的SGRQ 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 <0.05),治疗后两组间在总评分和分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SGRQ 评分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SGRQ scores in two groups

2.2 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的改变 两组在治疗前,FEV1%和FEV1/FVC 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治疗12 周后,两者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而且,治疗后治疗组的两者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FEV1%和FEV1/FVC 的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FEV1% and FEV1/FVC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2.3 SGRQ 评分和肺通气功能相关性分析 Pearson 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肺通气功能指标中的FEV1%和FEV1/FVC 水平与SGRQ 呼吸症状、活动能力以及总评分均有轻度相关性(r= -0.502 ~-0.312),但同疾病影响无相关性(P >0.05),见表3。

表3 SGRQ 评分与肺通气功能的Person 直线相关关系(r)Tab.3 Pearson linear correlations between SGRQ scores and pulmonary ventilation functions (r)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属祖国医学“肺胀”范畴,以正气亏虚为其发病基础,因易受外邪而致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病久致肺体及肺功能受损,病位主要在肺,最终导致肺脾肾三脏虚损,痰浊、瘀血、水饮交错为患而发为“肺胀”。研究显示,COPD 患者出现频率最多的体质为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3],其中气虚则以机体、脏腑功能状态低下为主要特征,易为外邪所侵;痰湿则多因水液内停而痰湿凝聚,以黏滞重浊为主要特征,外邪致病,气机不畅,可致瘀血产生;湿热质以湿热内蕴为主要特征,易内外合邪而致病,因湿性胶着难解,导致病情多反复发作,病情缠绵难愈。COPD 稳定期邪少虚多,其治疗宜以扶正为主,兼以祛瘀化痰平喘,改善脏腑功能以增强防御能力,进而有效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4]。

补肺颗粒是从《备急千金要方》中的补肺汤以及《景岳全书·新方八阵》中的金水六君煎化裁而来,体现了健脾益肾补肺,祛瘀化痰平喘之功效。方中党参健脾益气、培土生金,为君药;山茱萸、熟地黄滋肾、金水相生,为臣药;黄芩清泄肺热,炙麻黄宣肺平喘,当归、赤芍活血化瘀,陈皮、半夏、紫菀行气化痰,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具有补肺健脾益肾,祛瘀化痰平喘之功效,使气得复,痰浊瘀热得清,脾肺之气升降自如,金水二脏滋生互养,功能恢复。前期临床研究证实,补肺颗粒是治疗COPD 稳定期的有效药物[5-6],能显著增加小鼠胸腺和脾脏的重量,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也可影响体液免疫功能,促进抗体的生成,而且使小鼠应激能力增强,在扶正固本的同时,也具有清肺祛邪作用,延长常压耐缺氧时间[7]。另外,补肺颗粒影响COPD 稳定期患者血清中的炎性因子水平,在较长时间内可有效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减缓COPD 的病情进展[8]。患者在服用补肺颗粒后,FEV1、FVC、FEV1% 和FEV1/FVC 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9],可认为补肺颗粒的疗效符合GOLD 推荐治疗标准,能减轻目前症状以及风险[10]。慢性气道炎症反应过程是COPD 的主要发病机制,而补肺颗粒可有效抑制TNF-α、IL-8、IL-6 和TGF-β1 等炎症因子,减轻气道黏液细胞的化生、高分泌和肺气肿病变,有助于预防COPD 的进展和致残后果[11-13]。研究发现,TNF-α系统性地参与炎症性骨骼肌功能障碍和骨质疏松症,而补肺颗粒可以有效抑制血浆TNF-α 水平,进而提高运动耐量,改善活动受限[14]。本实验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间的FEV1%和FEV1/FVC 水平无显著性差异,而用补肺颗粒治疗后,治疗组中两者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证明补肺颗粒能有效改善肺通气功能,与上述研究报道一致。

SGRQ 评分既涉及到患者的病情变化,同时也测评其心理状况,不仅与患者的肺功能FEV1、FEV1%、FEV1/FVC 和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而且还可反映其社会活动、日常生活、心理状态等情况,但包括种族因素在内的多项指标对其评分结果影响不大[15]。本实验采用SGRQ,对68 例中重度稳定期COPD 患者治疗前后的情况进行了评估,并与肺功能FEV1%和FEV1/FVC 进行比较,发现SGRQ 与肺功能在评测患者治疗效果上具有很好的相关性,所有患者经过12 周治疗后,各部分分值的均数均有所下降,而且与肺功能变化有很好的相关性。同时,服用补肺颗粒后,治疗组肺功能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并且SGRQ 评分也低于后者,可见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有所减轻,活动能力有所提高,故可认为补肺颗粒能有效改善症状,并明显提高生活质量,但对心理影响的改善不大,这是SGRQ 与肺功能测定相比所具有的最大优势。综上所述,SGRQ 与肺功能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不仅可以评测COPD 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而且还能评价其治疗情况。

虽然本实验发现,补肺颗粒可明显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呼吸症状,明确了该药物在COPD 稳定期治疗中的优势,但由于样本量相对较小,观察时间相对较短,并考虑到药物干预时间长短对COPD 发展的影响会有所差异。因此,大样本量和长时间持续地干预对于预后的影响,将是我们今后重点研究的方向。

[1] Rabe K F,Hurd S,Anzueto A,et al.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management,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GOLD executive summary[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7,176 (6):532-555.

[2] Jones P W,Quirk F H,Baveystock C M. The St 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J]. Respir Med,1991,85 (Suppl B):25-31.

[3] 刘 炜,葛正行,李 波.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其与证候的关系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 (20):3587-3590.

[4]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 (8):7-16.

[5] 孙增涛,刘恩顺,封继宏,等. 补肺颗粒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疗效评价[J]. 新中医,2009,41 (3):37-38.

[6] 付 敏,孙增涛,刘恩顺,等. 补肺颗粒对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2,46 (1):37-38.

[7] 吴向东,冯淑明,江 娇. 补肺颗粒的药理学初探[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 (6):254-256.

[8] 郭思佳,孙增涛,李月川,等. 补肺颗粒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34 (2):235-238.

[9] Guo S J,Sun Z T,Liu E S,et al. Effect of Bufei granule on stabl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 randomized,double blinded,placebo-controlled,and multicenter clinical study[J]. J Tradit Chin Med,2014,34 (4):437-444.

[10] 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GOLD).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management,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EB/OL]. http://www. goldcopd. org.

[11] Cromwell O,Hamid Q,Corrigan C J,et al. Expression and generation of interleukin-8,IL-6 and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by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 and enhancement by IL-1 beta and tumour necrosis factor-alpha[J].Immunology,1992,77 (3):330-337.

[12] Von Asmuth E J,Dentener M A,Ceska M,et al. IL-6,IL-8 and TNF production by cytokine and lipopolysaccharide-stimulated human renal cortical epithelial cells in vitro[J]. Eur Cytokine Netw,1994,5 (3):301-310.

[13] Takeyama K,Jung B,Shim J J,et al. Activation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s is responsible for mucin synthesis induced by cigarette smoke[J]. Am J Physiol Lung Cell Mol Physiol,2001,280 (1):L165-L172.

[14] Garrod R,Marshall J,Barley E,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lammatory markers and disability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J]. Prim Care Respir J,2007,16 (4):236-240.

[15] El Rhazi K,Nejjari C,Benjelloun M C,et al. Validation of the St. 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 in patients with COPD or asthma in Morocco[J]. Int J Tuberc Lung Dis,2006,10(11):1273-1278.

猜你喜欢
稳定期阻塞性通气
自拟补肺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证)的临床研究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CAT评分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不通气的鼻孔
皮肤磨削术联合表皮细胞膜片治疗稳定期白癜风疗效观察
通气汤联合艾灸防治妇产科术后腹胀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