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储安平报刊编辑思想

2015-01-31 20:33
知与行 2015年3期
关键词:评析报刊

施  欣

(湖南师范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长沙 410081)

文化创新研究

论储安平报刊编辑思想

施 欣

(湖南师范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长沙 410081)

[摘要]作为民间报人的翘楚、执民间舆论“牛耳”者和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绝唱”,储安平一生都与办报活动和报刊工作紧密联系,在约30年的编辑生涯和报务实践中积累起了丰富厚实的报刊编辑经验,折射和反映出其强烈的职业意识、专业品质和敬业精神。他认为,报纸编辑应具备如下品质:客观公正、理性独立的原则;爱国进步、民主自由的立场;明确高尚的刊物主旨;严谨高效的编辑态度;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编制综合、栏目多样的办报理念;秉持集体主义的工作态度;正确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储安平见解不凡、卓有成效的编辑理论和独具个性的编辑思想,特定风格的编辑思路,特色鲜明的编辑技巧,既适应了时代情境,也顺应了读者需求,不仅在中国近现代报刊编辑史上占据一席之地,而且对当下报刊编辑工作亦不乏指导作用和镜鉴意义。

[关键词]储安平;报刊;编辑思想;评析

储安平,江苏宜兴人,中国现当代(尤其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新闻评论家、报刊活动家、政论家、学者,担任过著名时事政治性刊物《观察》的社长和主编,是继胡适之后我国又一位著名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他的自由主义思想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哲学或评论立场,更不是迎合时势或当权者的一个口号或一种附庸,更准确地说,其所代表的是一种根本的人生态度或者说是一种对人生的基本观感,即:公平,理性;尊重大众,容纳异己。正如他自己撰文所作的诠释:“自由主义是一种理想,一种抱负,信奉此理想抱负的,坐在沙发上和挺立在断头台上,信念是一般的坚定。大而化之,反对对个性的压迫和人性的扭曲,与任何方式的独裁和专制都无相容之可能。”[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储安平曾任新华书店经理、光明日报社总编等职,后因“以言论政”被打成“右派”,遭受迫害,出走失踪,至今下落不明。他的一生都与报刊或办报密切相连,撰写并发表了大量时政评论、社会批评、思想点评、实务观察等文章,大胆放言,见解独到,挥斥指摘,酣畅淋漓,其中不少时评、社论、宣言至今读起来仍让人震撼和深受启发。在大量的报刊实践与长期的办报活动中,使之积累了丰富的报刊经验和编辑思想。

揆度储安平办报历程和既往政论,贯穿他办报生涯和新闻实践的一条明显的主线是:始终抱定自由主义的理想和抱持民主在民的新闻理念,强调报纸应该靠言论与舆论的力量去影响政府的决策施政,并以此唤起社会大众和一般公民的良知与责任,成为真正的第四种权力或中间阶层的力量。

一、报刊编辑要坚持客观公正、理性独立的原则

储安平认为,报刊编辑要说话公平、水准优高、识见犀利、做事认真,才能保证刊物内容充实、取稿严格、质量上乘、精品迭出。所以,他特别强调说:“在编辑的具体的政治事务与政治态势中,评价要保持公正、客观、理性的立场。”[2]同时,他也反复论述道:编辑“态度是公正的、独立的、建设的、客观的,是放言论事的基本纲领立场,亦即刊物同人共守的信约”[3]。

(一)秉公论证,不偏不倚

新闻是客观事实的真实报道,真实性是其第一属性,实事求是是其立身之本、发展之基以及生命线和底线。国民党“文胆”(其早期也是著名的报人)陈布雷断言:“忠实,是新闻纸第一应该遵守的信条,即以纯客观之态度,适如其易而传达社会情况和事实真相与读者。不忠实、不独为新闻纸之不利益,且亦当为新闻纸最严重之不道德。”[4]也就是说,新闻及其报道务必遵循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追求“不断地努力摆脱自我,寻求他人,宁肯坚定不移地尊重事实,决不随心所欲地屈从人意”[5]。同样的道理,报刊编辑也要持有自己的原则和职业的操守,应该而且必须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看问题、想事情、提意见,不能见风使舵,不能盲目自私,不能左右摇摆,既要顶住各方面的压力,又要拒绝各方面的诱惑,力争“以是非和正义做出发点,以主观之良心裁判,配合客观上人民大众之要求,不偏不倚,表达舆情,取舍好恶,决于读者”[6]。这一点与孟子所提出的“大丈夫精神”(即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相吻合。换言之,报刊编辑要自始至终认定“言论自由的最高原则,绝不受任何方面有形与无形的控制。……是以报纸的生命,在其独立的报格,不偏不倚,消息力求正确翔实,言论更须求其大公无私,揭穿黑幕,消除谣言”的准则[7]。进一步论述,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乃至出色的报刊编辑,应该不懈地致力于这么几个方面:编辑方针和政治旨归,要自始至终坚持不偏不倚,追求真理、明辨是非;编辑实践和报务活动,要反复重申和不断强化言论公正、不畏强暴,以替老百姓说话为鹄的、以做国民和民众喉舌、争取和维护全民福利为最高目标。概括而言,其办报中的基本思路与职业基准,即矢志不渝地坚守“编辑方针公道正派、崇仰公理、不偏不倚”;“在言论方面,不受任何外来意见之束缚,不受任何势力之预制”的标准,最终达到“以堂堂之鼓、正正之旗,本公正无偏之立场,发挥言论上之领导作用”[8]的目标,实现“存在一种真正无所偏倚的言论,替国家培养一点自由思想的种子”[9]的自由知识分子的夙愿。

(二)坚持实践出真知和深入实际生活

历史地看,大凡报刊编辑巨匠,往往是在报刊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编辑实践经验,才能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和提出卓有见解、较为系统的编辑理论。由于报刊编辑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不仅要看、更要动手,不仅用脑、更要用心,假设若离开了实践谈编辑工作可谓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报务工作实质上就是一个实践问题,总归是一个“做”和“行”的问题,而编辑的优劣良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报刊实际相结合的态度与力度、深度与广度。人们常说“好新闻是‘跑’出来的”,实践才是优秀报刊文章得以出现的土壤与气候,实际生活才是锦绣文章得以呈现的源头活水。深研之,至少说明两点:一是优秀的新闻作品不会凭空而来,需要新闻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全心投入、不畏艰难、主动作为。大凡优秀的新闻作品往往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来,记者、编辑光凭脑子想是构想不出富有现实意义、饱含生活兴味的文章以及见解深刻、思想深邃、论说到位的评论(恰恰相反,只会产生闭门造车或造成向壁虚构),要多到实践中去走访、基层一线中去采写、生活实际中去体悟,“淘”出和“挖”到能够反映热情生活、美好未来、和谐社会以及讴歌赞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真善美的新闻稿件或作品。二是报刊编辑要走出狭隘的办公室、走向实践大课堂,走出逼仄的思维视角、走进广阔火热的社会实践,自觉与读者亲密接触、自为与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也就是说,报刊编辑光坐在办公室里等投稿、靠约稿、要优稿肯定是不行的,拿到手的稿件是不是新鲜、生动、有创意、有韵味,源自于他投身于实际生活和基层一线获得的真实感悟*这一点与当前中央要求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走基层、改文风、转作风”的态度是一致的。。可以这么说,唯有贴近生活、贴近大众、贴近实践的新闻作品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和喜爱,唯有深入基层一线获得的第一手材料才是真正的“活鱼”,在这个层面上讲,报刊编辑的实际生活领悟程度和实践投入深厚程度与其编辑(加工、修饰、完善、改进)水平与编务质量息息相关。实际上,来自实践的新闻报道和作品在经过独具匠心、运斤成风的报刊编辑的巧妙构思和精心加工后,才有长久的生命力和深远的影响力——鲜活的素材是撰写好新闻稿件的前途和基础。

(三)明眸识珠,甘为绿叶

高质量的新闻稿件或报道离不开报刊编辑深入调查、持续投入和无私付出。因此,报刊编辑要有一双“慧眼识真”的火眼金睛和见微知著的判断力、辨别力和鉴赏力,在众多文稿中披沙拣金,在大量文章中去芜存菁,“淘”出真宝、“荐”出大论、“品”出美文,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大脑去想、用自己的笔杆去补充修缮,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同时,还要有一颗甘于为人作嫁衣的心和情,甘当绿叶、乐为人梯、淡泊名利、公道正派,以修改润色和完善提升收到的来稿为职责与快乐,兢兢业业,无私无欲,精心雕琢,潜心打造,与作者、读者一起倾力创出“精品”,共同致力于打造斟酌修饰、精雕细琢的锦绣文章和经典评论,使之能够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引起广泛的读者共鸣,甚至能够引起一股思潮、设置一种议题、导致一轮争论,最终成为思想和文化的典范得以传播开来与流传下去。另外,新闻材料的选择甄别有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过程,往往蕴含着报刊编辑对政治、文化、思想及生活的认识深化与领悟精进,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这些都需要报刊编辑的整体把握和全局判断,体现出报刊编辑的综合素质与全面能力。

(四)不受托请,不惧压制

这一点直至今日,在现实中也较难以做到,而在当时提出来实属难能可贵。一是报刊编辑在编辑过程中不能存有私心、以个人好恶为取舍。私心一旦作怪、公理便被“逼”走;私欲一旦占了上风、公例便抛却脑后。如此,报刊编辑就极可能偏离办报原则和理念,甚至会犯下错误。所以,要坚决杜绝这一采编中常见且易犯的毛病,尤其不能因为是同事、朋友、亲戚的稿子投过来就不管好劣一律采用,甚至降格以求。一般来说,编辑都怕退稿,尤其怕退老熟人、老读者、老朋友的稿件,而对不相识的读者、年轻作者、名气不大作者的投稿,不管质量如何都预设偏见或不予理会,以职取人、以名取人都要不得。现代的学术界和高质量的刊物,应该具备这样的胆识、眼光与胸襟——鼓励有创新的作品和扶植有新意的力作,大胆选用有潜力、有创见的青年学者(年轻硕、博士)的文章。二是在编辑过程中,要能够顶住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压力(当然这一点特别难做到,唯其难才愈显可贵),既不屈服于权力、也不服从于权势,不搞人情稿、介绍稿、安慰稿、关系稿,不搞任务稿、批发稿、充数稿、福利稿。审阅稿件应完全以稿件的整体水平、思想内涵和写作内容为取舍的唯一标准,好的即用、不好的即不用,真正以稿件本身的质量好坏和品质高低作为客观录用标准,做到公私分明、大公无私。按照储安平的说法,即这种“一是一、二是二,是是是、非是非”的做法“才能问心无愧、无所不安”*对照现实,当下有的媒体记者或编辑私欲膨胀,为了完成广告任务或自己的私利,不仅不拒绝接受被采访单位的宴请送礼等,反而迎合部分企业或个人的好恶,热衷于迎来送往,至舆论监督于不顾或者滥用舆论监督权。有的编辑甚至私心作怪,厚颜无耻地要求作者支付天价版面费,否则即便是好的稿件也一律不予发表,而一旦给了钱差的稿件也可以发表,以牺牲报纸的品位与质量为代价换取个人利益;有的编辑以出卖版面去换取经济报酬,以“福利”“创收”为名去主动要求单位或个人给予好处,不顾报刊名誉与利益。这样的报刊编辑面目可憎,令人深恶痛绝,在降低了刊物的声誉的同时也降低了自己的人格、损害了所供职报刊的资格。。

(五)迎难而上,主动作为

生活或工作中,面对各种困难和逆境,应付它们的唯一途径不是一味逃避或作埋头沙堆的鸵鸟,而是勇敢地面对困难、正视困境,积极寻求解决之道。同样的道理,在任何情况下、任何条件中,报刊及其编辑都不能改变独立自主办报的初衷,也不因为种种压力而稍减言论的力度。在日常编辑工作中,各种困难或阻力不可避免,但所有困难或障碍都只是暂时的、可解决的,遇强即弱、遇难则垮不是报刊编辑的风格、风骨与风范。编辑要在提高耐心、小心谨慎、实事求是、团结合作的前提下,一点点地克服、一步一步地解决,以坚持独立原则、维持自主立场、掌握正确问题、把握稿件来源等为准绳来破除和化解报纸编辑遇到的困难或难题,逐渐妥善地完成各项编辑工作。总之,报纸本身或从实质上来说,是一种文化事业和思想传播行为,是现代国民的精神食粮,必须代表和反映先进的知识、积极的理念与向上的精神。储安平所认定和坚守的编辑立场与原则,是一种担当、一种责任、一种使命,它引导或指引报刊编辑克服一切困难、排除任何阻挡、不怕千难万险地搞好本职工作,不惧千辛万苦,正是报刊的这些品质为进步报纸赢得了荣誉与信任[10]。

二、报刊编辑要恪守爱国进步、民主自由的立场

以储安平创办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重要言论阵地的著名刊物《观察》为例,该刊抱持民主、自由、进步、理性的“本刊传统”,即:只要无悖于本刊发刊词所指陈的民主、自由、进步、理性的四个基本原则,本刊将容纳各种不同的意见。我们尊重各人独立发言、自负文责在本刊发表的文字,其观点并不表示即为编者所同意者[11]。储安平反复强调报刊及其编辑须持爱国进步、民主自由的立场,其情其思跃然纸上。

(一)报刊编辑要成为社会的良心和知识分子良知的代表

报刊编辑要以知识分子的良知、责任和担当,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正确的评说,体现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生存发展的关注、对社会事业的关心和对报刊社会功能的一种自觉追求,这也是延续“文人论政”的优良传统。中国的知识分子素有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教化天下”的士大夫精神传统,他们历来讲究以其自身的行为举止和一言一行来对国家(朝廷)治理、社会风气和百姓教导方面有所裨益,清议士林、规谏君主、劝诫风俗、建言献策。而作为知识分子代表这一报刊从业者,自近代以来以嘉言献猷、以文辅政的方式方法一直致力于国家富强、民主建设、民族崛起、人民觉醒的事业,推动和给力与新闻媒体及其工作者真正成为社会的公器、民意的表征和舆论的公共空间,他们往往识见广博、见解深刻、剖析透澈、预见深远,也常常以社会公众的良知自居和公平正义的良心自许,致力于争取、维护并扩大舆论空间和言论力量。正如储安平所自我剖析的那样:“我们这个刊物要对国家发表意见,意见在性质上无论是消极的批评或积极的建议,其动机则无不出于至诚。这个刊物确是一个发表政论的刊物,然而决不是一个政治斗争的刊物。……毋庸讳言,我们这批朋友对政治都是感兴趣的。但是我们感兴趣的‘政治’,只是众人之事——国家的进步和民生的改善,而非一己的权势。同时,我们对于政治感兴趣的方式,只是公开的陈述和公开的批评,而非权谋或煽动。”[12]

(二)报刊编辑要有理想主义情怀和向导国民、引领国家的职责与担当

报刊编辑必须是一群有着强烈理想主义精神和忧患意识的专门人才,报纸刊物也必须由这样一批专业人士去支撑、去主持、去编辑。因为,只有在国家政治和大众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刊物,才能在读者群中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正如普利策所说的那样:“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13]报刊编辑时刻牢记代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思潮、助推经济发展、粘连国民感情、提高民族自信、倡导进取精神与巩固社会道德的历史使命和职业责任,精辟分析,洞幽时事,见微知著,明察通判,以理想主义的情怀灌输于人民心间,以国民导师的姿态领导群众向前,鼓舞和激励民众奋发有为,营造国家团结、人民自强的舆论氛围和文化底蕴。因此,储安平反复论述,“编者的根本原则是:生死之权操之于人,说话之权操之于我”[14]。也即在报刊编辑和立论上,对于政府的贪污腐败他总是无情地予以揭露和抨击,甚至不遗余力,从这个角度来讲,“一个从事言论的人,假如环境允许他秉其智慧,凭其良心,公平论政,他对国家所能有的贡献,未必即在一个部长之下”[15]。

三、报刊编辑要把握明确的刊物主旨

任何报刊都有自己的风格定位与办报目的——这一点毫无疑问。报刊主旨是报纸的灵魂与旗帜、方向与定位,报刊的主旨必须与时代需求相契合。

(一)定位要明晰精准

创办报刊,首要的问题是明确刊物的办刊宗旨和风格特色。鲜明的特色是区别一份报纸的重要方面,也是报刊安身立命与发展壮大的基础。储安平在主持《观察》时就确立了“我们这个刊物第一个企图,要对国事发表意见”的宗旨,为该报赢得了社会地位与大众认可。因此,一份报刊最重要的是必须定位明确、思路清晰;反之,倘若没有明确主旨的报刊,只能沦为街边小报或泛泛而谈的三流报刊,甚至不能称其为一份好的报刊,就好像一篇没有中心的文章,是不能称为一篇好文章甚至不能称为文章的,那么创办的刊物就像是无头的苍蝇、一盘散沙,是危险和失败,甚至沦为大街上的小广告那样“货色”了。特别是,在报刊林立、强手如云、同质化严重、竞争异常激烈的当今报刊格局,报刊如何才能以充满活力的形象保持长盛不衰,有一个明确清晰的办报主题、定位与理念是不可或缺的,也即要以明确的读者定位、风格定位、论说定位、价格定位以及丰富的报道内容、深刻的分析评说,倾心倾力打开报刊的销售渠道和阅众市场。

(二)宗旨要高尚远大

媒体失去了自己的宗旨与操守,没有了自己的见解与追求,一味追求读者、迎合受众,不顾原则地以受众需要什么就刊登什么,完全按照大众不分层次的需要进行编辑亦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于社会于阅众本身百害而无益。正如《大公报》所言,该报“本着开风气、牖民智的办报目的和以大公之心、发折中之论的言论宗旨”[16]和“且自始迄今,毫不改易,总以救国爱群,明正辟邪为宗旨”[17]。关于报刊编辑宗旨正确坚定,就连早期在华的外人办报也不含糊、持有较高的宗旨,如《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序言中坦言:“至本报宗旨,首在灌输知识,阐扬宗教,砥砺道德。而国家大事足以唤醒吾人之迷惘、激发吾人之志气者,亦兼收并蓄焉。”[18]报刊要成为有道义和德性的媒介,要以高尚的情操引领人,要以较高的境界吸引人,要以较深的思想教导人。其中,报刊编辑们对于出版物的宗旨明确和编辑质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该努力做到“执笔的天职:阐发公理也,激扬公论也,开通民智也,维持国力也。三数者,皆执笔之士,临死生患难、刀锯鼎镬而不易其宗旨也”[19]。刊物的编辑工作,可以通俗、但不能庸俗,更不能低俗、决不能媚俗,办大众化刊物、走通俗化路线,本来无可厚非,但是一味满足受众的低层次欲求则是绝然错误的。

(三)刊物要有思想深度

进入被称为“信息爆炸”的信息社会,人们每天面对和接触的是海量的信息(但是因为信息的不对称、把关的不严谨和新闻报道时有偏离或误差,导致一方面人们渴望真实可信、寓教于乐的新闻信息,另一方面却困扰于大量无用、甚至垃圾的信息充斥生活的事实,媒介信息传播的失范与媒体内容把关的缺位造成信息需求与信息泛滥之间充满着矛盾)。显而易见,信息不再是稀缺资源,思想才是稀缺资源,可以这样说“信息是银,解读是金”。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和微博微信等全新新闻传播方式的不断涌现和更新,人们除了阅读电视、网络、手机新闻报道之外,还是需要看报纸(报纸也适时推出了电子版并上网),纸质阅读仍旧拥有一大批受众,或者说,很多人仍然保留了阅读报纸的习惯,探究其根本原因还在于报纸为我们提供了思想、进行了深度报道,对新闻的解读使报纸比互联网、手机等媒介要强大,绝不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也不会转瞬即逝、走马观花。大众(尤其是政府工作人员、教师等知识分子群体)对报纸解释性告知的兴趣较浓,对报纸深入报道和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的依赖性较强。从这个意义上说,报纸不仅仅是与新兴传媒等量齐观而是更为重要,报纸没有式微更不会被新传媒所淘汰或取代,而是传统与现代相融合,彼此取长补短、互相借鉴,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

四、报刊编辑要具备严谨高效的态度

(一)报刊编辑要认真负责

报刊编辑收到读者来稿(信)不能随手一搁、不闻不看,以致一拖再拖、愈积愈多——应当退的稿子不退,应当复的信不复。即便有时因为其他的事情耽搁了,也应该抽时间(如自觉加班)尽快予以审稿或回复,这既是对读者的尊重,也是职业道德的体现,也许一封好的回信会鼓舞一个读者走向新闻或文学创作的道路。例如,一封“总编回信”成就了郭敬明,使他近年来成了中国文坛引人注目的作家之一。

(二)编辑审稿要仔细严谨

审稿是一个精力高度集中的工作,不能马虎潦草、做完了事,不能一味图快、干完拉倒,要看得相当细心细致,要读得尽量一丝不苟,去发现微小的细节或错误,哪怕是一个标点符号、数字的错误,对值得商榷的地方更要反复推敲和同行讨论,在大是大非面前要站稳立场。从这个概念上讲,编辑只有为读者负责,才能获得读者的信任;编辑只有对报刊负责,才能获得社会的信任。

(三)报刊编辑要独立思考

报刊编辑要能独立思考、不随波逐流,要有创新精神、不人云亦云,敢于通过报纸的编排布局表达自己的意见、发出自己的声音,将一份报纸的主题突出、重点凸显、风格凸现,既有单篇文章的精彩,又有文章集群的效应效果,较好地体现编辑的专业理念和独立精神——很多时候专业精神、独立精神比所谓的编辑技巧技能更为重要和突出。

五、报刊编辑要有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

(一)报刊编辑要有勤勉踏实的品格

报刊编辑要有献身于一种报刊的理想,认认真真、实实在在地做人做事做报。“在最近的五个月中,我没有一天不是工作至十二小时之多。一个人孤立孤苦撑持,以迄于今”;“我每天平均工作12小时,几乎全部精力都花在了刊物上,如校阅大样、核计账目、兜拉广告、买纸、调度款项,都是我的工作,虽然终日疲乏,但精神上还是十分宁静愉快,我们应当尽心尽力,为国家做一些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20]。这些描述写实的文字,真实地描述了储安平办报编辑的辛苦情况,他是以“只争朝夕”的干劲、拼命三郎的劲头,用心用情用脑用智去精心经营,才能成就一份报纸和自己的一番事业,进而在编辑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乃至于成为一名出色的报刊编辑。无独有偶,被誉为“舆论界骄子”的梁启超在主持维新派报纸《时务报》《清议报》时也经历过类似的艰苦阶段或情景,“每期报中论说四千余言,归其撰述;东西文各报二万余言,归其润色;一切奏牍、告白等项,归其编排;全本报章,归其复校。十日一册,每册三万字,经启超自撰及删改者,几万字;其余亦字字经目经心。六月酷暑,洋蜡皆变流质,独居一小楼上,挥汗执笔,日不遑食。记当时一人所任之事,自去年以来,分七八人始乃任之”[21]。反观现在,部分报刊编辑的事业心减弱,变得唯利是图、为钱是举,则等而下之了。正如储安平所指出的:“在滔滔天下,今日到底有几个人能不顾一己利益,忘私从公,献身于一种理想,尽心尽智,为国家造福。”可以看出,他对一心从政、热衷官场的编辑也进行了严厉的批判,编辑就是编辑,要做一行、爱一行,心系报刊、热爱编辑工作,编辑的事业在报刊,编辑的价值在编辑好一份报纸,好高骛远不行,眼高手低不行,心不在焉不行,而不是搞官场那一套,一心求官媚官爱官,就像现在的大学生千军万马去考公务员一样,对官场趋之若鹜,最高录取比例竟然一万多比一,这是一种价值观的扭曲。如此,正如储安平所斥责说:“今日之士,太慕功名,太希望从政,但是我觉得一个有为之士,他应当看得远、拿得定,作他最好的。”目标远大、视野开阔、热爱报刊事业的编辑,才能成为一名好编辑,才能成就编辑的人生。

(二)报刊编辑要亲力亲为、主持公正

编辑不能满足于抄抄写写、修修补补,一把剪刀一瓶糨糊包打天下的时期已经过去了。编辑也可以像记者那么写稿子发文章,或者通过议题设计、征文、话题等方式方法,引导舆论、开发民智、进行监督,在编辑实务中秉承着畅所欲言、不计功利的心态和思想去尽心尽力作为,甚至不顾一己得失荣辱也要让报纸发布自己对社会有用有益的观点看法,赞扬高尚、鞭笞丑恶,发现真善美、传递正能量,这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结合当前的实际,编辑应该在弘扬主旋律的前提下,勇敢地替大众说话、代表大众的声音,在外来的一切压力、指责、诱惑、威胁面前,咬得紧牙关、站得住脚跟、挺得起胸膛,增进人民幸福,增强报刊权威。以符合储安平所强调与希冀的那样:“欧美报纸,常常一篇社评可以影响一个内阁或一个部长的去留……但是这种领导言论的责任,也不是随便什么人可以负的起来的,还要看这个人的学问见识及声望地位如何。”[22]

六、报刊编辑要有编制综合、栏目多样的理念

储安平认为,刊物在编制上的特点是综合性,分栏选材,力求多样,借以照顾到读者多方面的要求。从他创办并主持的《观察》杂志来看,主要包括的栏目有:社论栏(陈述本社同人对于半月中所发生的国内外大事的意见)、专论栏(马列主义介绍与研究、思想评述)、介绍与翻译栏(介绍苏联思潮、制度等)、观察通信栏(评析群众反映的问题)、人物及事业栏(侧重介绍战斗、生产、劳动、妇女各方面代表人物)等*复刊后的《观察》还新增或改版了报告栏(工作报告、学习报告、调查报告等)、建议与方案栏(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各种问题的论述)、读者讨论栏(供读者讨论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发生的一些问题)、观察漫画栏、观察文摘栏(摘刊刊载在全国各地报刊上的重要文字)等。。仔细分析不难发现,他的版面要求和栏目设计有这么几个特点:(1)坚持版面多元化多样化原则,务必使每一期刊物的形式丰富多彩、思想生动活泼、内容不流于单调,文章格调高雅、立意新颖,排版不拘泥、不死板。(2)栏目新颖、富于活力,栏目编排清新,常出常新,生动活泼,每个报刊要有自己的品牌栏目,拥有自己的核心读者群,产生一批影响力大、传播效果好的栏目或名篇名作,这样才好看耐看,人们不至于产生阅读疲倦与审美疲劳。

七、报刊编辑要秉持集体主义的工作态度

储安平提出“在工作中,我们将充分建立起集体主义的工作态度”[23]。他认为集体主义原则与工作态度应该而且必须始终贯穿在整个报刊编辑过程中,使报刊成为读者、编辑、作者三者之间共同努力合作的成果与结晶。具体表现在:一是在编辑过程中。储安平建议,具体编辑过程中,编辑部同人每周聚餐一次,讨论每期的稿件支配,并传阅自己的及外来的文章,可以不必强求彼此的看法、风度和趣味完全一致(但是编辑立场以及思想和做事的态度要一致)。在实际操作和内部编排中,各种编务中都是在集体讨论决定的方式下进行的,则:一方面可以集思广益、博览众长,以增加报刊的思想性、实效性和创新性;另一方面能够尽量减少或减轻可能发生的错误与悠谬,争取精益求精、力出精品。二是在编辑内部关系中。编辑与作者、编辑与编辑之间要建立起一种平等和谐、融洽协商的关系,对于文章的内容及好坏(立足客观评价标准),编辑与作者之间要事先沟通好,彼此进行诚恳的交流和交换意见。此外,编辑与编辑之间的意见或看法也需要经常性地交换通气,注重在报刊办报宗旨与定位的基础上达到统一。三是编辑与读者关系中。编辑处理稿件的时间可以宽松一些,用以审理稿件及思想内涵,加强与读者沟通互动,促进读者主动而积极地惠稿,并能对刊物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这些意见由编辑提取总结出来之后反馈给读者),通过汲取读者的真知灼见来提高刊物自身质量,以便尽量满足读者的要求,形成吸纳读者参与报刊编辑中来的良好互动模式。就此,储安平总结论述说,“我们完全能够对于一个问题作无保留的陈述,而服从多数人所同意的意见,其权仍在作者;其间绝不至引起‘个人的情绪’问题”[24]。这充分说明,报刊编辑最终的决定权还归于读者,目的在于服务读者,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赢得读者。实际上,报刊编辑与读者之间应该形成思想观念与情感共鸣,而不是报刊的一场孤芳自赏的“盛宴”,最终导致流入自流或者一意孤行。

八、报刊编辑要正确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

储安平认为:“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讲究充分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优良的传统武器。”[25]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加强和改进报刊编辑工作强有力的工具,但它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同在,优劣俱存,弄得不好会“割伤”了自己、误伤了同志。基于此,储安平有针对性地提出“批判”武器的运用之“道”:其一,要充分运用和使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宝贵武器(即国民党时期所谓的“检讨”),丢弃或避开是不对的、短视的、行不通的、万万不可的。报纸是做给群众看的,是面向和服务大众的,必须得到群众和民众的认可与满意。因此,要时时接受群众意见、践行群众路线,要时时检查刊物的缺点、不足和可能发生的错误。其二,要正确运用和使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利器,必须掌握好“火候”、拿捏好“度”、判断好“情”,不管是批评别人、还是自我批评,既要防止无关痛痒、隔靴搔痒,又要避免过犹不及、矫枉过正。归根结底,其根本目的在于:一方面要达到以批评与自我批评促进报纸言论质量的提高与舆论力量强化的目的,集思广益,众志成城;另一方面要达到团结同志、构建和谐、形成合力、利于发展的目的。

九、总结

储安平是中国现当代著名新闻评论家、政论家、报刊编辑、学者和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代表,其一生都与新闻事业或办报活动紧密联系,在报刊理论与实践方面有着丰富的思想和厚实的经验,而他的报刊编辑思想又集中体现在对报纸和期刊的社会职能、编辑的基本原则以及办刊精神等几个方面*例如,报刊的社会职能是以言论政,目的在于舆论监督;报刊编辑的基本原则是客观、公正、理性; 报刊编辑办刊应坚守独立自主的精神。。考察和探究储安平的编辑思想、办报理念、报刊理论,可以为研究中国自民国以来的报业发展状况以及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文化性格、历史选择、文论技巧等方面提供有益的镜鉴作用,也对当前浮躁的过度商业化的办报方针、发展走向与报社实务具有借鉴与启发意义,同时还对指导和启示时下的报刊理论、报刊实践与报刊编辑工作大有裨益。剔除储安平政论的不同和观点的迥异,本文仅就其报刊编辑思想与实践进行适当的梳理、回顾和总结,学习和借鉴他办报成功的经验和作为一名资深编辑的心得体会,在深思熟虑、通盘观照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报刊编辑者的综合素养和提升现在的报刊业务水平与编辑质量。

总而言之,通过对储安平的报刊编辑思想的考量,与时俱进地用历史的眼光和逻辑的思维重新审视我国的报刊业现代尤其是民国的发展历史,用人文关怀的心态和胸怀重新走近被关照的对象和被投射的进路,真实完整地还原那一时期报纸业历史的本来面貌,落实“以史为鉴、可以知心智”的学史用史之目标。

[参考文献]

[1]储安平.自由主义者的信念[N].大公报,1948-1.

[2]谢泳.储安平:一条河流般的忧郁[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1.

[3]张新颖.储安平文集[M].北京:东方出版中心,1999:序言.

[4]陈布雷.新闻纸之 本质与任务[J].报学月刊(第一卷),上海:上海光华书局,1929,(3).

[5][法]贝尔纳.当代新闻学[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6:36.

[6]复刊词.[N]新民报·南京版,1946-10-10.

[7]克明.为本报创刊告读者[N].文汇报,1939-01-26.

[8]陈德铭,邓季惺.新民报二十年[G]//文史资料选辑(63辑),北京:中华书局,1979:159.

[9]储安平.致胡适的信[J].观察,1947,(1)

[10]付祥喜,曾厉.从观察看储安平编辑与出版发行思想[J].编辑学刊,2004,(1):47-48.

[11]储安平.我们的志趣和态度[J].观察(第1卷)1946,(9).

[12]储安平.我们的志趣和态度[J].观察·创刊号1946,(9).

[13]张季鸾:船头的瞭望者[J].名人传记(上半月).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2014,(12):52-53.

[14]储安平.社论[N].观察,1947-05-24.

[15]储安平.储安平文集(下册)[M].北京:东方出版中心,1988:63.

[16]英敛之.序[N].大公报,1902-06-17.

[17]英敛之.可怜哉 社会一般心理[M]//也是集.香港:大公报馆刊行,1907 :35.

[18]方晓红.中国新闻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3.

[19]周雨.大公报史·论驻粤美国领事函请岑督封禁报馆事[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前言.

[20]李静.从观察看储安平的编辑思想[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53.

[21]梁启超.清议报第一百册祝辞[M]//梁启超全集.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476.

[22]储安平.观察(第二卷影印本)[J].长沙:岳麓书社,1999.

[23]傅国涌.追寻失去的传统[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54.

[24]傅国涌.笔底波澜:百年中国言论简史[M].北京:中华书局,2013:119.

[25]傅国涌.文人的底气——百年中国言论史剪影[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84.

〔责任编辑:崔家善〕

[中图分类号]G2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15)03-0000-08

[作者简介]施欣(1984-),男,江西宜春人,博士研究生,从事中国近现代新闻传播史研究。

[基金项目]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华民国新闻史”(13&ZD154)子课题“新闻伦理思想史”“新闻学术思想史”的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15-10-06

猜你喜欢
评析报刊
恰巧而妙 情切致美——张名河词作评析
评析复数创新题
中国百强报刊
中国百强报刊
百强报刊
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物理试题评析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小学生必读》再次入选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百种优秀报刊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在“门”字内加字可以组成新的字,试着填填下面的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