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岩
(黑龙江大学 政府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80)
博士硕士论坛
哈贝马斯的协商民主理论研究
孙岩
(黑龙江大学 政府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80)
[摘要]哈贝马斯以生活世界为背景,透过对晚期资本主义民主社会的剖析,认为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危机,其中包含着经济危机、政治危机与文化危机。为了避免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国家垄断性资本主义虽然缓解了由供需带来的资本主义危机,但不可预计的是落入了另一系列危机之中,那就是政治合理性危机、合法化危机和社会文化危机。对此,哈贝马斯进行了分析与批判,同时提出了交往行动理论,他透过交往行为来观察政治生活,建构了协商民主理论,并依此进行了政治图景的建构。依据主体间的交往行动而建构的政治形式是政治研究的一次尝试,对其进行分析与探讨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以及民主社会的理解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哈贝马斯;协商民主;民主困境
一、哈贝马斯协商民主理论的社会背景
与自由资本主义相比较,晚期资本主义具有两个特征,一是大型企业在经济运行的过程中逐渐集中,形成了资本和劳动市场的规模化聚集,出现了那些超大型公司;二是政府越来越多地干预市场,以避免那些过度地无序竞争,从而带来经济危机。[1]在晚期资本主义国家,市场被少数的大型企业所控制,自由竞争的时代已经终结,所以,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晚期资本主义是一个新阶段。具体来说,在发展过程中,晚期资本主义出现了不同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社会层级、经济体系等方面。尽管晚期资本主义国家的这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预防了生产过程中的无政府状态带来的恶性竞争,但同时也造成了新的危机,这种危机直接引起了政府机构膨胀、财政危机等政府合理性危机。
哈贝马斯在全面系统地了解资本主义晚期各领域出现的种种危机之后,他发现社会文化领域的危机是无法避免的,它给社会动机带来了消极的作用,使得社会成员的政治生活从原来的自主性转变为对政治权力的消极接受,从而导致民主危机。从根本上讲,这种情况是由于政治领域缺乏合法性而引起的。在初期,这种合法性能够使晚期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上出现繁荣,并使社会保持稳定,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和政治以及社会文化系统所表现出来的危机降低了晚期资本主义国家的合法性,从而导致了民主的实践危机。
晚期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没有得到真正的实践检验,体现出了一种危机化的倾向。鉴于这种危机,哈贝马斯认为,既定的两种解决方式即经济学民主和系统间民主并不能解决这方面的危机。经济学民主认为,只要在选举过程中通过优化选举过程的方式使民众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最能代表自己意愿的政党和政府,民主就真正落实了。哈贝马斯认为,这种单纯改进选举制度的方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国家大部分人的意愿得到落实,从表面上来看民主似乎达到了,但是从实质上来讲过分强调民众的意愿会导致政府在治理过程中为了取悦选民而做出错误决策,从长远来看会使国家发生危机。哈贝马斯认为,这种理论同样也不能真正解决民主危机,因为“自组织封闭系统在自我指涉的圈子之内”是不可能完成诸多自我超越的。即使将个体的矛盾上升到系统之中,期望通过系统来解决民主危机,但是本质上的民主危机依旧存在。[2]
二、哈贝马斯协商民主理论的基础:交往行为理论
在哈贝马斯后期的思想中,交往行为理论是其核心,也是其社会政治思想的基础。这一理论是哈贝马斯在美国社会学家米德的交往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当然也吸取了许多其他研究成果,比如他的朋友兼同事阿佩尔的交往行为理论等。
交往行为理论指的是行为主体通过语言性交流与其他人对于有关事物达成一致看法的行为。在交往行为进程中,两个或两个以上主体“使用(口头或口头之外的)手段,建立起一种人际关系。行为者的目标是寻求对其行为环境及行为目标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达成一致协调行为。”[3]84
哈贝马斯尤其注重交往行为中的语言特征,认为其语言本身的特征决定其基本规定性,虽然单纯的语言行为并不构成交往行为。他表示,交往行为的本质就是通过交往主体间的商谈、对话、说服与论证最终达成相互理解和一致,而这一点正是人类语言的“终极”目标。[3]275
三、哈贝马斯协商民主理论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协商民主理论是交往行为理论的逻辑延伸。哈贝马斯认为,民主不只体现在政治制度的制定上,它是一种在交往行为中各主体间的协商形式,也就是协商民主。协商民主主要强调的是在一个共同体内所有主体的积极广泛参与,主体之间在交往行为过程中通过对话的方式从而达成共识的过程,这充分展现出主体间的权利、自由和平等。
针对自由主义与共和主义的缺陷,哈贝马斯提出了一种替代性理论,即所谓的“协商民主”理论。协商民主理论是哈贝马斯把交往行为理论,特别是论辩伦理学中的普遍化原理与论辩原则引入民主理论的结果。据此,民主不再被单纯理解为多数决定的规则,而是在全体一致基础上形成政治意志的过程。
1.公众的交往行为是共同体意志形成与意见形成的基本途径,这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同时国家的法律必须以此为依据。哈贝马斯认为,交往行为理论在这个意义上可以替代社会契约论,成为现代民主理论的基础。
2.协商式民主是开放的、包容的。它的基础结构是公共讨论网络,这种公共网络是由多种多样的公共领域构成的,使性别、年龄、民族、阶级及文化等因素都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同时,不管对待任何政治问题,论辩民主都允许公众进行平等的、没有时间限制的、公开的讨论。
3.协商民主认为多数决定的决策方式是为了实现目标而暂时中止辩论的过程,而且从原则上说可以在任何时候重新开始。哈贝马斯强调,民主政治意味着具有不同利益、观点、意见和立场。由于这种遭遇通常是在知识不完备、不确定的环境下发生的,而共同体往往又必须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做出决策并采取行动,很难保证在全体一致的基础上形成解决方案,因而任何一次的决定都具有暂时性,并且必须对未来的修正保持开放性。
4.“协商民主以一个健康的、活跃的公共社会的存在为前提。”[4]由于公共社会中形成的交往共识必须成为法律和政府行为的基础,因此公共社会与国家并非完全分离;但与此同时,它又必须保持对国家的独立性,以保证公共辩论不受后者干扰。
四、哈贝马斯协商民主理论的困境
(一)哈贝马斯的理论在诸多方面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思路,但同样也在诸多方面引起人们的质疑甚至批判,而其中影响较大的一种观点,就是认为交往行为理论过于空想,有批评者甚至把这一理论称为新的乌托邦,而批判的主要目标,就是关于理想的交往条件的问题
理想的交往条件即上文介绍的论辩得以发生的主客观条件,哈贝马斯称之为“理想的对话场景”。当然,哈贝马斯并不认为这些条件一定能全部实现,而是把它当做一种类似物理学中的理想模型加以看待,因为他相信只有通过对理想状态的建构,才能反过来揭示真正的交往行为必须具备的基本前提。
(二)交往行为的开放性以及共识的必然性问题。哈贝马斯强调,交往行为应该具有在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上的开放性,它不能因为任何非交往的原因而被中止;由于各种策略性考虑而导致的交往中断都以其在原则上可以被恢复为前提;同时,已经达成的一致也可以接受任何进一步的修正。他相信,如果这些条件得到满足,那么交往过程最终将会在共识基础上形成一种真正的道德规范。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决策的需要往往使辩论参加者不得不在一定的时间界限之内中止讨论,并且根据多数意见做出决定;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又包含了争辩可能被无限期中止的预期,因为接受多数的决定就有可能改变未来的论辩环境。此外,对话和交往环境的不断变化也使论辩过程变得十分复杂和难以控制,人们总是在一个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被迫面对另一个问题,而环境的变化也使旧的问题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因此,人类生活的自然与社会环境的变化过程总是远远快于人们达成共识的过程,这就从逻辑上使开放性论辩与共识的形成之间出现了相互排斥的关系
(三)关于语言的施为性问题。语言的施为性在交往行为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语言未必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条件下都能够准确表达人们的意愿,而人们也未必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条件下都能够通过语言准确地表达他们的情感与愿望。虽然哈贝马斯“交往能力”这个概念对交往参与者这方面的基本条件进行了规定,但在一个人具有多种相互冲突的观念,同时自己也不能非常清晰地辨明这些观念之间的关系的情况下,或者即使说话者本人以为做出了确切判断,但实际上仍然存在偏颇之外的情况下,交往的结果就可能会导致误解。[5]
五、哈贝马斯协商民主理论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启示
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是民主意志形成的首要前提,只有在公共领域,民众的各种利益诉求才会很明确又直接地表现出来。在发展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将为社会成员提供一种自治的场所,将国家体系和社会的界限划分开,将属于政府的职责明晰化,将属于社会领域的职责放到社会领域。这样既能够减轻政府的行政负担,又能促进公民的社会自治程度。 也即,转变政府职能,构建现代化政府,将社会权力转移到社会团体之中,由社会进行自我治理,复兴公共领域。公共事务的解决与处理在权力主体上不只是政府,还有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在解决方式上主要为协商与合作,在整个过程之中,政府的角色既是参与者也是监督者。
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职能越来越细化,政府角色必须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以往的那种包办一切的治理思维必须抛弃。在公民的民意表达方面,由于各个现实条件的限制,民众基层意见的传达需要政治体系提供合理的途径和方式。因为,民众的意见如果没有正常的途径和方式去表达的话就会积聚起来,如果到一定程度还没有解决的话可能会对政府的合法性产生影响。
在协商民主理论中,私人自主是指社会个体对属于个人、家庭以及其他相关的私人事务的自我安排、自主决定以及自由选择。公共自主是指人们对有关社会共同利益的公益性事务进行充分的自我管理,将政府的权力排除在公共事务之外。私人自主保障个体不受社会其他力量和他人的干涉,而公共自主要求社会个体在充分享有私人权利的基础上主动行使自由权利。在社会治理过程中,私人自主和公共自主两方面都必须重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与私人自主有关的空间不断拓展,所以有必要从法律体系上保护公民的私人自主,以防政治体系对公民的私人领域造成侵占;而随着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公共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为协商式民主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所以,从法律层面来看,必须完善相关的法律来保障公共领域的自主性,避免公共领域也受到国家机器的干涉。因此,在我国民主法治建设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私人自主和公共自主的内在差异,在充分理清双方内涵的前提下,将私人自主与公共自主统一到社会的治理理念中,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民主的建设。
政治文化是指社会成员对政治现象、政治行为和政治体系的认知。完善而成熟的政治文化能使公民深刻了解到自身的权利和义务,在充分利用自身权利的同时自觉积极地履行自身的义务,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社会活动当中,推动社会的进步。协商民主所探讨的是多元主体之间以协商对话的形式来协调主体之间的利益,这有助于公共领域的复兴,推动公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治理。协商民主可以促进参与型公民文化的形成,同时也依赖于这种公民文化,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现代社会,社会信息媒介的高度发达为社会成员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一方面,社会成员可以就某些具体的公共事务发表各自的看法,形成相应的舆论集团;另一方面,社会成员可以在舆论的影响下接受某些意见和看法。这种过程可以加深社会成员对政治体系的认知程度,提高对政治行为的认知水平。政治文化的最高层次是政治信仰,而较高程度的参与便体现了公民对整个国家的政治体系保持高度的信任。
六、结语
哈贝马斯透过对晚期资本主义民主社会的剖析,认为该时期民主社会存在着危机。为了避免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国家垄断性资本主义出现了。它的出现虽然缓解了由供需所带来的资本主义危机,但不可预计的是落入了另一系列危机之中,那就是政治合理性危机、合法化危机和社会文化危机。简而言之,经济危机转嫁为政治危机与社会危机。在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观察与批判之中,哈贝马斯提出了交往行为理论,并以生活世界为背景建构了协商民主的政治图景。协商民主仍存在着困境,其是否可以让晚期资本主义政治与社会获得救赎,这依然是一个值得被追问和追寻的课题。对此,只做浅议,还需进一步地探寻。通过对哈贝马斯的协商民主理论的探讨和分析,更主要的意义在于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一些建议与思考,促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德]尤尔根·哈贝马斯.合法化危机[M].刘北成,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243.
[2] [德]尤尔根·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M].郭官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438.
[3] [德]尤尔根·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第一卷)[M].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372.
[4] [德]尤尔根·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M].童世骏,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84,275.
[5] [德]尤尔根·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第二卷)[M].洪佩郁,蔺青,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323.
〔责任编辑:徐雪野〕
On Habermas' theory of deliberative democracy
SUN -Yan
(CollegeofGovernmentAdministration,HeilongjiangUniversity,Harbin150080)
Abstract:Taking life world as the background, Habermas holds that there is a crisis in the late-capitalist societi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democratic society of late capitalism, which includes the economic, political and cultural crisis. In order to avoid the cyclical economic crisis, the state monopoly capitalism, although alleviates the crisis of capitalism brought about by supply and demand, unexpectedly falls into another series of the crisis, and that is political rationality crisis, crisis and legalization social and cultural crisis. In this regard, Habermas makes analysis and criticism, and proposed a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 in which he constructs the theory of deliberative democracy by observing political life through communicative action, according to which, he makes construction of the political landscape. The political form based on interaction among subjects is the first attempt of political research, th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China's democracy-building and democratic society.
Key words:Habermas; deliberative democracy; democracy predicament
[中图分类号]D0-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15)02-0000-04
[作者简介]孙岩(1991-),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硕士研究生,从事西方政治哲学研究。
[收稿日期]2015-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