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功能翻译理论的软新闻翻译研究

2015-01-30 15:11□文│苗
中国出版 2015年19期
关键词:等值译文原文

□文│苗 宁

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传播行为,翻译在当今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社会活动的复杂化,新闻已成为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信息传播最主要的方式。[1]从这一角度看,作为两者结合的新闻翻译具有了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翻译使不同语言背景的新闻有了更多的受众。其是传统文化)在国际社会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在了解了国际上广为流传的有关中国文化的社会新闻、科普文章、杂文小品、旅游指南以及奇闻趣事等后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5-7]这其中,软新闻发挥了十分重要的社会功用,并逐渐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

一、软新闻的定义及文本特征

二、功能翻译理论概述

从传播学的角度讲,新闻是一个大类,按照时效性的强弱以及表现手法的差异,新闻大致可分为硬新闻、中间层新闻和软新闻三类。其中,硬新闻的时效性最强,如简讯、电讯稿等,它们能够通过简短的词句反映客观事实;中间层新闻的时效性稍弱,但却在反映客观事实方面更加具体,如较为复杂的通讯报道、人物或事件特写,以及各种类别的新闻评论等;而软新闻与前两种新闻明显不同,这类新闻主要体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在对人或事进行报道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更多的“人情味儿”,且在表现手法上不拘泥于特定的形式,往往会对人物或事件进行艺术性的处理,使其更具感染力。[2]

“软新闻” (soft news) 一词来源于西方新闻学,“指的是向读者提供娱乐和咨询的新闻,强调趣味性和新颖性,时效性不及硬新闻”,[4]包括社会花边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服务性新闻等。与硬新闻较严肃的题材,较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政治性不同,软新闻在传递信息时注重生动性,其文本特征主要表现为广泛的报道内容、受众喜闻乐见的话题、独特而有趣的看点等。近年来,中国文化(尤

当代功能翻译理论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有凯瑟林娜·赖斯(Katharina Reiss)、汉斯·费米尔(Hans J.Vermeer)、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等。作为功能翻译理论的奠基人,凯瑟林娜·赖斯将语言功能工具论模式移植入翻译研究,把文本类型、功能和翻译策略联系起来,提出针对不同的文本应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以形成相应目的的译本。随后,汉斯·费米尔和克里斯蒂安·诺德等提出了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目的论”(Skopos Theory),即翻译的策略是由翻译所要实现的目的决定的,为适应目标读者的需求,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参照的不应是“对等”理论中所强调的原文及其功能,而是译文在目标语环境中所期望达到的“交际功能”。[8]在功能派翻译理论中,评价译文的标准不再是“对等”,而是“合适”,译文能在多大程度上完成其在译语情境和文化中的“交际功能”才是关键。这一理论将原来占主导地位的强调“对等”的翻译观转向注重“功能”,是对传统标准的重大突破和补充。

功能翻译理论把翻译看作是以目标为驱动、以结果为导向的人际互动,认为翻译的实质是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强调应从翻译的功能和目的出发,灵活采用相应的策略和方法。也就是说,整个翻译过程都要对翻译的目的予以关注,无论是译文的功能还是译入语接受者的接受水平,无论是接受者接受译文的方式还是译文传播的途径,都要明确接受者接受译文的目的与动机。而为了做到这一点,首先,翻译过程中在忠于原文的同时实现对原文意义最大限度的彰显;其次,要保证译文在阅读或者视听的过程中能够使受众领会到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交际情景,并体会到作者原有的情感和所要表达的意义。[9]

三、功能翻译理论导向下软新闻的翻译模式

在功能翻译理论导向下,软新闻的翻译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而无论是其中的哪一种,都需要根据功能翻译理论组织翻译实践,唯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或听众对软新闻的心理诉求。

1.编组模式

无论原软新闻属于何种语言,在对其进行翻译时要全面考虑源语和译入语的文化特质。为了更好地体现源语的写作风格,体现软新闻注重趣味性、突出可读性、强调人情味和感染力的特点,常常需要对软新闻的内容进行重新编译,这种策略是和“全译”直接相对的。后者要将原稿逐字逐句地译出,前者则同时涉及对原文的翻译与编辑。[10]对前者而言,通常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原稿的篇幅太长,与版面和时间的安排存在直接冲突;原文的内容严重松散,只有对其进行重新编译才能符合目的语的要求;原新闻的内容重复,有必要对新闻与信息进行选择性的编译和重组,才能最大限度地高效利用媒体,使受众只需付出较少的精力就能获取信息。

2.增删模式

按照功能翻译理论,对软新闻的翻译要体现目的性的原则,因此,翻译过程中,在必要的情况下要对译文的内容进行增删。如在软新闻的汉译英中,对于一些具有典型中国文化特色的事物,单纯依靠字面的直译难以达到翻译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增译的办法,使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又符合译入语的信息表达习惯。[11]此外,由于不同文化下的思维方式存在差异,在语言与写作风格上体现的差异就比较明显。例如,在汉语的表达习惯中,煽情性的文字和曲折的谋篇布局十分常见,而西方一些国家则习惯直奔主题,这就对翻译行为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直接翻译原文,就有可能起到相反的效果,影响目的语国家读者的接受。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删除干扰性的文字,最大化地保留原文最有效的信息。

四、功能翻译理论在软新闻翻译中的实际应用

在功能翻译理论下,软新闻的翻译除了要明确其翻译的目的和策略,还应在实际翻译工作中对这一理论加以实践,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修正问题,使翻译工作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1.关注文化差异

由于软新闻的明显特征是有“人情味儿”,因此,在对该类新闻进行翻译时,除了要强调以译文读者易于接受的表达形式进行翻译,还应该充分注意到以下事实:翻译工作者本身在对软新闻进行翻译时,实际上也是在对文化进行传递——“翻译工作者处理的是个别的词,但面对的是两大片文化”。[12]从这个角度看,在对我国的软新闻进行翻译时,不但要适当地增加“洋味”,还应按照目的语国家受众的要求,使中国文化得到充分彰显。以“龙的传人”的英译为例,在很多报刊中这一短语被译为 Descendants of the Dragon,这样的翻译是很不适宜的。因为英语文化中的dragon被认为是邪恶的怪物,为“魔鬼”的象征,而汉语文化中的“龙”代表着高贵、神圣。Descendants of the Dragon无法表达原文的交际意图,译文读者的审美期盼同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发生错位现象,译成Descendants of the Loongs更为恰当。

2.充分使用等值对应词汇

尤金·奈达首次使用“功能对等”原则时,就建议采用“等值对应词汇”。[13]这是因为,无论何种类型的翻译策略,唯有等值的和对应的词汇,才不需要进行任何形式上的调整,才能直接地体现翻译作者的意愿,无论对于源语还是译入语,都能够使受众乐意接受。当然,在使用等值对应词汇的过程中,要对词汇的含义进行仔细斟酌,对于那些形式上相近,但实际含义相去甚远的词汇要坚决摒弃,只使用能够真正反映实际内容的词汇和方法。“黄金周”一词译为golden week holiday就是一例,原文的确出现了读者不熟悉的意象,但通过进一步的思考或联想,读者就能凭借其中的等值对应词汇明白其中的含义,因为英语中有holiday economy的用法。再看“农民企业家”一词的英译,“农民” 一词在英语中出现了peasant和farmer两个对应的说法,该如何选择呢?peasant貌似更加“等值”,但实际上, peasant指的是生活在乡下、没有受过教育、举止粗鲁而没有社会地位的人,farmer则跟teacher,reporter一样,是一种职业,这里的等值对应词汇就是farmer,所以农民企业家应译为farmer entrepreneur。

3.运用语言手段添加必要的解释

在对软新闻进行翻译时,要对两种语言使用的主体、时间、地点,讨论的对象以及民族文化特征等进行充分考虑,必要时要运用语言手段添加适当的解释,以最大程度地保证译文和原文的“功能对等”。同时还应注意到,软新闻也是新闻,即使对其内容进行解释,通常也不会使用脚注的形式,而是通过特定的语言手段将其有机融入整篇译文之中。在需要解释的词汇前后,通过使用同位语结构或增加定语对翻译的内容做适当的补充和说明就是常用的手法。如“春节”译为“the Spring Festival,which is celebrated as a family affair,a time of reunion”;中国特有的乐器“二胡”可译为“Erhu, a Chinese traditional two-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等。这样的译法能够充分体现这些词语的内涵,有利于增强不了解中国文化的译文读者收看收听软新闻的兴趣,同时,也增强了软新闻的可读性,实现了译者的预期宣传目的。

4.对原文内容进行适当的扬弃

在有些情况下,软新闻中出现的词汇难以找到等值的对应词,此时,即使运用语言手段添加必要的解释也未必可行。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原文的内容进行扬弃,使译文的形式和内容摆脱原文字面词义与语言结构的限制,最大限度地使用能被译文读者理解的表达方式和翻译手法。看下面一个例子。

我国外交部原部长杨洁篪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答中外记者问时曾谈到:“(做外交工作),恐怕是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胸怀大局、处置得当。”

译文: “(It) seems that we should be receptive to all sources of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and always keep the big picture in mind.”[14]

原文一连串用了4个四字格结构,即“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胸怀大局”“处置得当”,确实给翻译增加了难度,对于此类词语的翻译,译员 避 繁 就 简, 使 用 be receptive to all sources of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和 keep the big picture in mind两个短语传达出了四字格的整体内涵,而不是字词一一对应地翻译,简明易懂的同时也成功传达出了原语的整体信息意义。

五、结语

翻译的标准是多元的,对于不同文体、不同题材、不同受众,为追求不同效应的文本,应采取不同的翻译标准,并选用与该标准相适应的翻译策略。只有译语对译语读者产生的效应实现了最大程度的等同,语言的交际目的才能够实现。

[1] Reiss,Katharina. Translation Criticism:the 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2]甘惜分.新闻学大辞典[M].郑州: 河南出版社,1993

[3]Nord,Christiane. Translation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4]卡罗尔·里奇.新闻写作报道训练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钱叶萍,王银泉.从功能翻译理论看软新闻的汉译英[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版),2006(6)

[6]吴自选.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与CNN新闻短片英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5(2)

[7]陈莉娟.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软新闻的英译[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4)

[8]Reiss K, Hans J.Vermeer.General Foundations of Translation Theory [M].Tübingen: Niemeyer,1984

[9]张立峰.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时事新闻英语翻译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1(6)

[10]陈文莉.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谈软新闻汉译英[J].钦州学院学报,2011 (2)

[11]王春梅.功能主义关照下的软新闻翻译[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7)

[12]王佐良.翻译:思考与试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13]庄起敏.试论新闻词汇翻译中的“功能对等”原则[J].上海翻译,2005 (3)

[14](两会授权发布)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答中外记者问[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3/09/c_114964380.htm

猜你喜欢
等值译文原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德国城乡等值化的发展理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异步电动机等值负载研究
弟子规
弟子规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