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伯家的苔丝》中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新女性形象

2015-01-31 13:04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德伯德伯家的苔丝哈代

张 燕

(枣庄学院外国语学院,山东 枣庄 277160)

《德伯家的苔丝》中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新女性形象

张 燕

(枣庄学院外国语学院,山东 枣庄 277160)

在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哈代通过生态主义女性视角对女主人公苔丝进行了细心的描绘,将文学、自然及女性完美融为一体。作者从女性与自然的体验出发,重新界定了女性自我的身份,抛弃了以男权为核心的内容,建立了女性独立的自我形象。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女性的关注与赞美。

《德伯家的苔丝》;苔丝;生态女性主义;新女性形象

生态女性主义是由法国著名女作家奥伯尼在其《女性主义或死亡》中首次提出,认为自然与女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本源,而在男权社会中,他们又是被压迫的对象。所以,生态危机与性别压迫是人类社会爆发危机的根本原因。生态女性主义注重从自然、性别的角度进行文学批判,以改变自然及女性的边缘化地位。哈代敏感地认识到女性与自然共命运的问题,其作品成为新女性形象的典范,体现了作者对女性的关注。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哈代描述了一位深受资本主义道德、宗教迫害的女性苔丝,揭露了社会的黑暗面,并借助小说中蕴含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成功塑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女性形象。哈代在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描绘了19世纪末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现实生活场景,成功塑造了苔丝这位淳朴善良的女性,虽然结果带些悲剧色彩,但小说在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表达了对新女性形象的赞美。

一、《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形象分析

(一)小说对苔丝新女性形象的赞美与同情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女主人公苔丝是很值得赞扬与同情的人物,作者在其身上展现了新女性美丽善良的形象,同时还富有鲜明的反抗精神。在小说中,女主人公苔丝做出了关乎自己命运的三个决定,包括答应父母去认亲、告诉克莱自己的过去及报复德伯。作者感叹如果苔丝没有做这些决定,她的生活就不会如此悲惨,由此揭示出苔丝的品性。正是因为苔丝的善良,她才会听信父母“认亲”可以解救自己的家庭,她做了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结果竟走入父母设计的“圈套”中,出现了被亚雷诱奸的恶果。同时,正是由于苔丝的善良,她才在新婚之夜向丈夫坦言了自己的过去,因为她要的是那种不掺杂任何“杂质”的爱情。然而,事情的结果并不是苔丝所预料的那样,最终她被丈夫抛弃,苔丝也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还是因为这种品行,苔丝决定报复亚雷并与心爱的人私奔,正是这些单纯的想法,她毅然走向了“不归路”。

(二)社会家长制下的约束及奴化教育

当时社会家长制的约束,使得一个善良、美丽的乡下姑娘慢慢走向了自己的人生悲剧。小说中,苔丝每次的重要决定都会有家长出现在身旁,有的时候是苔丝主动告诉自己的父母。例如,在父母参与下,苔丝被迫向当时的权贵德伯家攀亲以缓解家庭暂时的苦难,但这并没有让苔丝的生活好起来,而是走向了不归路。实际上,苔丝从小就生活在封建专制的家庭社会中,她的思想早已被奴化,她的每次重大决定都要征求父母的意见,完全没有了自我意识。所以,面对社会及家长的压力,苔丝不得不选择顺从,不去争取原本属于自己的权利,有的时候还会迎合父母的某种选择。

(三)自我意识的缺乏及富有强烈的反抗精神

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中赋予了女主人公苔丝多重优秀品格,同时也对其性格弱点进行了描述,以完整刻画一个人物。苔丝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自我意识,这也是当时大多数女性所兼具的特征,这是由她们长期受宗教及社会势力的压迫而导致的。例如,在苔丝失身后,她首先痛恨的不是那个让人憎恶的施暴者,而是将自己的失身看作一种罪孽。另外,在被安吉尔抛弃后,苔丝首先认为这是自己应得的报应,这种自我意识的缺乏使得苔丝在面对悲剧时始终选择习惯性接受,从来没想到是自己的权利受到了侵害。同时,苔丝还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她做的那些决定都与其品行相关。在苔丝失身于亚雷后,母亲劝其嫁给亚雷,但苔丝拒绝了母亲的“好意”,逃亡到一家农场当挤奶工。苔丝的反抗精神还体现为对当时宗教的反抗,例如她代牧师为自己的孩子举行洗礼,并希望丈夫在自己去世后可以娶自己的妹妹,这在当时是一种禁忌。

二、《德伯家的苔丝》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一)女性与自然的融合及男权主义思想

生态女性主义强调女性与自然的关系,认为女性如同自然,代表原始的情感与神秘,并需要理性、强壮的男人进行引导与开发。《德伯家的苔丝》中,哈代借助具有象征意义的景物描写烘托及渲染人物情感的变化,表现自然与女主人公的和谐关系。这里没有被工业文明浸染,处处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苔丝的外表及内心都与大自然相互融合,充满着自然的气息。当时的欧洲有着鲜明的“二元”男权主义思维,这在《德伯家的苔丝》中最为凸显。小说中的女主人公苔丝便生活在受资本主义渗透的农村社会中。虽然苔丝是一位向往自由的新女性,善良而又勤劳,但由于其社会地位低下,深受当时男权思想的控制。哈代在刻画苔丝思想时,始终将批判的矛头指向维护这一观念的宗教礼仪。小说中,亚雷是一个依靠商业投机发财的暴发户,同时还是一个恶人,给苔丝的心灵及肉体带来了极大的创伤,而这种人却得到了法律的保护,最终成为一个劝人行善的牧师。小说中的苔丝生性善良、美丽,而为了家庭的生计,她无法向上流女性那样选择自主的生活方式,更难以获得真正的爱情。

(二)工业文明与自然、男性与女性的对立

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西方文化标示人类中心主义,而将自然视作他者及被征服的对象。小说中,牛奶厂的自然环境寄托着女性的性灵,苔丝在那里找到了自我并体验到了大自然的“治疗”作用,她与克莱的爱情也是在那里开始的。小说中的牛奶厂便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而农场则代表着被工业文明压迫下“异化”的自然。农场上的机器便是工业文明的征服者,他们对土地没有任何的尊重与热爱。哈代所要表现的就是,在工业文明的驱使下,自然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女性受到了无情的压榨,人与自然开始分离,最终成为对立的两面。在小说中,哈代描写了亚雷及克莱两个男人之间的对立,其衬托的是女性的边缘地位。在亚雷眼中,苔丝便是男人欲望的化身,他可以无所顾忌地玷污她。克莱表面上是一个有着新思想的青年,但他始终不能摆脱世俗的偏见。所以,亚雷及克莱其实就是男权文化的代言,他们都是从男性角度对苔丝实施压迫,体现了男性的支配话语权。

三、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苔丝的新女性形象

(一)苔丝独立自主及自我牺牲的精神

在当时男权意识占据主流的形势下,英国社会对女性的歧视主要体现在文化观念上。在当时的男权主义时代,女性属于他者,并不是独立的社会人,而是处于社会底层的生物人。女性作为第二性,从属于男性,对于男性的猥亵,女性只能逆来顺受,毫无个人意志而言。在维多利亚时代,苔丝集中代表了当时社会女性虔诚、善良的一面,她有着积极的生活态度及忠贞的爱情观,并对家庭有着强烈的责任感。然而,正是这位完美女性却受到了社会的压迫与歧视,最终也没有摆脱悲催的命运。苔丝在男权主义时代展现了宝贵的独立自主精神与意志。她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愿接受外来的帮助,在新婚之夜,苔丝向克莱坦白了自己的遭遇后,克莱在极度痛苦中离开苔丝。然而,苔丝并没有向困难屈服,没有向世俗低头,在克莱出走后,苔丝再也没有用克莱太太这个称谓,这体现了其强烈的自尊精神。克莱曾经告诉苔丝,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向他的父母求助,而独立意识较强的苔丝在遇到困难时拒绝了别人因为同情而给予的任何帮助。在农场做工时期,苔丝遭受了一系列非人的待遇,但她并没有答应亚雷的求婚。在父亲离世后,由于付不起房租,苔丝做了亚雷的情妇,这其实不是对亚雷的顺从,而是对自己的家庭做出的牺牲。

(二)凸显不甘凌辱与压迫的女性意识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生活在英国维多利亚统治时期,当时的男权思想禁锢着人们的思想意识。社会普遍认为男性是社会的主体及权力的象征,他们可以随意摆布女性。《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女主人公便是爱与美的化身,凸显了不甘凌辱与压迫的女性意识。苔丝在亚雷家工作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当前的家庭经济困难,而当其发现受骗后就坚持离开了亚雷。苔丝失身于亚雷后便遭受到社会其他人的耻笑。这些都没有让苔丝有丝毫的堕落,她漠视这些指责并开始了新的生活,同时她还对当时社会的贞操观提出了质疑。她不相信女人的贞洁失去了就永远失去了,这是对当时社会伦理观念的怀疑与抵抗。另外,苔丝对于当时政教合一的社会制度有着强烈的抵触情绪,她根据自己的遭遇断定上帝是不存在的。所以,苔丝不信教,并私自给未婚生育的婴儿洗礼,而当孩子夭折后,苔丝断定既然私生子不能进入天堂,那么天堂也没有什么好稀奇的。后来,苔丝开始大胆地追求爱情,她认为婚姻应以爱情为基础,不受物质的左右,这才是纯洁的婚姻。最终,苔丝以非同寻常的勇气杀死了折磨自己的亚雷并与爱人克莱度过了一生中最珍贵的时刻。小说结尾是苔丝无畏地走向刑场,以死表达自己对男权社会罪恶的控诉。

总之,哈代成功塑造了一个受压迫,有魅力、善良的新女性形象,表现了其对女性处境的同情及妇女解放的愿望,希望建立一种自然生态、充满关爱的社会。所以,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展现了积极向上的女性形象与意识,为以后生态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与文学价值。

[1]张海燕.哈代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探析:以《德伯家的苔丝》为例[J].人民论坛,2010(2):21-23.

[2]邢楠.哈代小说的新女性形象解读:以《德伯家的苔丝》为例[J].作家杂志,2013(8):32-35.

[3]周小莹.父权制度下女性形象与女性意识[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5):51-53.

[4]卢寿福.维多利亚时代的新女性:从女性主义观析《德伯家的苔丝》[J].外国文学评论,1987(8):37-39.

[5]郑东林.苔丝:维多利亚时代的新女性形象[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2):12-14.

The new famle image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faminism

ZHANG Y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Zaozhuang University,Zaozhuang 277160,China)

In the novel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Hardy gives a careful dipiction to the heorine T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faminism,and perfectly blends literature,nature,and famle together.Starting from the experience of being a woman and living in nature,the author redefines female self-identity,abandons all the male-core contents,establishes the independent woman’s self-image.At the same time,the essay also reflectes the author’s concern and praise to wome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Tess;ecological faminism;new female image

I565.074

:A

:1671-9476(2015)03-0049-03

10.13450/j.cnkij.zknu.2015.03.011

2015-01-06

张 燕(1981-),女,山东济南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化及翻译。

猜你喜欢
德伯德伯家的苔丝哈代
哈代诗歌的民谣艺术
The Ecofeminism Thought of Thomas Hardy
《德伯家的苔丝》中情与景的巧妙融合
《德伯家的苔丝》中希腊神话原型理论分析
从《德伯家的苔丝》看哈代的宿命论思想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成因分析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
An General Analysis on Thomas Hardy’s Pessimism in Wessex Novels
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Tragedy of Tess
The Tragical Causes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