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耳朵发现美丽,用音符感染心灵

2015-02-03 22:14荣璐璐
艺术评鉴 2015年1期
关键词:音乐兴趣音乐教育

荣璐璐

摘要:音乐,是由音符构筑的画卷。其作为一种听觉艺术表现形式,对青少年素质培养、情操陶冶、审美提升、艺术感知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优秀的音乐作品,无论是外在旋律还是内在精神,均有较高的造诣。

关键词:音乐教育  音乐感知  音乐兴趣

认识音乐,感知音乐,学会欣赏,自身实践应该成为当今青少年必备的素质之一。基础教育阶段开设音乐课,就是为了培养学生们的这一素质。而当今小学教育中,音乐教育并不为部分学生重视,不少学生将音乐看作所谓的“副课”,成为语文、数学等“正课”的点缀。这一现象的出现,归根结底是音乐课未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令学生由内而外地走近音乐,感触音乐。其实,音乐的教学并非仅仅包括乐理知识的讲解和歌曲的教唱,真正让学生了解音符表达的意义,体会旋律与心灵的碰撞,培养起学生对音乐的感性认识才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点所在。

一、以艺术性为原则,教学保持“平常心”

音乐教育,首当其冲具有审美教育的功能,所以,保持音乐的艺术性尤为重要。小学音乐的教学,很大程度上是学生的艺术启蒙,其不同于民间艺人的口传身教,在将艺术形式进行传递的同时内在艺术性的传递更为重要。中小学学生,由于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对待这一问题应极其慎重。教学所选的作品首先是美的才能令学生感悟到其中的美。

教学中应保持“平常心”。所谓“平常心”,是指音乐教学应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提升学生的音乐认知水平为标准,而不应过分强调专业的音乐技能等的训练。过分强调乐理知识,音乐技能,违背了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规律,很容易使得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对音乐产生排斥感,最终适得其反,使学生彻底丧失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多种方法并举,感性认同优于技能培养

音乐的教学,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各阶段应明确各阶段的任务。在小学阶段,音乐的教学应符合该阶段学生求知欲旺盛、活泼有朝气、模仿力强、持久性差、学习能力较弱等特点,扬长避短,充分暗合学生的心理,使其在学生中体会到成就感,在课堂上能理解并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和美感,激发其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起对音乐的感性认识。这一点,比单纯机械地强化歌唱等音乐技能重要的多。

要实现这一目标,就不应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应该多种方法并举,寓教于乐,使学生产生“音乐=快乐”,“音乐=美丽”的概念,激励其更好地融入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只有丰富有趣的课程安排和教学方法,才能吸引学生进入对音乐的感知中,采取音乐的头脑来思考问题。照本宣科的满堂灌式教学万不可出现在音乐课堂上。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了如下教学方法:

(一)联想与演绎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也不例外。音乐并非是音符简单的堆砌与排列,每一段乐曲,每一首歌谣,都融入了音乐家的感情,都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都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卷。让学生透过旋律,体会到其内在情感和意义是音乐教学不变的追求。而初次接触某段乐曲,学生很难充分理解其中的含义,纵使学会演唱或弹奏,也因无法理解而呆板僵硬。通过联想与演绎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学习某段乐曲时,先将这段乐曲的创作背景和音乐家基本的情况给学生进行介绍,然后通过图画或录音,再现所学乐曲的场景,这时,原本抽象的音乐语言就变成了学生所熟悉的生活语言,学生通过联想,将音乐的缓急高低与生活中的景象联系起来,在眼前构建一幅画面,这幅画面就是学生对于该段乐曲的理解。在教师的诱导及辅助下,鼓励学生通过讨论、表演等方式,将自己的理解演绎出来。这样,学生就能充分领会到音乐的含义,领略到音乐的魅力。但要注意的一点是,学生的理解可能与乐曲本身有所出入,只要不是完全离谱的理解,其他理解方式均值得鼓励,毕竟“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千人一面的理解方式反而不利于学生的进步。

(二)活动与实践

音乐教学,并非是教师一人的独角戏,学生课堂的参与度与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关系。通过联想与演绎,可以帮助学生对乐曲进行理解,而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则需要活动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根据这一阶段学生活泼有生气的特点,适当安排一些与音乐有关的活动,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积极意义。这种活动包括音乐小游戏、音乐沙龙、班级演唱会、音乐比赛等形式,目的就是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有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有所收获。组织学生们通过演唱、欣赏等实践形式,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在实践过程中增强信心,积累成就感,对于学生音乐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

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音乐梦想,让音乐属于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乘着歌声的翅膀飞翔是每一个音乐教师的心里。作为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启蒙者和引路人,我们感觉责任重大。要想利用好短短的四十五分钟教学时间,使得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多的知识,就要求我们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真正做到“想学生之所想”。最后,让我们以柯达伊的名言共勉,“好的音乐教师,要比歌剧院的指挥重要得多。一个蹩脚的指挥,不过是失败一次,而一个蹩脚的教师连续失败三十年,则要扼杀三十批儿童的音乐天才。”

猜你喜欢
音乐兴趣音乐教育
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点滴体会
《指南》背景下幼儿音乐兴趣培养的策略研究
在游戏情境中培养幼儿音乐的兴趣
浅析音乐教育在基层消防部队中的作用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新时期高职音乐教育的思路初探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音乐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