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散加减方治疗眼科疾病之名医验方探析

2015-01-23 09:33谢立科郝晓凤张志芳祁怡馨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疏肝解郁验方明目

刘 文 谢立科 杨 光 郝晓凤 张志芳 祁怡馨

·学术探讨·

逍遥散加减方治疗眼科疾病之名医验方探析

刘 文1谢立科2杨 光3郝晓凤2张志芳2祁怡馨2

逍遥散始载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被列为调肝养血的代表方剂,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其中,在眼科临床上有诸多医家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以逍遥散疏肝解郁,健脾养血的功效为核心,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进行加减化裁,形成完整的中医眼科疾病治疗思路、制方理论和颇具疗效的新方子。现围绕这些名医验方在眼科临床的应用,回顾其古代及现代名家的成方思路,结合现代中医眼科理论,探讨其在眼科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逍遥散加减方;名医验方;眼科疾病

在眼科临床上以逍遥散为基础方加减化裁用于治疗青盲、暴盲、绿风内障、青风内障、视瞻昏渺等疾病的文献,从明清以后直到现代皆有诸多记载,而今,更有诸位名医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运用逍遥散加减化裁,形成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固定方剂。现围绕这些名医验方在眼科临床的应用,回顾其古代及现代名家的成方思路,结合现代中医眼科理论,探讨其在眼科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1 古代名家逍遥散加减方

逍遥散始载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被列为调肝养血的代表方剂。该方由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炙甘草、煨生姜、薄荷8味中药组成,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养血之功效,用于治疗肝郁血虚脾弱证。该方具有“消其气郁,摇其血郁,而无伤乎正气之妙”,被后世医家广泛应用于内、外、妇、皮肤、神经、眼等临床各科,并衍化出诸多良方。明末傅仁宇《审视瑶函》中以逍遥散去生姜、薄荷,加炒栀子、丹皮组成加味逍遥饮,治疗怒气伤肝,脾虚血少所致的目暗不明,头目涩痛,妇女经水不调的暴盲症。清代黄庭镜的《目经大成》认为治眼病宜“仿景岳补、和、攻、散、寒、热、固、因八阵”,而逍遥散为和阵中的代表方,用逍遥散加牡丹皮、栀子仁,即加味逍遥散,可治疗怒气伤肝,血郁目暗;在加味逍遥散的基础上加山萸肉、黄连、羚羊角、犀角等,即羚犀逍遥散,用于治疗怒气伤肝,血郁目暗之青盲,其效尤速。清代顾锡在《银海指南》中亦提及逍遥散和加味逍遥散可治疗目疾,且将治疗肝肾阴虚证的黑逍遥散(逍遥散加大熟地)载入其中。

2 现代名医逍遥散加减方

2.1 韦氏医家

韦氏医家由韦尚林、韦文贵、韦文轩、韦玉英、韦企平为代表。韦氏医家认为,温热病之后,伤阴耗气,五脏之真受戕,肝失疏泄,气血功能紊乱,目失所养,则双目失明;情志郁结,肝气不舒,肝血不能上乘于目,则双目失明或视瞻昏渺。因此治疗必须抓住解肝郁、开玄府、调补气血、升清益阳这几个环节,逍遥散的制方意图也正是从这几个目的出发的〔1〕。

名方验方:(1)韦文贵—验方逍遥汤(逍遥散验方),由薄荷(后下)、柴胡、当归、白芍、焦白术、茯苓、炙甘草、丹皮、焦桅子、甘菊花、枸杞子、石菖蒲12味药组成,具有解肝郁,通玄府,清余热,补气血之功效。该方是在逍遥散基础上,去煨生姜之辛散,加丹、栀清热除烦,透泄余热,驱散外邪;加甘菊花疏风清热;加枸杞子养血益精明目;再加石菖蒲芳香开窍,以助柴胡解肝郁,开玄府,使药力直达病所。以上诸药疏肝理气,养血益气,使气血通畅,开启玄府,恢复双目“精明”之用。用于治疗外感热病后或七情内伤,肝失调达所致青盲和暴盲症等〔2〕。(2)韦玉英—明目逍遥汤,由薄荷(后下)、柴胡、当归、白芍、焦白术、茯苓、炙甘草、丹皮、焦桅子、甘菊花10味中药组成,具有疏肝清热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血虚肝郁型儿童视神经萎缩〔3〕,内伤七情诱发的视神经病变〔4〕,小儿热性病后皮质盲〔5〕,情志抑郁所致肝失条达的癔病性黑矇〔6〕等。该方剂经药理和生化研究,显示其有抗炎、解痉及明显抑制急性渗出性和慢性增生性炎症作用〔7〕。1985年和1990年由韦玉英主持的“明目逍遥汤治疗血虚肝郁型儿童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研究”及广安门医院依据此方所制的“明目逍遥冲剂”先后获得卫生部科技成果甲等奖和中国文化博览会金奖〔2〕。

2.2 庞赞襄

庞赞襄教授〔8〕指出:“肝经郁热,湿热蕴脾,多见于性情急燥之人,因性急之人,肝必抑郁,郁久生热,湿与热合,蕴结于脾,使精气受损而目暗不明”。肝开窍于目,肝气条达,肝血畅旺,脾运化正常则目得所养而视物精明。反之,肝气郁结,肝血不足,脾失健运则目失所养而生诸疾。辨证为肝经郁热,湿热蕴脾者,治宜清肝解郁、健脾燥湿、益阴养肝。

名方验方:清肝解郁益阴渗湿汤,由银柴胡、白菊花、蝉蜕、木贼、羌活、防风、苍术、白术、女贞子、赤芍、生地、菟丝子、甘草13味中药组成,具有清肝解郁、健脾燥湿,益阴养肝之功效。该方在逍遥散的基础上,改柴胡为银柴胡,系其具有清热凉血,明目益精之功,对热郁而伤阴血之眼疾尤效,加白菊花、木贼、赤芍清肝解郁;去当归、白芍,加女贞子、菟丝子、生地滋阴养肝;去茯苓加苍术,与白术共奏健脾燥湿之功;去煨生姜之辛散,加羌活、防风、蝉蜕散风祛邪;诸药合用共奏清肝解郁,健脾燥湿,益阴养肝之效。用于治疗肝经郁热,湿热蕴脾证的眼科疾病,如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盘血管炎、黄斑出血、黄斑裂孔、急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炎、外伤性玻璃体积血等〔9〕。

2.3 高健生

高健生研究员〔10〕认为围绝经期干眼的病机为肾气日衰,天癸将竭,冲任二脉逐渐亏虚,阴血日趋不足,肾的阴阳易于失调,或偏于阴虚,或偏于阳虚,或阴阳俱虚。此外,患干眼的妇女多伴情志不舒,肝郁日久化火,气火上逆,灼伤津液而至目涩。其辨证为冲任失调、阳虚阴亏、肝旺脾弱、运化失调,治以温肾滋阴、清肝和脾。

名方验方:温肾逍遥汤,由巴戟天、淫羊藿、当归、白芍、知母、柴胡、栀子、白术、茯苓、甘草10味药组成,具有温肾滋阴、清肝和脾之功效。该方在逍遥散的基础上加减化裁,其中巴戟天、淫羊藿调理冲任,温补肾阳,化气明目为君药;白芍、当归、知母养血滋阴,降火润目为臣药,君、臣相伍可温肾滋阴、调理冲任;柴胡、栀子疏肝解郁、清泄肝火,与益气健脾的白术、茯苓共为佐药;甘草缓急又调和诸药为使药,共奏温肾滋阴、清肝和脾之功。用于治疗冲任失调、阳虚阴亏、肝旺脾弱、运化失调之围绝经期干眼。

2.4 祁宝玉

祁宝玉教授〔11〕根据多年临床观察得出,慢性单纯性青光眼早期或者发病前后多有失眠多梦,情绪异常,心烦口苦,胸胁满闷,视力疲劳,眼胀头痛,饮食无味,女子月事失调等症状,并归纳上述诸症之病位主要在肝,涉及心脾,辨证为肝郁气滞,心脾两虚,治宜调和肝脾,养心安神。

名方验方:单纯性青光眼方,由当归、白芍、柴胡、茯苓、白术、薄荷(后下)、丹皮、栀子、车前子(包)、远志、炒枣仁、枸杞、香附、珍珠母14味药组成,具有调和肝脾,养心安神之功效。该方在逍遥散的基础上去煨生姜、炙甘草,加丹、栀清热除烦,透泄余热;加枸杞、枣仁养阴安神;加香附行气解郁;加车前子培土运湿;加远志、珍珠母安心宁神;诸药合用,共奏调和肝脾,养心安神之功。用以治疗肝郁气滞,脾土受侮兼以心血不足所致的慢性单纯性青光眼。

2.5 张怀安

张怀安教授〔12〕根据《内经》的理论并结合前人的经验,将视网膜脱离、高血压眼底动脉硬化并出血、急性视神经炎、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网膜动脉栓塞及不同疾病所致的暴盲,均以从肝论治,采用疏肝解郁、平肝潜阳、清肝泻火、滋养肝肾、舒肝祛瘀等法治疗。

名方验方:(1)舒肝明目汤(自拟方),由当归、白芍、柴胡、茯苓、白术、丹皮、山栀子、桑椹子、女贞子、甘草、决明子、桑寄生、夜交藤13味药组成,具有疏肝解郁,健脾明目之功。舒肝明目汤由逍遥散加减而来,该方中柴胡疏肝理气,清热镇痛;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决明子清肝明目;女贞子、桑椹子、桑寄生滋补肝肾,滋养肾精;白术、甘草益气健脾;茯苓清热利湿;丹皮清肝经郁热;夜交藤养血安神;诸药合用,补而不滞,滋腻而不生湿,使肝气条达,气血调畅,五脏安和,目视自明。用以治疗因情志不舒,肝郁气滞,升降失序,玄府闭塞,精血不能上承所致视瞻昏渺、视瞻有色、青盲、暴盲等病〔13〕。(2)解郁渗湿汤(自拟方),由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白术、苍术、羌活、防风、蝉蜕、生地、木贼、桑椹子、女贞子13味药组成,具有祛湿健脾之功效。该方以逍遥散为基础去煨生姜之辛散,加苍术,与茯苓、白术共同燥湿健脾,祛中焦之湿邪;加生地黄、桑椹、女贞子滋补肾阴;羌活、防风、蝉蜕、木贼为轻清之品,使诸药上达于头目。用以治疗因湿邪困脾,脾失健运,水湿停聚,阻滞经络,蒙闭清窍,精液不能上注于目所致的视瞻昏渺、云雾移睛、暴盲等病〔13〕。(3)解郁凉血汤,由柴胡、合欢皮、赤芍、茯苓、白术、牡丹皮、栀子、玄参、生地黄、当归、白茅根、墨旱莲、甘草13味中药组成,具有疏肝解郁,凉血止血之功效。该方以逍遥散为基础,去煨生姜之辛散,加合欢皮安神解郁;加生地黄、牡丹皮、白茅根、赤芍凉血止血,活血行瘀,助柴胡治血中伏火,除心中烦热;加栀子、玄参、墨旱莲加强清热凉血之效;诸药合用,共奏疏肝解郁,凉血止血之功。用以治疗肝郁化火所致视瞻昏渺、云雾移睛、或暴盲等病〔13〕。(4)开郁汤,由香附、青皮、荆芥、防风、川芎、栀子、柴胡、车前子(包煎)、当归、白芍、牡丹皮、夏枯草、甘草13味药组成,具有疏肝解郁之功效。该方以逍遥散为基础,去煨生姜之辛散,加川芎、香附、青皮疏肝理气,助柴胡条达肝气;加栀子、牡丹皮清热泻火,补虚生血;加夏枯草清肝泻火,退翳明目;加车前子、荆芥、防风祛风清热,清肝明目。用以治疗情志不舒,气郁化火所致眼部诸症〔13〕。

2.6 刘崇晏

刘崇晏教授〔14〕善用逍遥散,认为“肝开窍于目”、“目得血而能视”,并根据自己多年临床经验将眼科疾病中病机为“肝郁血虚”者选用逍遥散加减化裁,每获奇效。

名方验方:(1)附桂逍遥散,由柴胡10 g、茯苓15 g、当归15 g、白术15 g、白芍15 g、甘草6 g、附子6 g、肉桂6 g 8味药组成,该方在逍遥散的基础上,去煨生姜、薄荷,加附子、肉桂而成,具有疏肝解郁、健脾温阳之功效。附子、肉桂温补肾阳以助脾生血升清,温煦之力亦推动肝气疏泄条达,则其目自明。用以治疗病程日久,阴损及阳,阴阳两虚,肝郁血虚型视神经萎缩。(2)逍遥散合地黄丸加减,由柴胡10 g、当归15 g、茯苓15 g、白芍15 g党参10 g、山药20 g、生地20 g、山茱萸15 g、泽泻10 g、五味子6 g组成,具有疏肝养血,生津明目之功效。用以治疗因肝郁气滞,疏泄失常,郁而化火,灼伤津液,津液不生,目失濡养所致的肝郁血虚型干眼。

2.7 谢立科

谢立科主任〔15-17〕认为肝气郁滞,使气血津液不能上乘至目,则目睛干涩发为本病;肝气郁滞,郁久化热,致肝肾阴虚,津液亏损,出现干眼一系列症状。“肝开窍于目”“泪为肝液”,因此,提出肝郁阴虚、津液不得上乘而引起干眼的理论,治疗采用疏肝养阴法,疏肝理气、柔肝养阴、调理气血。

名方验方:逍生散,由逍遥散联合生脉饮化裁而来,即生地15 g、当归12 g、白芍15 g、五味子6 g、党参10 g、柴胡6 g、玉竹12 g、防风3 g,具有疏肝理气、柔肝养阴、调理气血之功效。方中生地为君,滋肾阴,清热凉血,取其滋水涵木以培本;芍药、当归为臣,滋阴养血柔肝,补肝体;三药合用,君臣相伍,相须为用,肝肾同补,治病求本,上病下取,滋阴养血以润目;玉竹滋阴养液,党参益气生津,五味子酸敛护阴,助君臣滋阴润目;柴胡疏肝达郁,与诸滋养药相配,补肝体而助肝用;防风入肝、脾经,可助柴胡舒调肝气,且能引药上行,以助润目之力;诸药合用,滋阴养血,疏肝润目,为阴虚肝郁证干眼之效方。经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认为疏肝养阴法对人或动物模型免疫系统的相关指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3 小结与展望

《灵枢·大惑论》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五轮内应于五脏,其中眼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灵枢·经脉》说“肝足厥阴之脉,……连目系,……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即足厥阴肝经之主脉沿喉咙之后,行大迎、地仓、四白、阳白外直接与目系连接;“肝开窍于目”、“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肝主藏血,肝受血而目能视”、“肝主泪液,润泽目珠”〔18〕,足见眼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眼部疾病必然要考虑到“从肝论治”。而逍遥散便是疏肝解郁之良方,且在临床治疗眼部疾病的中药良方中占据着不可小觑的地位。逍遥散原本是针对肝郁血虚证的妇科常用方剂,后世《校注妇人良方》中载其加丹皮、栀子治疗肝郁血虚而火旺者,到明代《证治准绳》才提到根据肝开窍于目,首先把逍遥散用于治疗眼科疾病。而后世医家又在此基础上加减化裁出诸多良方,现今亦有以上诸位名家发展而来的逍遥散加减方,可见其自身精确的方剂配伍和在眼科应用中显著的临床疗效使得逍遥散加减方备受眼科名家青睐。

综上所述,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以逍遥散疏肝解郁,健脾养血的功效为核心,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进行加减化裁,形成完整的疾病治疗思路和颇具疗效的新方子,为后世医家治疗眼部疾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探索空间。我们认为,“从肝论治眼病”、以逍遥散为基础方加减化裁治疗疑难眼病,值得进一步学习并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沙凤桐.韦文贵遗稿:加减逍遥散在眼科临床上的应用[J].浙江中医杂志,1981,12.

[2]韦企平.名方逍遥散加减治疗青盲、暴盲和其他眼病[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2,22(3):195-197.

[3]韦玉英.明目逍遥汤治疗血虚肝郁型儿童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1986,(4):17-19.

[4]韦企平,韦玉英.内伤七情诱发视神经病变的治验[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1998,8(1):39-40.

[5]韦企平,韦玉英.明目逍遥汤治疗小儿皮质盲13例[J].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3,16(5):40-41.

[6]王增庆.明目逍遥汤加减治疗癔病性黑矇症[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1992,2(3):35.

[7]万素君,陈玉英.明目逍遥散的药理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1,7(特刊):4-5.

[8]宋桂莲,刘怀栋,张彬.清肝解郁益阴渗湿汤在眼科的应用[J].中原医刊,1987(4):31-32.

[9]赵廷富,刘怀栋.庞赞襄老中医“清肝解郁益阴渗湿汤”治验小析[J].新中医,1984(8):12-15.

[10]尹连荣,高健生.自拟温肾逍遥汤治疗围绝经期干眼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1,21(5):253-255.

[11]祁宝玉.祁宝玉眼科方药心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74-175.

[12]张明亮,张健.张怀安治眼病的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1989,(7):5-7.

[13]张明亮,张健,张湘晖.张怀安眼科临床经验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69-272.

[14]张殷建.刘崇晏老师运用逍遥散治疗眼病验案[J].福建中医药,2003,34(3):11-12.

[15]肖文峥,谢立科,侯乐,等.疏肝养阴法治疗干眼的理论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6(9):589-591.

[16]郝晓凤,谢立科,唐由之,等.逍生散颗粒剂对干眼小鼠模型泪腺BaxmRNA、Bcl-2 MRA表达的影响[J].环球中医药,2014,7(5):337-340.

[17]郝晓凤,谢立科,唐由之,等.逍生散颗粒剂治疗干眼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环球中医药,2013,6(7):510-513.

[18]曾庆华.中医眼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5-35.

R77

B

1002-4379(2015)06-0000-00

10.13444/j.cnki.zgzyykzz.2015.06.0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273805)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

2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3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谢立科,E-mail:bjxielike@sina.com

猜你喜欢
疏肝解郁验方明目
明目养胃食荠菜
清心明目上清丸中9种成分的含量测定
呼吸系病症蜜疗方
常用中药验方
疏肝解郁止痛汤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疏肝解郁喝梅花粥
UPLC-Q-TOF法分析双丹明目胶囊化学成分
UPLC-Q-TOF-MS法分析双丹明目胶囊入血成分
疏肝解郁法治疗产后褥汗临床观察
周常昆主任医师治肝调经验案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