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辨治经验举隅

2015-01-24 11:06王巍席梅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8期
关键词:益气汤枳实肌萎缩

王巍 席梅

(1.济南军区总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省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发热辨治经验举隅

王巍 席梅

(1.济南军区总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省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发热 中医药 枳实导滞汤 大青龙汤 补中益气汤

发热治疗的关键是区别病因、辨别邪气种类、忖度正邪力量对比变化,而后施以恰当的治疗方法,俾使邪祛热退正复,体现出中医药治疗急重症的能力。笔者运用中医药辨证论治方法应用古方治疗发热患者,收效颇佳。现列举古方辨治发热的经验如下。

1 昏迷伤食——枳实导滞汤

患者,女性,66岁,因语言不能,肢体无力进行性加重3年余于2012年9月住院治疗。曾于2009年7月MRI检查未见头颅异常改变。舌肌肌电图未及异常。经北京市神经肌肉会诊中心诊断:肌萎缩侧索硬化综合征伴假性球麻痹,并开始服用利鲁唑50 mg,每次2次。2010年4月出现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强哭强笑,右侧肢体麻木,活动不利。2011年9月留置胃管,鼻饲流质饮食,病情进展逐渐出现反应迟钝,不能与人交流,生活完全不能自理。2011年8月11日查头颅CT:左侧基底结腔隙性脑梗死,脑萎缩。2013年8月不明原因出现体温增高,以午后明显,波动在37.1~37.4℃之间,经左氧氟沙星等抗菌药物治疗,发热未见明显好转。查体:神志清,构音困难,张口吞咽困难,伸舌不能,咽反射软腭动度减弱,四肢肌力1级,肌张力增高,双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反射、膝反射亢进,右侧Babinski′s、Chaddock′、Hoffmann′s、掌颏反射、踝阵挛阳性,心肺未及异常。诊断:肌萎缩侧索硬化综合征、假性球麻痹、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腔隙性脑梗死、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高胆固醇血症,发热原因待查。2012年9月26日应诊所见:患者不能与外界沟通,语言不能,自汗发热,不能吞咽,靠胃管流质饮食注入,大便依靠通便药物(乳果糖口服液15mL,每日3次;开塞露40 mL塞肛,每日1次),黏腻糊状大便,小便外观正常,舌质淡,苔黄腻,脉细弦。辨证为湿食两滞,予枳实导滞汤:枳实9 g,神曲9 g,黄连6 g,黄芩9 g,大黄6 g,炒白术12 g,泽泻9 g,茯苓9 g。水煎服,每日1剂。2剂后,体温恢复正常,波动在36.5~37.2℃之间,大便正常。

按: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一种运动神经元病,其病变主要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核及锥体束,表现为上、下运动神经元同时受损的特征,属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1]。本病病因的产生——宿食的把握成为辨治的关键。由于原发病出现舌肌受累,表现为不能与外界沟通,吞咽不能,甚至继发消化道平滑肌蠕动受影响,出现便秘,长期流质饮食,随疾病进展,肠道平滑肌病变程度加重,导致摄入量不易控制,容易出现宿食积滞变生发热,由于在中医诊疗过程中,患者不能配合,所以只有通过仔细观察患者外在体征的改变,达到了解内在变化的目的,观察患者大便的粘腻臭秽充分说明宿食内滞,因此采用枳实导滞汤以荡涤积滞,健脾和胃治疗,积滞去,发热随之缓解。

2 呼吸机辅助呼吸后发热——大青龙汤

患某,男性,87岁,因摔伤致左髋部疼痛,活动受限16 h于2014年7月30日住院,复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于8月2日转入ICU,会诊表现:老年男性,神志不清,无汗,发热恶寒,气道分泌物较多黏稠,难以吸出,时有烦躁,腹部饱满,大便灌肠后有少许,小便外观正常,舌未见,脉浮细数。考虑风寒外束,痰热内蕴。施以大青龙汤加减:桂枝6 g,炙麻黄9 g,杏仁9 g,甘草6 g,石膏30 g,厚朴9 g,知母12 g,生姜3片,大枣5枚。水煎服,每日1剂。2剂后发热缓解,改用清金化痰汤善后,患者气道分泌物减少,易吸出,呼吸好转,遂转出重症病房,进行进一步康复治疗。

按:此患者之所以选用大青龙汤,发热表现虽然直观,而表证的恶寒则是经过细致的观察。诊查患者时,患者不自主的拒绝揭开覆盖物的动作,表现出恶寒的症状,皮肤触诊干燥无汗,痰液浓稠色黄,虽然肺部感染明显,但仍然考虑风寒外束,肺内蕴生痰热,如《伤寒论》述“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大青龙汤主之”。给予大青龙汤原方。表寒祛除,热势控制,再进清肺化痰而彻底缓解。

3 气虚发热——补中益气汤

侯某,女性,15岁,2013年10月10日接诊。不明原因发热20 d。曾经服用清热解毒中草药、解热镇痛、抗菌药物治疗无效。症见:持续发热,无恶寒,无自汗盗汗,语声低微,肢倦乏力,虚烦食少,时有头晕,偶有心慌胸闷,体温38.6~39.3℃,大便稀溏,每日4次,无里急后重,无黏液脓血,舌淡红苔薄,脉虚细数。月经12岁初潮,周期不规律,月经量多,持续时间7~14 d,色淡质稀,无血块。辅助检查: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结核抗体及自身抗体均阴性。影像学检查头颅、胸腹部均未见异常。依据临床表现,考虑气血不足,腠理闭郁而发热。应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党参12 g,黄芪15 g,升麻9 g,柴胡12 g,炒白术15 g,陈皮9 g,当归9 g,炙甘草6 g。上方连服10剂,体温降至36.8℃,大便基本成形,肢倦神疲缓解,病情痊愈。

按: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考虑气血亏虚为根本,鼓动乏力,作汗乏源,不能简单地通过汗法来驱除病邪,应用补中益气汤补益气血,升麻、柴胡量加大以解表,服用起效,疾病向愈。正如汪昂在《医方集解》中说“李士材谓本方,虚人感冒,不任发散者,此方可以代之”。本病例可以证明甘温除热之补中益气汤的补虚同时,升麻、柴胡实际的解表功用。

4 体 会

综合上述病例,第1、3例病例由于很难确定其病因,给治疗带来了困难;第2例系气管插管之后,气道的开放导致肺部感染难以控制,甚至出现耐药菌、二重感染,乃至死亡发生的几率倍增。在发热的诊治过程中,揣摩四诊材料的取得,经过缜密仔细地观察,洞悉体征变化,如痰液、汗液、皮肤、大便的形态改变,从而深入地了解患者机体外感、内伤的变化,抓住病机之关键。临证过程中,限于客观条件(如呼吸机的应用、昏迷、导尿、灌肠等等),不能很好地运用四诊时,通过仔细分析观察,提供出细致确切的临床资料。3个病例的成功治疗彰显了中医经方及辨证论治在临证中的作用,同有发热,但病机相趋甚远,治则选方迥然不同,因此在临证中坚持谨守病机的原则,应用古方,可收到显著效果。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诊断标准(草案)[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1,27(3):220.

R255

A

1004-745X(2015)08-1499-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5.08.074

2015-04-11)

猜你喜欢
益气汤枳实肌萎缩
中药枳实化学成分及药理学研究进展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对脾虚证两种特征菌数量的影响
肌肉萎缩真有那么可怕吗
调中益气汤联合外洗汤剂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Adventurer on the wheels轮椅上的华丽冒险
张仲景运用厚朴、枳实探析*
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汤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枳实消痞汤口服联合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轻瘫的临床观察
识别真假枳实
首儿所关爱脊髓性肌萎缩症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