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科馆员绩效评估体系构建与服务质量优化研究

2015-01-20 07:44杨秀臻
图书馆界 2014年6期
关键词:学科馆员绩效评估服务质量

[摘要] 高校学科馆员制度是为适应当代学科精细化发展而建立的新型文献管理制度。作为专业教学、图书馆管理以及读者之间的沟通桥梁,学科馆员肩负着专业文献的有效整理与传播的职责,其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高校学科发展的水平,因而,在对学科馆员进行绩效考评时,须将服务质量作为主要的考核内容,细化KPI服务质量指标,以引起学科馆员对服务工作的关注,激发他们的服务意识。

[关键词] 学科馆员;绩效评估;服务质量

[中图分类号]G25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41(2014)06-0076-04

高校图书馆是高等学校的文献情报中心,它与教学、实验并称为高校的三大支柱,是高校最重要的教辅机构。随着学科精细化发展,高校教育对图书馆图书分类与用书指导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科馆员在此情况下应运而生。所谓学科馆员,是指具有某学科专业知识背景,同时受过文献情报专业培训,向特定学科领域提供深层次、个性化信息获取与利用服务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继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以来,我国高校为适应学科发展与专业提升也陆续建立了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但就现阶段来说,高校学科馆员制度尚未全面发挥其学科指导及学科服务的作用,这一方面是由于许多学科馆员专业知识水平与能力素质偏低,达不到专业化服务的要求,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高校图书馆并未建立起完善的绩效评估体系,没有真正激发学科馆员的自主服务意识与创新思维意识,因而构建高校学科馆员绩效评估系统,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是当前高校图书馆发展的不二选择[1]。

1高校学科馆员服务的重要性

图书馆作为资料的主要存储机构之一,为科学研究与大众阅读提供服务,但由于大部分图书资料使用者常常只是搜集自己所知道的书籍和资料,而忽略掉可能对自己很有帮助的其他罕见资料,这部分资料长期得不到合理利用,形成了资源浪费。据统计,我国图书馆界和各类情报所收藏的中文文献70%以上未被利用,外文文献90%以上长期未被利用,这些文献之中具有大量的宝贵知识有待挖掘,且重点学科研究人员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常常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搜集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归纳,这影响了科研的进度。为了解决科研对有价值的文献信息的大量需求与许多高价值的文献信息未被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学科馆员制度逐渐得到重视,提高服务质量,创新服务模式成为各界的现实要求。

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有着显著的区别。首先,服务对象具有特殊性。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校内各学科专业人员,他们对专业文献需求性较强。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出现了高度分化与综合的趋势,学科交叉性研究也成为一种常态。面对高校图书馆需求对象的这种特殊性与复杂性,必须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利用学科馆员对文献资料的了解,帮助专业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所需的资料,最大限度地满足其信息需求,并在此基础上为各学科专业文献信息的深层次开发和利用创造条件,使图书馆的效用得到最大限度发挥,以促进知识的创新与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2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内容与绩效考评

绩效评估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旨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激发员工的自主性与积极性,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工作氛围。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已开始实施绩效管理,其员工的工资收入直接与绩效评估结果挂钩。学科馆员作为高校重要的教辅人员,其绩效评估对学科专业化发展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2]。现阶段,许多高校图书馆绩效考评都以服务质量作为考评的依据,因而,了解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服务内容有助于系统认识学科馆员的工作绩效,并有利于对其作出公正合理的考评。

2.1 高校学科馆员的服务内容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服务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提供文献资料信息。学科馆员要定期整合馆藏图书和其他文献资料,编制学科索引,制作学科资源指南工具,帮助在校师生较快地搜集到全面的相关文献资料。二是提供信息化文献服务。信息技术已渗透到各个学科研究,学科馆员在信息时代也必须与时俱进,对所管辖学科文献进行信息化处理,及时更新学科网络资源,并进行搜集整理和链接,如建立网络信息库,对各种网络资源进行分类,让使用者可以直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源[3]。三是搜集院系相关信息,为学术研究与教学提供支持。学科馆员应及时掌握学院教师的研究动态,了解并搜集科研人员各类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需求,并以此为据搜集整理资料,提供所需培训,制订资源推介计划。

2.2 高校学科馆员绩效评估的方法

一般来说,企业之中对员工的绩效考评主要用目标管理法与关键绩效指标考核法,但由于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与工作内容较为复杂,因而,为了使绩效考核更为合理,许多高校图书馆对学科馆员采取360度反馈评价法,不同的考核项目由不同的考核人来进行评分,学科馆员、直属领导以及读者都是其绩效考核人,王笑辉与洪跃的《学科馆员绩效考核体系构建》一文中指出,360度反馈评价法从多个视角对员工进行综合绩效考评并提供反馈这一点很符合学科馆员工作的特点。但事实上,由于360度反馈评价需要多个评价主体进行合作,评价过程较为复杂,因而许多高校并不真正使用此评价方式。

3基于KPI的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学科馆员作为专业化的文献资料管理者,其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所辖文献的价值发挥以及读者的专业水平提升,因而,以服务质量为重要考核指标,建立基于KPI(关键绩效指标)的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质量绩效指标体系,是促进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工作开展和其服务水平提升的关键。绩效管理者应细化服务质量绩效考核指标,切实关注关键绩效指标,并注重结果的分析与应用,切勿使绩效考核流于形式。此外,在考核过程中,还应重视绩效评估的公正性,摒弃主观学历评估以及主观臆断,一切以量化结果为考核依据,真正发挥绩效的激励作用。

3.1 细化服务考核内容,确立服务质量指标

绩效考核重在对实质内容进行评估,因而必须确立具体的考核指标。绩效考核是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员工的品德、工作绩效、能力和态度进行综合的检查和评定,以确定其工作业绩和潜力的管理指标。一般来说,学科馆员服务质量考核一般应包括服务能力、服务过程、服务效果、服务评价四部分,其中服务能力又可以分为业务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等考核项;服务过程可以分为计划与总结、读者信息、读者培训、读者咨询、文献需求分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个性化服务等考核项;服务效果可以分为信息化程度提升、馆藏学科资源满意度、学科资源获取情况的满意度等考核项;服务评价则具体可以分为服务意识、团队协作、服务态度等考核项[4]。具体考核标准如下:

如上表所示,各项KPI在具体考核中所占的权重有所区别,且每个部门在对学科馆员进行评分时,要细化考核指标和优劣比例。例如,一个学科小组内应根据资源利用、业务规范、学科文献建设等具体考核指标进行评分,按照比例设定优秀等级,绩效为优秀者不能超过小组人数的1/3,因为只有每个考核项都确立了考核指标,才能从中发现学科馆员工作中存在的得失,避免整齐划一的评估结果,便于做工作总结与工作分析,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与质量。鉴于学科馆员的工作特性,在考评中要格外关注服务特性,要考核学科馆员对馆藏资源的有效推广与深层次服务意识。例如有些学科馆员建立信息服务QQ群,与师生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现实需求,并为其提供指导,这种服务切实增进了师生的工作学习效率,也为有计划编制资料奠定了基础,是绩效考评的亮点。[5]

3.2 确定考核流程,关注KPI指标

在学科馆员绩效评定的过程中,考核流程的确定也尤为关键,考核工作要始终以提升个人和团队的工作绩效为目标,在考核过程中,考核人的确定和考核过程的监管要坚持目标导向,即为谁服务,由谁领导,如对服务态度的考核,应由读者来评定,图书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使读者可以针对学科馆员的现实服务表现进行评分,作为月底考核的依据。而在学科馆员月度绩效考核中,具体考核流程可以设置如图1所示:

在整个考核流程中,每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其中考核目标的设定是绩效评定的依据,考核结果的应用则是绩效考核的终结,而对绩效考核结果的分析总结,从中发现工作中存在的缺失,提出改进意见是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

当然,绩效考核过程要公正、客观,若考核过程出现偏差,其他阶段所做的工作就成了无用功,因而,绩效考核人必须站在公正客观的角度对被考核人进行绩效评定。考核人对被考核人的评估首先应当做到全面关照,对被考核人进行全方位考核,包括其专业知识、服务态度、馆藏整理、服务效果等方方面面,但同时又要关注上述KPI具体指标,对本职位的核心职责进行重点评估。就学科馆员岗位来说,其职责主要是与对口单位建立联系,在院系、学科专业与图书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相互沟通,为用户主动地有针对性地搜集、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因而,学科馆员的服务能力与服务效果作为关键绩效指标在整个考评中的比重相对要高,尤其是学科馆员的创新服务以及馆藏学科文献的满意度这两个核心指标,更是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在当代高校图书馆服务中,数字资源服务已成为一项不可忽视的职能,它避免了纸质文献获取的地域性限制,更便于信息检查与保存,因而,较之纸质文献更受读者青睐。学科馆员的数字资源转化处理能力应作为其关键绩效考核指标列入考核项,同时,其数字信息检索与利用教学与指导也应跟进,以体现其服务过程的完整性。

3.3 及时搜集反馈意见,建立绩效申诉通道

绩效指标量化是保证绩效考核过程公正性的重要方式,然而就学科馆员的工作内容来说,许多服务工作无法定量,只能依据主观去评定优劣,因此,绩效评定中常常会出现学科馆员对绩效考核结果不满的情形,这违背了绩效考核的本来目的,反而会引发工作懈怠的现象。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图书馆应设置专门的绩效申诉渠道,及时搜集学科馆员的反馈意见,纠正评估中不合理的考核,修订绩效考核中不合理的项目,从而激发学科馆员的竞争意识与创新意识。

3.4 制订绩效评估结果应用办法

绩效考核评估结果的应用是绩效考核流程中的最后阶段,图书馆领导根据考核结果对各个学科馆员兑现不同的绩效奖惩,以引起学科馆员对绩效考核的足够重视。一般来说,图书馆学科馆员的绩效评估结果都与其绩效工资、薪资调整、晋升、人事调整相挂钩,而如何进行衔接则需要人事部门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根据图书馆工作的具体情况,一些类似文献整理与馆藏文献质量的提升等绩效指标在短期内并不能有明显的成效,因而,绩效考核的周期也应当相应延长,而应用也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服务态度、业务能力等因素可作为月度考核项,而馆藏文献质量提升与文献的整理等因素作为季度考核项,最终的考核应用以季度考核结果和月度考核结果的综合核定成绩为准,根据绩效结果进行绩效工资的奖罚。

总之,高校学科馆员对学科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与辅助作用,而无论是其为了提升学科研究能力而编写的专业书籍汇编,还是为了帮助学生获取参考资料而进行的资料的整合与提供的信息服务,都对高校专业知识传播具有重要意义。绩效评估作为高校重要的业绩评定方式,对高校工作者的业绩提升与人才选拔都做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而学科馆员由于在业务上的特殊性,往往其绩效考核会比一般的教学人员与普通的图书管理人员更具复杂性。为了做到公正、公平、公开,绩效考核必须以目标为导向,以关键指标为重要考核内容,从读者、教师、学生等层面对其进行全面的评估,从而使学科馆员对自身工作进行全面的透析,发现个人存在的不足以及所具有的优势,取己所长,补己不足,自发进行自我学习与提升,促进整体学科馆员团队服务质量的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1] 李宝成.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过程管理探索[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0(6):30—35,53.

[2] 王笑辉,洪跃.学科馆员绩效考核体系构建[J].情报探索,2010(6):29—31.

[3] 董敏红.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服务探讨[J].晋图学刊,2008(2):58—59.

[4] 柯平,唐承秀.新世纪十年我国学科馆员与学科服务的发展(上)[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1(2):3—10.

[5] 周春玲.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几个新看点——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工作实践[J].图书馆学刊,2009(2):71—79.

[收稿日期]2014-08-21

[作者简介]杨秀臻(1972—),女,硕士,副研究馆员,菏泽学院图书馆参考咨询部主任。

绩效考核重在对实质内容进行评估,因而必须确立具体的考核指标。绩效考核是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员工的品德、工作绩效、能力和态度进行综合的检查和评定,以确定其工作业绩和潜力的管理指标。一般来说,学科馆员服务质量考核一般应包括服务能力、服务过程、服务效果、服务评价四部分,其中服务能力又可以分为业务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等考核项;服务过程可以分为计划与总结、读者信息、读者培训、读者咨询、文献需求分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个性化服务等考核项;服务效果可以分为信息化程度提升、馆藏学科资源满意度、学科资源获取情况的满意度等考核项;服务评价则具体可以分为服务意识、团队协作、服务态度等考核项[4]。具体考核标准如下:

如上表所示,各项KPI在具体考核中所占的权重有所区别,且每个部门在对学科馆员进行评分时,要细化考核指标和优劣比例。例如,一个学科小组内应根据资源利用、业务规范、学科文献建设等具体考核指标进行评分,按照比例设定优秀等级,绩效为优秀者不能超过小组人数的1/3,因为只有每个考核项都确立了考核指标,才能从中发现学科馆员工作中存在的得失,避免整齐划一的评估结果,便于做工作总结与工作分析,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与质量。鉴于学科馆员的工作特性,在考评中要格外关注服务特性,要考核学科馆员对馆藏资源的有效推广与深层次服务意识。例如有些学科馆员建立信息服务QQ群,与师生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现实需求,并为其提供指导,这种服务切实增进了师生的工作学习效率,也为有计划编制资料奠定了基础,是绩效考评的亮点。[5]

3.2 确定考核流程,关注KPI指标

在学科馆员绩效评定的过程中,考核流程的确定也尤为关键,考核工作要始终以提升个人和团队的工作绩效为目标,在考核过程中,考核人的确定和考核过程的监管要坚持目标导向,即为谁服务,由谁领导,如对服务态度的考核,应由读者来评定,图书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使读者可以针对学科馆员的现实服务表现进行评分,作为月底考核的依据。而在学科馆员月度绩效考核中,具体考核流程可以设置如图1所示:

在整个考核流程中,每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其中考核目标的设定是绩效评定的依据,考核结果的应用则是绩效考核的终结,而对绩效考核结果的分析总结,从中发现工作中存在的缺失,提出改进意见是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

当然,绩效考核过程要公正、客观,若考核过程出现偏差,其他阶段所做的工作就成了无用功,因而,绩效考核人必须站在公正客观的角度对被考核人进行绩效评定。考核人对被考核人的评估首先应当做到全面关照,对被考核人进行全方位考核,包括其专业知识、服务态度、馆藏整理、服务效果等方方面面,但同时又要关注上述KPI具体指标,对本职位的核心职责进行重点评估。就学科馆员岗位来说,其职责主要是与对口单位建立联系,在院系、学科专业与图书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相互沟通,为用户主动地有针对性地搜集、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因而,学科馆员的服务能力与服务效果作为关键绩效指标在整个考评中的比重相对要高,尤其是学科馆员的创新服务以及馆藏学科文献的满意度这两个核心指标,更是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在当代高校图书馆服务中,数字资源服务已成为一项不可忽视的职能,它避免了纸质文献获取的地域性限制,更便于信息检查与保存,因而,较之纸质文献更受读者青睐。学科馆员的数字资源转化处理能力应作为其关键绩效考核指标列入考核项,同时,其数字信息检索与利用教学与指导也应跟进,以体现其服务过程的完整性。

3.3 及时搜集反馈意见,建立绩效申诉通道

绩效指标量化是保证绩效考核过程公正性的重要方式,然而就学科馆员的工作内容来说,许多服务工作无法定量,只能依据主观去评定优劣,因此,绩效评定中常常会出现学科馆员对绩效考核结果不满的情形,这违背了绩效考核的本来目的,反而会引发工作懈怠的现象。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图书馆应设置专门的绩效申诉渠道,及时搜集学科馆员的反馈意见,纠正评估中不合理的考核,修订绩效考核中不合理的项目,从而激发学科馆员的竞争意识与创新意识。

3.4 制订绩效评估结果应用办法

绩效考核评估结果的应用是绩效考核流程中的最后阶段,图书馆领导根据考核结果对各个学科馆员兑现不同的绩效奖惩,以引起学科馆员对绩效考核的足够重视。一般来说,图书馆学科馆员的绩效评估结果都与其绩效工资、薪资调整、晋升、人事调整相挂钩,而如何进行衔接则需要人事部门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根据图书馆工作的具体情况,一些类似文献整理与馆藏文献质量的提升等绩效指标在短期内并不能有明显的成效,因而,绩效考核的周期也应当相应延长,而应用也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服务态度、业务能力等因素可作为月度考核项,而馆藏文献质量提升与文献的整理等因素作为季度考核项,最终的考核应用以季度考核结果和月度考核结果的综合核定成绩为准,根据绩效结果进行绩效工资的奖罚。

总之,高校学科馆员对学科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与辅助作用,而无论是其为了提升学科研究能力而编写的专业书籍汇编,还是为了帮助学生获取参考资料而进行的资料的整合与提供的信息服务,都对高校专业知识传播具有重要意义。绩效评估作为高校重要的业绩评定方式,对高校工作者的业绩提升与人才选拔都做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而学科馆员由于在业务上的特殊性,往往其绩效考核会比一般的教学人员与普通的图书管理人员更具复杂性。为了做到公正、公平、公开,绩效考核必须以目标为导向,以关键指标为重要考核内容,从读者、教师、学生等层面对其进行全面的评估,从而使学科馆员对自身工作进行全面的透析,发现个人存在的不足以及所具有的优势,取己所长,补己不足,自发进行自我学习与提升,促进整体学科馆员团队服务质量的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1] 李宝成.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过程管理探索[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0(6):30—35,53.

[2] 王笑辉,洪跃.学科馆员绩效考核体系构建[J].情报探索,2010(6):29—31.

[3] 董敏红.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服务探讨[J].晋图学刊,2008(2):58—59.

[4] 柯平,唐承秀.新世纪十年我国学科馆员与学科服务的发展(上)[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1(2):3—10.

[5] 周春玲.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几个新看点——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工作实践[J].图书馆学刊,2009(2):71—79.

[收稿日期]2014-08-21

[作者简介]杨秀臻(1972—),女,硕士,副研究馆员,菏泽学院图书馆参考咨询部主任。

绩效考核重在对实质内容进行评估,因而必须确立具体的考核指标。绩效考核是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员工的品德、工作绩效、能力和态度进行综合的检查和评定,以确定其工作业绩和潜力的管理指标。一般来说,学科馆员服务质量考核一般应包括服务能力、服务过程、服务效果、服务评价四部分,其中服务能力又可以分为业务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等考核项;服务过程可以分为计划与总结、读者信息、读者培训、读者咨询、文献需求分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个性化服务等考核项;服务效果可以分为信息化程度提升、馆藏学科资源满意度、学科资源获取情况的满意度等考核项;服务评价则具体可以分为服务意识、团队协作、服务态度等考核项[4]。具体考核标准如下:

如上表所示,各项KPI在具体考核中所占的权重有所区别,且每个部门在对学科馆员进行评分时,要细化考核指标和优劣比例。例如,一个学科小组内应根据资源利用、业务规范、学科文献建设等具体考核指标进行评分,按照比例设定优秀等级,绩效为优秀者不能超过小组人数的1/3,因为只有每个考核项都确立了考核指标,才能从中发现学科馆员工作中存在的得失,避免整齐划一的评估结果,便于做工作总结与工作分析,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与质量。鉴于学科馆员的工作特性,在考评中要格外关注服务特性,要考核学科馆员对馆藏资源的有效推广与深层次服务意识。例如有些学科馆员建立信息服务QQ群,与师生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现实需求,并为其提供指导,这种服务切实增进了师生的工作学习效率,也为有计划编制资料奠定了基础,是绩效考评的亮点。[5]

3.2 确定考核流程,关注KPI指标

在学科馆员绩效评定的过程中,考核流程的确定也尤为关键,考核工作要始终以提升个人和团队的工作绩效为目标,在考核过程中,考核人的确定和考核过程的监管要坚持目标导向,即为谁服务,由谁领导,如对服务态度的考核,应由读者来评定,图书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使读者可以针对学科馆员的现实服务表现进行评分,作为月底考核的依据。而在学科馆员月度绩效考核中,具体考核流程可以设置如图1所示:

在整个考核流程中,每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其中考核目标的设定是绩效评定的依据,考核结果的应用则是绩效考核的终结,而对绩效考核结果的分析总结,从中发现工作中存在的缺失,提出改进意见是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

当然,绩效考核过程要公正、客观,若考核过程出现偏差,其他阶段所做的工作就成了无用功,因而,绩效考核人必须站在公正客观的角度对被考核人进行绩效评定。考核人对被考核人的评估首先应当做到全面关照,对被考核人进行全方位考核,包括其专业知识、服务态度、馆藏整理、服务效果等方方面面,但同时又要关注上述KPI具体指标,对本职位的核心职责进行重点评估。就学科馆员岗位来说,其职责主要是与对口单位建立联系,在院系、学科专业与图书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相互沟通,为用户主动地有针对性地搜集、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因而,学科馆员的服务能力与服务效果作为关键绩效指标在整个考评中的比重相对要高,尤其是学科馆员的创新服务以及馆藏学科文献的满意度这两个核心指标,更是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在当代高校图书馆服务中,数字资源服务已成为一项不可忽视的职能,它避免了纸质文献获取的地域性限制,更便于信息检查与保存,因而,较之纸质文献更受读者青睐。学科馆员的数字资源转化处理能力应作为其关键绩效考核指标列入考核项,同时,其数字信息检索与利用教学与指导也应跟进,以体现其服务过程的完整性。

3.3 及时搜集反馈意见,建立绩效申诉通道

绩效指标量化是保证绩效考核过程公正性的重要方式,然而就学科馆员的工作内容来说,许多服务工作无法定量,只能依据主观去评定优劣,因此,绩效评定中常常会出现学科馆员对绩效考核结果不满的情形,这违背了绩效考核的本来目的,反而会引发工作懈怠的现象。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图书馆应设置专门的绩效申诉渠道,及时搜集学科馆员的反馈意见,纠正评估中不合理的考核,修订绩效考核中不合理的项目,从而激发学科馆员的竞争意识与创新意识。

3.4 制订绩效评估结果应用办法

绩效考核评估结果的应用是绩效考核流程中的最后阶段,图书馆领导根据考核结果对各个学科馆员兑现不同的绩效奖惩,以引起学科馆员对绩效考核的足够重视。一般来说,图书馆学科馆员的绩效评估结果都与其绩效工资、薪资调整、晋升、人事调整相挂钩,而如何进行衔接则需要人事部门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根据图书馆工作的具体情况,一些类似文献整理与馆藏文献质量的提升等绩效指标在短期内并不能有明显的成效,因而,绩效考核的周期也应当相应延长,而应用也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服务态度、业务能力等因素可作为月度考核项,而馆藏文献质量提升与文献的整理等因素作为季度考核项,最终的考核应用以季度考核结果和月度考核结果的综合核定成绩为准,根据绩效结果进行绩效工资的奖罚。

总之,高校学科馆员对学科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与辅助作用,而无论是其为了提升学科研究能力而编写的专业书籍汇编,还是为了帮助学生获取参考资料而进行的资料的整合与提供的信息服务,都对高校专业知识传播具有重要意义。绩效评估作为高校重要的业绩评定方式,对高校工作者的业绩提升与人才选拔都做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而学科馆员由于在业务上的特殊性,往往其绩效考核会比一般的教学人员与普通的图书管理人员更具复杂性。为了做到公正、公平、公开,绩效考核必须以目标为导向,以关键指标为重要考核内容,从读者、教师、学生等层面对其进行全面的评估,从而使学科馆员对自身工作进行全面的透析,发现个人存在的不足以及所具有的优势,取己所长,补己不足,自发进行自我学习与提升,促进整体学科馆员团队服务质量的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1] 李宝成.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过程管理探索[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0(6):30—35,53.

[2] 王笑辉,洪跃.学科馆员绩效考核体系构建[J].情报探索,2010(6):29—31.

[3] 董敏红.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服务探讨[J].晋图学刊,2008(2):58—59.

[4] 柯平,唐承秀.新世纪十年我国学科馆员与学科服务的发展(上)[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1(2):3—10.

[5] 周春玲.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几个新看点——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工作实践[J].图书馆学刊,2009(2):71—79.

[收稿日期]2014-08-21

[作者简介]杨秀臻(1972—),女,硕士,副研究馆员,菏泽学院图书馆参考咨询部主任。

猜你喜欢
学科馆员绩效评估服务质量
门诊服务质量管理的实践研究
加强西药房管理对药学服务质量的影响
西药房药学服务质量的提升路径及作用分析
关于港口物流服务质量的文献综述
基于学习路径图的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培训体系探究
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专业化发展
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探析
小型研究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