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阅读推广体系探析

2015-01-20 07:47石莉
图书馆界 2014年6期
关键词:长效机制阅读推广高校图书馆

[摘要] 针对高校图书馆大型阅读推广活动的不可持续性,提出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阅读推广体系,建立校、图书馆、图书馆各库室三级长效阅读推广机制,以大型阅读推广活动为重点,建立图书馆全方位阅读推广保障机制,设立库室专业阅读推广人,将阅读推广打造成系统工程,实现阅读推广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体系;长效机制

1引言

近年来阅读推广活动日益发展。2013年“两会”期间,115位政协委员递交了《关于制定实施国家全民阅读战略的提案》,8月《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起草,目前《全民阅读法》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1]。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4年4月21日发布的第11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纸质图书阅读率较2012年增长了29%[2],增速比2011年[3]、2012年[4]都快。高校图书馆对阅读推广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多停留在大型阅读推广层面,然而大型阅读推广活动所需的巨大人力、物力、财力及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任务本身的长期性,注定它不可能成为高校阅读推广的最主要途径。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必须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可持续发展的阅读推广道路,一套长效阅读推广机制,将阅读推广打造成长期的系统工程。笔者认为利用高校图书馆现有机制建立多元化的阅读推广平台,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阅读推广体系就能达到这一目的。具体地说,就是将整个高校阅读推广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建立校、图书馆、图书馆各库室/专业分馆三级阅读推广体系,各层级明确分工,在体系中担当不同的角色,完成不同的任务,有条不紊、持之以恒地开展阅读推广工作,从而实现阅读推广的可持续发展。

2第一级:全校范围内的大型阅读推广活动

全校范围内的大型阅读推广活动非常重要,它可以使阅读推广瞬间成为全校关注焦点,在短时间内吸引众多的读者参与,掀起阅读推广的高潮,高效率地吸引读者走进图书馆。

大型阅读推广活动由于受财力、人力的限制,一般每年只举办1~2次,由图书馆发起,联系校领导、教务处、宣传部、学工处、校团委、校工会等相关部门人员参加,面向全校师生,旨在实现文化普及,主题特定或与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每年推出的阅读推广主题相仿。常见阅读推广形式主要有读书心得征文、读书论坛、真人图书馆、优秀读者评选、优秀藏书家评选、诵读大赛、读者荐好书、电子资源宣讲、图书漂流、经典影片放映等。

为了增加活动的吸引力,应尽量多利用各种媒体形式和手段诸如展览、讲座、演出等立体阅读模式[5]和读者互动,增加读者的参与热情,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

3第二级:图书馆长效阅读推广保障机制

图书馆作为阅读推广的主体与载体,是阅读推广活动成败的关键。图书馆由馆员、馆舍及资源组成,热情而高素质的馆员,庄重宁静、舒适典雅的适合阅读的馆舍,丰富优质的资源都是搞好阅读推广的资本,但仅有这三方面的要素还不够,还必须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才能保障阅读推广长效机制高效运行,让阅读推广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让读者爱上图书馆。

3.1 提高馆员素质,服务阅读推广

图书馆馆员直接面向读者服务,他们的职业素养直接影响图书馆在读者心中的形象,直接决定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意愿,从而直接影响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必须让馆员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一切为了读者”的理念。例如广西民族大学图书馆举办的“微笑服务月”和评选“十佳微笑馆员”就极大地提高了馆员工作的积极性,工作面貌有了极大的转变。同时馆员还必须具备过硬的业务能力,图书馆是个生长着的有机体[6],新技术的应用日益增多,必须对馆员进行经常性的业务培训,举办新技术讲座,开设新技术论坛,让馆员的业务能力与时俱进,才能跟得上时代,进而指导新媒体时代的阅读。

3.2 创建舒适的阅读环境

有了高素质馆员,还必须具备良好的阅读环境。馆舍是进行阅读推广活动的基础硬件,必须具备舒适的阅读环境才能吸引读者走进来,使阅读推广活动长期化。阅读环境主要包括图书馆的室内外装修装饰,同时也包括阅读氛围。图书馆的装修风格、阅览场所的坐卧设备、室内装饰、光线照明以及声控都很重要。近年来兴起的信息(或学习)共享空间正是舒适阅读环境的集中体现,是阅读硬环境与软环境的升级版。它整合了传统文献信息资源与现代数字资源,配备现代信息技术服务设施,向用户提供方便、快捷、周到的一站式信息服务,为用户营造舒适的阅读环境。

3.3 创建多元化阅读平台

3.3.1 丰富多样的馆藏资源。丰富多样的馆藏资源是长效阅读机制保障的核心。全媒体时代,只有丰富多样的馆藏才能保障各种阅读渠道的需求,保障人人都有书读。

以纸质资源为主体的实体馆藏在数字化时代仍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权威、系统,符合传统阅读习惯,便于阅读,在处于学习阶段的高校学子心目中仍具有不可动摇的优势地位,是大学生特别是较低年级学生最重要的阅读对象。丰富馆藏不仅依靠图书馆采购员的经验和智慧,更要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为广大师生广开荐购渠道,使馆藏资源更加优化。

虚拟资源是高校教学、科研的左膀右臂。利用它进行阅读推广是提高高校教学、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虚拟资源的推广应发挥读者阅读的主动性,允许读者对资源进行评价,以引导阅读选择。虚拟资源种类繁多,一般分为商业数据库和自建数据库。商业数据库性能稳定,更新及时,信息量大且具权威性,是教学、科研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同时为了满足高校教学、科研个性化,很多高校图书馆还自建了特色数据库。例如广西民族大学图书馆就根据本校是教育部首批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中国—东盟博览会外语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基地、东南亚语言文化研究基地、东盟研究中心等办学特点自建了东盟文献库、壮侗语族语言文学全文数据库、壮学文献信息中心、亚非语言原版文献资料库和广西作家文库。

近年来,各高校还兴起了创建机构知识库的热潮。机构知识库是以网络为依托,以搜集、整理、保存、检索、利用为目的,以机构成员在工作过程中所创建的各种数字化产品为内容,既包含静态的智力产品成果也包含动态的科研活动过程。具体来说,一般包括:学术研究,学位论文,毕业设计;工作报告(包括工作过程记录、工作进度报告、工作总结报告等学习、工作、科研活动中产生的一系列以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频、多媒体等形式记载的阶段性过程和成果,如教师课堂录像、课件等);实验数据及实验结果;各种观点、看法、思想、经验、诀窍总结,如真人图书馆、特定主题视频制作等;科研活动中创造的其他智力产品和数字化对象,如学术讲座、专题知识讲座等。[7]这些对高校的教学、科研都有极大的帮助,学生和教师都喜欢看,并能从中获得经验和帮助。

其他馆藏补充形式。除了上述主流馆藏外,还可以采取其他一些手段对馆藏资源进行有效补充。如新书样本阅览厅,让学术性较强的出版社免费提供新书供师生阅读,提高师生推荐购买图书的意向。[8]近年来在高校中兴起的图书漂流,也是馆藏资源补充的有效方式,由学生捐出他们喜欢的图书供他人阅读,地点既可设置在方便管理的图书馆,也可设置在更方便学生的学生学习生活区(如教学楼、宿舍楼等)。另外馆际互借也是非常重要的馆藏资源补充方式。

3.3.2 开设多渠道阅读方式。

全媒体时代,读者进入图书馆不仅阅读纸质书,还通过PC、智能手机或其他阅读器利用网络阅读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进入“读屏”“读网”的时代。阅读时间也变得零碎,习惯在任何有闲的时间里阅读,如在地铁、公交车上阅读等。这就要求图书馆必须建立起多种阅读平台,除了传统的阅览室,还要有移动图书馆,让读者不用进入实体图书馆也能阅读到图书馆的资源,能够随时随地地阅读。同时图书馆还应开展知识挖掘、智能推送、个性化定制等特色服务;提供网络浏览导航、智能搜索引擎,避免读者在网上盲目浏览,节省读者时间,实现资源的增值。

3.4 合理的阅读推广组织模式

有了高素质的馆员、舒适的阅读环境、丰富多样的馆藏,更需要良好的组织方式,才能将阅读推广体系内的各种因素协调好,形成组织合力,事半功倍地完成各项推广任务。图书馆阅读推广组织模式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针对全校性的大型阅读推广活动,图书馆应抽调精干阅读推广人组成阅读推广项目小组,按照矩阵型组织结构进行组织。矩阵型组织结构又称规划—目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是由纵横两套管理系统组成,一套是纵向的职能领导系统,另一套是为完成某一任务而组成的横向项目系统。也就是说既有按职能划分的垂直领导系统,又有按项目划分的横向领导系统的结构。[9]以阅读推广活动主题为导向,由阅读推广项目领导实施管理,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依照具体要求和前瞻性进行建构,按照阅读推广项目实行管理。另一种是针对常规的阅读推广活动,按照平常的图书馆垂直管理模式,实行等级管理,在各库室设置阅读推广人。

4第三级:设立库室阅读推广人

阅读推广人并不是图书馆额外设置的工作岗位,而是图书馆培育下的特定库室的工作人员,不需要额外增加人员,只需将现有库室部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明确阅读推广岗位职责。

4.1 阅读推广人能力要求

阅读推广人必须在思想上爱岗敬业、积极主动,具有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理念。在业务方面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在与读者的交流中能迅速发现读者的真正需求及潜在需求,准确、恰当、适时地向读者推荐资源,引导读者找到所需资源,并与读者建立良好的个人关系;具备教学能力,为新读者介绍库室情况、担当读者信息素养课讲解人、举办资源利用讲座、和读者探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方法等;具备科研能力,深入研究读者的阅读心理和阅读行为,更好地对读者的阅读行为进行指导;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能顺利完成学校大型阅读推广活动及图书馆其他特定主题的阅读推广活动规定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学习能力,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业务知识,引领读者的阅读趣味和阅读体验。

4.2 阅读推广人岗位职责

4.2.1 新生入馆教育。新生入馆教育是吸引读者走进图书馆的第一步,非常重要。阅读推广人必须带领读者到对口库室,介绍库室的藏书情况、特色及提供的服务,让读者对库室有一个总体上的认识,留下美好印象,为此后爱上图书馆做好铺垫。

4.2.2 参与设计对口读者信息素养教育。与信息素养课教师共同设计对口读者信息素养课,把学科资源推广嵌入对口读者信息素养教育,将学科资源推广与对口读者信息素养教育融为一体。让读者了解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的同时,能顺利找到所需资源,利用课程优势将读者吸引进图书馆。同时利用业余时间举办专题资源推广讲座,让读者熟悉和利用资源。

4.2.3 阅读指导。

阅读推广人必须负责本库室的日常阅读指导工作。针对不同学习阶段的读者,协助读者鉴别和选择合适的阅读素材。如笔者所在的广西民族大学图书馆诗琳通公主泰文资料中心,主要是面向泰语专业读者,大一至大四学生选择的读物就不一样:大一是专业起步阶段,需要最简单的汉—泰或英—泰对照读物或泰语幼儿读物;大二需要文学类或与生活相关的通俗读物;大三专业知识学习更加深入,同时也要为出国学习做准备,需要泰国时下的出版物,如报纸、期刊等,以便更快地融入泰国人的生活;大四因面临毕业论文的写作,需看一些学术性读物。总之,需针对不同阶段读者的不同需求,推荐相应的读物,才能确保读者的阅读兴趣,达到阅读推广的目的。

4.2.4 多种推广阅读渠道。在日常工作中,阅读推广人还可以利用网络工具如博客、QQ、BBS论坛等与读者互动,向读者推荐好书、好资源。同时也可以利用个人数字图书馆等进行RSS个性化资源推送。

4.2.5 举办专项阅读推广活动。开辟新书推荐专栏、上架新书书目等,让读者感兴趣的新书易找易查;若新书加工速度较慢,还可以设立未加工新书专架,让读者先睹为快;根据

不同时段读者的不同需求,设立专架推广读者急需图书,如毕业论文专架等。

5结语

全方位多层次立体阅读推广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校级大型阅读推广活动是体系画龙点睛的部分,图书馆长效阅读推广机制是体系的保障,阅读推广人是长效阅读推广机制的执行人也是大型阅读推广的参与者,三者有机融为一体,缺一不可。高校是知识分子的聚居地,是国之栋梁孕育的地方,高校图书馆绝不能只将阅读推广当做一朝一夕之事,而应保持常态,必须当做长期的系统工程去抓,只有这样才能在大型阅读推广活动结束之后,依然让读者保持阅读的热情,爱上阅读,爱上图书馆,将阅读变成一种习惯。

[参考文献]

[1] 全民阅读促进条例[EB/OL].[2014-04-23].http://baike.baidu.com/link?url=VPwSXOyZbAwjeeVtwGV_5RsbrgSZa9WuR4y3-RHPTN8KuuXCUzazk6bUJeWCXcA42R

PzRxxb7OBkOyfrYEc9bK.

[2] 新闻联播完整版视频20140421[EB/OL].[2014-04-23]. http://news.cntv.cn/2014/04/21/VIDE139808988

0549882.shtml.

[3] 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图书阅读率为53.9%[EB/OL]. [2014-04-23].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2/04-19/3832813.shtml.

[4] 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EB/OL]. [2014-04-23].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fz8F4K13DFmfS6Pe

KHYzZ_q5xoOixE7Sl5PF1gNhm3d2Vj0kP-icNKsr6R_CoBVfdAM4swuVqYOOLjXv6pLFCq.

[5] 刘悦如,章回波. 立体阅读——读者服务新模式[J].图书馆建设,2013(1):42—44.

[6] 吴慰慈.图书馆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0.

[7] 石莉.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体系研究[D].广西:广西民族大学,2011.

[8] 郭海明.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机制构建[J].图书馆建设,2012(5):51—54.

[9] 安娜.图书馆学科服务矩阵组织模式探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7(4):2—6.

[收稿日期]2014-09-11

[作者简介]石莉(1973—),女,馆员,图书馆学硕士,广西民族大学图书馆。

猜你喜欢
长效机制阅读推广高校图书馆
构建公立医院党史学习教育长效机制的研究
“家校社”一体化的德育协同长效机制探究
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正在制定,房价会降吗?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法与长效机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