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汉语推广助力教育国际化进程

2015-01-14 04:20马园根
世界教育信息 2014年22期
关键词:教育国际化跨文化交流

马园根

摘   要:随着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日益频繁,教育国际化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全国中小学国际汉语推广基地,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在良好的对外交流基础上,通过加强整体管理,储备充足师资;丰富跨文化课程内容,设计针对性培训教材;积极开展对外汉语教学,促进中外师生交流互动等举措,努力营造跨文化的学习交流环境,丰富跨文化课程内容,积极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的推广,提升学校国际化发展水平。

关键词:教育国际化;汉语推广;跨文化交流

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位于上海市黄浦区西南端,与卢浦大桥、南外滩高级住宅区和2010年世博会浦西会址毗邻,迄今已有40多年的校史,是区域内规模较大、设施完善的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教育要素在国际间加速流动,世界各国教育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程度不断提高。人们普遍意识到,教育国际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上海中心城区的窗口学校,我们不断拓宽自身的国际视野,培养师生的国际意识、全球意识,在对不同文化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增进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认同与弘扬。同时,作为全国中小学国际汉语推广基地学校,我们努力营造跨文化的学习交流环境,积极开展中文教学和中国文化的推广,提高学校国际化发展水平。

黄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一直拥有较好的国际交流的基础,早在2003年,学校就引入了国际化管理的理念,和南澳大利亚南阿德雷德市教育部门合作,聘请当地资深校长和教育专家来我校担任外籍管理顾问。2008年,在上海市教委国际交流处的指导下,在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黄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被评为全国中小学国际汉语推广基地学校,外籍管理顾问也进入学校汉语推广工作的领导机构,帮助我们共同构建汉语推广模式,组织专业力量,开发、设计对外汉语课程,安排对外交流活动,为学校的汉语推广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9年,在国家汉办的推动下,借“汉语桥”英国校长访华团的东风,英国纽卡斯尔市圣艾丹教会学校校长莱斯利来到上海,走进了中山学校。她对于中国文化的热情,对于跨文化交流的追求,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我们也意识到,要提高国家的软实力,提升中华民族今后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更要加强汉语以及中华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中山学校对外汉语推广工作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一、加强整体管理,储备充足师资

我们把汉语国际推广的工作整合进学校发展规划中,在学校汉语推广工作小组的领导下,形成了由校长总负责,党支部书记监督保障,分管校长主要负责,校办主任、外语教研组长具体落实的三级运作模式,领导小组成员积极、认真参加国家汉办、国际交流处组织的各项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同时,我们还加强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安排外籍教师针对40岁以下青年教师开展全员外语口语培训,2009年至今共输送了14名教师赴华东师范大学对外国际汉语教育研修班培训,且均获得对外汉语教学资格证书,为顺利完成汉语国际推广基地的任务储备了充足的师资力量。

二、丰富跨文化课程内容

设计针对性培训教材

为了提高国外学生学习中文的兴趣和效果,学校开发、设计了两大类课程。

第一,语言文化类课程。其中,包括《中国礼仪文化》《中国饮食文化》《上海特色街》和《上海家庭生活习惯介绍》。让学生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多媒体媒介了解他们比较感兴趣的中国民俗文化——在感受文化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同时,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更深入地理解中国文化。

第二,动手学中文系列。中山学校拥有较为丰富的民族文化特色课程。根据国外儿童的年龄和中文水平,我们设计了以下6类课程:《中国陶艺》《磨漆画》《弄堂小游戏》《中国茶道》《折纸艺术》和《中国结》。此外,我们还编撰了《快乐学中文》汉语培训系列教材。同时,在国外学生来我校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让中山学校的学生与他们共同参与实践,从多角度感受到中华文化和上海文化的魅力,提高其中文表达能力和在目的语国家的社会交际能力。

三、积极开展对外汉语教学

促进中外师生交流互动

中山学校对外汉语推广工作主要有以下四个重点。

第一,积极推进丰富的学生交流活动。中山学校和圣艾丹教会学校一直保持着密切的来往。在两校建立友好关系之初,两校的学生就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分享和探讨共同话题。比如,天气的变化,风俗习惯的差异等。通过对共同话题的交流,中英两国学生之间加强了沟通,实现了文化的交融。2013年,中山学校和圣艾丹教会学校开展了文化探究活动。中山学校的学生赴英国交流期间,居住在当地家庭里,并与他们同吃同住,在提高自身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也把中国文化传播到英国家庭中,而我们为远道而来的英国学生准备了国学课程,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第二,定期开展校长熟地化对话。圣艾丹教会学校校长莱斯利女士以及当地社区其他学校的校长每年来上海两次,商讨具体工作;中山学校领导也两度赴圣艾丹教会学校,对该校资源设施、学生汉语推进情况和教师教学情况进行考察,为汉语推广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常年派驻教师开设汉语课程。中山学校每年派遣两位教师赴英国纽卡斯尔市开设汉语课程,开展汉语教学,并协助学校所在社区开展中国文化周的活动。当地学校和居民对中山学校派遣的中文教师非常友好和热情,为教师们提供了工作生活资源和教学设施,节假日也常常带他们外出体验英国文化,帮助中国教师更好地了解英国的课堂和学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第四,每年参与上海教育展。2010年起,中山学校连续5年参加由上海市教委国际交流处牵头的上海教育展,足迹远至突尼斯、巴西、土耳其等10余个发展中国家,向他们介绍中山学校的办学特色和跨文化交流视野下的特色课程建设,扩大了学校和区域的国际影响,得到了教委领导的高度肯定。

在这5年中,中山学校一共开发了两套汉语培训的系列教材;在纽卡斯尔市开设了2400余节汉语文化课程,开展了五届汉语文化周,包含剪纸、陶艺、书法、太极拳、茶艺等16个项目,3200余人次的学生和居民得到了汉语文化的熏陶,我们的中文课甚至已经开到伦敦中心城区的学校。中山学校与圣艾丹教会学校共有近100名学生到对方国家参加了文化体验夏令营,20余名英国教师来到中山学校体验中国的课程,与我们的教师共同开展语言教学的研讨。中山学校还有很多课程在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很多教材仍在编写,与国外学校之间的交流还不断在延续。在对外交流过程中,我们彼此尊重、理解、学习和融合,以真诚和努力,进一步加强文化交融,开创新的时代。

编辑 潘雅 秦悦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国际化跨文化交流
美式幽默文化研究
浅论江苏省独立学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合拍片《风筝》的跨文化传播
国际化高校联盟体系下结构化MOOC框架 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中国合伙人》跨文化交流中的民族寓言
国际化时代下传统文化的教育自觉
浅析英语学习中的语用失误
教育国际化中的学生交流
创建粤港高等教育合作试验新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