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高老头”之比较

2015-01-28 15:12任姝文牡丹江师范学院157012
大众文艺 2015年1期
关键词:古典小说高老头爱女

任姝文 (牡丹江师范学院 157012)

两位“高老头”之比较

任姝文 (牡丹江师范学院 157012)

法国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在小说史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中“高老头”的父爱悲剧更是历来学者研究的焦点,也有人将《高老头》与《李尔王》的父爱做比,但还未见过其与中国“高老头”的比较研究。本文将从两者关系探源展开,继而就创作主旨和审美取向进行比较。

源流考;创作主旨;审美取向

两位“高老头”,一位是大家熟知的法国巴尔扎克《高老头》里的高里奥,另一位则是明代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六<懵教官爱女不受报,穷庠生助师得令终>1中的高愚溪。同样叫他们“高老头”是因为他们都是女儿们的父亲,皆是从富至贫、经历了女儿们态度的前后反差,都有一个在他们落魄时相处的年轻人。《二刻拍案惊奇》刊行于明朝崇祯五年(1632),《高老头》发表于1835年,前后相差200多年的作品却有着这样相似的情节,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呢?

一、关系探源

“二拍”中的故事取材多源自宋元话本,如宋代的《夷坚志》和明代的《剪灯新话》,但据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所载,“《懵教官爱女不受报,穷庠生助师得令终》(二拍·卷之二十六),本篇头回叙韩赞卿意外得金事,来源待考。正文叙老秀才高愚溪事。故事来源待考。”2另谭正璧《三言两拍资料》所述,“《懵教官爱女不受报,穷庠生助师得令终》按本篇资料,尚待发现,俟他日续辑”3。笔者认为可将《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六看做是凌濛初首创。据现有资料看,后代作品尚未有对卷二十六的嬗变。

自1582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入华传教起,中西文化开始互通。据前人的资料看,1735年杜赫德(Du Halde)编撰的《中华帝国志》是最早的中国古典小说西译的载体,其中第三卷收录了三篇中国古典小说,即《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庄子休鼓盆成大道》和《怀私怨狠仆告主》。包括1761年伦敦多利兹出版社出版的英译本《好逑传》,是1799年前仅有的四部被翻译成西文的中国古典小说。“从1800年至1840年翻译的中国古典小说数量由滥觞期的四种增加到二十余种。话本小说在这一阶段继续受到重视……并翻译了《警世通言》中的《范鳅儿双镜重圆》,《拍案惊奇》中的《李公佐巧解梦中言 谢小娥智擒船上盗》及《醒世恒言》的《大树坡义虎送亲》和《刘小官雌雄兄弟》两篇。”可知,《拍案惊奇》中仅有“李公佐巧解梦中言,谢小娥智擒船上盗”这一卷在1840年前被翻译者传到西方。

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发表于1835年,而《二刻》卷二十六是凌濛初首创又未经嬗变的作品,其在《高老头》发表前并未传到巴尔扎克所生活的地方,故本篇暂定两部作品没有借鉴关系。

二、创作主旨

尽管处于不同的时期、国度,但两位作者的创作都基于一个共性的社会背景——资本主义。

明代中晚期开始,东南沿海一带由于经济的繁荣,资本主义的萌芽产生。经济带动了文化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小说便成了日常生活的重要娱乐项目。正如《二刻拍案惊奇小引》所述,“丁卯之秋事,偶戏取古今所闻一二奇局可纪者,演而成说,聊舒胸中磊块。非曰行之可远,姑以游戏为快意耳。同倚过从者索阅一篇竟,必拍案曰:‘奇哉所闻乎!’”小说的创作主要以娱乐读者为主而少教化作用。虽在《二刻》中仅有卷三十一<行孝子到底不简尸,殉节妇留待双出柩>一卷符合传统儒家道德并对其予以歌颂,但通过卷二十六“懵教官爱女不受报,穷庠生助师得令终”中高愚溪与其三女之间由金钱引发的一系列故事,有力的抨击了在资本主义萌芽下,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明代社会对传承了2000多年的儒家孝悌思想的背离。正是通过娱乐性的叙写,让受众产生兴趣并深思物质追求与伦理道德之间的关系,对违背传统伦常观念的人和事的批判,体现了作者的教化心里,同时也看出了其欲借《二刻》将世人带回到传统伦理道德轨道上来的美好愿望。

1789年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取代封建贵族,享乐主义之风狂肆,故在动荡的社会中人们更渴望金钱的富足。《高老头》的故事发生在1819年末至1820年初的巴黎,通过小说中主要人物的人生经历,淋漓尽致的揭露了金钱的统治作用和拜金主义的种种罪恶。巴尔扎克的创作不但注重细节的真实,同时还注重挖掘隐藏于故事和人物背后的社会原因,通过描写《高老头》中主要人物的人生轨迹,揭露了资产阶级统治的卑鄙丑恶,抨击了其虚伪的道德标准,从而揭示了人欲横流的社会现实。

两位作者尽管所处的时代和社会不同,但他们的父爱悲剧并不只是单纯的巧合,无论是凌濛初还是巴尔扎克,都想要以其为典型来揭露资本主义对人性摧残,以此来呼唤人性、道德的回归。

三、审美取向

在欣赏戏剧作品时,或喜或悲的结局都会出现,从作者选择的收场的类型,即可看出作者的审美取向。世界上著名的古典四大悲剧包括《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都是出自于西方,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西方人更喜欢以悲剧结尾来表达内心强烈的情感而引起共鸣呢?而在中国,我们总是喜欢以喜剧收场,无论是以悲剧开场喜剧结尾的南戏《琵琶记》,还是纯喜剧的《范进中举》,似乎大团圆的结局更为让读者接受。在《高老头》和《二刻》卷二十六中同样是如此,高里奥最终是穷困潦倒死在了旅馆的阁楼,由同住一栋楼的年轻人埋葬;而高愚溪则是得到学生的帮助重新又变得富有,同时还有侄子孝顺。从更深层面来讲,悲剧结尾也反映了巴尔扎克对当时法国社会人性冷漠的消极心理,凌濛初选择的大团圆结局则是对传统社会还存在着父慈子孝的美好希望。

综上所述,两位不同国度却有着相似经历的“高老头”,尽管没有源流上的借鉴嬗变,但却同时关注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对人性造成的摧残这一社会现实。

注释:

1.[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7.以下所述《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六<懵教官爱女不受报.穷庠生助师得令终>皆以简称《二刻》卷二十六来表述.

2.士莹.《话本小说概论》[M].中华书局,1980.589页

3.正壁.《三言两拍资料》(下)[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10.847页

[1][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7.

[2]傅雷译.《高老头》[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9.

[3]宋丽娟,孙逊.《“中学西传”与中国古典小说的早期翻译(1735-1911)——以英语世界为中心》[J].中国社会科学,2009.6.

[4]张琼.《“三言二拍”改编及其传播价值研究》[J].大众文艺,2010-03-25.

[5]叶春林.《<三言二拍>嬗变作品研究》[D].广西大学硕士论文,2007.6.1.

[6]廖巧媛.《个体感性生命与社会群体秩序的艰难选择——试论凌濛初“二拍”的价值取向》[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9.1.

猜你喜欢
古典小说高老头爱女
“看官”是什么官
寻找适合的解读方式
哦,高老头
古典小说阅读“活”起来
大寒
论唐传奇的接受与传播
培优酿血案,慈父悲惨杀爱女
浅析《高老头》父爱悲剧原因
世界名著诞生趣闻四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