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传)《眼科纂要》学术源流研究*

2015-01-23 14:34四川医科大学泸州646000王科闯王明杰和中浚刘荣林
中医文献杂志 2015年4期
关键词:黄氏黄岩五脏

四川医科大学(泸州,646000) 江 花 王科闯 王明杰 和中浚刘荣林

(秘传)《眼科纂要》学术源流研究*

四川医科大学(泸州,646000) 江 花 王科闯 王明杰 和中浚1刘荣林2

黄岩为我国清代岭南著名医家,其著作《眼科纂要》,论证准确,用药精当,治疗上以内治法为主,创制了多首经典眼科方剂,保存了较多的眼科医案资料,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实用价值,本文拟对该书的学术源流进行初步的探讨。

黄岩 眼科纂要 学术源流

黄岩,字耐庵,一字峻寿,嘉应(今广东省梅州)桃源堡人,他是我国清朝岭南著名医家,擅内科与眼科,著有眼科专著——《眼科纂要》,黄氏纂选所熟究先贤名论、师友秘传及身所治误者,著成《眼科纂要》。其在理论阐述、临床实践确不乏真知灼见,书中还创制了多首眼科著名方剂,惜至今未见对其有系统之论述,本文试对《眼科纂要》学术源流作一探讨。

《眼科纂要》内容概述

《眼科纂要》分为上、下二册共8卷。卷一眼科药要,卷二述五轮八廓、治要、认症等眼科基础理论,卷三经义、述论、列方,卷四至卷五论五脏补泻及暴风发热内障、赤脉大眦侵睛外障等内外障病共48症,卷六至卷八列内外治方、著者医案、先贤治验等,全书约6万余字。本项目研究主要依据《眼科纂要》的三个现存版本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存清己卯九经堂刻本[1]、中国中医研究院所存1914年铅印本,以及上海1925年千顷堂石印本展开。

《眼科纂要》学术源流

1.深研经典精义,博采他贤英华

黄岩在卷三首彰“经义”,分别选取《内经》中《五脏生成》、《金匮真言论》、《邪气脏腑病形》、《大惑论》、《脉度》、《口问》、《卫气行》、《解精微论》、《脏气法时论》、《热病》、《论疾诊尺》、《经筋》、《癫狂》等13篇与目相关的论述,明确了五脏、奇经八脉与目的联系,论述了目病的色诊以及病位经络脏腑的辨证,目与精、气、血、神的联系,眼泪形成的机理等问题。

次陈“述论”12条,分别重点引述了前贤的言论9条,而最后陈述己论3条,对与眼科相关的一些重要内容展开了专论。如引杨仁斋论目与五脏六腑症的联系,冯氏有关内外障,金元四大家中的张子和有关破血养血论、李东垣以及其弟子王海藏有关近视远视之争论各一条。明代医学大家张景岳对黄氏的医学学术影响颇深,分别在论目病的虚实、论风热和内外障方面引用其论述达4条,随后引述了王节斋论赤眼肿痛、内外治疗、药之寒热性质当异之理。最后3条是黄岩自己最有心得之处,即“论表里”、“论退翳难易”以及“论目病的治疗。”

卷四先明五脏补泻,并分别列明五脏各自虚实证的药歌,后四十八论列常见之48种目证,并用“望江南之调”行文,使其可歌可诵,便于学习。其内容包括该证的的症状,病机分析,所选用治法、方药,其后还用小号字标明了理论来源,基本是一证附一引论,遇有补充或不能苟同之处,随后即以“岩按”标明自己的观点,使该证论述能够更为清晰明了。黄岩在这部分所参考引述的著作主要有:《银海精微论》(在书中亦简称《银海》或《精微》,引证达16条)、《眼科鸿飞集》(在书中简称《鸿飞》,引证达13条)、《大明天境》(在书中简称《天境》或者《大明》,引证达18条)。

黄氏还在《眼科纂要》卷七、卷八集中记录了一批珍贵的眼科医案,保存了著者临床诊治眼科疾病病案155例,唐宋金元明代先贤治验24例,如李东垣(3例)、朱丹溪(5例)、张子和(2例),其他医家如钱仲阳、薛立斋、徐世茂、王海藏、孙思邈、汪省之、汪石山、许学士、秦鸣鹤、夏子益等各有1例。除此而外,尚有许多自己或他人的生动验案散在分布于一些眼症和所用汤方的介绍,医案资料的翔实和丰富,亦为本书特色及贡献之一。

《眼科纂要》辑录之医案,按病机症状分列,如脾肺风热赤肿胀头痛生疮等症、肺气壅盛睛肿痛等症、太阳睛结热痈疽偷针等症等,或详或略,紧扣病机,借理论解病案,以病案释理论,阐发蕴奥,使阅者一览无遗[2]。这些医案,既是黄氏眼科学术思想和经验的集中反映,亦为后人研究岭南眼科疾病提供了第一手的临床资料,值得花大力气进一步整理研究。

2.明药性而制方,选方精而切用

黄岩的两部医学著作,都把药性论述放在篇首。《医学精要》[3]全书8卷,卷一药要须知、药反须知、药畏须知、劣性须知、解药须知等,认为病有万变,治各有药。《眼科纂要》卷一之首即眼科药要,列有心经药、肝经药、脾胃经药、肺经药、肾经药、祛风药、凉血药、散血药、退肿药、止泪药、退翳膜药、止痛药、细料药等数百种眼科用药。黄岩谓:“目虽曰肝窍,而五脏六腑之精华实聚焉,居至高之位,人之日月也,故治之者制方用药,有志斯道者,宜细玩、熟玩焉。”

围绕药性,黄岩还强调药物的炮制,他在《眼科纂要》卷五“验案症方”中的“能近视不能远视”条下谈到“益肾丸”之神效时说道:“此方远近视皆效,但须因症变通分两,自然神应。药须地道,制必遵法。如用草决必炒而陈久者方可,临时炒者,多不应手。鹿胶必须用真者,不真不如用鹿茸也。”因此在介绍药性的同时,黄氏多会注明该药的炮制以及炮制后药物的功效。

黄岩在《眼科纂要》中选录及创制了大批的眼科方剂,以歌括之,简醒易记。如新制柴连汤,方歌谓“目风兼火泪如汤,急用予家柴连汤,芩芍蔓荆栀胆草,木通甘草及荆防”;又如消翳汤,“有翳无火消翳汤,木贼蒙花归尾将,生地蔓荆枳壳芎,柴胡甘草及防风”;再如东垣清胃散,“清胃散用升麻连,当归生地牡丹全,或益石膏平胃热,口疮吐衄及牙宣”。书中所辑如除湿汤、新制柴连汤、消翳汤、泻肺饮等皆为眼科著名方剂,配伍严谨,疗效确凿,见收于《中医眼科学》各版教材。现代临床辨证应用新制柴连汤治疗急性视神经乳头炎、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病毒性角膜炎、前巩膜炎、急性泪囊炎等,除湿汤治疗眼科带状疱疹等均获良效[4-7]。

3.重视整体局部辨证结合,内外合治

黄氏一如所有古之大医家,极其重视辨证、整体审视。如他认为:“论目之病,各有其症,识症之法,不可不详,症候不明,愚人昧路,经络不明,盲子夜行,不慎乎!故治目光必先认症,认症必先识经络。”又曰:“凡治目,只要识得部位,辨得虚实,无难事也。”书中专门论述认症之篇章即有“十二经见症”、“五脏受病”、“认症歌”、“论五脏六腑症病”等,详论各经各脏受病所见诸症。黄氏临症所用辨证方法繁多,有脏腑辨证、八纲辨证、经络辨证、辨内障外障等,其中尤以前二者最为重视。

脏腑辨证 目虽曰肝窍,而五脏六腑之精华实聚焉。黄岩认为“五轮之位皆实而可据,八廓之位皆虚而难觅”。虽古来有关元、水谷、会阴、胞阳等名,然考其所论症治,仍不外五脏也。书中惟录五轮分五脏配五行,使简而可认。辨证施药无不与脏腑紧密联系,如开篇眼科药要,即按药物脏腑归经条列,又有“五脏受病”、“五脏补泻篇”、“论五脏六腑症病”等篇专论脏腑辨证施治,甚为重视。

八纲辨证 黄岩认为八纲之中,阴阳为医道之纲领,表里寒热虚实,乃医中之关键,然六者之中,又惟虚实二字,最为紧要。尤其引景岳之论反复强调之,“凡病目者,非火有余,则水不足,但宜辨其虚实可矣,……不足者补之,有余者泻之”。黄氏在《眼科纂要》中专设“五脏补泻”篇,下分列五脏虚实症药歌,论述五脏虚实补泻、辨证施治之要诀,使脏腑辨证与八纲辨证紧密联系。

内治为主,兼以外治 黄氏同时是一名杰出的内科医家,其治眼病亦多推崇内治方法,提倡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施以方药治疗。识经络之通塞,辨形势之进退,当补当泻,或行或止,内王外霸,既了然于胸中,攻守常劫,其无误于指下,症的治当,百发百中,吾辈能以药代刀针,则技之精妙可以入神矣。书中所论内外障症之及篇末医案,多用方药治疗,效如桴鼓。

中医眼科自《秘传眼科龙木论》起即有手术治疗眼病之记载,历代医著亦多有论述。黄岩并不反对眼科外治法,但于金针术外另辟蹊径,以艾灸及外敷药为主,简便易行无创,且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如治脾胃痰气所致核结胞上之眼瘤,先以艾火灸三壮,随以膏药贴之;治湿热停滞脾胃之眼皮腐烂,灸于眼鱼尾穴,以小艾灸四五壮,以膏药封之等。黄岩在书中详列了卷云丹、珍珠开明丹、清凉散、光明眼药、洗风眼等数十种点眼方药,谓斟酌得宜,百发百中,足见其对外治法研究之深。

4.重视目病多因火,治不惟清

黄岩认为,倘以邪气风热分论,火分虚实,治分内外,实火可清可泻,郁火须散。他很重视张子和的“目病多因火”之论,然而黄氏反复强调依然要凭病人的具体禀赋虚实而言。故其曰:“眼科自子和有能治火者,一句可了之说,笔之于书,而庸者流,一遇眼疾,统称曰火,凡暴受风寒,及脾肾虚损之辈,无不罹其灾害。夫表里虚实气血阴阳,医者之的也。一有不明,如射者之无的,欲其幸中,必不能矣!”且以风邪袭表所致目病,据病位所属经络当有太阳、阳明、少阳之别,同样用败毒散表散,“但须分别三阳而君之。如脑顶痛,红筋自上纲而下者,风伤太阳也,宜以羌活为君,甚则加藁本……”

黄氏亦认为目病多由于火,认为“五脏精华,聚于目兮,乌轮属肝,热则生翳兮,平肝之药,皆退翳兮,翳有新久,寒热分兮”。因而与之相应有新翳用清凉降火,久翳用温补升散之别。

黄岩还就虚实对景岳之论作了补充,他说:“实热之赤,赤必大红,若赤而或紫赤或黑赤,再察其身无壮热,口无干渴,喜热畏冷,或饮食不甘,食少辄饱,脉见微弱,必属虚赤,只宜补气补血,甚则加附桂以温之,其赤必退。若再用寒凉,其目必瞎,命亦随之矣。吾姻家张锡光之母,犯此误。”

黄岩颇为推崇东垣的“甘温除大热”之说,对阴火理论在眼科的运用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如在卷一“肺经药”中论“黄芪甘温,生用固表,炙则补中益气,气虚莫少,泻阴火而解肌热(得甘温以益气而邪自退,故曰泻火),生血(阳生而阴长)肉(血充则肉长)而理非谬”。另如“人参”条下亦有关于其“泻火”功用的认识,“泻火(得升麻泻肺火,得茯苓泻肾火,得麦冬泻心火而生脉,心主血,气行则血行,而脉生,得甘草、黄芪甘温而退虚热耳)滋阴(人参从阳药则补阳,从阴药则补阴)……,明目(火邪退则目明)开心,添神(心藏神)定悸(火邪退则心宁),消烦止渴(火泻则烦除,津生则渴止),其功无比。”

对于火邪,黄岩认为不可强用收敛,如“五味子”条下曰:“性温,五味俱备,酸咸为多,专(收)敛肺气,滋水生津(气益则津生),用宜慎矣。瞳子散大,脉数有火,复用收敛,断乎不可。”

另如在“退翳膜药”下载:“又若冰片之大辛热兮,能拔火邪而外出也,点目赤而去肤翳兮,亦有火郁则发之之义也。误以为寒而常用兮,斯犯乎不点不瞎之戒也。”

综上,也就是表火可散,内火可清,实火可泻,虚火可补,郁火可散之义。在治疗上也可以内外分治、合治、兼治,先后次第进行治疗。

黄岩并不赞同一味清热解毒。书中载其幼年因痘后伤眼,被庸奴一味清凉解毒,以至翳包乌轮,状如龙眼肉,后延上水许公远先生至,曰:脾肾两伤矣,速服人参,如言服之,其夜翳如壳脱,复见天日。有鉴于自身深刻之体验,黄氏文中痛批庸者流,一遇眼疾统称曰火,使暴受风寒,及脾肾虚损之辈,无不深受其害。

5.补肾泻肝,通调脾胃

黄氏治疗眼病重视肝肾二脏的协同作用。按五轮学说,是虽五脏,各有部位,然论其所主,则瞳仁之关系重焉。夫目者肝之外候也,肝属木,肾属水,水能生木,子肝母肾也,有子母而能相离者哉?故肝肾之气充,则精彩光明,肝肾之气乏,则昏蒙眩晕。黄氏认为“凡病目者,非火有余,则水不足,辨其虚实可矣”,治疗上倡导肝有泻而无补,肾有补而无泻,因症制方,泻肝有清肝汤、泻肝汤、通利丸、大通丸等,补肾则以清心养荣汤、益肾丸为主。

黄岩善用东垣之补中益气汤、归脾汤、神效黄芪汤、人参启脾丸来治疗目病,顾护脾胃的思想在黄氏的医学理念中扎根已久。其在《眼科纂要》卷五中讨论“瞳仁散大”的治疗时特意注云:“考古法,专顾脾胃先。多用冲和养胃饮,补中益气理非偏,继服石斛夜光丸,养胃饮。”在《眼科纂要》卷六“小儿闭目”条下有“脾气陷,饮食所由伤,升葛有汤我不信,补中益气尽担当,何必另寻方?”其中在卷七“肝肾亏损脑脂贯睛等症“之后列了22则医案,而用到冲和养胃汤就达13例。《寿世保元·卷六·眼目》称该方“宜服此药补肝血,滋胆水,益肾气,大有殊功”,而据黄氏在列方中所论该方有“养脾神”之用。

黄氏治疗眼病注重清热除湿。湿热之邪是导致眼疾的重要病因,内外障四十八论中多处论及湿热致病,如“烂弦风,脾胃湿热冲”(二十三论风弦赤烂外障),“疮如粟,生于眼胞中,脾胃上中留湿热”(二十九论风粟外障),“漏脓血,常出皆头中,此是心脾积湿热”(三十五论漏脓血外障)。针对湿热之邪,黄氏创制出除湿汤、清脾饮、坠血散等一系列清除湿热之方剂。黄岩在使用清热燥湿的方法如燥湿汤的同时,往往要兼服补中益气丸或人参启脾丸,再服用石斛夜光丸。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黄岩具有难得一见的严谨求实的学风和良好的医德。《眼科纂要·卷四》“四十六论患痛生翳外障”中对《大明天境》所载的治法,他认为其中所列的方剂“补气补血,泄气泄血,杂乱而投。此等方法,即剂剂应手,吾亦不敢信也。眼科诸方,多此等类,此方尤其杂乱者然。于理极不顺,于病必不宜。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学者最宜斟酌,斯不误人。余已改用,酒调散姑存之,以备参观”。

正因黄氏一直积极向他人学习,并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体验,修正和完善,故方能持论公允,完成《眼科纂要》,造福后学者活学活用。

综上所述,《眼科纂要》是一部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中医眼科专著,堪称脾胃学派、温补学派以及火热学派在眼科里融合的佳作,理论价值与实用价值较高。该书的整理出版,对于完善中医眼科学术,活跃眼科学派争鸣,构建眼科整体辨证论治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

[1]清·黄岩.眼科纂要[M].九经堂藏板.清嘉庆二十四年.

[2] 陈祖铿,陈俊榕.岭南名医黄岩与《眼科纂要》研究[J].中医药导报,2009,15(2):26-27,37.

[3] 清·黄岩.医学精要·凡例[M].广州永汉路登云阁藏板.同治六年:3.

[4] 李居桃.新制柴连汤治验三则[J].湖南中医学院院报,1984,(3-4):52-53.

[5] 丁国章,陈慧颖.新制柴连汤治疗病毒性角膜炎30例[J].辽宁中医杂志,1987,(9):38.

[6]朱文平.眼睑带状疱疹治验[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4,2(7):39.

[7]喻干龙.新制柴连汤在眼科临床的应用[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1996,6(2):94-95.

Academ ic Sou rce o f Yan Ke Zuan Yao(Esoteric Vision)

JIANG Hua1,WANG Ke-chuang1,WANG M ing-jie1,HE Zhong-jun2,LYU Rong-lin3

(1.Sichuan MedicalUniversity,Luzhou 646000,China 2.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Sichuan,610075,China 3.Pengshan Hospitalof T.C.M.,Sichuan,620000)

HUANG Yan wasone renowned doctor in Lingnan areasduring the Qing Dynasty.In hisbook of Yan Ke Zuan Yao,many classical prescriptionswere created in termsof internal treatmentw ith precise accurate argument and precise choice of Chinesemedicine, preserving huge amount of ophthalmologicalmedicine documents.Thus,hisworkswere valuable in research and practice.Thisarticle is to discuss theacademic source of Yan Ke Zuan Yao.

HUANG Yan;Yan Ke Zuan Yao;academ ic source

R276.7

A

1006-4737(2015)04-0005-04

2015-04-1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编号:2010GJ09)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610075)

2通讯作者,作者单位:彭山县中医院(四川,620000),2766501048@qq.com

猜你喜欢
黄氏黄岩五脏
从五脏角度探析沈氏女科学术思想
百年黄氏,传续经典
朵云书院黄岩店
“卖艺黄家”文艺界黄氏兄妹的精彩人生故事(上)
“卖艺黄家”文艺界黄氏兄妹的精彩人生故事(中)
黄岩
狐生子
从五脏相关理论浅析祛风退翳法在风轮疾病的应用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
“黄岩工作法”牵住乡村振兴“牛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