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诊断腮腺肿瘤的临床探析

2015-01-26 22:05邢保龙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9期
关键词:腮腺声像符合率

邢保龙

工作单位:161041 齐齐哈尔北钢医院

腮腺肿瘤是常见颌面部肿瘤,根据不同性质可分为恶性肿瘤、良性肿瘤。临床主张,应加强对该病的早期积极、准确诊断,明确肿瘤性质及部位,指导临床选择手术方案,促进良好预后,维护患者健康。影像学检查是辅助诊断的常用方式,包括CT、核素扫描、B超检查和碘造影等。现搜集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接收的腮腺肿瘤36例患者,对其高频超声的诊断价值进行总结性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接收的腮腺肿瘤36例患者,女患者16例,年龄均为(48.59±16.50)岁,最大者76岁,最小者18岁;男患者20例,年龄均为(48.61±15.47)岁,最大者75岁,最小者19岁。全部患者有程度不同的腮腺区软组织肿瘤、疼痛、面部神经麻痹等,查体时均扪及腮腺区肿胀,压痛时局部症状明显。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全部患者接受高频超声,将超声结果与病理进行比较,总结高频超声诊断价值。

检查仪器选择探头频率为9~12 MHz、Philips ATL-5000SONACT彩色高频宽频超声诊断仪,中心频率是10 MHz。检查时,患者体位选择侧卧位,指导其头部转向健侧,确保被检区域充分暴露。对整个腮腺进行连续滑行扫查,切面选择纵横切面,对肿瘤数量、包膜、大小、衰减特征、边界、形态、内部回声等进行密切观察,并观察同侧颈深上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利用CDFI对肿瘤内及周边血流分布进行观察,利用PD对RI进行测量,并准确记录。

1.3 血流信号

依照肿瘤内及周边血流的分布情况,将血流信号分为4级。0级:CDFI显示肿瘤内无血流信号;Ⅰ级:CDFI显示肿瘤内血流信号较少,可见短棒状或点状血流信号1~2个;Ⅱ级:血流信号中等;Ⅲ级:血流信号比较丰富。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

36例均经病理证实,9例恶性肿瘤,27例良性肿瘤;高频超声共检出34例,诊断符合率是94.44%(34/36),恶性肿瘤8例,其中1例腺癌,3例黏液表皮样癌,5例腺细胞癌,诊断符合率是88.89%(8/9);良性肿瘤26例,其中13例多形性腺瘤,4例囊肿,9例腺淋巴瘤,诊断符合率是96.30%(26/27)。高频超声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较高,二者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高频超声诊断较准确。

2.2 声像图特征

检出34例均为单发,肿瘤大小为9×7×5 mm~45×43×32 mm。良性肿瘤26例,声像图显示形态较规则,且边界较清晰,可见包膜,部分肿瘤内部有细小光点。恶性肿瘤8例,声像图显示形态欠规则或较不规则,边界不清晰或清晰,且周边蟹足样改变或较不规则,无包膜,肿瘤内部为不均匀回声;少数肿瘤可因坏死、液化和出血等有液性不规则暗区,伴回声改变,呈囊实性。

2.3 血流信号

良性肿瘤26例中,4例血流信号为Ⅱ级,15例为Ⅰ级,7例为0级;恶性肿瘤8例中,4例血流信号为Ⅱ级,3例为Ⅰ级,,1例为0级。

2.4 阻力指数

良性肿瘤 26例 RI是(0.42±0.02),恶性肿瘤 8例 RI是(0.66±0.07)。

3 讨论

临床常见的良性腮腺肿瘤为多形性腺瘤,恶性肿瘤类型较多,包括腺泡细胞癌、恶性混合瘤、黏液表皮样癌、转移癌、腺样囊腺癌等。恶性肿瘤生长较迅速,且肿块质硬,形态较不规则,边界不清,不活动,伴有疼痛,严重时可引起皮肤破溃,可对周围的肌肉血管及神经造成侵犯,引起面部疼痛、麻木、吞咽困难、张口受限、听力减退等[1]。手术治疗为临床处理该病的主要方式,操作时需根据肿瘤性质及部位合理选择手术方式,且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的治疗方案有一定差别,术式选择直接影响预后。临床实践表明,对该病患者进行高频超声,腮腺腺体的实质及周边组织均可在声像图中清晰显示,显示率较高,腮腺内及腮腺外肿瘤均可鉴别,根据肿瘤形态、内部回声、大小、CDFI、边界等,可鉴别肿瘤良恶性,准确率较高[2]。与CT、核素扫描等方法相比,高频超声操作方便,可重复进行,具有无痛、准确率高等优点,是疾病诊断的首选方式。在本文研究中,36例患者均接受高频超声,将超声结果与病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诊断符合率是94.44%,恶性诊断符合率是88.89%,良性诊断符合率是96.30%,二者差异较小,表明高频超声具有较大诊断价值。本组仍有误诊病例,误诊率是5.56%,考虑原因为:部分恶性肿瘤恶变源于良性肿瘤,恶性早期肿瘤的组织形态改变尚未形成,故声像图与良性肿瘤类似;若肿瘤较小,声像图也可呈良性表现。

综上认为,高频超声对腮腺肿瘤的诊断价值较大,诊断准确率较高,且操作简便、安全、可靠,临床可推广。

[1]孙龙,陆丹尔.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腮腺肿瘤的临床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10):1660-1662.

[2]李莉.高频超声诊断腮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价值探讨[J].中国医疗前沿,2013,8(18):91-91.

猜你喜欢
腮腺声像符合率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校外教育机构声像档案管理创新探析
能“看到”的声像定位 Bowers & Wilkins(宝华)705 Signature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腮腺木村病的DWI和动态增强MR表现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水库管理单位声像档案的管理探讨
超声检查对腮腺肿大的诊断价值
腮腺脂肪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