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之我见

2015-02-03 01:18董琳
艺术评鉴 2015年1期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

董琳

摘要:音乐教育作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对陶冶学生情操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如何才能提高成为初中音乐教师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本文笔者主要结合初中音乐教学的实践经验,谈谈目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初中  音乐  课堂教学

音乐课堂是初中生学习音乐的主阵地,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方面有着重要影响。在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仅注重音乐理论和歌曲唱法的传授,缺乏有效的互动,也不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忽视了对学生接受能力和效果的评价,导致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作为初中音乐教师,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改善或弥补。

一、当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中缺乏有效的互动

音乐课堂教学与其他课堂教学不同,在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音乐本身就是一种“动态”的交流。但是目前在我国的初中音乐教学中还存在着互动不足或缺乏互动的情况,有些音乐课堂上的互动仅仅局限于师生之间问答式的互动方式,缺乏对音乐作品内涵的分析与交流、缺乏教师对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有效引导、也没有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合作学习,毋庸置疑,这样的音乐课堂教学是不能收获实效的。

(二)教学方法不科学,缺乏创新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音乐教育的价值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要求初中音乐教育既要掌握简单的音乐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更重要的是要在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然而,现实中的很多音乐教师并没有对这一重要价值给予高度重视,在课堂教学中仍然使用教唱法、听赏法等旧方法开展音乐教学,显然这是不能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相一致的,这样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无法真正提上去。

(三)教学模式不适应现代教育需要

《初中音乐新课程标准》倡导“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音乐实践,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并且提倡学科综合理解多元文化。”这就要求初中音乐教师与时俱进,开创更加新颖、生动、活泼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实现同步。但是,当前部分学校的音乐教学模式依然简单陈旧,没有合理地将多媒体技术等运用起来,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缺乏学习热情,无法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共鸣。笔者认为,这也是当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改善和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路和建议

(一)开展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展的“快速反应阶段”,他们对新鲜事物往往充满了好奇心,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地抓住这一点并想方设法地激起他们质疑心理和积极探索,就能事半功倍。在此,笔者认为要想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初中音乐教师就必须进行积极引导,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发展。比如在学习《春江花月夜》这首中国古典乐曲时,由于该曲是民族管弦乐曲,学生很可能对此十分陌生。此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聆听该乐曲,然后提问:“欣赏全曲后谈谈对乐曲 《春江花月夜》的理解和体会。”在问题提出后,教师不需要马上让学生回答,而是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自己的听后感,然后再进行综合归纳,得出最完美的答案。有学生答出:“该音乐旋律古朴、典雅,节奏比较平稳、舒展,用含蓄的手法表现出深远的意境。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冉冉升起等大自然景色完美地展现出来,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种人文精神。”通过这样简单的引导,实现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又实现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二)激发学生兴趣,诱发学习动力

兴趣是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添加剂”。教师要想确保学生对音乐始终保持较高的兴趣,除了让教学本身具备较强的吸引力外,还可以借助激励、情境创设等外力的刺激作用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比如在《青春舞曲》一课的教学时,由于它是一首维吾尔族民歌,曲调是小调式,歌词非常短小精悍,唱起来琅琅上口,欢快明亮,所以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讲解新疆的乡土人情以及音乐特征作为导入,然后引导学生倾听、模唱并表演《青春舞曲》,接着可以给学生安排一个即兴发挥的任务,挑选几个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现场比赛,让学生评出“最优歌手”,这样整个课堂的氛围就活跃起来了。除此之外,也可以让一些会唱其他新疆歌曲的学生进行表演,比如《新疆这个好地方》等曲目,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新疆的歌曲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实际上也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的,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音乐教学的效率。

(三)灵活设置问题,引领学生探究

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置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应当紧紧结合教材特点,从初中生的学习规律出发,设计出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才能扩展学生的视野,延伸学生思维空间。比如在《溜冰圆舞曲》教学时,音乐教师可以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首先,可以设置一个形象的导入,例如播放一段溜冰比赛的视频,让学生体会一定的视觉冲击;然后让学生聆听并欣赏这首歌曲;接着可以设置这样的探究问题:你从中听出了什么?歌曲中有哪些比较有规律的声音?你想象中溜冰的心情是怎样的?最后,把整堂课的教学内容集中在这四个问题当中,如果学生能够在这四个问题中得到自己的想法和认知,那么探究学习的目的就达到了。通过探究式的学习,学生改变了以往学习被动的局面,开始学着积极思考,主动探索。

三、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需要在改善原有问题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这样才能够达到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表现力的目的,才能实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作为初中音乐教师,要始终坚持创新和丰富音乐课堂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音乐课堂教学更具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中慧.创新初中音乐课堂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 2012,(04).

[2]张志芳.关于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13,(18).

猜你喜欢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音乐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