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2015-01-13 15:13陈毅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课文文章课堂教学

陈毅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0-0055-01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好,能帮助学生走进新课程,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优化教学效果,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课堂提问的误区

提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富有启发性、可思性、连贯性的提问能促进教与学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反馈,使教学活动变得快乐、轻松、有效。但在实际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着几个误区:

1.1教师问,学生答。提问,自然而然就会被人们理解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这样一来就将提问的意义片面化了。事实上,提问应该是双向的。课堂中既应该出现教师向学生发问,也应该出现学生向教师提问的现象。现代教学中出现的提问的主体,应该把学生包括进来。

1.2越多越好,越杂越好。提问开始被当作一种艺术或者技术,是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发展其思维能力为目的。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说,教师的提问不能"满堂飞",随意而问,而应该精心备课,精心挑选,精心设计问题,做到"越精越好"。

1.3随时随地皆可问。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往往会令学生莫名其妙,原因是此问题本该在前面提出,结果由于种种原因错过了良机,在后面想到时才提出,结果造成内容不连贯,学生思维顺序被打乱,教学效果自然不佳。

2.在同类比较中释疑

有些问题不能孤立、片面地理解,必须借鉴相类似的阅读材料,在相互印证、补充中求得全面的理解。比如在教学积累?运用5的时候,引导学生学习怎么样才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让学生回顾刚学完的《长城砖》,学习那篇文章怎么分析主要内容,然后再让学生仔细阅读如《捞铁牛》、《陶罐和铁罐》、《科利亚的木匣》等几篇文章,经过认真研读再加上原来学习课文时学会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得出如下结论:先通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得出各部分结论——最后串连起来成为文章的主要内容。使学生通过阅读比较,掌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方法。

3.在启发引导中释疑

有些问题,涉及到课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词句理解,如果我们能启发引导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去释疑,就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比如教学《小狮子艾尔沙》这一课,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提问:"为什么说小狮子艾尔沙回来了,我又高兴又难过?"然后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或者生活经验来释疑。

联系课文,小狮子回来了,好朋友又可以在一起了,"我"当然高兴;但又为小狮子艾尔沙不能适应自然环境——"我"所以又感到难过。这样,通过运用多种方法启发和引导学生释疑,就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活学生的思路。

4.巧妙设计提问,让学生思考后才能回答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讲究一定的艺术,把握问题的难易度,既不要太容易,难度也不能太大,要让学生经过思考后能回答出来,让学生有一种往上跳一跳就能拿得着的感觉,这样才能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解《老山界》一文时,文中写红军战士第二天吃早饭时抢了一碗就吃,这时教师就可以对文中的"抢"向学生提问:"红军战士抢着吃早饭,他们是不是一群没有礼貌、不遵守纪律的军人呢?"有些学生给予否定回答。这时教师又可以启发学生提问:"你们认为他们遵守纪律,那为什么他们都要去抢呢?'抢'字在这里应怎样理解才能表达确切的意思呢?"为了让学生们能真正理解"抢"字在这里的含义,教师还可以举个例子:"小红起床晚了,看到妈妈做的早餐后,抢了一碗便吃,然后急冲冲地去上学,这句中的'抢'是什么意思呢?"学生结合平时自己在生活中的相关情境,很快就明白了"抢"的意思,同时也理解了红军战士"抢"这一动作,表示快、争分夺秒的意思。这样通过巧妙地设问和举例,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5.提问要注意针对性

教师在提问中要有明确目的和内在意图,不是为提问而提问,搞形式主义。所提问题是为了指导学生观察,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和定义,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认识文章的写作特点使学生获得新知识,巩固旧知识等等。每个问题都要有明确的目的,不能漫无目的地提问。其次,所提问题,应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提问。提问要难易、深浅适当,太难、太深,超越了本班学生目前的能力水平,学生就会望而生畏,丧失了回答问题的信心。如问题太易、太浅,低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所以课堂提问的难易程度必须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的高低而设。比如,《故乡》最后一段:"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学生对这段话的深刻含义,较难把握。我们不妨先设置针对性提问:"文中的'路'仅指地上之路吗"…路'和希望之间有何联系呢"学生在对这两个问题做出正确解答后,最后问:"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通过这样一问,加以一定的过渡,对学生来说比较深奥的问题,也就能轻松解决了。

6.创造性设问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提问,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探索大千世界的一切。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加深拓宽原有的教学内容,对课文中的人物、情节、场景产生再想象,教师可插叙情节,或改写人物或增删词句等,启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如教欧阳修的《卖油翁》,教师可提问:卖油翁走后,陈尧咨会想些什么?教鲁迅的《孔乙己》时,可提问:孔乙己的长衫哪里去了?孔乙己最后一次离开咸亨酒店后命运如何?在教师的提问下,学生可尽情地发挥想象。毫无疑问,这种提问能够起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极佳效果。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钻研教学内容,认真领悟提问要求,切实掌握提问策略,精心设计各类问题。唯此,才能真正发挥提问的功效,达到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猜你喜欢
课文文章课堂教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背课文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