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并用治疗肝心综合征的体会

2015-01-24 11:06于婷婷王冬王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8期
关键词:胸闷头痛针刺

于婷婷王 冬王 珑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省中医科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

·临证经验·

针药并用治疗肝心综合征的体会

于婷婷1王 冬2王 珑1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省中医科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

肝心综合征 针药并用 个案报告

肝心综合征在临床并不少见,但却很少引起足够重视。肝心综合征的症状表现为在原有急慢性肝脏疾病的基础上,出现心前区疼痛,或胸肋胀痛,痛引肩背,心悸气短等心脏疾病发作症状。心电图可以出现ST段压低、T波异常或心律失常表现。但常因对此病的认识不足,患者经常被误诊误治。对于本病的治疗单纯使用扩冠或抗心律失常等药物常常无效。慢性肝损伤患者起病隐匿,病程较长,临床中因肝功能损伤指标可能无特异性改变,一旦出现肝心综合征,发病急骤,极易导致误诊误治。本文结合临床治疗实践,浅谈体会如下。

1 现代医学相关研究分析

根据现有临床报道,导致肝心综合征的疾病多为急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1],而慢性中毒性肝炎导致肝心综合征的先例未见报道,且因其病程长,症状隐匿,不易引起重视。一些患者从小嗜食各种零食、饮料,不按时吃饭,较少饮用白开水。而长期食用大量各种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及饮料,可能导致慢性中毒性肝炎。经现代医者研究,证实了食品添加剂对人体的危害。何林[2]统计比较了几种常用食品添加剂如色素、防腐剂的联合应用情况,发现单独使用时其即具有明显的促进细胞凋亡作用和细胞毒性,随其应用剂量加大,毒性亦加大;而联合应用更具有协同作用。林艳华[3]更指出,膨化食品、零食中含有大量的人工合成的色素、增香剂,其加工过程中常常混有苯胺、砷等有毒物质,由于儿童肝脏解毒功能相对成人较弱,长期食用此类食品容易导致慢性肝中毒,从而影响心脏系统,导致肝心综合征的发生。

2 中医学病因病机分析

肝心综合征无相对应的中医病名,可以根据症状将其归类于中医学“胸痹”“心下痛”的范畴。病位在肝、心。肝与心的联系密切。从生理功能方面,肝与心通过经络相互联系。《灵枢》中描述足少阳胆经经别循胸胁,散于肝经,并且上行于心脏系统。而从五行制化关系上来说,肝属木,心属火,木生火,故肝为心之母脏,心为肝之子脏。若肝病可传心,即“母病及子”。肝主疏泄、藏血,而心主全身血脉,二者相辅相成;肝疏泄调畅气机,则心脉之血行顺畅、情志舒畅,食物得以正常的运化吸收。而病理功能方面,若情志不遂而至肝郁气滞,则会导致心血运行不畅,临床上常有大怒后出现胸闷气短,胁肋胀痛,头痛目眩,脉弦,严重者可出现心脉痹阻导致心肌梗死。或者肝阴不足导致心血亏虚,心神失养,可出现面色少华、失眠多梦,女子月经量少,脉弦细。患者肝病日久,肝失疏泄,且已传脾脏,故有腹胀纳差;传于心脏,故稍有情绪变化即出现胸闷气短胸痛心悸。肝经循行入巅顶,发病时经气上冲于头,故有头痛欲裂。

3 治疗方法分析

西医治疗方法主要针对原发病治疗。但疗效并不确切。笔者在患者急性发作时采用针刺太冲透涌泉穴,起效快,诸多症状可当时即可缓解。太冲透涌泉穴位临床经验要穴,可治疗多种疾病。太冲穴为足厥阴肝经原穴,起名“太冲”义为肝经的风气由此上冲,采用泻法针刺此穴可泻肝经之热。临床上常用来治疗高血压、头痛、眩晕、惊风、癫痫等肝经风热上扰证。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井穴,取名之义为肾经之水向外涌出之处。临床上常用来治疗高血压、失眠、巅顶疼痛等证。一针透两穴一方面可以增加针刺的得气感,增加针刺激发经气运行的效果,另一方面肝属木,肾属水,针刺两穴可以起到滋水涵木,以达到制约上亢之肝阳的目的。故针感至即头痛胸闷症状缓解。而组方用药方面,《金匮要略》中见“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大柴胡汤用以治疗少阳阳明合病者,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吐、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者。方用大柴胡汤加减。方中柴胡、黄芩共为君药,可疏泄肝胆郁滞,枳壳、木香为臣,宽胸行气散结,赤芍活血凉血,郁金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川楝子苦寒,清泻肝经湿热并可解郁止痛。厚朴、芒硝、大黄共奏下气除满消胀、润燥软坚、泄热通便之功;鸡内金、焦三仙消食健胃导滞,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疏利肝胆、清利三焦、行气开郁、通腑泄热之功,使肝经郁热得去,诸证得消。

4 典型病例

患者,女性,12岁,2010年9月12日初诊。主诉为不明原因腹部胀大伴发作性心悸胸闷就诊。家人代诉病史,患者从小嗜食各种零食、膨化食品、饮料,从不喝水,平日体瘦,时有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心悸气短发作。否认既往病史。家人曾带其于当地医院就诊,做心电、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肾功、心脏彩超,胸闷发作时心电图偶有ST段下降,余无异常改变。两个月前胸闷加重,伴严重偏头痛,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做消化系统彩超示:肝脏回声增强,肝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60 U/L。做肝炎抗体系列检查均未见异常。当地医院诊断为“肝炎”。曾静点丹参提取物、地塞米松、白蛋白等药物。症状改善不明显,反而逐渐出现腹胀,时有恶心呕吐,胸闷时有发作,次数较前频繁,头痛剧烈。遂于我院门诊就诊。就诊时患者面色青黄,腹胀、胸闷、气短、心悸,发作时头痛剧烈、伴有恶心、口吐涎沫。大便秘结。舌暗苔黄腻,左手脉沉细,右手脉弦数。腹部彩超示:肝脏轻度增大,肝脏回声增强。心脏彩超未见异常。心电图示ST-T段压低,心律不齐。西医诊断:心绞痛,心律不齐。中医诊断:胸痹,心血瘀阻。首先予以血府逐瘀汤治疗,服后无效。后结合患者病史,考虑病位应在于肝、心。结合辅助检查及病史、症状,确定诊断:西医诊断为“肝心综合征”。中医诊为“胸痹”。治法:清肝泻火、行气开郁、通腑泄热。急性发作时针刺太冲透涌泉。以患者感到针感由太冲向涌泉方向传导为度,手法采用泻法。后服以汤剂。治法:疏利肝胆、行气开郁、通腑泄热。方用大柴胡汤加减:柴胡10 g,枳壳10 g,赤芍10 g,木香10 g,黄芩10 g,郁金10 g,川楝子10 g,厚朴10 g,延胡索10 g,芒硝10 g,鸡内金10 g,焦三仙各10 g,黄连6 g,甘草10 g,大黄6 g。水煎,每日2次早晚分服。针刺后患者自感头痛缓解,服药半小时后头痛消失,胸闷气短症状明显减轻。经服6剂治疗后上述症状基本消失。治疗1个月后复查腹部彩超、肝功、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随诊两年后症状未再发作。

5 总 结

肝心综合征在临床工作中其实颇为常见,但因其症状与急性冠脉综合症、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症状类似,故非常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当首发症状为心悸胸闷时,其诊断需排除以上疑似疾病,治疗方面采取单纯扩冠、改善循环效果不佳时,又有已知的肝病基础时,才考虑诊断肝心综合征。但无疗效确切的治疗办法。而中医学优势在于辨证施治,辨证为肝心同病者,不管初起症状是心悸或是头痛,皆可采用针药并用方法进行治疗,且起效迅速,立竿见影,疗效明确。但在临床工作中受医疗环境条件限制,对于单独使用中医中药方法治疗急症患者经验有限,仍需进一步进行大样本循证医学观察。

[1] 高佩珠.肝心综合征23例临床分析 [J].临床荟萃,2000,15(7):331-332.

[2] 何林.几种食品添加剂的遗传毒性及其联合毒性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 林艳华.儿童食品中几种常见添加剂的危害[J].中国卫生产业,2012,9(3):187.

R246

A

1004-745X(2015)08-1498-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5.08.073

2015-05-27)

猜你喜欢
胸闷头痛针刺
清明的雨
胸闷气短就医前先做五项功课
胸闷气短就医前先做六项准备
胸闷 疾病发病前兆
胸闷,疾病发病前兆
头痛怎样保健
注意!头痛可能预示着甲状腺问题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
会变身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