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15-01-29 01:38赵长海任秀敏徐靖波徐志诚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5年1期
关键词:肠系膜结肠癌复发率

赵长海 任秀敏 徐靖波 徐志诚

(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普外科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2)

结肠癌属于恶性胃肠道肿瘤,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的方式及饮食的结构逐渐发生转变,使得该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逐年增加,且发病的年龄越发趋于年轻化。当前,临床上对于结肠癌的治疗主要是以手术为主,但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仅能缓解病情,术后肿瘤的残余率及复发率较高,严重影响到患者生存的质量。随着医疗模式及医疗技术的发展,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因其手术方式的规范化被广泛应用于结肠癌的治疗中。本文主要就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次入选的62例结肠癌患者均为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病例,用双盲法均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17∶14,年龄49~73岁,平均(63±2.35)岁,病程1~4年,平均(3±0.57)年。研究组患者男女比例18∶13;年龄48~72岁,平均(62±2.47)岁;病程1~5年,平均(3±1.24)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排除标准 本次入选患者均参照结肠癌相关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等进行确诊,且均经电子结肠镜以及临床病理学检查等证实;本次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批和同意,且经患者和家属的签字同意。本次所选患者均为首次手术,均排除合并肠梗阻患者、排除合并其他恶性系统性疾病者,排除需急诊手术者;术前均经影像学检查进行分期,排除Ⅳ期患者;排除合并精神病史以及严重心、肝、肾等器质性病变者,排除资料不全、无法随访者。

1.3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都是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研究组实施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麻醉成功之后,让患者保持仰卧位,并且对皮肤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取右中上腹探查切口,依次进入腹腔;并对腹腔进行探查,并根据探查的结果,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具体手术方式为:先游离右半结肠系膜,打开右半结肠侧腹膜,切除掉胃横结肠韧带右侧网膜,将横结肠中动静脉右侧支切断,离断横结肠,距末端回肠大概100cm,注意使系膜上动静脉主干不受损害,切断回结肠动静脉以及结肠系膜,钝锐结合游离出十二直肠水平部,清扫淋巴结,游离乙状结肠测覆膜及系膜,切除乙状结肠和肿瘤相侵犯与粘连部分上下端各15cm,切断血管根部系膜,并且将此处的淋巴结清扫干净,使肠系膜血管裸露骨骼化,并且小心避开输尿管。然后使用29号吻合器进行回肠左半结肠端侧吻合,闭合器关闭左半结肠残端,同时游离部分降结肠侧腹膜后,使用32号吻合器降结肠与乙状结肠端侧吻合,闭合器关闭乙状结肠残端,使用4号线行间断缝合外加浆肌包埋各吻合口和残端,在回盲部处清扫并且切除掉回肠结系膜,仔细检查手术术野是否出现明显出血,使用大量蒸馏水冲洗腹腔后,检查是否出现异常后于右上腹和盆腔附近分别置放一条橡胶引流管,最后清点器械无误再逐层关腹。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淋巴结清除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天数等;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记录两组患者2年存活率以及局部复发率等(注:有淋巴结的转移或其他器官转移为复发)。

1.5 疗效标准 术后,从显效、有效及无效三个方面对两组治疗后的短期疗效进行评定,其中,患者疼痛症状基本消失,且胃肠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其他指标较术前明显改善为显效;患者有轻度疼痛,胃肠道功能一般,其他指标有所好转为有效;未达上述标准,甚至恶化为无效。

1.6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的表示方式为(±s),计数资料的检验用χ2,当P<0.05时,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1.7 结果

1.7.1 两组手术各项指标情况对照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淋巴结清除数及住院天数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各项指标情况对照(±s)

表1 两组手术各项指标情况对照(±s)

组别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术后排气时间(d)淋巴结清除数(枚)住院天数(d)研究组(n=31) 171.25±21.54 121.02±12.35 4.12±1.74 26.55±2.64 13.54±2.68对照组(n=31) 177.36±20.56 137.25±13.81 6.35±1.25 14.52±3.21 20.65±2.31

1.7.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及2年存活率情况对照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年存活率、局部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2年存活率及复发率情况对照[n(%)]

1.7.3 两组短期治疗疗效情况对照 研究组短期总有效率为87.10%,对照组短期总有效率为70.9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3。

表3 两组短期治疗疗效情况对照[n(%)]

2 讨 论

结肠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该病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有数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200万人患上结肠癌,且患病率仍在逐年增加[1]。手术一直作为结肠癌首选的治疗方法,其能够通过手术切除肿瘤,进而抑制癌细胞的扩散,提升患者的生存率。但在传统根治切除术中,多采用的是钝性分离和切除结肠系膜,这样不仅容易引发切口的感染,而且还会增加吻合口漏的发生率,最终影响到患者生活及生存的质量。

随着完整结肠系膜切除理念的提出,使得结肠癌规范化手术操作成为可能。大量临床经验表明,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其受手术视野的限制较小,能从根本上将癌细胞扩散途径切断,彻底清除淋巴结,进而提改善患者的预后[2]。本次研究中,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的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淋巴结清除数及住院天数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临床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有学者认为,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3]。这是由于传统根治术的手术操作相对粗糙,分离过程中容易挤压到癌细胞,增加其扩散的几率;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主要是通过锐性分离平面,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传播的风险,且加之系膜被完整切除,淋巴结的清除率较高,大大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分别为9.68%、12.90%,与对照组的35.48%、22.58%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

综上所述,完整结肠系膜切除符合结肠癌手术治疗的原则,能够最大限度清除淋巴结,提升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1]王士杰,史宪杰.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6):467-468.

[2]王强,江川,顾伟青.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Ⅲ期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4,23(5):323-325.

[3]高志冬,叶颖江,王杉,等.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与传统根治术治疗结肠癌的对比研究[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2,15(1):20-22.

猜你喜欢
肠系膜结肠癌复发率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贴敷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延伸护理对颈椎病针刀术后复发率影响
MicroRNA-381的表达下降促进结肠癌的增殖与侵袭
结肠癌切除术术后护理
肠系膜插管外固定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4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