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工业学校:钢铁人响亮的名片

2015-01-29 06:03陈颖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4年2期
关键词:技能学校企业

陈颖

钢铁如同一个社会的支柱,架起了民生万象。在我国有上万家钢铁企业,每年需要大量人才。在我省有一所职业学校,已为钢铁行业输送了上万名钢铁人。而今,它已是企业眼中响亮的名片,是构筑社会和谐、稳定的“钢铁巨人”,它——就是河南省工业学校。

优化内外环境,打造职业强校

河南省工业学校始建于1949年,迄今已有60余年的历史,是全省冶金建材行业办学历史最久的一所中等职业学校,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和办学优势,是行业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郑州市文明单位。学校于1986年开办的钢铁冶炼专业,经过二十多年来的精心打造,已成为学校的拳头专业和我省重要的钢铁冶炼人才培养基地。学校的其他专业包括有色冶金、金属压力加工、无机非金属材料、采选工程、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专业在省内也是仅有专业或特色专业。

学校拥有总价值近2000万元的教学仪器设备,建有钢铁冶金生产流程模拟实验室、力学实验室、金相室、电气控制实训室、PLC实训室、物理实验室、5个微机室(440台微机)、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等各类实验室26个,学校建有金属压力加工、数控机床、电工电子、汽车维修等11处实习场地。

为了培养过硬的师资队伍,学校多次选派教师进行出国培训,积极参加各种省、市级培训,还组织教师到企业培训,并进行更具针对性的校本培养。学校还每年聘请外校教师、企业专家对教师参培效果进行考核,并提出指导意见;定期举行校内教师技能大赛,提高教师的学习热情,并及时发现不足,做出改进。多种培训方案并举,加快了学校师资培养建设的步伐,取得了显著效果。学校教师获得了河南省职业技能大赛团体第二名、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技能大赛三等奖的好成绩。

学校还努力打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拓宽发展机遇。2007年,学校牵头成立了冶金职教集团,集团由河南四大钢铁公司安阳钢铁公司、济源钢铁公司、舞阳钢铁公司、信阳钢铁公司和冶金行业协会、机械行业协会以及10个职业学校组成。职教集团充分发挥了在专业设置、职业岗位能力、教学方案设计、合作开发课程、教师技能标准、教师企业实践、学生实习就业等方面的指导协调作用。学校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同时,实现了与省电子产业集聚区的对接,通过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合作建立实训车间实现学产一体;开展企业职工岗前、岗中培训,实现了与省冶金产业集聚区对接,进而实现了学校教师角色与员工身份对接、教学内容与生产任务对接、教学研究与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对接。

学校与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郑州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金龙精密铜管公司、河南神火集团、山东魏桥铝业有限公司、山东日照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等50多家大中型企业签有就业协议,二十余年来为对口企业培养了13000多名合格人才。目前,毕业生已遍布全国各大钢铁企业,早年毕业的学生大多已走上企业的领导岗位,在全国闻名的江苏沙钢、日照钢铁,也有多名技术骨干是从河南省工业学校走出去的。

校企合作是学校的生命线

当问起张华校长,学校是如何打响品牌时,校长自豪地讲:“靠我们的学生!”“打造学校的品牌,靠的就是学生。我们的学生素质高、技术好,企业就会争着要,学校成了企业眼中的品牌,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心中的品牌。”在校长眼中,职业学校办学就要贴近企业,其关系的紧密程度如同鱼水,他带领学校领导班子不走弯路,眼睛直盯企业。

长期以来,学校与企业共建“学生实习与就业基地”“教师技能提升基地”“企业员工培训基地”等三个基地;与安钢、洛玻、洛铜、舞钢、信钢、郑州二钢、济钢、济源黄金冶炼厂、郑州铝厂、洛耐等30多家企业联合建立了稳固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确保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为学生接受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提供有力的保障;学校还成立了9个专业顾问委员会,聘请72名行业企业专家担任顾问委员,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研讨决策。学校还立足河南,面向冶金行业,积极同济钢集团、信钢集团、伊川电力集团、青山金汇等大型企业接洽,达成了合作办学、科研攻关、人才培养的初步意向。

为创造更加贴近企业的教学环境,学校着力打造4个平台。一是打造技能展示平台。为展示和检验技能教学成果,落实职业教育就是技能教育的精神,拓展校企合作空间,学校已连续8年举办技能节,为此连续4年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中等职业技能大赛,分别获得多个二等奖与三等奖;二是打造实训室建设平台。由企业投入资金、设备,共建实训室,目前由河南浩天汽车修配有限公司建设的汽修车间和河南宏安汽车维修有限公司捐献的发动机实训室已经投入教学实践,真正实现了校中厂、厂中校;三是打造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平台。学校通过开展企业现场教学、专题讲座、顶岗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团队意识、合作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四是打造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平台。与企业共同开展市场调研、岗位技能需求、专业开发和建设、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模式等研究,努力实现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无缝对接。

学校健全组织机构,成立校企合作办公室,全面指导学院校企合作工作,制定了《校企合作工作管理办法》,每年出台年度校企合作工作方案,制订工作目标,建立考核指标和奖惩措施;出台了培训政策,提升校企员工技能。学校还聘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考核标准和岗位技能标准的制订、教材内容的审定。同时建立企业评价信息反馈机制,学校领导班子每年都会到各个合作企业走访,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深入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和毕业生就业情况。

“两条腿走路”的培养模式是学校对学生培养的一个重要策略。从学生入校开始,教师就悉心观察,发现那些特别愿意学,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的学生,组成集训班,进行专门培养。而对另一部分学生进行普通教育。集训班的学生会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到学校或企业参加集中训练,他们在技能操作的广度和深度上有着更高的标准。采用这种差异化培养,一方面使学校为参加省级和国家级的大赛做了人才储备,另一方面能够为企业输送更多的精英人才。集训班的学生在加强技能,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同时,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大赛中赢得的荣誉和机会,带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从而令整个校园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宽基础、强一技,钢铁人增强软实力

“综合素质的提高要靠宽泛的基础,电工不能光会接电,汽车专业不能光会修底盘,相关的工作都要会做。学生要‘宽基础,强一技,技术过硬,更要全面发展。”张华校长是这样要求的。

学校以省级精神文明创建为契机,打造精品校园。学校新修了大门,以更加美丽、宽厚的姿态迎送师生往来;整修了操场、新修了塑胶跑道和灯光球场;学校的走廊、橱窗张贴上了中外名人画像和学生自己画的壁画;教室内开辟了文化角、艺术栏展示学生的优秀书画作品;学校还充分利用校园网站、广播、专栏等载体,及时传递校园内外的新鲜资讯、广泛宣传对学生有积极教育意义的社会动态。可以说,学校的每一座房子都会说话,每一处景观都是学校精神的坐标。

为了帮助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吃苦耐劳精神。学校保持军训常态化,对新老学生进行军事训练,新生开学时军训20天,老生每期开学时军训1周。军训当中,学校除了对学生进行常规军姿、队列等的训练,还要求他们能够按照军人的日常起居来要求自己,宿舍内务要参照军队的标准进行整理,学生们还进行了紧急集合、消防疏散等演习,学习了教室与宿舍安全以及相关的军事理论课程。高标准的军训制度,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时刻保持着军人般的饱满热情和组织纪律性。

每周四下午两点半至四点半的“第二课堂”,是老师和学生们的最爱。学校开设了“音乐鉴赏”“摄影艺术”“书籍和阅读”“美学”“形体训练”“普通话训练班”“健美操”等多门课程供学生选择学习,很受欢迎,这些课程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培养了个人爱好,活跃了课余生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第二课堂”的授课教师大部分都是学校的在校教师,他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专业特点进行选择,再由学校提供机会,进一步学习提高。这样,教师不仅发挥了个人特长,也为学生们传授了更多的知识,使他们也个个有特长。

每年10月中旬,学生们都会格外兴奋和忙碌,已有12年历史的校园歌手大赛将拉开帷幕。对大多数学生来说,绚丽的舞台、震撼的音响都给自己的中专生活带来别样的感受。学生歌手不仅通过个人才艺展示得到大家的认可,也由此增添了自信,带动了自身的全面发展。歌手大赛给全校学生提供了一个施展才艺、展示自我的舞台,丰富了学校的课余文化生活,也使学生们的精神面貌更加朝气蓬勃。

除了歌手大赛,校园内的民间传统体育运动风筝比赛也已有了16年的历史。风筝比赛中,全校师生共同参与。为了让自己的风筝飞得高、飞得远、飞出新奇,大家从风筝的飞翔原理、物料材质上下功夫,发挥想象、切磋技艺,别出心裁地设计出线条流畅、色彩鲜艳、外形各异的风筝。阳春时节,漫天的风筝在空中竞相飞翔,它们飞出了学生们内心五彩斑斓的青春梦想,寄托着他们高远的人生追求,更承载着学校对学子们的殷切期望。不久的将来,工业学校的学生也会飞得更高、走得更远,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

(责编  张红延)

猜你喜欢
技能学校企业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2018上海企业100强
拼技能,享丰收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学校推介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企业名片Enterprises C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