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毕福剑题字错误说开去

2015-01-21 19:48张仲达
广西教育·D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繁体字汉字学生

张仲达

本页照片上的那幅书法,你认得出是什么字吗?“环球大嫂”?“坎城大俊”?错了,是“玖球天後”。什么意思?请看这则新闻——

最近,一张央视著名主持人毕福剑为台球名将潘晓婷题字的照片在微博上疯传,引发网友质疑:“九球天后”四个字中,“九”和“后”的繁体明显用错了!网友们调侃说:“毕姥爷,您就不能认真点写字吗?”并提醒大家:“使用繁体字有风险啊!”由此引发了媒体的关注与热议。(10月24日 人民网)

哪些繁体字容易出错

对于毕福剑的题字错误,有网友给出这样的解读:“九”没有繁体字,“玖”是九的汉字大写,一般只用于账簿记账;“后”的繁体字有两个,“後”和“后”,前一个表示方位,用于“後面”“後宫”,后一个类似于称谓品阶,用于“皇后”“皇天后土”等。因此,毕福剑所题的四个字,正确的写法应该是“九球天后”。

网友的解读应该是基本正确的。查阅《现代汉语词典》,能看到“后”有两个义项:第一个“后”有对应的繁体字“後”,表示方位、顺序等;第二个“后”则没有对应的繁体字,表示君主的妻子或姓氏。《咬文嚼字》曾刊文指出,在古代,“后”字本有其字,是夏朝最高统治者的专用头衔,后世王朝遂将“后”转为帝王正妻的头衔,因此这个“后”是万万不能写作“後”的。潘晓婷被誉为中国的“九球天后”,这个“后”用的是“王后”的比喻义,因此应该写成“后”。

至于“玖”字,也有不少人对其存有误解,以为它是“九”字的繁体字,其实这是错误的。我们要明白,繁体字是相对简化字而言的,大写汉字数字则是相对小写汉字数字而言的。具体说,“九”并不是由“玖”简化而来,它们不是繁简关系,“玖”只是“九”的大写汉字数字。国家明确规定,大写汉字数字的适用场合仅仅是法律文书和财务票据。

国家推行简化字已经近半个世纪了,在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场合都使用简化字,只允许在“书法”“人名”“学术研究”等情况下使用繁体字。但哪怕就是这几个被限定的领域,用错繁体字的情况也十分常见,例如“吕後”“西太後”“鍾表店”“中文係”“古人雲”“萬裏長徵”“纖夫的愛”“白發人送黑發人”等等。内地有一京剧团到台湾地区演出,在海报上把“武松”写成“武鬆”,贻笑大方。近代画家爱新觉罗·溥佺别号“松窗”,某杂志却将其繁化为“鬆窗”,也闹了笑话。由于汉字简化存有“一简对多繁”(即一个简化字对应两个以上繁体字)的情况,许多人未能掌握其规律,因而在由简化转换为繁体时很容易出错。

说起来,“繁简转换”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更不可凭空猜测和想象,否则就容易出错。文字根基不深、文化底蕴不足者,还是老老实实用好通用的简化字为好,不要轻易改用繁体。在此,笔者特辑录了以下一些常见的“一简对多繁”的汉字,供读者朋友们参考:

谷:山谷、稻榖;板:木板、老闆;后:皇后、前後;征:出征、徵询;松:松林、鬆土;发:揭發、头髮;纤:化纖、拉縴;卷:试卷、捲包;烟:吸菸、煙火;才:奇才、刚纔;采:采访、採茶;淀:海淀、澱粉;制:制定、绘製;升:升斗、昇级;舍:宿舍、捨弃;曲:歌曲、大麯(或麴);秋:秋天、鞦韆;签:簽字、签籖;辟:复辟、闢谣;面:面容、炸酱麵;弥:彌合、瀰漫;梁:梁代、桥樑;帘:酒帘、门簾;历:歴来、阴暦;里:里程、被裏;累:劳累、纍赘;困:危困、眼睏;奸:汉奸、通姦;几:茶几,幾乎;获:收穫、獲得;伙:伙食、一夥;胡:胡说、鬍子;复:復杂、複姓;系:直系、维係、繋念;钟:鍾情、鐘錶。

以上所列仅供参考,平时在“繁简转换”时遇到困难和疑问,还是应该勤翻字典、虚心请教为好。

如何学习和使用繁体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下用简称)在明确规定推行规范汉字的同时,也明确了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的范围:(一)文物古迹;(二)姓氏中的异体字;(三)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四)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五)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六)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这一法律确定了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文字的法律地位,也为繁体字的学习和使用保留了一定的空间。

那么,该如何解决“简繁转换”容易出错这一问题呢?简而言之,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在编写字典、词典时,在规范字后面附上相应的繁体字,以备查检。二是计算机简繁自动转换系统应更加细致规范,为正确使用繁体字提供方便。三是对中学阶段以上基本完成识字任务的学生,适当介绍汉字结构和演变的知识,认识汉字简化及繁简字的对应规律;四是在古汉语、考古、书法艺术等专业领域,对相关的从业人员进行专门教育培训,使他们系统掌握繁体字、古文字等知识。

作为学校师生和普通文字使用者,在平时读写实践中,遇到文字和词语方面的疑难问题,要养成顺手查阅字典的习惯。有学者认为,学习繁体字,其实并不需要经过十分系统和特殊的训练,基本上靠使用一些工具书即可。毕竟,简体字与繁体字之间的差异还没有大到像英语与中文那样的地步,二者对照过后,基本就能明白。

另外,笔者还认为,要学好繁体字,关键一点是不让所有人对繁体字感到陌生甚至畏惧,要在合适的教育阶段,给中小学生适当提供认读繁体字的机会,这样既能使学生在以后的文化交流中不致于感到吃力,又为他们以后的专门学习打下基础。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编辑室副主任徐轶认为,要学好繁体字,阅读语境很重要。从识字的角度讲,在一定的语境中,认识繁体字并不成问题,只是在用的层面会发生一些问题。因此可以在一定学习阶段,让孩子了解原来的汉字是什么样子的,比如讲“有趣的汉字”,让孩子猜猜原来的繁体字都变成什么样了。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孩子一般能从一些港台影视作品的字幕中接触到繁体字,然后会根据读音无意识地学习、模仿。这时家长和老师应该做好引导,注意为他们解答疑难,可以与孩子一起对照屏幕上的字幕进行认读,不会的就一起查字典,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也不能过分鼓励孩子学习和使用繁体字,尤其是不能为此影响了简体字的学习和巩固。在他们的课外阅读活动中,可以允许他们看一些繁体字读物,例如港台地区原版的口袋书、休闲书等,在适当接触的基础上,让他们在脑子中逐渐形成“繁简对照”的格局意识。

是否有必要增加繁体字教学

近年来,呼吁恢复繁体字教学的声音日渐高涨,甚至还有“两会”代表、委员就此提出议案,建议给中学生、大学生进行繁体字“扫盲”,特别是大学一年级新生,不论文理科,都要学一年的繁体字和异体字。对此,教育界和学术界持有争议。

支持方认为,随着内地与香港、台湾和澳门等地区交流的日益频繁,特别是互联网兴起后,如果内地人不学习一些繁体字,不掌握一定的繁体字知识,肯定影响到对港澳台等地区媒体资料的阅读,也影响到相互的文化交流。另外,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说,学习繁体字也将有很大的帮助。对此呼吁最强烈的当属全国政协委员、曾有留学日本经历的潘庆林,他在“两会”上建议,全国应用10年时间,分批废除简体汉字,恢复使用繁体字,并称“使用繁体字有利于促进中日文化交流”。

笔者认为,尽管说在海外交流、书法作品,以及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研究方面,繁体字仍然发挥着积极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需要强制学习繁体字,更不能全面恢复繁体字。因为繁体字的笔画结构比较复杂,其认识与书写都不太方便。我国经过几十年时间的推广、普及,简体字因为辨认、书写方便,节省时间,早已为社会接受和认同。正如当年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回应的那样,“教育部得依法行政,语言文字有法”。

而对于是否应该在学校中大面积推广学习繁体字,也有不少学者持反对意见。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编辑室副主任徐轶表示,繁体字放在识字层面没有实际运用需要,也没有认识的必要,效率也不会高。从识字角度来看,识字就是为了阅读,教材中繁简对照,会造成繁简字的混杂使用,肯定会影响教学效果,而且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主任王本华也不赞同在学校中大面积推广学习繁体字。他说,语文教材内容很多,不能把所有文化知识都放在教材中承载,在教材中进行繁简对照,不管考与不考,无形中都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效果也不一定好。他认为,在特定的学习阶段,可以总体上介绍关于繁体字的知识,过去我们在教材中一直都有相关内容,比如高中的教材,曾经附录有《简化字总表》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现行的新课标中,专门安排有语言文字选修课,可以考虑专门讲一些繁体字的知识。

辩证地看,无论是简化字还是繁体字,都有其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繁体字笔画太多,让人难认、难记、难写;简化字学起来省时、省力、易记,可是部分简化字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造字的规律,割断了汉字的系统性和联系性。所以,在中小学中教学繁体字,应适可而止,方法得当。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繁体字最初的设计意图,让学生多了解一些古代的文化知识。

最后的结论是,让学生了解认识一些繁体字很有必要,但大面积推广或恢复则没有必要。让学生学繁体字,还是应该从培养兴趣入手,最好能结合书法进行学习,要多关注学生的兴趣,尤其不能通过考试等方式强迫学生学习,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责编 欧金昌)

猜你喜欢
繁体字汉字学生
哈哈镜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
台网友鼓动“繁体字申遗”
冯小刚建议让繁体字回归课本
不孕不育等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