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临床护理路径对预防医院感染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5-01-21 01:04刘闻思
当代临床医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发病率科室我院

刘闻思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神经内科 310012)

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或者患者在住院期间获得感染(处于潜伏期)、在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排除患者在入院时已发生的感染。此外,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1]。据相关资料显示,30% ~50%的医院感染是因护理操作不合理引起的[2],因此,临床护理工作的规范化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临床护理路径是目前临床上一种先进的护理管理模式,其在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质量、缓解医患关系、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等方面发挥着显著的作用,将临床护理路径作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切入口,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护理人员200名为调查研究对象,其中男8名,女192名;年龄19~45岁,平均(32.5 ±7.1)岁;工作年限6 个月 ~20 年,平均(9.3 ±2.5)年;学历:研究生5名,本科67名,专科128名;职称:副高级职称7名,中级87名,初级106名。

1.2 方法

1.2.1 加强教育培训 提高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 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的过程中是否遵守相关规范,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的发生,因此,对护理人员加强素质教育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通过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了解,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参与到医院感染的防控工作中,促进每项护理操作实现标准化、规范化。

1.2.2 建立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由医院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监控网络系统,该系统共分为三个等级:一级管理由每个科室护士长、一名感控护士组成,每月负责监测医院病区的空气、无菌物品、消毒液、医护人员手、物体表面等项目,督促隔离消毒制度落实到每一项护理操作中;二级管理由医院感染管理科、护理部组成,每月对医院各科室进行随机抽查,参照隔离消毒制度规定的标准评价考核的项目,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指出,责令整改;三级管理为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每月随机监督、抽查医院各科室对隔离消毒制度的落实情况。

1.2.3 落实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管理措施(1)确保无菌操作,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护理人员在执行护理操作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隔离消毒制度的相关规定,针对老年患者、婴幼儿患者等易感人群要给予特别保护,患者的分泌物(血液、痰液、引流液等)必须经消毒液浸泡后再行处理。(2)加强对重点科室的监管,ICU监护室、手术室、产房、母婴室等科室极易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护理部应加强对这些重点科室的监管,严格遵守隔离消毒规范要求,加强对医疗器械的消毒、清洗。(3)严格执行洗手规范,据临床研究发现,由医务人员洗手不彻底引起的医院感染高达30%,可见,医务人员的手是引发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媒介。部分医务人员对洗手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医院护理部应定期开展关于规范洗手的相关培训,并确保洗手制度落实到位。(4)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大多是耐药菌,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难度,护理人员应督促痊愈的患者尽早出院,预防发生医院感染。

1.3 观察指标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建立临床护理路径前后(2011年和2013年),医院感染监测合格率和医院感染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控制率 在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2013年医院感染控制合格率显著优于2011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我院2011年和2013年医院感染监测合格率比较 例,(%)

2.2 医院感染情况 2011年,我院医院感染的发病率为7.56%;全院在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为3.02%,全院未发生任何感染性病例流行或爆发。

3 讨论

医院是各类患者集聚的场所,各种病原体在此聚集,极易引起交叉感染,严重威胁到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是医疗机构目前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医院感染的防控能力已被指定为评价医院管理和医护质量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据临床研究发现,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和护理质量的优劣有着密切的联系,对护理人员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可有效切断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减少或消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大量临床资料证明,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规范化、标准化、操作性强的护理模式,其能够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本次研究中,我院护理部成立医院感染管理体系,要求护理人员在执行护理操作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隔离消毒制度的相关规定,严格执行洗手规范,确保无菌操作,加强对重点科室的监管,将预防医院感染的每一项管理措施均落实到位,提高医护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在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我院2013年医院感染控制合格率显著优于2011年(P<0.05),医院感染的发病率也出现了明显降低,全院未发生任何感染性病例流行或爆发。由此可见,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显著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1]李六亿,刘玉村.医院感染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250.

[2]尹雪梅.护理管理在妇产科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实践体会[J].天津护理.2011,19(6):341-342.

[3]吴袁剑云,英立平.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5.

猜你喜欢
发病率科室我院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爱紧张的猫大夫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我院顺利迎来2016级新生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宫内节育器与宫颈糜烂发病率的临床研究
七招降低新购仔猪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