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增词技巧看科技翻译中译者的中心作用

2015-02-09 20:06高笑梅
关键词:原文中省略译者

高笑梅

(云南农业大学外语学院,云南昆明650201)

从增词技巧看科技翻译中译者的中心作用

高笑梅

(云南农业大学外语学院,云南昆明650201)

译者是连接原作和译作的桥梁,是原作信息的传递者,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择和运用在科技翻译中非常重要,是决定译文优劣的关键因素。增词法是科技翻译中常用的翻译技巧之一。通过对增词法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实例的归纳和分析,论述了增词的类型和作用,并通过增词处理技巧的使用,论述了译者在科技翻译中应该充分发挥中心作用,灵活、恰当地使用翻译策略和技巧,以最佳的方式传递原作信息。

科技翻译;译者;增词

英语和汉语分属两种不同的语系,两者的行文结构、行文习惯完全不一样,在词法、语法、句子结构、语序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正是翻译的困难所在。在翻译时,不能只是词与词的一对一转换,而是要依据译入语的表达习惯对句式进行重组,对语言进行必要的加工。这一加工过程也是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作用的过程,对于译文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一、译者在科技翻译中的重要性

科技翻译对译文的准确性要求很高,在科技翻译中,对于译者的挑战是要 “确保传达了所有相关的信息,而且还要确保读者能够简单、恰当和有效地使用这些信息”[1]。这显然并非易事,但也决定了译者在科技翻译中的中心作用。“优秀科技翻译者的标志是能做一些科技作者所做的事,以保证译文的最终读者能够轻松地读懂译文,在读了译文后能更轻松地执行任何需要完成的任务”[1]。因此,作为信息的传递者,译者的文字功底、翻译技巧、遣词造句等能力,都决定了译文的可读性和可用性。晦涩难懂的词句不但不能让读者获取信息,反而增加了读者阅读的难度。本文将从增词法这一翻译技巧的角度来阐述译者在科技翻译中的中心作用。

二、科技翻译中的增词处理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文字之间所存在的悬殊差异,两者在句法层面上往往很难兼容,再加上中西方文化和观念的差异往往会在语言上有所反映,所以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很难做到词字上的完全对应。因此, “为了准确地传达出原文的信息,译者往往需要对译文作一些增添或删减,把原文中隐含的一些东西适当增补出来,以便于读者理解”[2]。这种增补并不是随意而为的,而是出于目的语表达的需要,主要包括出于语法需要的增词、逻辑上需要的增词和修辞需要的增词。

(一)语法增词

为了避免重复,一些词语在原文中往往会被省略。在转换为目的语时,这些词的缺失可能会导致语法上的不完整或理解上产生歧义。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译者通过将被省略的词增补出来,以保证译文的通顺和准确。如:

1.Do notoperate thismachine inextreme cold,heat or humidity.

不要在过冷、过热或湿度过大的环境中使用此机器。

此句中,在英文里cold,heat和humidity都可以用extreme来修饰,表示“过度的”或“过多的”,所以在后三个词前省略了extreme,但在翻译成中文时则必须将该词补出,并按照中文的表达习惯使用译成适合的形容词,否则意思上便不完整。

2.The best conductor has the least resistance and the poorest the greatest.[2]

最好的导体电阻最小,最差的导体电阻最大。

英文原句中由于两个分句句式结构相同,完整的句子应该是:The best conductor has the least resistance and the poorest conductor has the greatest resistance。为了避免重复,将第二个分句中与前一个分句相同的conductor和resistance省略了,但在翻译成汉语时,需要将它们补充出来,才能保证意思上的清晰和完整。

3.Since air has weight,it exerts force on any object immersed in it.[3]

因为空气具有重量,所以处在空气中的任何物体都会受到空气的作用力。

汉语中的一些词往往需要同时使用,以表达它们之间的呼应关系。如 “因为…所以…”、“既然…那么…”、“无论…都…”、“即使…也…”等,但英文中却只需出现其中一词即可。本句中译者根据汉语的这一规则,增译了与 “因为”相呼应的连接词 “所以”,使译文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语法增词同样可以运用在汉译英中,如:

4.交出翻译之前,必须读几遍,看看有没有要修改的地方[3]。

Before handing inyour translation,you have to readit over and over again and see if there is anythingin it to be corrected or improved.

在不需要特别指出动作的执行者时,中文中经常使用无主句,此句便省略了主语。同样,为了避免重复,也在第二个和第三个分句中省略了宾语 “翻译”。在译成英文时,译者增译了主语“you”及相应的形容词性物主代词“your”,并且增译了指示代词it来作宾语,把原文中省略的信息补充出来,使译文符合英文的语法规则。

5.钢制零件通常涂上润滑脂,以防生锈。

Steel parts are usually covered with grease for fear thatthey should rust.

与例4相似,该句的汉语原文中,在第二个分句里为避免重复 “钢制零件”而省略了主语,译者在翻译时使用代词“they”将其补出,并根据英语语法,添加了表示虚拟语气的“should”一词,既避免了重复,又符合语法规范。

(二)逻辑增词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和使用情况上的差异,英语和汉语的使用者在逻辑思维习惯上也存在不同之处。有些在汉语中符合逻辑的句子,在英语中是说不通的,反之亦然。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译者充分了解两种语言的逻辑习惯,仔细推敲字里行间隐含的逻辑关系,结合上下文,通过增词处理,使译文符合目的语读者的逻辑习惯。如:

1.A scientist constantly tries todefeat his hypotheses,his theories and his conclusions.[4]

科学家经常设法否定自己的假设,推翻自己的理论,并放弃自己的结论。

在英语原句中,defeat可以搭配hypotheses、theories和conclusions三个宾语,但在汉语中,这三个宾语所需搭配的动词却不一致,所以需要通过增词处理,增加符合逻辑的动词。

类似的例子还有:

2.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has warned thatheart death is increasing rapidly in almost every developing countries.[5]

世界卫生组织警告说,在几乎每一个发展中国家,因患心脏病而死亡的人数都在迅速增加。

该句的译文通过增词将原文中的名词短语heart death的意义用因果关系来表达,这样更容易被读者理解,表述也更为自然。

3.Speed and reliability are the chief advantages of the electronic computer.[6]

速度快、可靠性高是电子计算机的主要优点。

译者在翻译该句时,根据原文所表达的含义,在名词speed和reliability后分别增译了形容词“快”和 “高”,使译文更能确切地传达原意。

4.This shows that theresistance of an electric conductor is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itscross-section area.

这表明,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横切面的大小成反比。

该句通过增译名词 “大小”,使比较的对象更确切,避免了含糊不清。

5.This solution was to replace many filters in the system andhope for the best.

溶液被用来代替系统中的大量过滤器,以期获得最佳去污效果。

原文中的hope for the best原意为“希望获得最好的结果”。译者在翻译时结合上下文,通过增译名词短语“去污效果”将此句中hope for the best的内容具体化了,即使用溶液是为了去污,最好的结果就是 “最佳去污效果”,使原文含义更加明确地得到了传达。

6.A mosquito metamorphoses from an egg to a larva,to a pupa,and finally to an imago.[5]

蚊子首先从卵变为幼虫,然后再变成蛹,最后才变成蚊。

此句通过增译一系列表示时间先后关系的副词,使译文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7.Air pressure decreaseswith altitude.

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下降。

该句如果直接译为 “气压随着海拔高度下降”,那么一些缺乏自然常识的读者可能会理解为海拔高度下降,气压也随之下降。为了避免这样的误解,译者增译了名词 “增加”。从这一增词处理可以看出译者对读者可能产生的理解障碍做出了充分的预期,并通过翻译技巧的使用,帮助读者消除障碍,准确理解原文。

从以上译例可以看出,通过译者的增词处理,句子内在隐含的意思和前后关系都在译文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读起来更加通顺,符合译入语读者表达上的逻辑习惯,句式上也更为整齐,前后呼应,更加便于理解。

(三)修辞增词

有些人错误地认为,只有文学翻译才会涉及修辞,科技翻译只需将信息如实传达即可,也就是只需 “信”和 “达”,而无需追求 “雅”。殊不知,科技翻译中,如果译者能够在原文的字面意思上,对译文进行润色,适当地添加一些修饰语,会使译文更生动、流畅,更具感染力,也能将原作者的意思表达得更为清晰和完整,既做到了 “雅”,又通过 “雅”促进了 “信”和 “达”。

1.Chemical splashes can cause eye irritation and permanent eye damage.

化学制品的泼溅会使眼睛发炎,甚至会造成永久性伤害。

该句增译了副词 “甚至”,使译文能表达出伤害程度上的递进关系。

2.Turn off the switch when anything goeswrong with themachine.

万一机器发生故障,就把电门关上。

通过增译连词 “万一”,原句中的假设意义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3.The best sand control method cannot stop sand production in thiswell.[7]

即使最好的防沙方法也不能阻止这口井出沙。

该句增译了 “即使…也…”这组连词,表达出了原文中的让步意义。

4.Experiment shows no evidence of the production of explosive forces.[8]

实验表明,丝毫没有产生爆炸力的迹象。

增译了副词 “丝毫”,使原文中对no的强调意义凸显出来。

5.That is,their temperature remains relatively constant regardless of the temperature of their surroundings.[5]

这就是说,无论环境温度如何变化,他们的体温都始终保持相对恒定。

通过增译副词 “如何”、“始终”和动词 “变化”,原文的意义传达得更为完整,regardless of的含义和语气也得到了强调。

6.Oceans do not somuch divide theworld as unite it.

海洋与其说是分隔了世界,不如说是连接了整个世界。

该句增译了连词词组 “与其说是…不如说是…”,使译文读起来更加生动,令人印象深刻。

7.This product is cheap and fine.

这一产品物美价廉。

译者在形容词cheap和fine前,分别增译了名词 “价”和 “物”,并将二者倒译后,巧妙地处理为汉语中的成语 “物美价廉”,既准确传达了原文的意义,又增加了译文的文采,读起来丝毫不会让读者感觉到有翻译腔。

通过上述译例可以看到,译者如能顺着原文的思路,按照译入语的表达习惯,恰如其分地增加一些表达语气、强调和时间概念等的词语,可以让译文的重点更加突出,概念更为清晰,也更容易为译入语读者所接受,弥补科技翻译缺少“文采”的问题。

三、结束语

作为一项跨语言、跨文化的工作,科技翻译目的性强、信息量大、专业程度高,所以对译文的首要要求就是 “忠实”,但这种忠实并非字对字的 “愚忠”。著名学者、翻译家林语堂先生在《论翻译》一文中曾指出:“译者所应忠实的,不是原文的零字,乃是零字所组者的语意。……译者不但须求达意,并且须以传神为目的”[9]。所以在翻译的实践中,译者应该灵活、合理地运用各种翻译理论和技巧,做到信息传达准确且传神,使译文产生与原文一样的效果。从这一意义上讲,译者自身的素质直接体现或影响译文的优劣。所以,译者在科技翻译中的中心作用不容小觑,他既是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间沟通信息、知识乃至感情的 “沟通者”,又是与 “原文和目的语谈判与协商,以便确定其意义,取得最自然的对等的‘谈判者’”[10]。科技翻译者需要将信息从源语的形式转化为能被译入语读者理解的形式,而这种转换可以通过对信息的编辑、重组、增加和删减达成[1]。增词法,作为一种科技翻译中的常用翻译技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译文的可读性和实用性。但增词并非任意增添、无中生有、化简为繁,而是必须做到增词不增义,即在保证原文的主要精神和意图不变的基础上,增加一些起到“穿针引线”、“画龙点睛”作用的词,强化原文要表达的思想,帮助译入语读者更为准确和便捷地理解和使用信息,这才是科技翻译中的增词处理的真正目的。增词技巧使用得当,会让译文的概念更明确、逻辑性更强、表达更生动和贴切,所以作为在科技翻译中发挥中心作用的译者来说,这是一项值得多多钻研和修炼的技巧。

[1]Byrne,Jody.Technical translation:usability strategies for translating technical documentation[M].Dordrecht:Springer,2006:11-18.

[2]刘金龙.增亦翻译,减亦翻译 (上)——例析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增译原则[J].英语知识,2009(5):31-33.

[3]许建平.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45,50-51,170.

[4]王卫平,潘丽蓉.科技英语翻译之要义与技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52.

[5]王泉水.科技翻译中的加减词处理 [J].中国科技翻译,1992,5(3):1-7.

[6]赵萱,郑仰成.科技英语翻译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33.

[7]刘典忠.从语用前提谈科技英汉翻译中的省译和增译[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75-77.

[8]左广明,李纯.科技文体翻译教程 [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52.

[9]罗新璋,陈应年.翻译论集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500.

[10]Nida E.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s in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121.

A Discussion on the Central Role of Translator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ranslation through the Skill of Amp lification

GAO Xiaomei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Kunming 650201,China)

Translator is themediatorwho bridges the source text and the translated text,and transmits the information of the source text to the target readers.Translator′s choice and employment of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qual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ranslation.Amplification is one of the frequently-used skills in sci-tech translation.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ome examples of amplification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types and effect of amplification,and emphasizes that translators should give full play of their central role in sci-tech translation,trying their best to us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skills flexibly and properly to convey the information of the source texts in the bestway.

sci-tech translation;translator;amplification

H 315.9

A

1004-390X(2015)06-0101-04

10.3969/j.issn.1004-390X(s).2015.06.020

2015-08-04

2015-09-12

时间:2015-11-25 9:13

高笑梅 (1975—),女,云南昆明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英语教育与翻译研究。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3.1044.S.20151125.0913.042.html

猜你喜欢
原文中省略译者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偏旁省略异体字研究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Subcutaneous sarcoidosis of the upper and lower extremities: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间的省略
导数的应用之局部不等式的构造
省略
省略