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三化教育理念 迈向精致卓越的综合性大学

2015-01-14 04:23熊建辉罗淑华吴婷
世界教育信息 2014年22期
关键词:办学特色人才培养

熊建辉+++罗淑华+++吴婷

摘   要:淡江大学是位于台湾新北市的著名私立大学,创校于1950年,前身为淡江英语专科学校,1958年改制为文理学院,1980年更名为淡江大学。建校以来,淡江大学始终秉持着“日新又新”的精神,重视教学品质、学术研究与学习服务,如今已发展为台湾具规模且功能完善的高等教育学府之一。为深入了解淡江大学在发展特色、人才培养、院校管理等方面的情况,本刊对淡江大学校长张家宜博士进行了专访。张家宜校长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并获得教育行政学博士学位;先后担任淡江大学财务金融系、教育学程组、教育政策与领导研究所专任教授,淡江大学行政副校长;2004年8月出任淡江大学校长。在访谈中,张校长指出,要积极落实国际化、资讯化和未来化,创造学术王国;实践三环五育,培育卓越人才;实施全面品质管理,提升教学、行政服务质量;促进国际交流,提高学生未来竞争力;顺应教育信息化趋势,积极推动远程教育;竞合发展,推动两岸教育和谐共鸣。

关键词:台湾淡江大学;三化教育;办学特色;人才培养;两岸教育交流

一、落实国际化、资讯化和未来化,

创造学术王国

《世界教育信息》:尊敬的张校长,很高兴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淡江大学是台湾著名私立高等学府之一。首先,请您结合学校的概况,谈一谈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张家宜:淡江大学由祖父张惊声先生及父亲张建邦先生创办于1950年,是台湾第一所私立高等学府,至今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淡江大学前身为淡江英语专科学校,1958年改制为淡江文理学院,1980年更名为淡江大学。迄今,淡江大学已经成为拥有淡水、台北、兰阳、网络等4个校区的综合性大学,共有8个学院、2.7万余名学生、2100余位专兼任教职员工及23万多名校友,是台湾颇具规模且功能完备的高等教育学府之一。

国际化、资讯化、未来化的三化教育理念是建校至今坚持的办学特色,孕育自学校创办人张建邦博士的远见。他表示:“自创立以来,淡江大学即制定国际化、资讯化和未来化为本校主要目标,其最终目的在于达成学术研究,改进教学及增进社会福利。”因此,淡江大学是台湾最早推展三化教育的高等学府。

国际化理念是基于人类共享一个地球的理念,透过语言、文字和文化,增进相互的沟通与了解,建构淡江人具有国际观的思考模式。为了培养学生应对前瞻趋势的能力和全球化的视野,所有学生必须修读“全球视野”“资讯概论”以及“未来学”的相关课程,以营造全球生命共同体的环境。我校首创台湾高等学校实施“大三出国研习计划”的先例,至今已经实行20年。目前,每年大约有400多名大三学生出去学习,学生就读系所主要集中在外语学院。此外,国际企业学专业和兰阳校区的课程采用英文教授,这些科系的大三学生均需出国留学一年,是本校国际化的特色。

资讯化,即大陆所说的信息化,指建构最完备的资讯网络,协助教学、研究与学习的进行,以培育淡江人具有信息人性化的人文关怀。我校在1968年就成立了电子计算机中心,并将电脑科技应用于教育行政、教学、研究、服务工作,是台湾高校资讯化的先驱。为了创造最吸引人的大学资讯化校园,我校采取了五大资讯建设措施:“持续拥有安全、可靠、快速的资讯环境”“整合校园资讯力及其运用”“持续创新应用”“校园资讯应用无所不在”“终身服务”。近年,除持续发展便捷的校园网络、功能强大的校务资讯系统、多重绵密的资讯安全防护网及别具特色的教学支援平台外,我校还计划发展轻巧便利的行动服务,致力成为一所网络无边界、全新行动生活的资讯化大学。

未来化的教育理念以“科技整合”与“未来情境”的方法为主要导向,建构淡江未来的愿景,以认识未来、适应未来,进而创造理想的未来。20世纪60年代,我校在通识核心课程里开设未来学课程,成立未来学研究所,让年轻学子了解如何面对不确定的未来社会,学习前瞻趋势议题的能力。现在,我校所有的学生都要修习未来学课程。此外,未来化教育理念不仅展现在卓越教学的工作上,更内化于各阶段的组织变革中。比如,从第三波的硬件建设到第四波的软件校园;加入企业的全面品质管理模式,强化学校在未来高等教育市场的竞争力;强调三环五育,以追求心灵卓越;创立英式全人教育的兰阳校园;应用网络科技,建立跨地理空间的虚拟校园,展现我校应对未来可能面临到的教育与社会冲击,进行与时俱进的组织、变革、调整。在下一阶段,除积极整合对未来有重要影响的创新科技、经济变革与气候变迁等研究机构外,我校更将透过科技与人文社会之间的持续对话及丰富的创新研究成果,对未来全球社会的浮现议题提出跨科技的多元解决方案。

二、实践三环五育,培育卓越人才

《世界教育信息》:贵校的未来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在于让年轻学子了解如何面对不确定的未来社会。那么,您认为,面对未来,学生应具备哪些能力?贵校在人才培养这方面是如何做的?

张家宜:在人才培养方面,最重要的是在提升教学品质和学生素质。因此,我校特别为学生规划以“专业、通识与课外活动”的三环必修课程,并结合“德、智、体、群、美”五育教育内涵的“三环五育”,潜移默化为八大基本素养,即“全球视野、资讯运用、洞悉未来、品德伦理、独立思考、乐活健康、团队合作和美学涵养”。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不能只偏重专业课程的学习,而忽视核心课程和课外活动。其中,通识课程除之前提及的“全球视野”“资讯概论”和“未来学”课程外,还包含“艺术欣赏”等提高学生美学涵养的课程。我们提倡科技类专业的学生同时修读“社会未来”课程,而文科类专业的学生同时修读“科技未来”课程,以此来弥补他们专业课程的不足。而“课外活动”课程以前是以活动的形式展开,现在我们将其设计为课程,要求学生必须修读。例如,每位学生都要参加一个社团,并且完成一个实践案例分析。通过这个课程,学生能够学会如何沟通与创新,提升处理人际关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认为,良好的品德伦理是学生需要具备的最重要素养,也是淡江大学长期以来陶铸的的品德教育。因此,我校获得了由台湾教育部门颁发的“2013年度友善校园奖项”,成为全台湾唯一一所获得该奖项的大学。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同时,我们也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必须修读三年体育课程,强健体能,增强合作意识。通过“三环五育”,将淡江学生培养成为学有专长,心灵卓越,全面发展的社会栋梁。endprint

猜你喜欢
办学特色人才培养
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特色探讨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走内涵发展之路提升学校教育品质
优化课程教学体系结构,凸显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办学特色
学校办学特色形成过程的误区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