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印教授谈临证用方*

2015-01-24 15:26王雪梅
中医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古方权衡方剂

王雪梅

(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3)

周世印教授谈临证用方*

王雪梅

(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3)

周世印教授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床善用经方,长于治疗疑难杂病。周师认为方剂对于提高临床医生诊治水平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经验是推崇仲景方,要明理法;临床选方,重在辩证;立法处方,要权衡整体。以明理法为本,辨证选方为要,权衡整体为纲,三者之间密切联系,辨证选用古方,要做到理明、法准、方合、药当。

周世印;中医师;方剂;经验;肝硬化/中医药疗法

周世印教授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五十余年,治学严谨,医德高尚,学验俱丰,临床善用经方,长于治疗疑难杂病。周老师经常强调,善学方剂是提高临床医生诊治水平的重要途径,如何学好方用好方,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笔者有幸成为周教授的学术经验继承人,侍诊左右,现将周老师在方剂方面的应用心得介绍如下。

1 推崇仲景方,要明理法

学习古方,首先要领悟古人制方之理,进而探索立方之法。法与方是理法方药中的两个重要环节。法是从众多的方剂中总结出来的规律,是治疗复杂疾病的最基本原则,是制方的前提和依据,而方则是治法的具体体现和实施。徐灵胎说:“若夫按病用药,药虽切中,而立方无法,谓之有药无方;或守一方以治病,方虽良善,而其药有一二味与病不相关者,谓之有方无药。”所以说以法定方是学习古方的准绳。学习古人制方之理的另一面是组方法度,也就是药物配伍的原则——君臣佐使适当,主攻方向明确。仲景制方,法度严谨,遣药有序。如《伤寒论》中的四逆散,药仅四味,主辅得当,有升有降,有通有宣,不仅适用于伤寒病证,更宜于肝失条达,木郁气滞,累及脾胃所致的肝脾失调、肝胃不和及脾胃气机紊乱、肝胃郁热、胃气上逆等一系列肝胆脾胃病变。方中柴胡为君,主散能升,善于舒展气机,疏解郁结;枳实为臣,行气导滞,与柴胡相配,一升一降,疏肝和胃导壅滞。柴胡配柔肝缓急之芍药,调肝护阴,刚柔相济,既除芍药之腻,又缓解柴胡之燥,体用兼顾,互为制约。芍药合甘草,缓急舒挛,止痛和中。构成此方疏肝理脾、和胃调气、缓急止痛、透解郁热之功。疏肝理脾、宣通阳气为组方之理,和解表里为其法,理明意深,是为舒肝解郁的祖方。古方的用量、剂型、煎服法都从属于制方之理。药物用量对疗效关系极大,如《伤寒论》中小承气汤、厚朴大黄汤、厚朴三物汤三方药物相同,但由主药和辅药的量有了改变,功效和主治也就不同。此外,药物的煎服法与疗效也有着密切的关系。笔者用五磨饮合四逆散加味,治疗支气管哮喘。先将柴胡、黄连、枳实等煎水,再以此药水磨制余药,以磨细为度,然后一起轻煎,每日1剂,分4次服用。因沉香、乌药、木香为气味俱厚之品,磨则取其气味俱足,不损其本性,轻煎则调其气味之纯和,使气味俱到,以更好地发挥药物的作用。临床经用此法,与单纯水煎法对比,其疗效优于后者。

2 临床选方,重在辨证

“检谱对弈弈必败,拘方治病病必殆”。张锡纯说:“临证之道,不用古方,不能治病;拘守古方,亦不能治病。”指出了在辨证的基础上,应用古方的重要性。仲景用方诚然具有很多特点,但核心是严密的辨证。周师临床用参苓白术散治疗泄泻时,发现用大剂量效果较好,治疗肠病、肝炎、肝硬化出现腹胀、纳呆者,当用小剂量,主药、辅药皆不超过10克。细究其理,因前者重剂,取其健脾止泻之功;后者小量,取其醒脾激发脾阳之功,脾阳振兴,胃肠功能加强,消化能力增加,则腹胀随之减轻。辨证用方要掌握主证、兼证、从证的关系,更应注意标本缓急的处理原则。《伤寒论》、《金匮要略》注意主证的辨识,作为用方的依据,这是仲景制方的特点。如小陷胸汤,治疗痰热互结于心下,主证为胸脘痞满,按之则痛。临床上渗出性胸膜炎、支气管肺炎、黄疸型肝炎、胆囊炎等具有上述主证皆可运用。在抓主证的基础上还应分清标本缓急,才能做到灵活运用。周师曾治疗一老年急性黄疸性肝炎患者,具有巩膜黄染,皮肤黄如橘皮色,小便黄等一派湿热薰蒸的征象,辨为阳黄,投以茵陈蒿汤加清利湿热之品,用药3 剂,纳呆、腹胀却加重。经细心审视,盖因年老体弱,脾胃已虚,应是脾虚湿困、湿郁化热。改用益气健脾的香砂六君子汤加茵陈、连翘、厚朴、麦芽、赤芍等,服药20剂,黄疸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

3 立法处方,要权衡整体

权衡整体就是用整体观念指导辨证论治,以整体为纲。从整体观念出发,不但要分析疾病的特点,更应该重视得病的“人”。从辨证的角度出发,在复杂的临床表现中寻找规律,揭示疾病的本质,确立治则;从“人”的角度出发,分析体质、年龄、性别、思维感情、生活规律、喜恶爱好等特性,找出个体差异,再经过分析、判断、综合,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考虑立方用药,选方的准确率才能提高。病有主证与兼证,伏其所主,先其所因是必要的,但也不能忽视兼证的处理。在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上,应从局部考虑到全身,在药物配伍时,既应该重视君药,也应注意佐药和引经报使之药,同时药物的功效对人体或疾病有利亦有弊,怎样在配伍中充分利用有利的一面,减轻或消除不利的一面,这就需要在遣方用药时慎重考虑,作全面的权衡。如真武汤中附子配白芍是相反相成的配伍,白芍酸敛阴柔既能敛附子的刚燥之性,又能助附子固其阳中之阴。四物汤中的地黄、白芍为阴主静,当归活血养血,川芎为血中之气药,二者为阳主动,这样动静平衡,活血养血而不燥腻。

总之,要以明理法为本,辨证选方为要,权衡整体为纲,三者密切联系,以整体观为指导,以中医的理法为准则,辨证选用古方,做到理明、法准、方合、药当。同时,还要通常达变,学古而不泥古,灵活遣药,做到理法方药一致。

(编辑 张大明)

1001-6910(2015)08-0040-02 ·名师高徒·

R249.2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5.08.20

王雪梅(1978-),女(汉族),河南睢县人,主要研究方向:经方治疗心脑血管、消化系统疾病。

河南省中医药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13ZY02072)

2015-04-10

猜你喜欢
古方权衡方剂
蒙医药清瘟杀黏类方剂组方的知识发现研究
权衡“轻”“重” 吃透密度
中医医案方剂多维相似度算法设计与探索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含杜仲古今方剂的对比研究
《金匮要略》黄芪类方剂探析
徐大椿《医学源流论》临证方药运用探讨
加大对中医经古方保护的建议
最高的权衡境界
柴胡汤类方剂用于肝恶性肿瘤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