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图书馆Human Library服务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2015-01-20 12:07窦玉萌
图书馆界 2014年6期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服务

窦玉萌

[摘要] 我国公共图书馆Human Library服务受真人图书资源建设、Human Library服务效度和社会认知度制约,面临可持续发展问题。公共图书馆可寻求多方支持与协作,建立真人图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制定真人图书质量控制措施,优化Human Library馆藏;制定偏见型真人图书激励措施和权益保护措施;设计Human Library资源管理方案,实现真人图书的有序化组织;完善借阅规则,创新借阅流程,打造高效的真人图书借阅模式;积极推广Human Library理念,营造具有包容性和认同度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真人图书;服务

1Human Library服务进入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过程

Human Library(真人图书馆)是将真人作为信息和知识的载体,经由一定的机构组织起来,按照特定的借阅方式,免费“出借”给读者的一种理念和实践。它最早起源于丹麦,目的是促进对话,消除偏见。2009年,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将其引入中国[1],随后传遍全国各地。目前,我国Human Library的实践平台有学校、书店、咖啡馆、非盈利组织、图书馆等,其中实践相对较为丰富的平台是高校图书馆。随着Human Library理念与实践的普及,公共图书馆也开始思考开展这项服务的可行性[2]。2012年4月,重庆图书馆和南京六合区第二图书馆举办首期Human Library活动,开创了公共图书馆Human Library服务的先河[3—4]。

两年来,少数公共图书馆的Human Library服务已经形成固定的开展周期,如黑龙江省图书馆每周开展一次,深圳罗湖区图书馆每月开展一次[5—6]。大部分公共图书馆不定期开展Human Library服务,如只在特殊节日期间开展,或者一段时间内集中开展多次。还有一部分公共图书馆只探索性开展了首期,没有进一步的发展。我国公共图书馆Human Library服务的可持续性差,连续性和规律性不强,影响了公众的借阅体验和对这项服务的认同感。

2制约我国公共图书馆Human Library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2.1 真人图书资源建设

真人图书是Human Library的主体要素[7],其资源建设情况包括馆藏数量、馆藏结构和有序化程度三个方面。

真人图书采选困难、馆藏数量不足是Human Library服务发展的最大障碍,这直接导致每期提供的真人图书数量较少和Human Library服务难以持续。笔者利用报纸数据库、e线图情、微博搜索和搜索引擎的新闻搜索,搜索我国公共图书馆举办human library活动的新闻,统计发现我国开展Human Library服务的公共图书馆中,每期提供的真人图书数量在10“本”以下的约占50%,其中部分馆每期仅提供1“本”,并存在只有1“本”且持续数期出借的现象。

真人图书选取标准应包括隐性知识丰裕度、公益性分享意识、沟通表达能力和服务理念契合度四个方面。专家学者、职场精英、行业翘楚、业余爱好者和特殊经历体验者在前三方面占有明显优势,在馆藏结构中占有较大比重,且重复借阅率高。弱势群体、边缘群体和受歧视群体虽然最符合“促进对话,消除偏见”这一服务理念,但所占比重较小,且多为一次性借阅。如果这种馆藏结构不通过平衡四个选取标准进行改善,那么灌输式知识流动将占据主导地位,这会使该服务雷同于讲座服务,失去存在的意义。

相比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更加广泛,读者群体更加复杂多样,真人图书的主题类型也更加丰富,包括背包客、穷游者、沙发客的旅行经验,养生、烹饪、育儿、环保、摄影、异国文化等知识,探险、知青下乡、患病经历、极限运动、留守经历等特殊经历,法律诉讼、医疗、国家机关、珠宝鉴定、心理咨询等行业鲜为人知的内幕,奥运裁判、草根相声艺人、传统手工艺人、义工、出家人等的行业经历,保险、占卜、同性恋、殡葬、法医等备受偏见和隔阂群体遭受的误解。但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真人图书组织和揭示标准,依据主题规范化管理真人图书的公共图书馆凤毛麟角。无序化管理影响真人图书的深度开发和重复利用,也将制约Human Library服务的规模化发展。

2.2 Human Library服务效度

Human Library服务效度的评价标准是读者是否收获了知识或改变了观念,同时在借阅过程中获得了良好的用户体验。服务效度高,不仅有利于扩大服务的用户群、提高服务的知名度和信誉度,还有利于形成服务品牌。目前真人图书借阅的主流形式是一对多,大部分公共图书馆规定每“本”真人图书的同时阅读人数限额为10人,但实际有时高达30人,个别达到60人以上。同时分享一“本”书的人过多,不利于借阅者与真人图书的互动,导致借阅者体验较差。借阅流程方面,有时借阅者和真人图书会在借阅结束后交换联系方式,以便下次阅读。对于重复借阅者的这种个性化需求,公共图书馆没有有效的机制和平台支撑相应的服务,没有考虑到这一借阅环节。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公共图书馆在开展Human Library服务的过程中缺乏详细的整体规划,边实践边设计和调整工作方案,在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对借阅中的潜在问题和深度需求感知不到位。

2.3 Human Library理念的社会认知度

Human Library理念的广泛认同是此服务稳定发展的外部条件,社会公众对该理念的理解存在偏差,表现为将其等同于沙龙、讲座;带着先验观念或猎奇心理借阅备受隔阂和偏见类真人图书,缺乏对真人图书的尊重。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视名节的特点,这使得受到隔阂或偏见的真人图书群体不愿意泄露自己的隐私,不知道通过分享可以改变公众的看法。

3我国公共图书馆Human Library服务发展策略

3.1 寻求多方支持与协作,建立真人图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相对于其他系统的Human Library服务,公共图书馆起步较晚,经验相对不足,很多方面都需要摸索。公共图书馆可考虑借助其他组织机构或已有平台开展Human Library服务,具体可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政府推力的作用巨大,公共图书馆可与政府相关部门合作,从而减少由于自身条件不足带来的阻力。如海曙区图书馆联合海曙团区委启动Human Library服务。第二,高校图书馆经验相对较为成熟,公共图书馆可以联合高校图书馆或社团,发挥后发优势。如杭州图书馆联合浙江大学启动Human Library服务。第三,依托民办机构、文化公司、非盈利组织等的服务平台,公共图书馆可以获取资源与经验的双重支持。如海南图书馆依托“海南在线”真人图书馆举办Human Library借阅活动。

利用这些突破口启动Human Library服务后,公共图书馆要加强合作关系的维护。具体措施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深化合作力度,公共图书馆与合作方共同开发真人图书资源,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第二,规范合作模式,明确合作各方的职责,打造多赢的局面。第三,寻求区域内或跨区域范围的合作伙伴,扩大合作领域,创造更多条件,为服务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3.2 制定真人图书质量控制措施,优化Human Library馆藏

公共图书馆的真人图书质量控制措施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设计真人图书采选指标体系。根据各指标评估、筛选真人图书,确保真人图书的公益性、非反动性,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舆论导向。同时,真人图书要遵守社会伦理,满足招募条件。第二,制订真人图书培训计划。公共图书馆对审核通过的真人图书进行培训,使其了解服务理念、借阅流程、沟通技巧、可能的突发情况以及应对策略。第三,建立评估机制。公共图书馆要根据借阅人数、借阅次数和预约人数等统计数据定期开展评估,根据借阅者反馈信息定性评价真人图书的价值。第四,建立淘汰机制,公共图书馆要定期剔除借阅者反应效果不好或知识过时的真人图书。如果真人图书增加或调整了其自身的内容,公共图书馆要注意及时更新。利用这些措施,公共图书馆可以不断优化Human Library馆藏,实现馆藏的动态平衡。

3.3 制定偏见型真人图书激励措施和权益保护措施

公共图书馆对偏见型真人图书的激励措施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为自愿报名的偏见型真人图书开通VIP服务,如免押金升级读者卡、免除图书超期罚款、享受图书馆文献传递优惠等,真人图书推荐人推荐成功后可以享有以上部分权限[8]。第二,功能性吸引措施,公共图书馆在招募信息中阐明该服务对真人图书的各种益处,如该服务潜藏的社交、被认同、建立归属感等附加功能。

公共图书馆对偏见型真人图书的权益保护措施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保护真人图书的个人隐私,未经允许绝不泄露个人资料、不对互动情景和内容做记录和传播。第二,保护真人图书的人身权,真人图书可以拒绝回答超过限度的问题,也可以因情绪问题提前终止借阅。

3.4 设计Human Library资源管理方案,实现真人图书的有序化组织

真人图书是图书馆的一种特殊的信息资源,其萃取、组织和整理具有很大的难度[9]。笔者认为设计Human Library资源管理方案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主题揭示,即由馆员创建科学、合理、丰富的字段,充分揭示真人图书的属性,如黑龙江省图书馆采用了书名、摘要、标签、索书号和上架时间等字段揭示真人图书[10];第二阶段为资源聚类,即在真人图书积累到一定规模后,公共图书馆可按照主题对这些资源进行聚类,从而生成初步的类目;第三阶段为分类管理,即公共图书馆按照初步的类目,对新进资源进行分类,并根据实际需要对类目做出微调。

为提高资源管理的效率,公共图书馆可开发资源管理系统,实现真人图书的数字化管理。比如,在征得真人图书同意的情况下,公共图书馆采用录像、录音、拍照或文字记录等方式保存资源,为知识的进一步传播或资源的二次开发奠定基础。

3.5 完善借阅规则,创新借阅流程,打造高效的真人图书借阅模式

稳定而高效的借阅模式是Human Library服务走向成熟的标志,相关规则和规范是打造借阅模式的保障。部分公共图书馆虽然出台了借阅规则,但并没有严格执行。公共图书馆应致力于积极尝试创新借阅形式,根据借阅者的体验和反馈的意见调整每本真人图书的同时阅读人数和阅读时间,找到一个最佳的范围,将其作为标准固定下来。公共图书馆还可以考虑采用现场预约和提前预约相结合的方式,从而达到控制共读人数的目的。

借阅流程方面,公共图书馆可考虑在加强真人图书和借阅者之间的对接方面进行创新,提高真人图书的利用效率。比如,在现有推送模式的基础上开通预约模式,满足借阅者的个性化需求;搭建网络交流平台,为读者重复阅读提供便利。

3.6 推广Human Library理念,营造具有包容性和认同度的社会环境

公共图书馆应该拓宽信息发布渠道,积极利用微博、微信、社区、网站等网络手段和新闻媒体发布活动预告、活动报道和招募信息;大力宣传Human Library理念,接受或主动联络当地电视台,通过新闻报道使公众增加对此服务理念的理解;保护真人图书的个人隐私,未经真人图书同意,不在网络上公布其真实姓名、照片和联络方式等隐私信息;在真人图书借阅前,公共图书馆应将借阅原则和注意事项告知借阅者,或者请借阅者签署文明阅读声明,取消不文明借阅者的借阅资格。利用这些措施,为公共图书馆的Human Library服务培育一块优质的生存土壤。

4结语

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展Human Library服务创新了图书馆的服务形式,丰富了馆藏资源的类型,促进了隐性知识资源的开发利用,增进了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理解,在推动知识创新和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作为一项新型服务,Human Library的发展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和可能性。公共图书馆应及时总结经验,调整发展策略,使其获得持续、高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 鲜悦Living Library [EB/OL]. [2014-02-03]. http://living.lib.sjtu.edu.cn/.

[2] 安卫华. 公共图书馆开展“真人图书”借阅的可行性分析——以邯郸市图书馆开展“真人图书”借阅为例[J]. 图书情报通讯,2012(2):29—32.

猜你喜欢
公共图书馆服务
集成创新发挥优势 自主研发服务造纸
纽约州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政策研究
基于图书奖评选的公共图书馆采访创新研究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两则跟服务有关的故事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
服务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