旴江医家灸法特色及成就述要*

2015-01-24 15:26杰,刘
中医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学术思想灸法医家

傅 杰,刘 静

(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25)

旴江医家灸法特色及成就述要*

傅 杰,刘 静

(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25)

通过对旴江医学著名医家有关灸疗文献的整理,探讨旴江医学灸法学术思想、成就及其对中医灸疗的深远影响。分析其在灸疗理论和临床应用上的重要意义。

旴江医学;灸法;学术特色;成就

当代江西中医中,以热敏灸为主要特色的灸疗方法在国内、国际上都有一定的影响力。江西的灸疗是在传承历代旴江著名医家的灸疗学术思想和经验的基础上,加以发扬和创新而形成的。旴江医家灸法特点鲜明,成效显著,因此深入探讨旴江著名医家有关灸疗的学术思想、理论和成就等,有利于灸疗的发展。

1 危亦林灸法特点及成就

危亦林继承了葛洪的重灸思想,其《世医得效方》目录中有58种病证均列有“灸法”,涉及内、外、妇、儿、眼、喉、口齿等各科。其灸法特点体现在:一是主张阳证宜针,阴证宜灸;灸补针泻,虚实相应。如:“阴毒疾势困重,面黑,四肢厥冷,则理中汤、四逆汤投之,未效,则灼艾法惟良,复以葱熨法佐之,阴厥同此法治之。”再如:“治颊肿及缠喉风等,又气急者,实热针足三里,虚热灸足三里。”二是主张施灸因根据病情及个人差异等需要,选择合适大小的艾柱、壮数及灸疗时间等。他不主张随意壮多柱大施灸,认为常因病,因部而用竹筋大,麦粒大,绿豆大,雀粪大或灵活地“大小以意斟量”,以定艾柱之大小。且多数用七壮、二七壮、三七壮、三五壮,仅在俞穴、募穴、膏盲穴有灸至百壮者,但亦强调需“三报之”而分次施灸。并提出“随年壮灸”[1]。如“病寒冷脱肛出,灸脐中,随年壮”,“肿满,足第二指上一寸半,随年壮”等。三是强调直接灸或间接灸注意事宜,注重灸后的护理等。如“以温汤浸手帕拭之”,“以柳枝煎汤洗后灸之”等。

故危亦林在灸法方面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辨证选择刺灸方法,在灸疗方面针对灸量、治疗时间的选择等方面提出见解,强调灸疗应因人、因病而异,为灸量化处理作出了有意义的指导,并注重灸后的护理等,为后世灸疗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2 龚廷贤灸法特点及成就

龚廷贤注重灸法的治疗,在其代表作《万病回春》等多部著作中论及针灸,其中灸法则占十之八九[2],用灸所治病证多达六十余种。其灸法特点体现在:一是拓宽灸法运用范围,将灸法用于急重症的治疗。多数医者认为灸法一般适用于慢性病症的治疗,而龚廷贤独树一帜,认为灸法可以用于急性、重性疾病的治疗。既用灸法抢救昏迷、暴厥、卒中、霍乱、溺水、小儿惊厥、难产等危急重症,又用灸法治疗癫痫、破伤风、癫狗咬伤、不孕等疑难病症。二是用灸的方法多有创新,尤其擅长脐疗,倡导以灸法养生保健,“却病延年”。他认为熏脐能“壮固根蒂,保护形躯,熏蒸本原,却除百病,蠲五脏之痛患,保一身之康宁”。因此龚廷贤在蒸脐、熏脐和温脐等治法上具有独到之处。三是率先提出了“晕灸”一词及处理方法[3],同时对灸后护理以及灸疮引发方面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四是灸法治疗疮痈经验独特,对痈疽等症, 龚氏非常重视早期施灸,不以壮数定计量。如《万病回春》卷八中记述 : “灸法治痈疽发背初生,累试累效。” 在论述治疗疮痈的章节中, 多处提及灸治以“知痛与否”为度,不要拘泥灸量的多少。

故龚廷贤在灸法方面的成就体现在推广了灸法的治疗范围,将灸疗运用于内外妇儿科等,证明了中医对急重症的治疗意义。还率先提出“晕灸”概念及预防处理措施,为后世灸疗及护理提供了借鉴经验。其脐疗方法为后世延缓衰老、预防保健等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3 龚居中灸法特点及成就

历代许多医家都认为艾灸属“火热”之法,把热证及阴虚证列入禁灸范围。而龚居中是“热证可灸派”的代表人物,擅长用灸治疗痨瘵。其灸法特点体现在:一是认为热病可灸。他在《红炉点雪》中设“痰火灸法”一章,认为“火有拔山之力”,“灸法去病之功,难以枚举,凡寒热虚实,轻重远近,无往不宜”。而且龚居中在长期的治痨实践中敢于大胆探索,能够突破前人“热证禁灸”的禁忌,将灸法应用于治疗痨瘵。二是注重灸法取穴、定位的准确性及穴位的配伍。正如其在《论点穴》中所强调的:“凡点穴法,皆要平正,四体无使歪斜,灸时恐穴不正,徒坏好肉尔。若坐点则坐灸,卧点则卧灸,立点则立灸。反此, 一动则不得真穴矣。”如病在脏者选四花穴(两侧膈俞、胆俞)、肺俞、肾俞等背俞穴,益气生血多选合谷、足三里,阴虚痰火证多选膻中等。三是灸法计量使用有度。龚居中受孙思邈等医家启发,认为灸量因视病情轻重、部位所在、体质强弱而灵活用之。如对弱小年幼患者灸疗中灸量宜小的原则,如 “小弱也,乃小作之。凡小儿七日以上 ,周年以远,不过壮炷如雀粪大”。四是注重灸宜发疮及灸后的护理。如“凡艾灸,须要疮发 ,所患即愈,不得疮发,其疾不愈”。 而在灸疮发后,其又介绍了能够让灸疮愈合的方法,言:“凡贴疮,古人春用柳絮,夏秋用竹膜,冬用兔腹上细毛,猫腹毛亦佳。今人每用膏药贴之,日一二易,则疮易愈。” 在灸后护理方面龚居中主张:“凡灸后切宜避风冷、节饮酒、戒房劳,喜怒忧思悲恐等七情之事,须要除之,可择幽静之居养之为善。”[4]

因此龚居中在灸法方面的成就主要体现在突破了热病禁灸的理论,主张热病使用灸法,扩展了灸法的治疗范围。另外其灸后护理的观点不仅适用于灸后的调养,同时也适用于所有疾病治疗后的调养,对后世病后护理调养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4 李梴灸法特点及成就

李梴在《医学入门》中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故其对灸法亦颇为重视,其灸法特点及成就体现在:一是灸法捷要,选穴精当。其《医学入门》提出的“捷要灸法”,便是专门转载灸法治疗诸种病证的施灸部位和方法[5],书中记载了17种“治病奇穴”,用于治疗多种病症。二是提出灸法有补、泻、温清之功效,主张热证可灸。正如其所言:“热者灸之,可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以火发汗解表,透表泻热。”故李梴既用灸法抢救绞肠痧等危重病症,也用灸法治疗外科痈疽初起。三是创新 “炼脐”之法,既用于治病疗疾,又用于防病保健。四是注重灸法的调养。李梴认为:“凡灸,预却热物,服滋肾药;及灸,选其要穴,不可太多,恐气血难当……素火盛者虽单灸气海,亦必灸三里泻火。”说明了在灸法的过程中应合理选穴兼顾患者体质等。

因此李梴在灸法方面的成就,体现在将灸法治病的范围扩大到一切虚实寒热证,提出了灸法体位的选择、灸量、灸疗次序以及灸法禁忌等。同时为后世对灸法的功用提出了较为精辟的见解,阐明了灸法的内涵,并且补充和发展了灸法理论,拓展了临床辩证施灸以及灸法的临床应用范围。

5 龚信灸法特点及成就

《古今医鉴》是明代医家龚信之代表作,书中聚集了前人外治法经验,推广了361条外治新法,特色鲜明。其灸法特点及成就体现在:一是龚氏擅长运用制造热点法、贴脚降火法、内热外移法等特色治疗方法。擅长运用药物敷贴在相应的穴位或部位来治疗疾病,此法为后世的“天灸”(即“穴位敷贴疗法”)提供了宝贵用药及治疗经验。二是其在灸法器械的创新上取得一定成就。如龚信在《古今医鉴》中提到以铜钱替代灸器,而我们现代使用的温灸盒、温灸筒等温灸器材均是在此基础上发展来的。

6 陈自明灸法特点及成就

陈自明主要在妇产科及外科影响卓越,但其在《外科精要》一书开篇便论述了灸法,并有10篇灸疗专论,其灸法特点及成就主要体现在:一是灸法形式多样,提出直接灸、隔物灸(如隔药蒜饼灸、隔豆豉饼灸、隔净土饼灸)、骑竹马灸法等,为后世灸法的多样化治疗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二是陈氏擅长以灸治痈,对于痈疽赤肿紫,黑毒甚者宜用蒜饼灸,提出“治疽之法,著艾之功,胜于用药”,不仅“痈疽初起,均宜灼艾”,故其主张治疗痈疽因根据发病的阶段、程度、类型的不同来选则不同的灸法,为临床上外科使用灸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吴海霞,杨宗保,魏稼.危亦林针灸学术思想探讨[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24(5):4-5.

[2]徐春娟,陈荣,裴丽,等.旴江医家针灸学术思想初探[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6):1435-1436.

[3]张钦传, 袁泉. 龚廷贤灸法浅析[J].中国针灸,1999,19(9):569-570.

[4]何亚敏,刘密,李金香,等.《红炉点雪》论灸法[J].国医论坛,2013,28(3):22-23.

[5]施茵,吴焕淦.针灸大成灸法辑要[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3):43-45.

(编辑 张大明)

1001-6910(2015)08-0001-02 ·学术探讨·

R245.8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5.08.01

刘静,讲师,25691063@qq.com

旴江著名医家针灸学术思想及其临床运用研究 (2013ZR029)

2015-04-10

猜你喜欢
学术思想灸法医家
国内外灸法治疗癌因性疲乏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分析
灸法治疗功能性便秘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张道一学术思想研究》简介
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湖湘男科流派医家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用药规律研究
明清小说中的医家形象研究
瘢痕灸法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运用
清代著名医家莫枚士之《经方例释》临证用药思路探析
陈阳春研究员学术思想略论
方慎盦及其学术思想考略
《针灸大成》中“杨氏医案”的灸法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