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情况

2015-01-31 09:54张波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25期
关键词: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张波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情况

张波

【摘要】目的 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4年1月~2015年1月,观察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范围以及不同给药方式、不同药物作用下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例数。结果 采用口服的给药方式比静脉注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低,左氧氟沙星相对于替马沙星以及司帕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且60~70岁年龄阶段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居多。结论 氟喹诺酮类药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针对不同人群合理使用药物,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氟喹诺酮类药;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作者单位: 265600 山东省蓬莱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Fluoroquinolone Drugs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Adverse Reactions

ZHANG Bo,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Penglai City in Shandong Province, Penglai 2656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fluoroquinolone drugs and adverse reactions.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100 cases of patients treated with fluoroquinolone drug who had adverse reaction a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select period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5, observe adverse reaction of the patient's age range and different dosing method and under the action of drugs in the cases of adverse reactions to patients. Results Oral dosing method is lower than intravenous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levofloxacin for misha star and palmer effect, relative to the high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the age of 60 to 70 years old age appear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Conclusion Fluoroquinolone

drugs has strong antibacterial activity, for the rational use of drugs in different population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Key words]Fluoroquinolone drugs, Clinical application, Adverse reactions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临床上十分常用的合成抗菌素,具有吸收好、经济实惠、疗效显著等优点[1]。随着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断使用,其不良反应以及耐药性也不断增加。本院选取了在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情况。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对氟喹诺酮类药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4年1月~2015年1月。患者总共有100例,男性患者有60例,女性患者有40例;年龄范围为15~70岁,平均年龄为(43.87±5.54)岁;呼吸道感染患者有50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有30例,妇科炎症患者有20例。所有患者对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方法都有明确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研究。

1.2主要研究方法

对100例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根据年龄、给药方式、给药途径等对不同患者进行研究,最后统计数据并总结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情况。

1.3观察指标

1.3.1观察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范围 观察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范围,记录数据并统计。

1.3.2观察药物类型、给药方式以及三种药物的使用率 观察不同给药方式、不同药物作用下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例数以及三种药物的使用率,总结氟喹诺酮类药物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规律[2]。给药方式分为静脉注射与口服,使用的药物有三种,分别为左氧氟沙星、替马沙星以及司帕沙星。

1.4数据处理

在本次研究结束后,各项观察指标情况的研究数据,均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在确认无误后,录入到SPSS 19.0软件中,进行统计数据处理,以数据上下浮动5%作为可信区间。计数资料的表示使用例数(%),对比方法使用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两组之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不同年龄阶段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

研究结果显示:15~20岁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15例,所占百分比为15%,20~40岁患者有26例,所占百分比为26%,40~60岁患者有24例,所占百分比为24%,60~70岁的患者有35例,所占百分比为35%。由研究结果得出,在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当中,60~70岁的患者所占比例最多,多于其他年龄段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观察药物类型、给药方式以及三种药物的使用率

研究结果显示:替马沙星的使用率为12.00%(15/100)、左氧氟沙星的使用率为55.00%(55/100)、司帕沙星的使用率为30.00%(30/100)。静脉注射该三种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分别有12例、40例、20例;口服该三种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分别有3例、15例、10例。由研究结果得出,口服相对于静脉注射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且无论是采用静脉注射还是口服的方式给药,左氧氟沙星出现的不良反应率最高,其次是司帕沙星,最后是替马沙星,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第三代喹诺酮类的抗菌药物被称为氟喹诺酮类药,氟喹诺酮类药物是人工合成的一类含氟喹啉环系衍生物[3],具有吸收好、经济实惠、疗效显著等优点。该类药物能有效杀灭衣原体、支原体。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就是第三代喹诺酮类的抗菌药物[4]。本类药物对革兰阳性球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大多数对肠杆菌科细菌有良好的杀灭作用,可通过抑制细菌DNA的复制,从而影响细菌的正常分裂,最终导致细菌的死亡。

但是随着药物的普遍使用,其不良反应以及耐药性也逐渐增高。本文采用了两种不同的给药方式对患者进行了三种不同的药物治疗,研究发现,采用口服的给药方式能相对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且左氧氟沙星出现的不良反应率最高。如果采用静脉注射,要控制好滴注速度。对于老年人来说,体质虚弱,肾脏对药物的排泄作用降低,很容易蓄积在体内,从而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5]。

研究结果显示:氟喹诺酮类药物是临床上使用率比较高的抗菌药物,在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当中,60~70岁的患者所占比例最多,口服相对于静脉注射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综上所述,临床上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氟喹诺酮类药物以及给药方式,合理使用,以便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胡建云,万能文,邓宏,等.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450例的临床分析[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5):633-634.

[2] 杨东. 32例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的微创治疗[J]. 中国卫生产业,2011,8(17):97.

[3] 王锋.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及愈后观察[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3):195.

[4] 李新元. TURP与PKRP治疗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对比研究[J]. 河南医学研究,2013,22(5):765-768.

[5] 彭敦莽.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1,9(17):117-118.

【文章编号】1674-9308(2015)25-0179-02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5.25.123

【文献标识码】B

【中图分类号】R961

猜你喜欢
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32546例疏血通注射液医院集中监测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浅析涌泉穴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渭南地区道地药材沙苑子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